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生平
- 中华侯氏网 2011年2月4日 西北大学网
侯外庐(1903-1987),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平遥人,我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
侯外庐的一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奋斗的一生。深受五四反帝反封建思想影响的他,早在少年时代就确定了救国救民为己任的信念。1923年从山西河汾中学毕业后,到北京求学,同时考入北京政法大学法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兼攻法律和历史。后来在李大钊的教育和鼓励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他于1927年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他在法国历时三年,把主要精力放在《资本论》的翻译上,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确定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并于1928年加入了共产党。1930年回国,初在哈尔滨法政大学任教,讲授经济思想史等课程。九·一八事变后,他辗转回到关内,在北平大学任教。其间,继续从事《资本论》的翻译工作,并于1932年9月,同王思华合作,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上册的中译本。同年底,因宣传抗日在北平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3年经营救假释出狱,回到山西。在太原继续翻译《资本论》,1936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的全译本。到1938年,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资本论》三卷本的翻译,是我国最早的《资本论》全译本的译者之一。《资本论》的翻译和研究,为他从事中国历史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30年代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开辟出一条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新路径,侯外庐深受启发,也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他于1934年在太原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一书。抗日战争期间,他从山西来到重庆,担任《中苏文化》主编,一面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一面从事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中,他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具体途径以及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历史科学体系进行探索,同时追求社会史和思想史相结合,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社会史方面,相继出版了《社会史论导言》(后改名为《社会史导论》)、《中国古典社会史论》(后改名为《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他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途径,中国古代社会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奴隶制社会,它始于殷末周初,经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而终结。与西方“古典的古代”相比,中国古代从氏族公社进入文明社会走的是一条“人惟求其旧,器惟求其新”的维新路线,是一条“早熟的”、“死的拖住活的”的路线。此外,在氏族制的残存和家、室的意义、“城市国家”的起源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侯外庐在40年代还从分析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入手,探索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途径及其近代化难产的原因。建国后,侯外庐继续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封建社会史的研究,形成了后来的《中国封建社会史论》,提出了著名的“中国封建土地国有制”、“封建制的法典化”是划分奴隶制与封建制两个不同社会形态的界线等观点。
社会史研究,为侯外庐思想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44年先后出了《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上卷,1945年又出版了《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下卷。从1946年起,侯外庐同杜国庠、赵纪彬等人开始编撰多卷本的《中国思想通史》,到1951年,他和同仁们用了近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该书的第一、二、三卷的编撰和出版。50年代至60年代初,在他的领导下,对已出版的《中国思想通史》和《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进行修订,同时又组织力量完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的编撰工作。至1960年,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系统总结几千年历史思想遗产的《中国思想通史》问世。此书共五卷六册,260多万字,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规模宏阔,荟萃了诸家思想的精要;(二)坚持社会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中国社会史的发展阶段来划分思想史的发展阶段,着重于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社会思想的综合研究;(三)实事求是,注重实证,不发空泛不实之论;(四)坚持对历史思想遗产持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特别是注重对异端思想的发掘。80年代,侯外庐与邱汉生、张岂之共同主编了《宋明理学史》(上/下),该书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宋明理学发展全过程的学术专著,而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机融入对理学家的具体研究之中,从而有效地把握理学思潮的时代性及历史地位和作用。
抗战胜利后,侯外庐从重庆到了南京、上海,1947年为了躲避敌人的迫害到了香港,1948年又远赴东北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协备工作。1949年回北京,先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历史系主任。1950年受国务院任命担任西北大学校长,其间和张岂之等组建了西北大学中国思想史研究室,是为现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前身。1954年回京,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他在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管理、教学改革,比如进行新校风和新学风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讲求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学和学习相结合,培养了一批人才。这都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人。文革期间,由于学术观点的原因,遭到迫害。1987年,病逝于北京。
附录:侯外庐主要著述一览表:
1、《资本论》第一卷上,北平国际学社,1932年。
2、《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山西国际学社,1934年。
3、《中国古典社会论》,重庆五十年代出版社,1943年。
4、《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重庆文风书店,1944年。
5、《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上卷),重庆三友书店,1944年。
6、《船山学案》,重庆三友书店,1944年。
7、《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下卷),重庆三友书店,1945年。
8、《中国古代社会史》,上海新知书店,1947年。
9、《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上海新知书店,1947年。
10、《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北京三联书店,1950年。
11、《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北京三联书店,1951年。
12、《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55年。
13、《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人民出版社,1956年。
14、《中国思想通史》1、2、3卷(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57年。
15、《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 上册),人民出版社,1959年。
16、《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 下册),人民出版社,1960年。
17、《论汤显祖剧作四种》,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年。
18、《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原名《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63年。
19、《中国哲学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
20、《中国近代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78年。
21、《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
22、《中国思想史纲》(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
23、《中国思想史纲》(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
24、《宋明理学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
25、《韧的追求》,三联出版社,1985年。
26、《宋明理学史》(下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
27、《侯外庐史学论文集》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8年。
28、《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
分享按钮>> 国学大师——钱钟书与侯外庐
>> 揭秘:沈阳故宫“生日”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