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彦林教授谈如何完成研究生学业

    中华侯氏网 2011年4月6日 中华侯氏网


    9月9日晚,一场以“如何完成研究生学业”为主题的报告在大礼堂举行。忙碌的新生们带着疲倦、迷茫的心情参加了这次报告会。报告会犹如一阵秋风吹过同学们的心头,带走了同学们的疑惑,激起了同学们奋起拼搏的激情。

    在教师节前夕的这场报告会,是资环学院的副院长侯彦林教授送给2005级同学们的一份特别的礼物。侯教授就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了全方位的阐述。如集中教学阶段和论文创作阶段的重点环节、毕业后发展路径的选择、自身修养的提升等等。他最后提出“志、诚、勤、谦、善”(即励志、诚实、勤劳、谦虚、为善)五字与同学们共勉。

    他的讲话方式,朴素但不失幽默,平凡但不失哲理,简单却内涵丰富、广泛却启发深刻。同学们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四五百人的大会场人人聚精会神。在报告结束的时候,有两位同学还献上鲜花,以表示感谢。

    两个小时的时间一晃即逝,同学们的心情犹如久旱逢甘霖般,对报告会赞不绝口。在报告结束后的连续几天里,侯彦林教授收到了数名学生的电子邮件。

    “昨天晚上,我听了您做的精彩报告,很感动,也很受启发!您的教导是我们这些学生前进旅途上的明灯!这是我由衷的赞美!您说过,您是中科院的老师,是中国的老师,更是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的良师!您的教导肯定会改变很多人,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很荣幸能来到中国科学院,很荣幸能认识您们这些好老师,一种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越来越强烈了!我会努力学习工作,认真做人!”第二天,化学系的2005级硕士研究生任亚男给侯彦林教授发电子邮件说。

    资源与环境学院802班的苏鹏程在10日的邮件中也写道:“我2003年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毕业后,去了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工作。两年之后重新回到校园,我觉得昨晚您的报告会让我似乎一下子找回了大学中曾有的那份激情和梦想.以前在单位那边也听了不少报告会,我觉得您的报告会是用心灵在做的.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原打算在北京的这一年学习中主要是去学些实用课程.不去参加社会活动了.但现在我决定还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尽量的充实自己,不能用太多的功利心去看待这些事情,用自己的热情和一些基础服务同学,也给自己又一次的锻炼和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机会。衷心的感谢侯老师,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们更期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经常有这么精彩的报告会。”听取报告的另一位学生说。为使更多的人能知道“如何完成研究生学业”,9月15下午,记者马振亚走进侯彦林教授的办公室,就这一主题进行了一次访谈。

    两个阶段的主要环节

    记者:我们知道中科院研究生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其他普通大学有着鲜明的差别,您能否就我校在培养模式、学期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做一简单介绍?
    侯彦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硕士生培养方面采用两段式培养模式,第一段是为期一年的集中教学即课程学习阶段,此阶段须完成30学分;第二段是为期二年的论文创作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学生将回到各自的培养单位,需要抓住的主要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报告,毕业答辩等,占5个学分。共35学分。

    学期制度方面,我们采用秋季,春季,夏季三学期制,时间分别为21/19教学周,16/15教学周,5周;其中,秋季和春季学期分别占10-20学分,夏季学期以高级强化课程、系列讲座等为主(小学期),没有学位课。春、秋季学期课程类型多种多样,注重全面发展,交叉学习,细分为公共必修课(硕士生6学分,硕博生7学分),公共选修课(3学分,1-3门,至少选人文或管理课程1门),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科综合课(夏季学期开设)以及其它课程(选修等)。

    关于论文选题,也有诸多注意事项。对于硕士论文,在平时要进行一些系统性训练,力求在实验/试验方法、结论方面有些创新;不但要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强调可操作性,更要与导师的课题相结合,大致一年时间完成为宜。而硕博连读论文,在选题上又与硕士论文迥然不同。除了在与导师课题相结合的前提下易于操作,它还要求在极大的兴趣引导下进行一些深度性训练,更要求在理论、方法、结论的某一方面有明显的创新!这个过程大致为2-3年时间。

    至于中国科学院硕博连读生教育环节,它要求修满37学分,集中教学阶段须完成31学分。(另外6学分回所里后完成,包括专业课和英语。)其中必修环节包括5学分,即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报告,毕业答辩等,回所完成。学位学分总计42学分。

    两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记者:在一年的课程学习和两年的论文创作两个阶段,有哪些重点呢?
    侯彦林:我是这样来划分的,在第一年的集中培训中,要用70%的精力学好知识;用30%的精力拓展知识,参加各种活动;并必须在学习知识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升自身修养,在实践中培养锻炼自己。在后两年中,要用70%的精力做毕业论文;用20%的精力学习集体中的智慧,团队精神,参加各项活动;然后要用10%的精力不断自我修养。

    记者:在课程学习阶段要抓住哪些主要环节?
    侯彦林:在这个阶段,关键是学会如何获得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全方位的,如果培养出单纯知识堆砌的人,只能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用30%的精力拓展知识,要充分利用、吸纳学校资源,主动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学术报告等;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吸收百家之长,融合多科知识,学会名师大家的思维方式,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必然会受益无穷,也更容易走向成功。至于不断自我修养,则是一个贯穿始终潜移默化的环节,更是一个无限的过程。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处处体现出个人修养,作为研究生院硕博生,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从生活小事做起,以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记者:那么在为期两年的论文创作阶段呢?
    侯彦林:在“论文创作”阶段,要用70%的精力做毕业论文。按照规定,在拿到硕士学位之前,必须要有文章发表,所以,这个任务至关重要。两年中,我们要从事社会调查、野外调查、实验室试验、田间试验等,这便引出第二个问题,即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团队精神。你们要融入集体,学习团队协作,向师兄弟、师姐妹等周围的人学习那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互相学习对于提高自己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只有永远地不断自我修养的人才能不断提高,我以前的随笔中有这样一句话:“品行主要由自己修炼,它不受时间和地点所限,只要你心中想修炼,总能找到修炼的途径和方法。”所以说,这是一个发自内心的行为,无须刻意追求。两个阶段三年时间,是两位一体的,而不断自我修养则是贯穿始终的纽带。

    认识阶段差异,尽快进入角色

    记者:侯老师,我们想替新加入中科院研究生院的6203名硕士生问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硕士阶段和本科阶段显然有所差异;同时我们中科院研究生院又和普通大学也有所差异,那们,作为新生,如何认识这种差异,并尽快适应环境?
    侯彦林:对于硕士阶段和本科阶段的差异,你必须认识到本科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已有知识、充实自己基础的过程;而研究生阶段,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就是说,你要在这个阶段,在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有所创新才行,才符合标准,才能毕业。当然,从共性来说,作为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本科和硕士都注重素质养成、人格修养。我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就是当你戴上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位帽、拿到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学位证时,不仅说明你在学识方面达到了这一标准,同时也应该意味着你在素质、能力、品质、人格等方面也符合相应的要求。

    记者:从这个学校自身的特点来说呢?
    侯彦林:从这个学校自身的特点来说,中科院研究生院采用两段式培养模式,办学方针是“三统一,四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生院本部是中科院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中心、教育中心,是一个平台、一个纽带,汇集中科院各院所的教育和科技资源,专兼职老师并举,共同培养学生,这也是我们研究生院的特色和优势。但是我们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学科以理工科为主,集中教学园区的校园文化也具有理工科院校所具有的特色,如:专业性的学术报告多,大众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够活跃、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也不够高等;而同学们进入培养单位后,又分散在全国各地,各自隔离得非常远,相互交流的空间和平台非常有限,而这一点又是杰出人才成长的软肋。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从学校角度来看,就应该多搞一些公共视角的、能引起全体同学参与和共鸣的活动。同时从学生角度来看,就不要出于本专业考虑而自觉限制自己的学习范围,而要主动参加各种学术报告,积极发言、提问,博采众家之长,勇于开拓崭新知识领域,在实践中培养锻炼自己!

    有效调整情绪,学会自我管理

    记者:另外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同学们在科研和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感觉生活枯燥、单调,那么,大家该如何有效调整自己的情绪?
    侯彦林:作为一所著名的研究生院,科研学术报告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把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吸引到一起来,那就要找到一个共同的主题——人文!我们可以在学习之余多组织些人文报告活动,要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其情感需求,使他们在精彩的人文报告中得到鞭策和激励,始终斗志昂扬!我们要把院所结合起来,共享资源,在学习基础上共同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我们提高综合素质,只能靠人文;而只有综合发展的人才,才会更容易成功!

    在情绪调整中,自我管理也至关重要。首先个人必须要有人生大目标,其次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它!在实现过程中必然会困难重重。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25年的跟踪调查,报告结果表明,只有3%的人具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并不断为之奋斗,他们最终成为社会精英!作为研究生院的学生,要千方百计地吸收一切周围资源,有意识地收集各种有用信息,规范个人言行,注重自我修养,为长远目标而奋斗。

    不管是性格外向或是内向的学生,都要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协调自己,发挥团队精神,保持一种积极昂扬的心态!同时,有骨气地谦虚和发扬吃亏精神是为人处世的有效润滑剂。我曾经有一首小诗写道:“阳光是灿烂的,哪怕在冬季;生活也是灿烂的,哪怕在你最孤独的时刻。不灿烂的只是你的胸怀,不明澈的只是你的心灵。”所以说,还是要自我管理,还是要不断地自我修养!

    记者:作为刚刚跨进研究生阶段的年轻人,今天,我们激情满怀,渴望成功,但失败总是会不期而遇。您认为我们该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
    侯彦林:成功常常归属于不断增强自己才能和提高自己品行,并潜心等待机会的那些人。机会从概率上讲对每个人是平等的,但从社会角度上来看,对每个人又是不平等的。所以,年轻人在持之以恒奋斗的同时要主动出击,机会也是自己创造的!

    在遭遇挫折时,莫灰心,莫责怪,莫失态!一个从来没有走过弯路的人,不能保证此后一直会走直路!一旦失败,也不要沮丧不已、怨天尤人、黯然销魂、斗志全消,而要在失败中、在人生弯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屡败屡战,败而弥坚!唯如此,大器方成。

    "月借日明水倚山清,叶衬花红心想事成"

    记者:在您的演讲中,您提到了“志、诚、勤、谦、善”,能阐述一下这五个字的涵义吗?
    侯彦林:志,即事业方面的目标,它既是现实的,又是虚拟的——既是目标又是动力。有了人生志向,便会自觉自我管理,成功的渴望发自内心,必将严以律己全力以赴;诚,乃诚实做人,诚心做事,诚信处世;勤,是指求学方面要勤奋,而最简单的事情也是最难做到的,关键要持之以恒十年如一日;谦,一个人在99%的情况下是要谦虚的,但在1%的情况下要表现出自己的傲气;善,从一生来讲,要多做好事,力所能及地向受困的人伸出援手。

    五个方面中,诚和善是做人的本质,它是成功的根基,是人之为人的两块基石!一个人如若缺少这两样,纵然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也多半会危害社会沦为祸端!此外,我还有一副对联送给大家:月借日明水倚山清,叶衬花红心想事成。学生为月,导师为日;学生为水,研究生院为山;今天,你们是绿叶,导师是红花,而若干年后,你们是红花,导师是绿叶!三年或五年后,你们都将戴上硕士帽或博士帽,但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作为研究生院的学生,你们更要在内心修养上达到研究生毕业水平!

    记者:作为访谈的结尾,您能否用一段话来寄语全体研究生?
    侯彦林:品质要善、处世要诚乃做人之本,在此前提下,个人才华方可为社会服务;勤与谦是不断积累知识、踏上辉煌之路、获得成功的工具;而志向则是不断鞭策自己向前走,最终实现奋斗目标的不竭动力!在此,我衷心祝愿广大硕博生好梦成真心想事成!!

    记者:也向您表示诚挚的谢意!


分享按钮>>江西省南昌县幽兰古塘燕村历代世系
>>燕绍林宗亲致中华燕氏宗亲联谊会湖南分会的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