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经理侯金龙同志主要事迹与成果
- 中华侯氏网 2011年4月13日 中华侯氏网
侯金龙担任集团“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提出“讲、比”活动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通过定期发布“讲、比”活动简报,定期组织现场交流会,举办“创新方法培训”等多种活动推动了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大大调动了4万名技术人员投入到“讲、比”活动的热情,为集团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支撑,从而创新出境外上市公司开展“讲、比”活动的新模式。
立足国际 创新体系
全员互动 实践科学发展观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侯金龙同志
侯金龙,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分管集团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安全质量工作。他担任集团“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和“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组长,是交通运输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他敬业奉献、务实创新、不畏艰险、淡泊名利,是大家公认的好同志、好领导。
一、针对国际化上市企业特点,自主创新“讲、比”活动模式,探索“讲、比”活动长效机制
侯金龙同志常说:“重组上市后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交),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企了,必须脱胎换骨成为能够把握全球市场机会、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国际化企业。”
2007年国家四部委印发了《关于在企业深入开展“讲、比”活动的意见》之后,侯金龙亲自担任集团“讲、比”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和“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组长,编制了2个规划、9个办法,向子公司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讲、比”活动的实施意见》,号召全体技术人员开展向许振超同志学习的活动。他胆大心细,结合“讲、比”活动开展目标,对集团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刻的调整改革,从而创新出境外上市公司开展“讲、比”活动的新模式,并积极探索“讲、比”活动长效机制。
第一,提出“讲、比”活动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大大调动了4万名技术人员投入到“讲、比”活动的热情。他设计了集团“三级联动、运转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出了“立足三条线、争取三到位”的管理原则。即集团公司依托“5心6室12院所”专注于市场前瞻性战略性的特大项目和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局院厂专注于依托现有工程的重点项目研究开发,而把群众性的小改小革、提高工效和各类对标找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活动,通过立足自身岗位的群众性“讲、比”活动,引入到最基层的项目经理部,深化到每个普通技术人员中,激发了全体技术人员立足岗位作贡献的决心和信心。2007年,集团“讲、比”活动中,共有41家单位提出特大重大技术开发项目建议108个,另外,节能降耗、减排、降本、增效、工艺技术改进、产品质量改良、设备管理与改进、新能源环保等重点项目和合理化建议项目1210个,“讲、比”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
第二,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和奖励力度,盘活社会技术资源向企业集中。集团总部的创新立项专门经费由2005年的每年300-400万元,猛增到去年的每年3000万元;对单项创新奖的奖励力度由过去的5万元,猛增到现在的20万元;每年开展“优秀技术人才、优秀项目经理、优秀技能人才”评选,与个人职称、晋升、专门津贴挂钩,实施动态管理,由此有力地带动了集团41家子公司“讲、比”活动的开展;集团科技活动的投入由2005年的1亿元,猛增到去年的11.2亿元;奖励资金由过去的不到1千万元,增加到5464万元。
第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建立“讲、比”活动的长效机制。通过定期发布“讲、比”活动简报,定期组织现场交流会,举办“创新方法培训”、“总结施工工法培训”、“管理创新与发展论坛”等多种活动引导中交广大科技人员爱国、爱企、奉献、创新,把发挥创造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与企业发展、民族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比专业水平和技能、比科学素质、比创新思路、比合理化建议、比专利、比工法、比科技成果转化等主题活动。侯金龙同志先后组织了苏通大桥、杭州湾大桥、洋山港工程、朝天门大桥现场经验交流会,引导活动走向常态化、深入化。
二、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创新主体地位凸显,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讲、比”活动结出硕果
在侯金龙同志带领下,2007年,集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2项、获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大奖6项;获得授权专利69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根据2008年7月科技部公布的年度科技进步奖建议结果,集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特等奖一项,占全国交通系统获奖数的80%。公司获国家级工法28项,承担了交通运输部75%以上的公路和水运行业标准规范等的编制任务,组织编制行业标准图纸30多册。2007年,公司承担8项国家863研究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共承担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科研项目42项。公司通过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3个省级技术中心评审认定,获得4个交通运输部行业重点实验室认定。
由于侯金龙同志采取了节能减排技术优先立项支持的政策,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由0.53吨标准煤下降到0.48吨。如“抗盐污染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成套技术”年节约水泥20万吨。“废轮胎胶粉在筑路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已被交通运输部列为技术示范工程,在湖北省沪蓉西高速公路上使用。“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设计施工成套技术”利用公路维修被废弃的旧沥青混合料,在西安至阎良高速公路改造工程中首次大规模采用,每年可消化220万吨废旧路面材料。“疏浚智能化监控及辅助决策系统和高效耐用机具研发与应用”使生产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8%-36%,同比可节约燃油10%以上,单船年节柴油约320吨。“疏浚土的综合利用技术”可对原每年航道浚深中外抛大海的6000万立方米淤泥进行处理,利用疏浚土进行吹填造陆、修筑道路、充填土工织物防护海岸冲刷袋、形成水产养殖场、高尔夫球场、公园、恢复湿地、陆上栖息地和鸟类繁殖岛等。“超级电容技术”应用于环保型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柴油机排气管不再冒污染环境的黑烟,尾气排放指标得到很大改善,柴油机噪音降低4~5dB,能耗下降,在码头实际作业情况下节省柴油30%左右。“不用柴油用市电的RTG”,将RTG作业的能源供应方式由原来的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改为通过由市电电网供电,仅配小功率柴油发电机组提供RTG转场行走所需电能,既保持了RTG可以转场的灵活机动,又节能环保,单位标箱能耗成本可降低约70%。
“讲、比”活动推动了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为集团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支撑。中交连续3年被国资委评为A级企业,2007年荣获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特别奖”,获“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殊荣;2008年进入世界500强,名列第426位。
三、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身先士卒,恪尽职守,淡泊名利
侯金龙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历任工程师、技术处长、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局长等职,他呕心沥血,从亲身参与技术创新,到组织带领4万名技术人员共同创新,创造了苏通大桥、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润扬大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等诸多国内乃至亚洲和世界水工、桥梁建设史上的“第一”,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分享按钮>>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顾问侯金龙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之——侯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