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历史上的五十九位进士之三—侯庸

    中华侯氏网 2011年4月19日 陈海波博客


    即墨历史上的第三位进士侯庸(万历版即墨县志称侯荣)和第四位进士吕让是同科,这是洪武十八年的事,这也是明朝开国后有记载的第二次开科纳士,广揽人才之举,这科取士四百余位,数据不准的原因,主要是这科的进士在后来的“靖难之役”中,政治观点倾向于建文皇帝朱允炆。竖在南京国子监,记载这科进士名录的“进士题名碑”,在“靖难之役”后,被建文他叔叔朱棣仆倒,故这科进士的名录失考,后来这科的进士名录,还是参照一些地方文献资料整理而成,故好多人名失考或存在错误,即墨万历版将侯庸记载为侯荣就是这样造成的。
    侯庸和吕让二位先贤,在万历版、乾隆版、同治版即墨县志都记载,均记载二位的原籍在现在平度境内的“西移风乡”,查康熙版平度县志对二位记载较详细,由此可以确定明朝初年现在的平度南村应当不在即墨辖区,可以看出即墨的辖区是不断变化和调整的,后来两地的史料对二位的记载都属正常,可以相互印证、补充,不会出现研究孙仁鉴、孙仁杰二位先贤那样,资料少的可怜那种情况!!
    为此,我和即墨青年文史研究者黄芃交流了一点心得,他说道,这一科进士,产生于多事之秋。明朝初年北方有刚刚推翻的元朝残余势力,中原、江南有陈友凉、张士诚的残余势力,沿海有倭寇的骚扰,南方如现在的云贵、越南有少数民族的问题,天下乱啊!朱元璋已经无暇顾及开课纳士,明朝洪武四年首开取士以后,时隔十六年才开取第二科,只能有一种解释——天下尚未天平,朱元璋仍需努力!!

    乱世需要重典,赏罚需分明,朱元璋采取的措施相当见效,成果是为明朝276年的基业奠定了基础,副作用是朱元璋给后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暴君”、“刻薄寡恩”、“诛杀功臣”和他朱元璋经常挂上钩,朱元璋的所作所为时常为后来的统治者所“禁忌”,是啊!!请问?那位统治者不希望青史留名,都不希望被人唾弃。
    侯庸这位先贤所处的政治环境相当险恶,黄芃兄研究认为,这一科近四百位进士,后来出了不少贪官,被朱元璋杀了不少,因此朱元璋本人对这科进士印象不佳。查康熙版《平度州志》,侯庸最后为官至吏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手中握有实权,政治上那一定是和最高统治者保持高度一致,也可以解释为“亲信”,和同科进士的不同境遇,只能解释为我们这位先贤政治上是很成熟的,这可能和他自小家庭环境有关。
    同治版《即墨县志》侯庸,字景中,七岁,父坐累谪闽南。稍长,母高之故,庸悲痛誓赎父罪。洪武乙丑举进士,拜吏科给事中,请纳官代父,词甚哀切,上悯之,诏还其父,庸至谪所迎归。寻升吏部侍郎。...... 侯庸的少年时代,基本上生活在单亲家庭,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这种环境对人的一生影响极其深远,恶劣的生存环境,过早的养成各方面独立的性格。其父亲因为被人株连而发配现在的福建南部服劳役,什么原因不详,现在也不能疑猜!说起来,封建社会不像现在,还跟你讲人权、平等、博爱,那时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株连!三党姻亲出事,对不起,抓你,朱元璋他的儿子朱棣,好家伙!够狠株连十族,他们父子爷们办的事真是让人刻骨铭心!现在看来侯庸的父亲罪不该死!!只是发配。
    洪武乙丑年,也就是洪武十八年,即公元1385年,侯庸迎来了他的人生的重要关口,否极泰来,这一年朱元璋宣布重开会试、廷试。

    侯庸首先干的职务是吏科给事中,说起来现代行政机构的设置还是参照和沿用明朝的一些规制,只是机构名称称呼不同罢了!!吏科和吏部相对应,有相同的职能,但是也有区别,主要起监督作用,如同现在的各部门当中的纪检书记,既要将分工的业务工作干好,也要积极监督本单位的违章、违纪之事,明朝初年,侯庸干“纪检书记”,那真不含糊!当时教授晋王儿子的老师,学士刘三吾、葛均都被他弹劾,理由是“怠惰溺职”,奏本上去,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将那两位学士降职,调做它用,估计这个岗位不会太重要,是啊!培养接班人哪有多重要!
    怎么样!厉害吧!从此以后即墨出现许多言官----各级御史,如蓝田、黄宗昌、郭秀....。

    老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即墨人的秉性耿直,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以后,这种感觉更加深刻!!当然了整个山东地的人基本上是这样,在全国的口碑不错!这种性格到是十分适合干御史,据不完全统计,即墨历史上出现过十三位御史,像郭秀干过御史的头----左都御史,“一条道走到底”、“杠子头”、“脑子缺乏急转弯”,用这些词句形容我们即墨这些干过御史的这些先贤,较为合适,观史料对侯庸的记载,这位先贤还是得“善终”的,“祀乡贤”可以说明这点。估计侯庸老夫子的祖先应当是移民,到即墨这地时间不长,喝即墨这地的水不多,还远没有形成“即墨人的秉性”。当然,这是我的臆想,对侯老夫子有点不敬。相信他老人家也不会怪罪俺,近期他老人家的耳朵根子会发热,630年了,怎么还有人念叨俺,调侃一下,显得轻松一点!
    前边说道,苦难可以造就人才,少年时的困苦生活深深地影响了侯庸的一生,我个人认为,只要在人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适当地“吃一点苦”还是有必要的,物质的缺乏固然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心苦”更能锻炼人的意志。
    我们即墨人的先贤侯庸,他经历了这些困苦,这些曲折,他依靠他自身的聪明智慧,按照正确的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他成功了!

    即墨县志对侯庸的记载,这里就不解释了,大家都能看懂!主要反映他这个人“孝”。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喜欢用传统的“理念”管理人,现在可否在实际中应用,这里不敢乱说,怕引来玉石,这都是“理论家”研究的事情,我们就不谈这些了!!
    侯庸是洪武十八年这一科的二甲19名,名次还是靠前的,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出他的个人能力,这一科的探花---练子宁,榜眼---黄子澄,这二人可是大名鼎鼎,后来在“靖难之役”政治上倾向建文帝,而被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杀害,这个事大家都知道,但是可以看出侯庸还是倾向朱棣,史料对侯庸在“靖难之役”的表现没有记载,只能分析到这个层面。

    侯庸和吕让虽然在是否是同科进士这个问题上有争议,都是于洪武年间考中的进士,应当没有争议!如果说吕让是即墨历史上的第四位进士的话,大家猜猜距离多长时间即墨产生了第五位进士,回答是,将近一百年,公元1485年,即成化二十年,即墨历史上的第五位进士---蓝章,走上了历史舞台。


分享按钮>>五一长假宜春、宜宾两地龙氏将分别举行宗亲联谊活动
>>边疆骄子—明升为兵部尚书的侯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