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走进“归德侯氏”府宅
- 中华侯氏网 2011年7月11日 商丘文化网
现在,如果你去商丘古城参观,将会惊喜地发现侯方域故居壮悔堂及其对面路北的侯恂故居,经过文化部门的精心整修,基本再现了明清时期的原貌。明清之际,归德侯氏一门名满天下,此次文化部门对侯方域故居壮悔堂、侯恂故居这两处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复和整修,具有非同寻常的文化历史意义。
修复一新的侯方域故居过堂(图略)。
在完全依照原貌修复的侯方域故居壮悔堂正房的东间,还第一次亮相了一组神秘的“镇馆之宝”———古色古香的明清衣柜及做工考究的明清雕花木床。此次亮相壮悔堂的明清衣柜,两个一组,每个衣柜上有顶柜,下有抽屉,主柜、顶柜双开门,柜面雕刻有数条盘云祥龙,雕工技艺极为精湛,颜色鲜艳如初,做工考究,保存完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其中一个衣柜还完好地保留有两把光可鉴人的原装“福禄寿”铜锁。明清衣柜旁边是做工考究的明清雕花木床,并完好保留有床头柜,同样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明清家具精品。据商丘市睢阳区文化局原局长尚起兴先生介绍,明清衣柜现为一民间收藏家所有,暂时存放睢阳区博物馆壮悔堂内,行家估价此明清衣柜价值在100万元以上,其中一把“福禄寿”铜锁价值就超过万元,堪称壮悔堂的“镇馆之宝”。
据商丘市睢阳区文化局负责人介绍,本照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抢救第一、有效利用”这个原则,文化部门对侯方域故居壮悔堂、侯恂故居两处古建筑进行了抢救性修复和整修,目前修复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壮悔堂和侯恂故居都是典型的清代建筑,它们的主人分别是《桃花扇》故事的主人公、清初文学三大家之一的侯方域和其父明朝户部尚书侯恂。虽历经30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壮悔堂以及侯恂故居的主体建筑基本上得到了完好保存。从去年7月起,文化部门对这两所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复和整修。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侯方域故居壮悔堂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观。修整后的壮悔堂完全依照原貌,坐北朝南,明三暗五,上下两层,青砖垅瓦,庄重别致,古朴典雅。侯方域故居新修整的过堂大门上镶有新出土的与原建筑同时的三层椴木透浮雕,长10余米,所雕白马腾云、犀牛望月、麒麟戏珠等图案栩栩如生,雕工技艺极为精湛,颜色鲜艳如初。
壮悔堂正北为侯恂故居。2002年7月29日上午9时许,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张文彬考察商丘古城,从壮悔堂出来提出要看侯恂故居。当时的侯恂故居破败不堪,但两层堂楼、东西厢房尚存,门楼、过厅已不复存在。张文彬目睹此景,感慨万千:“世人都知归德才子侯方域,其父侯恂为明末东林党魁,侯氏一门名满天下,侯恂故居应该想方设法予以修复。”次日中午,张文彬在商丘考察临近结束时,为此处命笔“侯恂故居”。正在修复的侯恂故居,占地1000余平方米,房屋敦实高大,院落幽静宜人,属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样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壮悔堂已于近日对游人开放,其对面路北的侯恂故居也将很快修复完成。
据睢阳区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内,商丘市二高、睢阳区四大班子机关将搬迁至城外。随后将在现商丘市二高院内大成殿、明伦堂的基础上修复归德府文庙及府学,现睢阳区人民政府位置将恢复为归德府衙。根据古城开发规划,古城内外其他有代表性的明清四合院、古建筑的修复工作也已经和即将列入修复和整修日程。
“壮悔堂”与《桃花扇》主人公侯方域(图略)。
商丘古城刘隅首东侧路南有一处蔚为壮观的楼房叫“壮悔堂”。为什么叫壮悔堂呢?《桃花扇》的主人公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苑,这是他三十五岁时所建。人三十为壮,这时侯方域已三十五岁,忆起自己的坎坷遭遇,几遭杀身,“悔者多矣”,于是急构一室,命名为“壮悔堂”,意思是壮年悔恨。
“镇馆之宝”亮相壮悔堂(图略)。
侯方域是清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祖父侯执蒲,是太常寺卿,负责皇帝祭礼的官,属于三品官。父亲侯恂,为兵部右侍郎,大将左良玉、尤世威、史可法,都是他的老部下。侯恂文武全才,德高望众,后来又擢升为户部尚书。侯方域的二叔侯恪,与侯恂同榜中进士,在朝里做史官,负责记载皇帝和文武大臣言行录。他们父子三人都是东林党党魁。在与魏忠贤奸党斗争中,因失败,先后被罢官。罢官后,侯方域的祖父侯执蒲就带领他的一群孙子在侯府东园读书,当时侯方域只有八岁。
商丘有个传说,说侯方域有次逃学,到了一座庙前,几个老和尚正在葫芦架下乘凉,看到小才子来了,就逼着他作诗。侯方域非常顽皮,看着葫芦碰着和尚的光头叮当作响,挺有意思,就作了一首葫芦诗戏弄和尚:“葫芦架上葫芦藤,葫芦架下葫芦明。葫芦碰着葫芦头,葫芦不疼‘葫芦’疼。”和尚听了哈哈大笑,赞不绝口。可是,仔细一想不对味,再抓他时,他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有关这样的故事还很多。侯方域16岁就已经著书立说,闻名天下。22岁到南京去应试,经张天如和陈贞慧介绍,与秦淮名伎李香君相识。当时秦淮旧院有八大美女,被称为“秦淮八艳”,有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陈圆圆、寇白门、马湘兰、顾横波、卞玉京。这八大美女,也是八大歌伎。她们不仅唱得好,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当时的李香君身价最高。侯方域的名气也很大,他与陈贞慧、冒辟疆、方以智被誉为“南明四公子”,“为天下持大义者,唯南明四公子。”一个爱国名伎,一个爱国志士,二人情投意合,一见钟情,所以侯方域就纳香君为爱妾了。有人就会提出,既然侯方域那么喜爱李香君,为啥不娶她为妻,却要纳她为妾?这里面有个重要原因。因为侯方域十六岁已经有了原配,那就是东平州太守常维翰的三女儿。常维翰是个大清官,家就在商丘古城。他有四个女儿,都门当户对嫁到这归德府城里。大女儿嫁给了侯方域的堂叔;二女儿嫁给了沈阁老的从孙沈誉;三女儿嫁给了侯方域;四女儿嫁给了周尚书的儿子周业炎。所以,侯方域只好纳香君为爱妾。
在侯方域抗清期间,李香君曾遭到了阮大铖和开府田仰的报复。田仰提出,拿金三百锾,要见李香君一面。李香君说:“我以身相许,已嫁给侯公子,如见利而去,等于出卖侯公子。”卒不去。因香君不去,开府田仰恼羞成怒,派人去抢香君,香君以死相拒,血溅折扇。侯方域的好友杨龙友,以血迹点染桃花一枝,这便是著名的“桃花扇”。后来,孔子的64世孙孔尚任将此事写成戏剧《桃花扇》。需要补充交代的是,李香君血溅折扇并没死,得救后不久,被选进宫中做歌女。南京失陷,南明皇帝仓皇逃跑,李香君也从宫中只身逃走,逃到了南京东北约七十华里的栖霞山葆真庵投奔了卞玉京。卞玉京是“秦淮八艳”之一,在南明灭亡前已提前出家,按辈份李香君应称她为卞姨。这时侯方域也从狱中逃出,在栖霞山寻到了李香君,便把她带回到了归德侯府,住在西园翡翠楼上。所以,后人又将翡翠楼称为“香君楼”。
李香君为明末全国四大名伎之一,堂堂尚书府住个歌伎,侯氏家族感到有辱门风,所以就将李香君赶到城南十四华里的侯氏庄园里,就是现在的李姬园。其实李香君并不姓李,本姓吴,但为什么又叫李香君呢?这在侯方域的《李姬传》中可以找到答案:“李姬者,名香……李贞丽之养女。”因为她是老鸨李贞丽之养女,所以,便由吴姓改为李姓。李香君在侯府庄园不久郁闷而死,最大年龄不超过31岁。侯方域给她写了碑文:“李香君之墓”,并撰有一联:“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墓碑前有一石供桌,供桌前有一圆形的“愧石礅”,意思是愧对香君。侯方域经常到香君墓前,坐在愧石礅上久久不忍离开。
香君的死,对侯方域来说打击很大。侯方域也郁闷而死,死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终年37岁,留下了《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两部书。因香君身份低贱,二人未能合葬。桃花扇在香君活着时,一直在香君之手,香君死后,就给了侯方域的女儿。侯方域死过三年之后,他的门婿陈宗石已长到14岁,在他哥哥陈维崧的带领下,由宜兴来归德府投亲,常氏夫人收留了他,并请了侯方域的好友徐邻唐为师,继续攻读。后来陈宗石中了进士,做了京官,就在侯府东园入赘了,侯小姐把这把桃花扇带到了陈家,便成了陈家的传家宝。
陈宗石两个儿子:陈履中和陈履平,兄弟双御史,后来连续四代出了五个翰林,这在河南省独此一家。陈氏虽然算不上归德府八大家之一,但却成了“七大户”之首。民国初年,桃花扇在北京露面,张伯驹见到了这把桃花扇。张伯驹与张学良、袁寒云、溥西园被誉为民国初年“四大公子”。张伯驹是袁世凯的表侄,袁世凯又是陈家的外甥。袁世凯的二祖母即袁甲三的夫人,就是侯方域的门婿陈宗石的五世孙女。袁世凯小时候曾在陈家院居住,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张伯驹小时候曾在归德府城读书。从上古直至近现代,中华民族历史上发生的很多重大事件,几乎跟商丘都有联系,所以商丘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侯氏家族与名震天下的明清“归德府”(图略)。
据尚起兴先生介绍,商丘侯府共有三园:城内东马道附近的陈家院为侯府东园。城南十华里,有侯府南园,按侯恂《南园记》记载,是侯恂倾其一生积蓄,占地50亩创建起来的,简直像《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一样美。刘隅首东是侯府西园,壮悔堂是最后一节楼院。壮悔堂建于清朝顺治九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每排有上下贯通的四根明柱,一共六排,24根,属于明三暗五,墙倒屋不塌的框架结构。西楼为翡翠楼,因香君曾在此居住,又名“香君楼”。前面是过厅,又叫过堂,再向前还有三节院,大门朝南开。东西一宅两院。香君楼后有侯方域凿的一眼井,叫“神惠井”。后面纵深占有一道街的建筑群,为侯方域的父亲、户部尚书侯恂的府第。东北城角还有他二叔侯恪的府第。原新华书店处还有侯氏旧宅。侯氏家族,在归德府城八大家中被排在第三位,在河南乃至全国也属名门望族。
正在修复的侯恂故居(图略)。
现在的商丘古城为明清两代的归德府城。可不要小看我们小小归德府,明末清初时,仅三品以上的官员就有八大家,有民谚“沈、宋、侯、叶、余、周(刘),高、杨二家在后头”。除八大家之外,还有陈、蔡、穆、柴、尚、孟、胡七大户。至今还流传着“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归德四尚书”之说。实际上,四尚书不准确,两尚书就准确了。在明朝万历年间有段时间,六部的正职为六尚书,其中同时期的有两个是归德府城人。一位是吏部尚书宋 ,六部之首,这是个大清官。再一位是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沈鲤。除了这两个尚书外,比他们稍晚点的还有几个尚书。一个是户部尚书侯恂,就是侯方域的父亲;再一个是工部尚书周士朴;还有一个是南京兵部尚书余王成。除了五个尚书,还有几个:兵部侍郎叶廷桂,兵部杨镐,山海关总兵高第,顺天府巡抚宋权。宋权入清后,做了清朝的国史院大学士,一品大员,他的儿子宋荦,是侯方域的好友,清初吏部尚书、著名诗人、书画家、文物收藏家兼鉴赏家。
明清归德府天下闻名,不仅因其北接齐鲁,南据江淮,西扼中原,东临沿海的战略地位,还主要在于其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今日商丘市的版图和清朝归德府辖地相近。清末归德府领一州八县,即睢州和商丘、考城、宁陵、柘城、鹿邑、虞城、夏邑、永城。明清两代,归德府尤其商丘县名士、显官辈出,归德府出现了三位大学士、七位尚书,考中进士者400余人。而仅归德府治所在地商丘县就计有两阁老(宰相)、五尚书、双御使、四翰林,考中进士者达257人,以及几十位侍郎、巡抚、总兵、著名文人。
明清之际名震天下的“归德府”到了近代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但是直到民国末年,曾为归德府城所在地的商丘县仍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位列“民国四大县”之一。而今,原“商丘县”分属商丘市的睢阳区、梁园区及虞城县、夏邑县。今商丘市睢阳区、梁园区的全部约1600平方公里,划归谷熟县后并入虞城县的马牧(县城)、站集、黄冢、营郭(营廓)、店集、谷熟、杜集及划归夏邑县的济阳的900平方公里,均为明清两代直到1951年前的商丘县的区域。民国末年,商丘县共有2500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为河南和全中国的特等大县。归德府城所在地商丘,仍不失为全国的军事重镇、文化名城,名人辈出,政界、学界、商界代不乏人。
1986年,商丘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古老而年轻的商丘市,全市面积10704平方公里,人口800余万,市区面积已达8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78万。商丘是豫东门户,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接合部,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与京九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河南实施“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商丘成为我国东西南北交流的纽带。
可以预料,随着侯氏故居与众多古建筑的抢救性修复,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商人的祖先”诞生地和先商、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商丘将会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到此探古访幽。(文/图略 本报记者 白鹏)
分享按钮>>东汉初大臣——大司徒侯霸
>>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侯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