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视天下博客——论侯嬴

    中华侯氏网 2011年7月23日 中华侯氏网


    其实,很早之前,第一次读《史记 魏公子列传》的时候,就觉得侯嬴很特别,他和孟尝君门下的冯谖有相似之处,但是,比冯谖更加出人意料。
    总觉得冯谖是那种“我有本事,你就得给我待遇”的主儿。他的一进孟尝君府们就敲着长剑唱“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摆明了是要待遇。不过,非常之人常有非常之举,孟尝君深谙此道,也就给了他上等门客的待遇。冯谖最后总算是干成了一点事情,证明了自己是个人才,没有辜负孟尝君给他的待遇。我一直很为他后怕:如果没机会表现自己,那么,他就很可能沦落为“骗子”的鼻祖。
    相反,做事情也非常出人意料的侯嬴,却是一个坚决不愿意享受特殊待遇的主儿。
    一开始,信陵君听说他很有本事,亲自给他送去了许多的财物,作为一个看城门的传达室老头儿,估计侯嬴也穷得可以,但是,他坚决不要信陵君的财物,自称“修身洁行数十年”不能因为做传达员贫困就破了自己的修行。穷是穷,穷得很有骨气。后来,信陵君见他不要经济待遇,就给了他政治待遇——大摆筵席,广邀政府官员,而且,都是中央一级的干部,特地空出首席首位,然后亲驾马车上门迎接侯嬴。你不要利,面子总要吧?这份尊荣也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到的。即便是坐在信陵君府上的那些丞相、将军之流的人,在妄测今天首席应该是谁的时候,也绝对不会想到,他们是要等待一个糟老头吧? 
    王子驾车亲自来接,那该是许多女孩子自小的梦想。但是,七十岁的老侯嬴,既不是女儿之身,古稀之年也就早没有了那份浪漫情怀。他没有撒娇,没有献媚,只是提出一个要求:借您的马车,我去闹市区看一个朋友。
    信陵君心里估计在偷着乐:老头子不爱财,原来喜欢摆摆谱,这和目下许多女孩子出嫁,明明离婆家只有三丈远,偏偏要用借来的好车子绕城一圈是一个调调儿。不为别的,摆摆小样呗。好哇好哇,只要你有要求就好,等就等吧,于是,信陵君就安安静静的拉着缰绳,恭恭敬敬的呆在马车上,等待老头子侯嬴和别人聊天。所有看见这个场景的人都暗暗的骂侯嬴死不要脸,让人家王子在那儿等你聊天;知道府上还有一大帮子贵客在坐等侯嬴开席的随从们,更是在心底把老侯嬴的所有直系亲属问候了一个遍。但是,侯嬴最后告诉信陵君:我这是埋汰我自己成就了你——别人越骂我不知轻重,不要脸,就越觉得你公子礼贤下士是个好样的!君投我以桃,我报君以李,你要给我面子,我偏偏还你更大的面子!还有啊,我拜访的那个朱亥也不是平常的人,那是一个隐居在闹市的侠客,虽然不是孙悟空,但那也是大隐于市啊。你今后也许用得着,有空结交结交他吧……
    给利不要,给面子我还你里子,而且,还买一赠一,这就是侯嬴,铮铮硬骨的老居士!
    如果说,开始这个疑惑是侯嬴自己给出了答案,那么,还有两个疑惑,侯嬴和司马迁都没告诉我们正确的答案。
    第一个疑惑是,侯嬴差点眼瞅着信陵君送死。
    即将被秦国灭国的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怕秦国报复,不敢出兵,做弟弟的信陵君说不动大哥魏王支援赵国,又被姐夫平原君批评假仁假义,见死不救,一急之下,率领自己的门客凑了百余辆战车,就要去赵国和秦军拼命。临行时,特地和城门口的侯嬴告别:我去死了,再见!侯嬴更绝:你好好去死吧,我老人家就不去了!(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信陵君差点让他气个跟头——我对你那么好,今天眼看着就要完蛋了,你居然一句好听的话都没有?越想越不对劲,信陵君带着他的人马,兜了一圈又回来了,高低要找侯嬴问个明白:你到底什么意思?谁知道侯嬴一看见信陵君回来就乐了:早知道你会回来……如此这般,献上了“窃符救赵”的计策。
    你有没有替信陵君捏一把汗?
    要是万一信陵君大条一点,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真就不回来,那不就彻底玩完了?侯嬴搞的什么鬼,感情拿敬爱的信陵君的小命当骰子扔着玩啊?你牛,你去,你死;你不牛,你回来,我让你还有一条生路。对待自己的恩主,天底下哪有这样玩法的道理? 
    这是一个让人觉得意外的地方。
    第二个让人觉得意外的地方是侯嬴的自杀。
    当信陵君终于通过如姬盗来兵符,准备去调动晋鄙的十万大军再去和秦国交战时,侯嬴告诉信陵君:我老了,不能跟你去打仗了,你去吧,我估计你到了晋鄙军中,得靠朱亥杀了晋鄙,那时候,我就在这里引刀自刭。结果,晋鄙死了,侯嬴也算好时间自杀了。
    打仗也不一定就死啊,你不能打仗,也不一定就要自杀啊。你这是干嘛呢,侯嬴?
    历来很多人分析过侯嬴的自杀,但是,很少见过有人分析侯嬴不劝阻信陵君玩命的。我倒是觉得,这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侯嬴的自杀可能有很多原因。“窃符救赵”是一条好计,但也是一条绝计。这条计策第一得罪了魏王;第二使魏王和信陵君兄弟反目;第三害苦了如姬、害死了晋鄙;第四让数万人卷入战争,千万人本来可以暂时不死的,这次恐怕也要死掉了。还有,战争从来就没有稳胜的道理,胜了还好,也算是为国家长治久安做了贡献,万一失败,那就人亡、国亡相继而至了(恐怕这也是魏王的担忧)。出这条绝户计的侯嬴是那样一个道德感很强,极其自爱的人,不爱钱财,也不要面子。他不能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然,《史记》研究专家韩兆琦说侯嬴是为了激励信陵君杀帅夺军之志——不杀晋鄙恐难夺军,关键时刻不能不忍心杀无辜的人,我都死了,你不忍心杀晋鄙,我就白死了……这?也有道理吧。 
    我只想补充一点,妄测一下:侯嬴的死和他前面不拦阻信陵君玩命也不无关系。我差一点让您白白死掉,我拿自己的命填上这点不忠不义吧。这才是自我要求极其严格的侯嬴!
    那么,问题就又回来了。侯嬴既然早有“窃符救赵”之计,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信陵君,哪怕在信陵君过城门的时候拦住他献计也可以啊,干嘛偏偏要等信陵君绕个圈子回来以后再告诉他呢?
    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信陵君不回来呢?
    结论是:他只有白死!
    有人说,侯嬴此举是典型的“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你相信我是国士,重视我,必然会反省这反常的现象,否则就……去死吧……
    这简直是在给侯嬴摸黑!
    我认为,侯嬴的不早出主意,乃至一定要信陵君去而复返才献“窃符救赵”之计,乃是因为,侯嬴自己也拿不定主意,该不该献这样一条绝户计!诸葛亮无奈之余,火烧藤甲兵,尚流泪叹息自己有伤天和。侯嬴岂独例外? 
    有人大声疾呼:唇亡齿寒,救赵也是存魏!这固然太有道理了。可是,你是知道了结果的后知后觉者。你知道救赵成功了,秦军失败了,短期内无暇报复魏国。可是,兵无常势,战有胜负,打仗就有风险。未战之前,侯生如何就能知道,战则一定会胜;战则秦军短期内不敢加兵于魏?
    这就很像鲁迅先生当初觉得国人愚昧,犹如身处黑屋子昏睡而不自觉。作为先醒者,他不知道该不该大声呐喊,唤醒国人一样。喊醒了沉睡者,也许会让他们在清醒中死去,果如此,何如不喊,让他们毫无痛苦的在睡梦中逝去?钱玄同劝他:喊醒了大家,说不定就有了打破铁屋子的可能,不喊醒大家,就只能一同死去。于是,鲁迅开始《呐喊》。
    侯嬴没有钱玄同,所以,他只能豪赌一次。
    如果,信陵君不回来,那么,侯嬴会死——他早就准备与信陵君同死了。这是天意,结局毫无悬念。任谁都知道,百余剩老式战车投诸虎狼之师的秦军新军战阵,结局会如何。
    如果,信陵君回转了,那么,就是天意要让事情朝另一个方向发展,那就献上“窃符救赵”之计,死如姬、死晋鄙、死数千万魏国儿郎,或可一改天下格局,暂延魏赵残喘。但是侯嬴要死,不仅仅是那么多人因为他一条计策早死,更是因为,他居然拿主君的性命豪赌,岂有不死之理?“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虽然,前途未可知,但我因顾虑他人性命,因不知此计后果而存观望主君存亡之心,于义于德皆有亏损,焉能不死?“士为知己者死”,侯嬴死得其所!
    我不知道舍此之外,还能如何解释侯嬴的坐观信陵拼命。我只知道,这样的侯嬴仁义礼智信五德俱全,是真正的大智大德的豪侠之士。 
    壮哉,侯嬴!


分享按钮>>春秋战国时著名人物——侯嬴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大夫侯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