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宏兴——《李锡铭诗词手迹》读后
- 中华侯氏网 2011年8月8日 中华侯氏网
亦诗、亦书、亦史、亦传—《李锡铭诗词手迹》读后
侯 宏 兴
经过将近一年的精心编辑,六卷线装本《李锡铭诗词手迹》(以下简称《手迹》)今天和大家见面了。
京报集团同心出版社作为本书的编辑出版单位,从接受这件光荣的任务开始,就全力以赴,精心谋划每一个编辑出版环节,以最好的编辑质量、最佳的视觉效果,完美地推出了这部堪称精品的诗词集。
《手迹》的作者,进入花甲之年,于百忙之余,将其留存的诗词稿按时间顺序加以整理,装订成册。其后新作,亦用毛笔工整书写出来,历十余年,续订成册。计有:《岁月痕迹片断》一、二册,分编成第一卷:学生时期习作拾遗;第二卷:石景山生活的片断;第三卷:一段新的历程 巨变的十年;第四卷:花甲之年,辑入1943至1992年诗词作品80余首。《余年低吟录》列为第三、四册,编为第五卷,辑入1993年至2001年诗词作品百余首。编辑工作依据作者亲手整理的底稿框架和纲目,同时按照出版的要求,作了一些注释和技术处理。为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编辑释文两册,装于一函。
作者在《自序》中解释自己的创作初衷是“触之于景,发之于情,应物斯感,萦绕于心。思绪所钟,情感所系,托之以诗词。……少年之憧憬,青年之彷徨,数十年生活道路之探索,或胜利前进中引吭高歌,或逆境中的低吟嗟叹,皆当时的真情实录也。”
所以,这部《手迹》可以看作是作者人生历程和生命轨迹的艺术纪录,看作是我们国家、民族几十年的沧桑变迁史。
新中国的诞生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作者的诗词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他写道:“我所憧憬的,不再是虚无飘渺的乌托邦。我们将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人类最伟大的理想。”
《手迹》让许多同龄人最为感慨和最有同感的是粉碎“四人帮”前后的反思和言志之作。他写道:“扪心难以言夙志,不堪回首,大地春。事与愿违常自愧,迷惘不知何为人”;“反复颠倒何时了,蹉跎念载苦徘徊,懵懂半生,何辨是耶非。”“墙上芦苇山间笋,根浅腹空困。问君何以赴长征,半百超龄,重做小学生。”“浩繁世事流光逝,奋起直追。”这些诗句生动的抒发了他的革命情怀,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读后令人回味给人鼓舞。
作者经历“风雨变幻”,虽身居要职,却从不居功自傲,不追求名利地位,他以“诚笃持信念,冷眼观名利。知耻不伸手,无能不争气”的诗句自警,自检,自我约束;更以“树不为影有树影,人不为名有名声。名大名小当有异,好名恶名人自清。”展示了他乐观豁达,荣辱不惊的高风亮节。他一生谦虚谨慎,清正廉洁,做到了“凡事知足心意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他把自己的诗词集结成册,取名“低吟录”足以显示他的谦恭品德。
同时,这部《手迹》还可以当作诗词艺术作品和书法艺术作品鉴赏。
翻翻注释就不难看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历代典籍,信手拈来;对古典诗词格律的谙熟、对词牌驾驭运用的自如,像《破阵子》《太常引》比较冷僻的词牌,都用的恰到好处。足以看出,作者在我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功底相当深厚。
手迹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书法艺术。从作者对《兰亭序》“精湛高雅、翰逸神飞”八个字的评析,说明对书法理论也是颇有研究的。而他的字更有独到之处,那就是:于规整和端庄中透着洒脱;在清丽、秀美中透着刚劲。恰如他的为人,虽庄重、严谨,但有丰富的情感;虽平易恬淡,但洋溢着多方面的才华;看似柔和,但蕴含着刚毅的精神。
《李锡铭诗词手迹》,亦诗、亦书、亦史、亦传。细心品读,知其立身,知其行事,知其才器,知其为人。
文章原载于2009年9月7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读书》版
出版日期:2009年2月
开 本:1/16
定 价:980.00 元(函套线装6册)
责任编辑:王 微
责编助理:魏海萍 赵兴华
装帧设计:于名川 盛广津
印制主管:王 进
分享按钮>>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侯郁波
>>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公司副总经理侯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