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历史上的第三位进士侯庸

    中华侯氏网 2011年8月26日 中华侯氏网


    明朝初期,洪武年间即墨历史上的第三位进士侯庸(万历版即墨县志称侯荣),这一科即墨出现了两位进士,另一位是吕让,这是洪武十八年的事。这也是明朝开国后有记载的第二次开科纳士广揽人才之举,这科取士四百余位,数据不准的原因,主要是这科的进士在后来的“靖难之役”中,政治观点倾向于建文皇帝朱允炆。竖在南京国子监,记载这科进士名录的“进士题名碑”,在“靖难之役”后,被建文他叔叔朱棣仆倒,故这科进士的名录失考,后来这科的进士名录,还是参照一些地方文献资料整理而成,不少人名失考或存在错误,即墨万历版将侯庸记载为侯荣就是这样造成的。
    侯庸和吕让,在万历版、乾隆版、同治版《即墨县志》都记载,均记载二位的原籍在现在的平度境内的“西移风乡”,查康熙版《平度州志》对二位记载更详细,由此可以确定明朝初年现在的平度南村应当不在即墨辖区,可以看出历史上即墨的辖区是不断变化和调整的,后来两地对二位的记载都属正常,可以相互印证、补充,不会出现研究孙仁鉴、孙仁杰二位先贤那样,资料匮乏这种情况,这一科进士,产生于多事之秋。明朝初年北方有刚刚推翻的元朝残余势力,中原、江南有陈友凉、张士诚的残余势力,沿海有倭寇的骚扰,南方如现在的云贵、越南有少数民族的问题,朱元璋已经无暇顾及开课纳士,明朝洪武四年首开取士以后,时隔十六年才开取第二科,只能有一种解释,天下尚未太平,朱元璋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已经无暇顾及开科纳士。
    乱世需要重典,赏罚需分明,朱元璋采取的措施相当见效,成果是为明朝276年的基业奠定了基础,副作用是朱元璋给后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暴君”、“刻薄寡恩”、“诛杀功臣”和朱元璋经常挂上钩,朱元璋的所作所为时常为后来的统治者所“禁忌”,统治者都希望青史留名,都不希望被人唾弃,让后人非议。
    侯庸所处的政治环境相当险恶,这一科近四百位进士,后来出了不少贪官,被朱元璋杀了不少,因此朱元璋本人对这科进士印象不佳。查康熙版《平度州志》,侯庸最后为官至吏部左侍郎,手中握有实权,政治上那一定是和最高统治者保持高度一致,也可以解释为“亲信”,和同科进士的不同境遇,只能解释为我们这位先贤政治上是很成熟的,分析原因这可能和他从小家庭环境有关。
    同治版《即墨县志》:“侯庸,字景中,七岁,父坐累谪闽南。稍长,母告之,故庸悲痛誓赎父罪。洪武乙丑举进士,拜吏科给事中,请纳官代父,词甚哀切,上悯之,诏还其父,庸至谪所迎归。寻升吏部侍郎。...... ”。侯庸的少年时代,基本上生活在单亲家庭,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这种环境对人的一生影响极其深远,恶劣的生存环境,过早的养成各方面独立的性格。其父亲因为被人株连而发配现在的福建南部服劳役,什么原因不详,现在也不能臆猜。因为封建社会的政治本质,导致它不会像现在如此有泛泛的人权,平等,自由等理念,所以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株连,看来侯庸的父亲罪不该死,落了个发配异域而已。洪武乙丑年,也就是洪武十八年,即公元1385年,侯庸迎来了他的人生的重要关口,否极泰来,这一年朱元璋宣布重开会试、廷试,中进士后,侯庸首先干的职务是吏科给事中,明清两代以及现代行政机构的设置差不多,只是名称不同,吏科和吏部相对应,有相同的职能,但是也有区别,主要起监督作用,如同现在的各部门当中的纪检书记,既要将分工的业务工作干好,也要积极监督本单位的违章、违纪之事。
    明朝初年,侯庸干吏科给事中,好不含糊。当时教授晋王儿子的老师,学士刘三吾、葛均都被他弹劾,理由是“怠惰溺职”,奏本上去,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将那两位学士降职,调做它用。从此以后即墨出现许多谏言官各级御史,如蓝田、黄宗昌、郭琇....。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即墨人的秉性耿直,深入研究即墨历史以后,这种感觉更加深刻。当然,整个山东地区的人基本上是这样,在全国的口碑不错!这种性格到是十分适合干御史,据不完全统计,即墨历史上出现过十三位御史,像郭琇做过御史的最高长官——左都御史,“一条道走到底”、“杠子头”、“脑子缺乏急转弯”,用这些词句形容即墨这些干过御史的人,是较为合适的,观史料对侯庸的记载,这位先贤还是得“善终”的,“祀乡贤”可以说明这点。估计侯庸的祖先应当是移民,到即墨这地时间不长,喝即墨这地方的水不多,还远没有形成“即墨人的秉性”。
    苦难可以造就人才,少年时的困苦生活深深地影响了侯庸的一生,只要在人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适当地“吃一点苦”还是有必要的,物质的缺乏固然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心苦”更能磨炼人的意志。侯庸,他经历了这些困苦,这些曲折,他依靠他自身的聪明智慧,按照正确的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他成功了!
    即墨县志对侯庸的记载,这里就不注释,主要反映他这个人“孝”。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喜欢用传统的“理念”管理人,现在可否在实际中应用,可以商讨!
    侯庸是洪武十八年这一科的二甲19名,名次还是靠前的,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出他的个人能力,这一科的探花——练子宁,榜眼——黄子澄,这二人可是大名鼎鼎,后来在“靖难之役”政治上倾向建文帝,而被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杀害,史料对侯庸在“靖难之役”的表现没有记载,只能分析到这个层面。


分享按钮>>燕氏宗亲会湖北分会热烈祝贺河南分会成立
>>陕西合阳进士——侯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