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艳宁:艳丽人生 宁静无瑕
- 中华侯氏网 2011年11月11日 纪检监察报
侯艳宁,河北高阳人,1983年9月入伍,1984年3月入党,现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大校军衔,博士生导师,党的第十六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军药材工作先进个人,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从纺织女工到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从军医大学研究生到世界知名的卡洛林斯卡医学院博士后,从医生、药师到医院院长,从普通党员到两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兢兢业业做事、干干净净用权”,这是对侯艳宁令人羡慕的人生轨迹的生动诠释。
“病人的健康利益是天大的事”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是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倡导创建和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这里工作20多年的侯艳宁坦言:“作为院长,看到医疗收入的增加,自然很欣慰,但对为了创收而损害患者利益的事,我决不容忍!”
一次,侯艳宁从医院局域网上发现,一名患者连续几天输水溶性维生素,而病历显示,患者的病情不需要这么做。维生素吃一片几分钱,打一针几毛钱,而输一瓶却要几十块钱。不该用的药为什么要用?她立即要求停止使用水溶性维生素,随后又将数种类似的药“踢”出医院。
有人私下议论,这都是任务太重逼的!侯艳宁却不认同,她在全院大会上说:“这好比运动场上赛跑,虽然运动员都想拿金牌,但必须遵守规则,如果偏离跑道,跑得再快,也要出局!”
为防止这种现象回潮,医院引进合理用药软件,建立了检查单、处方公示制度,每月将用药前10名的医生在网上公示,公开讲明理由;对一些多发病、常见病实行药品最高限价;为住院病人提供费用查询系统,每天向病人发放医疗消费卡,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从而使检查“大撒网”、用药“大处方”得到了遏制。2007年,医院人均住院费用降低了1000多元。
“姓军为兵是军队医院建院之本、生存之根,不管创收几个亿,只有让官兵满意才是最大效益。”侯艳宁这样告诫医务人员。
经侯艳宁提议,医院出台了一系列为兵服务的新举措:军人门诊由一般医生改为高级技术职称的医生出门诊;打破军人用药限制,一些特殊用药由医院买单;组织专家到体系内的旅团卫生单位进行传帮带,为体系内干休所的离退休老干部提供上门体检服务;从体系部队聘请了15名医德医风监督员,及时了解军队伤病员的医疗需求和服务部队中存在的问题。近两年,医院每年在为兵服务上的补贴达5000万元以上,连年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
“平庸像贪渎一样危害党的事业”
有人说,侯艳宁无论干什么都有一股拼劲。在她看来,医院是与人命“打交道”的地方,医疗是保障民生的事业,甘于平庸、不思进取同贪污腐败的危害是一样的。
她刚当药剂科主任时,科室工作摊点多、人员成分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上任伊始,她便一头扎进13个工作室当“义工”,短的一周、最长的30多天,无论是贴瓶签、推车送药,还是盘点药品等都亲身体验。在全面掌握情况后,她着手优化工作流程、调整人员分布、完善规章制度,很快,药剂科摘掉了落后的帽子,从一般性辅助科室一跃成为医院先进科室,创建了全军、全国一流的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随着医院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买电、就餐全部用上了磁卡,医院多处设立售卡办,共有9个临时工,而全院类似的岗位还有不少。任院长后,她决心消除人浮于事的“痼疾”,一个科室、一个岗位地“过筛”,科学测算人员岗位设置,“按岗定编、科学整合、减员增效”的规定随即出台。面对阻力,她与医院党委商定“谁也不许打招呼,矛盾全部由党委集体研究解决”,按岗定人的举措很快推开。医院先后裁减员额225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她的建议下,医院又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实行科室优化组合,虽未投资扩建却新增了400多张床位;组建“门诊专家沙龙”,请回30多名退休老专家坐诊,门诊数和质量大幅提高;引进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吸引了印度、意大利等一些国外患者前来治疗。“政策对了头,发展不用愁”。几招下来,医院每月增收近千万元,2007年被评为全国卫生行业唯一一家“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优秀单位”。
医院发展为了谁,侯艳宁始终记挂在心。在她的倡导下,医院与周边86家县(市)医院、市区16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定期派专家进行技术帮带,深入乡村开展义诊活动,让群众共享医院发展成果,每年义诊达1.7万多人次。
医院抽组骨干力量参加野战医疗训练,有人提出:这样会造成人员紧张,影响医疗收入。侯艳宁说:“别忘了我们是军队医院。平时练精兵,战时才能保打赢。”
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医院抽组精兵强将,按实战要求配齐野战医疗所人员,投入300万元增添设备、新建综合训练场,组织全员全装全要素综合演练;高标准选拔47名骨干,参加“和平天使——2009”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行动,为加蓬人民提供免费医疗,对当地医务人员技术帮带。近两年,医院先后执行国际维和、奥运医疗支援、“神七”着陆医疗保障、汶川地震危重伤员救治、三鹿问题奶粉婴幼儿筛查抢救等应急行动,次次出色完成任务。
“站得正、行得端,腰杆才能挺得直”
侯艳宁出任药剂科主任时,正好赶上我国药品采购向开放型医药市场转变。当时,药剂科掌握着全院一年数千万元的药品采购大权,大家都很羡慕侯艳宁,说她这下可是坐在“金山”上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侯艳宁自绝“财路”。她一上任就当着全科人的面立下军令状:“收客户一分钱,我在大家面前作检查;吃客户一顿饭,扣我全年的奖金;拿客户一份礼,我就辞职!”
医院有个科室主任是侯艳宁的老熟人,为了帮助做药品代理的儿媳疏通关系,特意登门拜访。侯艳宁热情接待,两人亲切地唠起了家常。见时机成熟,老主任话题一转说,为了孩子的事请侯主任帮个忙,并让儿媳递上了丰厚礼品。侯艳宁见状,诚恳地对老主任说:“我在全科人面前作过承诺,大家都在看着我。咱们是老熟人,您更应该理解和支持我!”老主任和儿媳见侯艳宁态度很坚决,只好提着礼品离开了。
面对药商的频繁“光顾”,她着手完善药品规范化管理制度,严格监控药品采、供、管各个环节,带领科室人员摸索出一套“药品单品种报价”招标采购办法,每一类药性价比和需进量由专门的软件自动排序,每次进药都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集体审议。药商们的攻关行动变成了自动调价,从“跑关系”转变为“跑市场”。如今,这一制度在医院坚持了12年,每年都要为医院节约上百万元。
2003年,医院决定实行物资集中采购制度,收回药品、器械、卫生耗材的采购权,个别部门负责人对手中的采购权力“恋恋不舍”。时任药剂科主任的侯艳宁明确表示,坚决落实医院党委的决策。随后,医院在审核药剂科账目时发现,多年来药剂科采购药品价值数亿元,所有单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一笔“糊涂账”。
任院长后,她又给自己“约法三章”:不介绍一个亲属到医院工作,不介绍一家公司承揽医院工程,不私自报销医院一分钱。她建议医院党委进一步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将全部药品器械、通用物资、卫生耗材等纳入采购范围。小到几分钱的棉签,大到上千万元的医疗设备,均在网上公开采购的品种、方式、程序、价格等全部信息。2007年,全军非作战部队现场会在该院召开,推广了医院的做法。她任院长以来,医院先后购进价值4500多万元的大项医疗设备,上马重大工程项目4项3600余万元,侯艳宁从未利用职务影响谋取过半点私利。
有人说,侯艳宁用制度卡住了别人更卡住了自己。这恰恰说明她是一个心底坦荡、无私无畏的人。只干事不谋权,侯艳宁以清正廉洁、真诚待人、无私付出的人格力量凝聚人感召人。许多员工谈到,有侯院长这样的“当家人”,觉得心气足、干劲大、有奔头。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按钮>>重修修缮倪杨氏始祖韶阳公古冢倡议书
>>清处士侯公讳君爱字上珍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