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恂:大明王朝的一道血肉防线
- 中华侯氏网 2011年11月17日 京九晚报摘
阅读提示:
在古城人眼中,侯恂多半是一位不近人情的封建卫道者。拆散侯李之间的爱情,等于撕碎了全天下的人们渴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情结。侯恂棒打二人,触怒的却是众人。
而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做到户部尚书的侯恂,是一道忠实践行“大丈夫处世兮当力挽狂澜于既倒”的血肉防线。党羽之争中,作为东林党人,他不畏强权,与魏忠贤的斗争一度让他与父亲、弟弟三人同遭罢官。但他不改其志,不懈讨檄,直到阉党沦为阶下死囚。
侯恂(1590—1659),字若谷,号六真,与弟弟侯恪同举万历四十三年举人,同登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历任山西道御史、河南道御史、太仆少卿、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他为人中正,为官清廉,但仕途坎坷。在任上时,他不懂附会权奸,屡遭陷害,曾两次入狱。然而,他不屈服,不动摇,对明朝旧主依旧赤胆忠诚。为国家社稷,他自己做到了鞠躬尽瘁,同时为朝廷力举贤能。
大清立国,因为侯恂与儿子侯方域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清廷很想借助他们的威望拉拢汉族的读书人。时任河南巡抚的吴景道受派到归德府请他们出仕,他们父子誓死不做“贰臣”。之后一起归隐家中。侯恂卒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终年70岁。五子方来、方夏、方域、方任、方策均先亡于他。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世事洞悉的侯恂却始终想要借一己之力匡扶社稷。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量的,颐指气使的大清帝国却没能拗得过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侯恂。
屡遭党祸:官品愈打击愈坚韧
明王朝万历年间,朝中出现了两大派别,一是东林党,一是阉党。作为东林党的中坚人物,侯恂与魏忠贤的恩怨,是国仇,并非私恨。
明神宗天启元年,侯恂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察知有不少官员以克扣军饷饱己私囊,多次上疏严查,以振军心,遭到阉党阻挠。其间,侯恂对阉党的祸国行径也十分气愤,天启二年五月,再次上疏朝廷,请求澄清阉党迫害忠臣的不实罪名,由此与阉党的积怨一步步加深。
天启二年,侯恂被举荐巡按贵州,在帮助中丞朱燮元平息贵州水西土目安邦彦的叛乱中立下战功。天启四年,朝廷准备以此擢升侯恂为京卿。当时侯恂的父亲侯执蒲以刚正不阿闻名朝野,弟弟侯恪也在朝廷做官。“一门三侯”很受朝廷仰仗。
而朝廷的仰仗,恰恰是阉党图谋不轨的绊脚石。以侯恂在“红丸”“移宫”两案中的莫须有罪,专横跋扈的魏忠贤仅仅一句“侯氏父子十分倔犟,不能再让他们做一天官了”的谗言,便胁迫朝廷相继罢免了侯恂父子3人的官职。3人的遭遇深受社会同情,一时“商丘侯氏东林党魁”名震天下。
天启五年,东林党主要人物杨涟、左光斗等被阉党杀害,阉党列出东林党人名单以示天下,侯恂和弟弟侯恪皆在其列,侯恂且被指为“东林党中的步军头领”,被削去官籍,归里。两年后,天启皇帝朱由校卒,崇祯皇帝朱由俭即位,处死魏忠贤,免去天启皇帝时阉党栽赃东林党人的“罪名”,侯恂和弟弟侯恪重新被起用。
侯恂为官清廉,但仕途极为坎坷。崇祯五年二月,侯恂代替通州镇兵侍郎范文景,到通州赴任。十月,陕西义军进入中原,户部侍郎周士朴上疏,请求向中原调兵,并举荐侯恂率左良玉的军队奔赴怀庆、卫辉。十二月,侯恂上疏奏请挑练事宜,并多次请求发放粮饷,但当权者却百般刁难,不予理睬。
侯恂在户部尚书任上,明王朝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衅内讧,国储告匮。但侯恂继任后,拮据经营,不事加派,终于使“转输不乏”,受到崇祯皇帝的称赏。不料,这却遭到阁臣薛国观、温体仁嫉妒,以致薛、温唆使宋之普等奏劾侯恂“糜饷误国,坐屯豆事”。崇祯九年十一月,不察真相的崇祯削了侯恂的职,不久将其下狱。
崇祯十四年夏,侯执蒲去世,侯恂戴罪出狱,回家奔丧守孝。次年春,又回到京师监狱。当年六月,李自成破洛阳,杀福王,围开封,他才被崇祯皇帝为解开封之围而重新从狱中起用。但因未如皇帝所愿,又被重新下狱,从此开始了他长达7年的监狱生活。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而死,明朝灭亡,侯恂被农民军从狱中救出。侯恂匿居于南京,后又避难到了徽州(今安徽歙县)。清顺治三年五月,侯恂自江南回到商丘故里。清国史院大学士宋权、河南巡抚吴景道等曾交章议荐,劝他出山。但侯恂坚持不授,在城南十里筑南园,隐居其中,14年足未入城,直至终老。
举贤任能:人品愈掩埋愈闪光
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逆臣各有各的奸猾,忠良之臣却个个相似。为国尽忠者,不仅能自己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一旦有为有位,更始终不忘为国荐拔英才、善任贤能。
侯恂就是这样一位官员。如左良玉、袁崇焕、尤世威、史可法这几位明朝重臣,都是侯恂从基层发现后大力荐拔的。
左良玉(1599—1645) 明末大将,字昆山,今山东临清人。幼时父母双亡,由其叔叔抚养。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过人,乡邻都称之为“红脸大汉”。虽未曾上学,但聪颖过人,自幼习学武艺,尤善弓射,娴熟左右开弓。从军后更有用武之地,加上他多智多谋,很快晋升为辽东车右营都司。
崇祯三年冬天,侯恂收左良玉为帐前杂役。冬至日,文武百官拜祭皇陵。宴后,左良玉喝得大醉,丢失了四只金酒杯。他请求侯恂治他的罪,但侯恂不仅没治他的罪,还破格提拔他为裨将。崇祯四年九月,侯恂又提拔左良玉为副将,挂帅印。后来,左良玉屡建战功,成为领兵大元帅。左良玉为报侯恂旧恩,三过商丘,秋毫无犯,并亲临侯府向侯恂之父叩头问安。
袁崇焕原是福建邵武县知县,他胸怀报国大志,喜欢谈兵论剑。侯恂发现他不但有一颗报国的热诚之心,而且真有军事才能,便向朝廷保荐。在抗清中,袁崇焕的军事才干得到展示,屡建奇功,职务也不断上升,崇祯元年被提拔为兵部尚书,率军数次打得清兵一败涂地,清将一听到袁崇焕的名字就害怕,使一心要推翻明朝的清太宗皇太极一筹莫展。当时有人把袁崇焕比喻为护国的长城。
名垂青史的史可法早年也是侯恂提拔的。史可法是东林党领袖人物左光斗的学生,崇祯十六年七月拜南京兵部尚书。顺治二年五月,清兵围扬州,史可法死守。因弘光皇帝让阉党余孽掌握朝中大权,不向史可法增援,史孤守十来天,终因寡不敌众,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不死,被俘。清军劝降,史可法凛然痛斥:“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后壮烈就义。
现侯恂故居位于商丘古城刘家隅首东一街路北,路南是侯方域壮悔堂。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载:“侯尚书恂在四牌楼东。”四牌楼即刘家隅首北一街。侯恂故居是一处具有明代风格的官宦宅第。原为一宅三院的建筑群,共有建筑30余座,100余间。现存建筑有正院堂楼1座,两层,面阔3间。东西配房各3间,过厅3间,前院东西配房各3间。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其西院现有堂屋1座,过厅1座,各面阔3间。与正院建筑风格一致。特别是堂屋内的木隔扇,雕工精细,图案简洁典雅。正院东侧院内还保存有堂屋3间,为原东院的主体建筑,保存完好。
侯恂故居于2001年公布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按原貌修缮一新。侯恂自江南回归商丘,在城南所建南园别墅,占地50亩,建房15座,建亭8座,假山3座,高台1座,奇花异草不计其数。目前原建筑已毁,仅存古井1眼,供人凭吊、感怀。
事实是,历史主观地给侯恂戴了一副生硬的面具而已。真实的侯恂少年时被乡人称为神童,凡学过的东西过目不忘,特别爱读《尚书》。和弟弟侯恪一样,精通诗文、书法,书法造诣也很高。
一个人的缺点不代表这个人十恶不赦;一个人的优点也不代表这个人的人品将不受质疑。侯恂要挨板子,那是他跟封建世俗的事。我们要仰望侯恂,这是我们跟家国责任的事。(记者 班琳丽)
分享按钮>>从侯氏两幅圣旨看明代的监察御史
>>中共商丘市委副秘书长侯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