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医“使者”——侯立新

    中华侯氏网 2011年11月19日 今日湖北网


 

    侯立新:毕业于湖北省中医大学中医系,现任武汉立新中医院院长、武汉立新亚健康研究所所长、武汉市政协委员、民盟武汉市委委员、武汉医师协会理事、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武汉市民手册》顾问、《亚健康中医防治》主编、武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十一届人大工会代表、武汉市委政法委执法执纪巡察员、湖北省和武汉市多名老领导私人健康顾问。

    在湖北民营中医行业,一提起“侯立新”这个名字,许多人都会连声称赞。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是谦和的态度、明晰的思路和利落的举止。他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忙碌而充实的工作生活中,他身兼多重角色,用满腔的激情使这些角色放射着绚丽的色彩。在4月29日武汉剧院召开的武汉五·一劳动奖状授牌大会上,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拉着他的手说:“你用中医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做出了贡献。”

    萌生辞职想法

    侯立新出生于蕲春县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侯奕田是当地一位名中医,曾任新四军第五师某营营长,在整个县城小有名气。很小的时候,父亲每次为病人看病,他只要有时间,总是为父亲打下手帮忙。也许是救世济人的基因早已融进了他的血液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还是在有意无意间受到了熏陶,从小就对治病救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同龄的小孩比起来,他懂事很早,看到生病的人总是会不由自主地生出同情心来。久而久之,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学医。

    70年代中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侯立新考取了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在读大学期间,有一次,他得了感冒,输了一周的液,手臂都被针扎肿了,却怎么也不见起色。一位同学见了,便对他说,自己前几天结识了一位四处游走行医的老中医,医术很好,不妨让他试一下。于是,侯立新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了那位老中医,老中医提出给他刮痧、拔火罐。没想到才做了两次治疗,他的感冒就彻底好了。“这实在太厉害了!”亲身的体验令侯立新觉得非常神奇,于是,他跟着这位医生学起了针灸、刮痧等理疗。此外,学校里的各类医书也成了他汲取知识的宝贵源泉,放假回家,家里闲置的医疗器具也被他拿来随手摆弄。

    70年代末,侯立新从湖北中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家公立医院做医生。当时,中医科在综合医院是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色,中医科被外科包围着,整天人声鼎沸、吵吵嚷嚷。中医崇尚自然、和谐、宁静,这样的环境不行。加上医院开中医特殊处方必须由主任签字,有好几次,书上说能开,可主任却不通过。这些“行规”这对于刚踏入社会的侯立新来说,无疑当头一棒,他实在是想不通。于是,他萌生了辞职的想法。

    四处拜师学艺

    1982年夏天,侯立新从医院辞职。当时,由于没有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非常气愤,并对他说:“这么好的铁饭碗你不要,你脑子糊涂了?”而他那时的全部“资产”只有两三千元钱,怎么办?就在他为资金发愁的时候,他的朋友和以前医治过的许多病人知道后纷纷解囊相助,一百、两百、一千……更令他感动的是,尽管名义上说是借,有的人却坚持不要他还钱。

    不久,一位蕲春老乡在汉口黄兴路免费给了一间门面让侯立新使用,他在里面摆了一张桌子和板凳,开始了他的“赤脚”生涯。为了工作方便,他吃住都在店里。头天,没人来;第二天,还是没人……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人来,他忍不住了,把桌子摆到了马路边。然而又晒了一个月,依然无人搭理。这期间,同事、同学、家人都来劝他,让他放弃。然而,他却坚持了下来。在第三个月,终于有个人来治打嗝。他开了药,收了五毛钱的挂号费。晚上,他给患者打电话,但人家留的是办公电话。他担心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就又打电话,听对方说见效很快,内心十分高兴。渐渐地,他的医术在病人中有了良好口碑。

    很快,他发现,学中医,不拜师不行。他当时想,虽然自己得到了父亲的真传,又经时任武汉市卫生局党委书记马逢元的介绍,师从了武汉市名中医章真如教授。但中国的中医博大精深,要学的东西很多。只有聚合多数老中医前辈的独门秘方,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业内才有口碑,才能生存和发展。于是,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东奔西走,多方联系、请教、走访、考察,只要听说哪里有中医师傅很有名的,就去上门拜访。经过努力,他先后又拜了30多个老师。说起拜师诀窍,他就是一条——帮忙做家务。许多师傅一开始并不乐意传艺,侯立新也不管别人愿意不愿意,日复一日地给老师们做家务,拖地、倒痰盂、擦窗户……时间一长,老师们心一软,就把他当徒弟看了。由于他的悟性很好,往往看别人做一遍就能完全领会学到手。另外,他还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秘方。

    擅治“未病”之病   

    “一个好的医生,就是要能治病、治好病、治好别人治不好的病”。侯立新说。他看病有两怪,只用中药不用西药;擅治“未病”之病。何为未病?他告诉记者,“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因此,他将精力放在了传统的中医推拿、针灸以及人体的保健上。

    1995年大年三十的晚上8点,新年的鞭炮声刚沉静下来,一位年轻人急匆匆找到他说:“我父亲得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医院的方案是进行股骨头人工关节置换;我担心老人年岁大了,做手术创伤大、痛苦大,求求您想个办法。”是啊,中医悬壶济世,患者说到底是来治病的。医院有了,医院的生存之路,还是要靠临床实践来走。长期以来,医学界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病人腰痛,医生头痛”,意思是腰痛的病人很多,而医生却因治疗困难而发愁。侯立新想,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们手上,能不能攻破这一顽症呢?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再三掂量,侯立新收下了这位病人,并对年轻人说:“我试治3个月,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那3个月,侯立新寝食不安,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3个月不到,患者的疼痛消失了。一年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1996年3月,美国田纳西科技大学约翰·布鲁教授到武汉某大学做访问学者,听朋友介绍说武汉有一个治腰椎病的“名医”。于是,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专程找到了侯立新。以前,约翰·布鲁教授走路都直不起腰,腰椎疼痛非常严重,在美国和中国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明显改善。经过侯立新的针灸治疗后,慢慢地,他就可以挺直腰板走路了,腰痛好多了。约翰·布鲁回国后发来感谢信,信中说:“古有李时珍,今有侯立新。”

    积极参政议政

    随着侯立新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湖北省和武汉市多名老领导找到他,请他做自己的私人健康顾问。时任武汉市委书记黎智给他题词:医德高尚,造福于民。时任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梅芳给他题词:医德高尚,为民服务。特别是黎智,还专门把他推荐给武汉市民盟,使他成为了一名盟员。由于民主党派有提案的任务,很快,他便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亚健康研究所。2003年,他被推选为江岸区民营中医行业工会主席。于是,他和同行们联合调查了3万多人。结果显示,武汉75%的教师、公务员处亚健康状态。针对这种情况,他自己出资20多万元,撰写了《亚健康中医防治》一书,并把书全部捐给了武汉市民。

    2006年,他当选为武汉市政协委员。2007年1月7日,他在武汉市政协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市民防治亚健康疾病意识的建议》,得到了武汉市市长的赞同。阮成发市长笑着说:“立新啊,亚健康问题确实不可忽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体开始进入亚健康状态,我也是其中一员啊,你提的建议非常好。”阮成发表示,武汉市政府立即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终于,在2008年,武汉市政府同意将“立新中医院”和武汉立新亚健康研究所列为医保定点单位,这在民营医院里凤毛麟角。

    2010年1月7日,侯立新在武汉市的“两会”上提议尽快成立武汉市医疗纠纷调委会,建立医患纠纷调处的第三方平台,成功化解医疗纠纷。他认为,医疗纠纷调委会是双方均能接受的低成本、独立化解纠纷的第三方平台,可由武汉市政府牵头,司法、卫生、公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方面专家组成。该医疗纠纷调委会向患者家属或医疗机构提供医疗纠纷调解咨询和服务,由武汉市财政拨款,不收取被调解人的任何费用,调解费用由政府补贴。很快,他的提案得到了湖北省、武汉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并承诺力争年内在武汉市推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工作。

    传承中医药文化   

    “人生的快慰不是在享受幸福,而是在创造幸福。”侯立新说。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遭受特大地震灾害的当天,他立即站出来带头捐款5万元;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地震,他捐款10万元;2010年8月7日,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身为江岸区民营中医行业工会主席的他,号召工会成员踊跃捐款、捐物,累计达20多万元。

    2009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个人义诊网——侯立新义诊网,网站每天访问点击率达到几千次,受到了湖北省、武汉市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我省的多家电视台、广播台、报社邀请他做健康养生类节目,而且他还被湖北经视“阿星笑长开讲”栏目组聘为健康专家。另外,他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到全省各地为弱势群体义诊,经常为弱势人群献爱心。2010年4月30日,他作为劳模参加“湖北省百名劳模游世博”活动,在旅途中他不停地向同伴宣传中医知识。他到达上海的当天,作为世博园里的一名医务志愿者,他用随身携带的200根银针,现场给20多位游人扎针灸,吸引了不少外国游人观看。

    侯立新透露,通过近几年的奔走,他已在武昌隧道口附近买了一块地,准备和朋友一起,投资4亿多元,用2年的时间,建设华中地区最有特色的民营中医院——“华中时珍中医院”。设立中医男科、妇科、生殖专科、中医肿瘤康复科、中医亚健康调理专科,达到“防”、“治”、“养”三结合,形成产业链,把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创业之路确实非常艰辛,我也不是没想过要关门放弃。但每每看到病人感激的微笑和眼神,我就十分感动。工作到很累的时候,看着墙上挂的一面面锦旗时,我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就有精神继续做下去。我非常感谢多年来帮助和支持我的同仁、同事和各级领导,希望社会各界对‘华中时珍中医院’的建设提出建议和支持。”侯立新最后感慨道。(编辑:张静)


分享按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侯亚梅
>>侯延明获美国农业及生物工程师学会雨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