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原中共青田县委书记侯振标

    中华侯氏网 2012年1月2日 中国青田网


  出生1923年的侯振标,祖籍系安徽省泗县刘圩镇双宅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侯振标读到小学三年级就弃学从农了,但好学的他,不忘熟读孔孟著作。青年时期,积极投身革命事业。1946年随军北撤,参加渡江战役。1949年,随军南下,令侯振标没有想到的是,此番南下后竟在丽水落地生根了。

  60年来,侯振标在庆元、丽水、青田等地当过要职,最后在丽水地区的财政税务局长的职位上离休。如今已是86岁高龄的他,忆及往昔岁月,仍是迥然有神,点点滴滴对他而言都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带病坚持细心记录。

  日前,当记者走进侯振标的床榻,看到的这番情景着实令人心生敬佩:床头堆满了如山般的书籍和报纸,年事已高的他仍披衣伏案凝神阅读书籍,每遇到心领神会之处,执笔记录。这位南征北战的军人,这位为丽水社会发展献出毕生精力的军人,晚年之际仍不忘学习。看到记者时,侯振标表示了欢迎之意,记者在他的脸上看到的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闲谈一番后,当记者说明采访来意后,侯振标的眼神闪现遗憾:在青田只呆了两年,要不是因为生病缘故,也许会将当时的青田建设的更好。随着记者的提问,侯振标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青田1977年9月至1979年5月的那段过往岁月。


  
侯振标,字建南,于1923年10月23日出生在安徽省泗县刘圩镇双宅村的一个中农家庭,现年86岁。1946年7月,随军北撤;1949年2月,又随军南下扎根丽水;1977年9月调任青田县任县委书记兼县革委会主任和人武部第一政委;1979年5月,调丽水地区任财政税务局长、党组书记;1983年12月离休。

-----------------------------------------------------------------------------
   
早年就与青田结下缘分

  其实在1949年的时候,侯振标就与青田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年,侯振标在大队政委彭瑞林的带队下来丽水地区工作。由于从温州至丽水全程都要步行,步行到达青田温溪时,老百姓分了几箩筐杨梅慰劳他们,由于没有工具盛,带队的同志要求大家把帽子拿出来放杨梅,结果杨梅压出的汁液把帽子里面部队的番号都染上了。为这事,大家狠狠地把带队的同志骂了一通,埋怨他只知道顾着吃。

  随后步行到青田县城,当晚大伙就住在青田城镇西街一家陈姓居民的楼上。吃过晚饭后,侯振标外出到一家小店,与店老板聊天,没聊几句竟突然昏倒了。吓得店老板赶紧将他送到县医院。经院方诊断,认为是低血压和营养不良引起的,接着给他注射了葡萄糖。到深夜1点多,正是大雨倾盆之际,店老板夫妇又到医院看望侯振标,令他感动的热泪盈眶。

  这事一直搁在了他的心头,从此与青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主政青田 “抓钢治肚”

  1977年9月,当侯振标从丽水地区财政税务局调到青田任县委书记兼县革委会主任和人武部第一政委,那时的青田可谓一穷二白:全县46万人口,有可耕地18万亩,人均不足4分田地,是浙江省历史上有名的贫困县。社会上流传着四句谚语:“开会靠月光,用钱靠银行,吃粮靠返销,干部不愿当”。据说这是大部分社队的真实写照,青田的发展也处于裹足不前的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对青田实况有所了解后,“怎样解决青田的贫困”这个问题摆在了侯振标的面前,令他十分费神,同时也感到了身上的责任重大。前任没有留下任何经验可鉴,研究多次也想不出治穷的妙计。侯振标也无时不刻带着这个问题思索,有时甚至是彻夜未眠。

  当县委同志都感到一无粮二无钱,上级不支持,事情就办不好,只有凭自己的劳力。侯振标仔细思量一番,想想拼劳力也是个办法,劳动就是资本,把自然资源开发出来,就会变成物质财富。不过当务之急是要把思想启动起来,用智慧解决生计问题。

  充满干劲的侯振标大胆提出了青田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上面抓钢治国,青田要抓钢治肚子的设想。这番设想的提出,遭受某些同志的反对,认为这样提可能不妥。

  在这种反对思潮中,侯振标认为历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肚子吃不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经过研究商讨后,大伙同意这样的提法,随后研究几项具体任务和措施。在后来召开的2000多名干部大会上,他公开把这个解决吃饭问题的指导思想提到各级党政组织议事日程上,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接着提出了四项任务和措施:

  一是沿溪围田,劈山造地一万亩(包括恢复被洪水冲坏了的田地在内),开垦荒芜油茶一万亩,恢复青田“浙南油库”的美称,植树一万亩(包括新植油茶在内)。

  二是引资建厂和有计划发展社队企业。同时,把原有职业病人生活都安排好,使他们安心修养。

  三是金坑电站上马。它涉及到青田县工农业发展前途和命脉,计划在全县抽调2000民工,到金坑安营扎寨,每天每人按0.8元计资。县水利局为民工每天每人支付4角钱生活费,其余4角钱由大队统筹参加年终分配,电站欠下大队垫付款项,待发电后从电费收入返还给大队。

  四是提倡对多余劳动力出国谋求职业。随后对干部任免晋升提出新的要求,明确表示在“文化大革命”中对确有证据的故意杀人犯、放火犯依法处理,严惩不贷;对冤假错案,经查实予以平反复职,对运动中无辜伤亡的群众给予照顾抚恤。两派的不同意见和争执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各自谅解,不再争论,县里也不加追求。自现在起团结一致,出谋献策,争取在二三年内实现吃饭自给自足。各位同志都要自觉地为这一光荣使命做出新的贡献。 

  劈山造地 电站上马

  回想当年,侯振标的嘴角露出了微笑。他告诉记者,这一举措在大会宣讲后,受到与会干部积极支持和拥护,同时对广大社员产生了极大的鼓舞。有人还向他反映说,多年来没人真心提生产建设了,听到这些任务和要求,感到解决青田困难又有新希望了。

  会后不久,在党政干部带动下,很快形成全县性生产高潮——在全县各乡镇,锤击钢钎声、开山放炮声、劳动号子声和男女青年欢笑声交织成劈山造田的进行曲。肩担手拉、银锄飞舞的劳动场面无不使人感动。

  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1977年10月1日,青田至汤垟公路正式通车;次年8月1日,青田至阜山公路正式通车……而因围滩、劈山等所造的田地更是无数。

  这一段历史中,让侯振标最为难忘的是金坑电站的建设。

  “1978年,金坑电站干部都没有回家过年,同甘共苦,吃住在工地上。地区工作队20多人在法院副院长王桂芳同志带动下,年初一就回到了石帆大队参加沿溪围田。县委副书记胡振康同志在金坑电站劳动担石头,与民工开展竞赛、寒冬腊月累的满头大汗。县委办公室主任金宝善同志夜以继日接电话,发贺信、写通报,忙得不亦乐乎!”

  而侯振标自己则每天东跑西跑的,要跑上好几地工作,虽然累得慌,忘了吃药和补充营养,但精神却越发的好,看到群众劳动热情,想着等到丰收之际,青田百姓眉开眼笑的场景,心里头不由得笑开了怀。

  “此情,我在地区召开的干部大会上作了介绍,受到与会者共鸣和地区领导赞扬。当我提到开山没钱买手拉车时,水电局高长荣局长表示支持1万元。为了纪念周总理给青田东源小学题词立碑,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田有祺支持了6000元。”说到这里,侯振标爽朗地笑开了,上级的支持给了当时的他无穷的动力。

  鼓励出国 另辟出路

  对于提倡、帮助多余劳动力出国谋求职业等工作经历,侯振标告诉记者,早在1977年他刚到青田上任之始,省人大代表老华侨张苏就对他谈及了有关青田华侨的事迹:青田县贫困户跑到国外去的约有3万多人,分布在全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他还说自己曾以玩武术把戏到过20多个国家。如有困难,只要找到青田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慷慨解囊,给你大方支持,给你吃住,帮你找工作或给路费回家。

  张苏先生的介绍给了侯振标很大启迪,他想到了解决青田贫困,放手让青田人到外国谋求职业也是一种不错的出路和希望。同时,侯振标想起了曾经在邹韬奋先生旅行日记中也看到,1932年青田人到英法两国卖青田石雕不懂外国话的故事。结合这一系列的事情,侯振标立即找到了县侨办主任杨太祥,在全县邀请来120多名华侨家属代表到县里开了两天座谈会,要求他们写信给外国子女和亲友,帮助家乡人在国外创业,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为了解决当时还不太富裕的华侨家属们的后顾之忧,侯振标让侨办告诉这些华侨家属,他们参加会议期间吃住和来回车票均由国家报销,并还给每人发误工补贴。

  那个时期,由于政策相对保守,对农民出国谋求职业一事控制过紧,这不批准那不批准。侯振标认为这等于是"把青田人的手脚给捆住了,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因此,他在农民申办护照,出国谋职一事上动起了脑筋,放开并提倡农村多余劳动力出国创业。

  同时,侯振标还想到一个带动青田经济发展的好办法。那就是提倡在国外有所成就的华侨回青田投资。但在那个时期,国外的青田籍华人华侨在国家经过了反右、文革等大小运动后,对国家政策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还不够了解,心有余悸,怕回乡投资会被当成资本家。为了解开他们的心结,侯振标对症下药,及时召开座谈会向他们宣传国家政策,解除了他们思想顾虑,让华侨们出外衔泥可以回家做窝,不仅可以帮助家乡父老共同致富,自己老来也有个归宿。

  说起为青田百姓出国创业、华侨回乡投资铺路一事,侯振标可谓极其热心,不仅在就任青田县县委书记时期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调任丽水地区财政税务局长、党组书记之后还继续支持着青田人出国谋生路。如1981年,青田油竹村的小学教员叶伯洋慕名到他家,要求他帮忙办两本出国护照,并带了一些烟酒礼品。侯振标当即表示说,要我帮你办护照可以去试试,但烟酒你要收回去,否则我留下烟酒,但不帮你办事。见老书记放下这样的话,叶伯洋只得答应把烟酒带回去。随后,侯振标便带着叶伯洋到地区公安处找到一办事人员,并称是为“我的青田老乡办事”,麻烦她尽量予以速办。于是,那位办事人员让侯振标交了30元工本费,便立刻帮他办好了护照。

  此等例子,在于侯振标可谓举不胜举。令侯振标欣喜的是,如今的青田已是闻名遐迩的侨乡,20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为青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力量。“侨乡不错!真是不错!”他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建国五十周年之际,侯振标曾回到阔别已久的青田。但之后由于身体原因,他就再也没来过青田。改革开放30周年弹指一挥间,侯振标灵敏地嗅到了改革开放的气息,青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他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后记:

  1983年冬离休后,闲不住的侯振标找了好些义务的活做,希望在有生之年为老少两代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他把这些举动叫做花钱买苦吃,没事找事做,买点苦吃助人为乐,苦中有甜,找点事做充实精神的营养品。这不,就有好些单位和组织聘请候振标为义务顾问,侯振标也是有聘必应。

  如今,每当回忆往事夜不能眠,侯振标心中感慨万千。现在,虽然侯振标身体状况不佳,但他还是坚持于床榻伏案埋读,写些心中感悟,抒发心头感叹。侯振标告诉记者,这样的退休生活过得踏实。爱好书法的侯振标以前还可以步入书房练练书法,现在只能于床榻学习,日子过得倒还充实。

  现在,侯振标跟老伴一起生活,儿子儿媳都在杭州工作,三个女儿虽都在丽水,但也因工作繁忙,不能每天侍奉父母。虽然因子女不能常陪伴在身边而有些寂寞,但由于书籍的陪伴,他的生活也是夕阳无限好。


分享按钮>>青田县任县委书记侯振标
>>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侯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