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桐少宰第走出一代女画家

    中华侯氏网 2012年4月19日 江南晚报摘


    她从无锡侯桐少宰第走出,是清代吏部侍郎侯桐的曾孙女。她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近现代著名女画家,也是建国初期进入中国画院的第一代女画家。作为张大千的弟子,近年来她的作品屡屡在拍卖会上竞拍。她的名字叫侯碧漪。

    日前,在侯桐八世孙女侯瑞芳的引领下,记者好奇地踏进侯桐少宰第,在这旧居里翻看侯碧漪的一些珍贵照片。那都是她的亲侄女——今年84岁的侯椷亚珍藏了几十年的照片。略有遗憾的是,没有一张侯碧漪年轻时的照片,但不论是中年时端庄典雅的温婉形象,抑或是鹤发童颜时的淡定大气,老照片中的那种知性风范隔了许多年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无锡侯桐少宰第

    在无锡,除了本报多次报道过的小娄巷“少宰第”外,在城中驳岸上(今人民中路36号至42号)另有一处少宰第,那就是清嘉庆进士、吏部侍郎侯桐的旧宅。按清代的称法,吏部侍郎即为少宰,因此他的宅第被称为少宰第。

    侯氏自四世开始朝廷封官,在《无锡名人名室姓名索引》中,侯氏名人有40位。几百年来,侯氏家族成为一个文化底蕴极深的望族,其中侯桐(1779-1860)为十六世。史料上关于他的记载着实不少,“号玉山,字叶唐,无锡人,自幼好学。嘉庆四年秀才,十八年举人,二十五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奉天学政。道光十一年陕西乡试,均任主考官。武英殿总纂修,国史馆副总裁。累官至吏部坐侍郎。赐紫禁城骑马,致仕归”。

    始建于清道光初年的侯桐故居,坐北朝南,前后五进,面阔五间。前三进即门厅、轿厅和正厅都为硬山顶平房;第二进的北墙有一座砖刻墙门,砖刻门额“堂构诒谋”四字;第三进正厅规模宏大,构造精细,中间三间为大厅,左右各一间为书房,书房前各有小天井一个,俗称“蟹眼天井”。明间前后各有砖雕墙门一座,砖刻门额分别为“自得尺安”和“桂馥兰馨”;第四、第五进则为两层转盘楼,其梁柱、楼板、门窗及走廊栏杆等都用料讲究,做工精细,是无锡老城区内仅存的几座“转盘楼”之一。

    据文史专家郁有满先生介绍,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侯桐告老回乡,当时有43只官船,因没有河道到家门前,便专门开了条小河浜,用青石砌成驳岸,于是称为驳岸河,路则称驳岸上。驳岸上从前还有一家杨恒泰酱园。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克无锡后,把这里作为太平天国无锡守将齐天义黄和锦的守将府。

    如今,故居虽然破旧逼仄,但原有建筑大多保持原状,部分侯氏后裔仍居住在后楼。1986年这里被列为无锡市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2003年升格为市级文保单位,现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木牌仍由后裔妥善保存着。

    她与张大千师徒情深

    在家乡无锡,知道侯碧漪(1900-2005)的并不多,她的祖父是侯桐的三孙维祺。侯碧漪自幼即喜青丹,师从吴观岱、孙寒崖,诗文书画大进。后又得到张大千、王师子的指教,书画益精,被无锡名人丁福保称为“三百年来闺阁中少有的手笔”。

    她早年毕业于无锡文艺专科,曾任无锡竞志女校首教;建国初期,上海筹建中国画院,她与庞左玉、李秋君、陈小翠、周炼霞、吴青霞、陆小曼、陈佩秋、张光等九人,成为进入画院的第一代女画家。

    据侯氏后人回忆,作为张大千的弟子,她和张大千师徒间的友谊令许多人羡慕。“张大千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旅居巴西、美国,但每年必到日本购买绘画用品及鉴定古代书画,很多时候都是下榻在横滨附近名为‘偕乐园’的日式旅馆。1962年初,张大千住偕乐园养病,不期巧遇多年不见的弟子侯碧漪,欣然创作《隔山观瀑》赠学生。至今仍留传在世的这幅画的题记上写道:‘壬寅(1962年)二月客居横滨偕乐园,颇有花木之胜,弄墨为乐,以此寄碧漪仁弟,与弟别十五年矣,视此老笔犹健强如昔否。大千居士爰。钤印:蜀郡、张爰印注。’思念之情洋溢于纸上。”

    侯碧漪的丈夫是清御医、常州费伯雄的侄子费子彬。费子彬曾与钱穆同窗,一次钱穆胃痛,费子彬帮他治愈。后来费子彬到上海开设医馆,是民国初期上海四大名医之一。旅居香港几十年来,费子彬与侯碧漪相濡以沫,香港《苹果日报》社长董桥曾这样写道:“在老先生的医馆内,经常坐满讲国语的名家名媛和侯老师的学生,席间看了许多老师的画。老太太无论装扮,无论言谈,无论待人,都称得上今之古人,真难得。七十几的人还是那么斯文秀气。”他最后一回见到侯老师,她都九十几岁了,“依然清秀,依然灵敏”。


    情系家乡多次探亲

    侯椷亚的父亲侯述之是侯碧漪的哥哥,是侯氏小学(后改名为驳岸上小学)的校长。侯述之育有两子两女,女儿侯汝良和侯椷亚退休前分别是白水荡小学和通惠桥小学的校长,儿子侯汝义、侯汝礼都是工程师。

    聊起姑妈侯碧漪,侯椷亚的记忆特别清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恢复通航后,姑妈马上就回到了无锡,小姑妈侯肖梅也从上海赶来,姐妹俩在太湖畔合影呢。瞧,那时相机不普及,是照相馆拍的,照片四周还有锯齿花边呢。姑妈后来又回来了几次,包括几个后辈结婚,她都来道喜。虽然已八九十岁了,但她身体好,每次都是独来独往,不要子女陪同。每次来,我们就带着她在无锡到处游览,像是蠡园等处经常去,我们还在老宅里合影。”

    侯碧漪有费铿和费镗两个儿子,“如今她连曾孙都有了”。说着,侯椷亚还热心地一趟趟上楼翻出珍藏的老照片。通过这些老照片,记者看到了一代名画家侯碧漪的风采。“姑妈生前还经常寄照片回来,有1994年元旦姑妈95岁时的,有她庆百岁生日宴上的,有101岁时与孙子费可夫的合影……”站在一旁的侯椷亚的儿子张介平告诉记者,1982年他结婚时“大姑婆特意来无锡庆贺”,10年后侯汝礼的女儿侯露结婚,姑婆又欣然回乡,“来无锡时还给我们每人送了一本她于1965年在香港出版的第一本画册,画册由她的丈夫费子彬题款。她的书画艺术真是精湛啊”。

    晚报记者 林洁洁 文/摄


分享按钮>>台湾国民党陆军中将侯鼎钊
>>清代汝城四进士之何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