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八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侯健

    中华侯氏网 2012年6月28日 青岛市科协


侯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简要事迹:
    侯健教授长期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石油学会会员,《Energy & Fuel》等国内外12个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已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第二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批拔尖人才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首届“青年教师拔尖人才”。

    已逐步形成了以油气渗流理论、三次采油技术研究为主的稳定科研方向。近五年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23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已通过会议初评)、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作为第一负责人完成的“高含水油田化学驱渗流机理及应用技术”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中国科学》等国内外科技期刊和SPE国际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39篇。其中,第一作者23篇、EI、SCI系统检索24篇。公开出版专著《提高原油采收率潜力预测方法》(独著),作为第3主编人员编写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油气层渗流力学》。

    近五年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包括:(1) 发明了基于连续切片图像的实际岩心孔喉网络模型建立方法,研制了多孔介质中流动泡沫结构图像实时采集实验装置、采集与识别方法,创建了基于三维孔喉网络模型的微观渗流模拟技术,首次建立了聚合物驱网络模拟模型,为孔喉微观尺度下的化学驱渗流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实验与模拟的技术方法;(2) 创建了岩心尺度孔喉级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理论,揭示了化学驱微观与宏观剩余油受效机制,阐释了强化泡沫驱的泡沫分区特征,实现了微观与宏观尺度化学驱渗流的理论创新,为高含水油藏化学驱和稠油油藏热化学复合驱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奠定了理论基础;(3) 建立了以化学驱潜力风险性评价技术、化学驱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技术、化学驱生产动态定量表征和预测技术为主的化学驱矿场应用技术系列,为化学驱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实用技术。研究成果在胜利、冀东油田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动用储量1.50亿吨,近三年累计增产原油392万吨,增加利税115.0亿元,并已将该成果推广到渤海、河南、江苏等油田,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分享按钮>>侯仰龙教授获2011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
>>侯永清教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