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侯景革命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中华侯氏网 2012年7月18日 网络上转载


    做为个人而言,失败是侯景的全部缺点。
    南北朝的历史人物,相当长的时期以来都是诸君津津乐道的对象。北魏的内乱,尔朱氏的崛起和覆没,高氏和宇文氏对魏的瓜分,东西魏变成北齐和北周的过程,梁与北方的和战,以及陈霸先窃取梁朝的过程等等,都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在这一时期的众多出彩人物当中,有一个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上千年来却被不公平地视作乱臣贼子的寂寞英雄,他就是——侯景。本文之作,在于拨开历史的迷雾,展现伟大的革命英雄侯景同志的光辉的一生。 

   
侯景的身世血统和崛起的历程

    侯景字万景,其祖先据说是羯人。不过传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基本上鲜卑化了(其实应该说汉化,因为鲜卑这个时候其实也已经差不多块完成汉化了)。朔方人,或者雁门人。也就是说大概陕西或者山西北部差不多吧。姚思廉的《梁书》上说他“少而不羁,见惮乡里。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可见是一个非常用武的男子汉。

    侯景的发迹,乃是从投靠尔朱荣开始的。当时刚好碰上了葛荣造反。侯景第一次领兵上战场,就做了尔朱荣的先锋,一战而生擒葛荣,侯景同志的军事才华得到了第一次的展现。梁书上说:“景始以私众见荣,荣甚奇景,即委以军事。会葛贼南逼,荣自讨,命景先驱,至河内,击,大破之,生擒葛荣,以功擢为定州刺史、大行台,封濮阳郡公。景自是威名遂著。 ”

    后来,高欢当了北魏的丞相,跑到洛阳干掉了尔朱荣。于是侯景同志识时务为俊杰,率众归降高欢。由于用兵才能出众,所以继续得到高欢的重用。《梁书》上说:“景……驭军严整;破掠所得,皆班赐将士,故咸为之用,所向多捷。总揽兵权,与神武相亚。魏以为司徒、南道行台,拥众十万,专制河南。”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侯景已经取得了独霸一方的资格。

    后来高欢这厮生病了,觉得自己要死了,就无端猜忌起手下人来。于是他就对儿子高澄说,“侯景狡猾多计,反覆难知,我死后,肯定不能为你所用了。”这意思,也就是鼓励大儿子早日谋害侯景。可是他等不及儿子来动手,就想在自己死前把侯景召来杀掉。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侯景同志及时发现了这个阴谋。终于没有羊入虎口。高欢死了,高澄更加紧阴谋暗害侯景同志。

    被逼无奈之下,侯景同志最终只好选择了逃亡。

    本来,他想逃亡到西魏的。可是,宇文泰这厮也是心术不正。一心只想把侯景召到长安,剥夺他的兵权,进而窃取河南十三州的土地人口。然而,侯景同志洞若观火,宇文泰的小把戏当然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于是侯景同志只好带着河南十三州投靠了南梁。

    梁武帝其人

    南梁的皇帝,是萧衍,也就是梁武帝。萧衍这厮,年轻的时候,照理说也是一大牛人。自从从南齐和帝萧宝融手中逼取帝位以后,励精图治,组织北伐,其手下的曹景宗、陈庆之、韦睿等人也是一个比一个牛。但是老了,老了却越搞越不象话,竟然连续把自己送到同泰寺去卖了四次,佛痴痴到此等地步,恐怕连印度的阿育王前辈见了也要汗颜。萧衍晚年,梁朝已经腐败到了极点,迫切需要一场革命来解决问题。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将交由侯景同志来完成。

    侯景革命的动机

    前面说到,侯景投靠了南梁,但是,南梁的一帮佞臣,却一心想着如何谋害他,谋夺他的土地人口。很快,萧衍就叫侯景领兵去跟老东家——东魏干架。但是,南梁派出的主将萧渊明乃是个大笨蛋,又是个大酒鬼。而东魏派出的主将,乃是号称侯景克星的慕容绍宗。魏军来进攻梁军,萧渊明这笨蛋却喝醉了酒躺在地上起不来,侯景同志凭借自己的经验告诫南梁的军士们穷寇勿追,然而那帮笨蛋却乱哄哄箱野猪似的乱跑,结果被慕容绍宗前后夹击。萧渊明,连同胡贵孙等人都做了东魏的俘虏。萧渊明失败,对手又是号称侯景克星的慕容绍宗,孤掌难鸣,侯景也被慕容绍宗打败了。

    高澄抓住了萧渊明,于是引诱萧衍用侯景来交换萧渊明。可怜萧衍,竟然对于高澄的把戏信以为真,真的打算通过出卖侯景给高澄来要回萧渊明。(《资治通鉴》上说是侯景伪造书信试探萧衍,这就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侯景,实际上,萧衍确实在和东魏谋求苟合,甚至不惜出卖侯景)

    侯景同志不愧是老江湖出身,摸爬滚打这么多年,高澄的小把戏当然逃不过他的法眼。于是屡次向萧衍上书陈述厉害关系,可惜萧衍这厮鬼迷心窍,还是打算出卖自己的同志。朝廷之中,又有羊侃,朱异等人屡屡和他过不去。侯景同志被逼无奈,最终选择了兵柬。

    侯景的优秀品质 忠义千古的侯景

    晚年的梁武帝身边佞臣当道,千方百计地陷害侯景,掠夺百姓,巧言令色,蒙蔽皇帝。侯景对此洞若观火,眼看着梁朝一天天沦陷下去,而梁武帝又对自己的一番苦心劝柬不闻不问,侯景同志真是心如刀割。为了诛灭佞臣,挽救大梁,侯景同志终于高举义旗,进军建康。

    雄才大略的侯景

    侯景举义之前,由于和东魏作战失败,自己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所以举义之初只有几百人的部队,到了南下进军建康的时候,军队也才不过万把人。但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雄才大略,率领着仅只八千人、几百匹马的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长江,视南梁数十万大军和长江天险如无物。此等壮阔场面,古今又有几人能做到?

    建康之围。内层面对南梁近卫部队的拼死抵抗,外层面对南梁至少30万以上的勤王部队,侯景处变不惊,亲自指挥实施了长达130多天的建康围攻战。并最终在强敌环视之下攻克台城,让几十万勤王部队100多天无所建树。岂不壮哉?

    知人善任的侯景

    侯景在用人方面同样值得后辈学习。能否知人善任,是身为主君的一项很重要的指标。侯景抓住了羊侃的儿子,要羊侃投降,羊侃不干,侯景因他是个忠义的人,也没有杀掉他儿子。侯景抓住了陈庆之的儿子,也是好生招待着,想任用他当将军,可惜陈的儿子不干……这方面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抓住的敌方的将领,即使不投降也不加以虐待杀害,这在杀人如麻的南北朝时代是尤其难能可贵的。

    深得人民群众拥护的侯景

    《梁书》、《资治通鉴》上说建康之围百姓都逃避侯景,其实那是造谣。侯景从采石渡过长江的时候,部队总共才八千人,到了包围台城的时候就发展到上十万人(侯景后来自己跟梁武帝说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当然,这期间接收了部分萧正德的部队,可是,建康围城130多天,南梁至少30多万部队围困,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这仗是没法打下去的)(或许又有人污蔑侯景强迫百姓,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侯景带到江南的部队总共才8000来人,如果江南投靠自己的上十万人都视自己如同仇人,那么他的部队根本不可能在江南生存下去,更别说是在数十万南梁军队的围困下了。)

    侯景是残暴的人么?

    不是。评价两晋南北朝时代的武将或者君主是不能用是否残暴来作为标准的。

    我们先来看几个比较著名的人物。

    陈庆之。大家应该都是比较熟悉的了。公园529年四月二十二日,陈庆之的军队攻克了荥阳。在当天,他手下的军官们把荥阳城的三十七个武将的头砍下来,并把他们的心挖出来吃掉了。(当然,具体的实施者是元颢的手下)

    高澄。侯景逃亡了,作为人质的老婆孩子却留在北方。高澄把侯景的大儿子的脸上的皮活剥下来放到油锅里面煮了。然后把他的四个小儿子的生殖器阉割了下来。(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俺一直没有搞清楚:古代生殖器是割阴囊还是连阴茎一起割掉呢?照理说呢,割掉阴囊也就可以了,但是不知道古人有没有这种认识,或者联阴茎也一起割下来了也说不定。)

    高洋。高澄如此折磨侯景的儿子们还不够,高洋因为自己做了一个恶梦,就把侯景的儿子们都下油锅给煮了。

    萧衍。和萧衍对于南齐王室的灭绝人性的手段比较起来,侯景对于南梁王室的态度可是好太多了。

    王僧辩。也是南朝的名将。打破长沙的时候,同样想把周铁虎下油锅。

    至于其他,比如北齐高氏政权、南齐萧氏政权的两个变态王族的众多变态行为相信诸位应该比俺清楚。

    所以说,如果要说残忍的话,在南北朝,侯景是无论如何排不上号的。

    萧衍和简文帝之死

    萧衍死的时候,已经86岁了。这么老的年纪,随便生个什么病都是致命的。梁武帝晚年朝廷生活奢侈,侯景因为减少一点浪费就说他饿死了萧衍,这也实在冤枉。简文帝死的时候喝醉了酒,是毫无痛苦的死去的。这与萧衍篡夺南齐的时候对南齐宗室的虐杀比起来可是好太多了。

    侯景之死

    在王僧辩和陈霸先等人的联合打击下,侯景最终失败了。临逃走之前,还做了一回皇帝,就是梁汉帝。侯景逃到了海上,被手下人杀掉,手被砍下来,肚子被挖开,内脏被挖掉,然后被填进大量的盐,为的是防止腐烂。一代枭雄,就是这样的结果。

    侯景革命对于南北朝政局的影响

    侯景革命,首先是对南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梁武帝后期,由于朝政腐败,南梁内部已经乱哄哄一片了。但是就南朝本身来说,各项社会功能运作还算正常。侯景革命,梁的江南建康周围地区遭受了相当严重的破坏,首都建康等地的人口减少大半(战争是双方的事情,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侯景方面)。陈霸先则靠借助镇压侯景革命大大地壮大了自己,为自己篡夺政权做了积极的准备。 刘裕、萧衍、尔朱容、高欢、宇文泰、侯景、陈霸先……这些其实都是同一类人,所不同的只是,有些人篡权成功了,有些人革命没有成功而已。虽然失败,能力却未必就不如那些成功的篡夺者,有时候,缺少的仅仅只是运气而已。

    陈霸先最终还是篡夺了梁朝。

    然而侯景革命的积极意义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在侯景革命的背后,一个即将统一中国的强权西魏——北周政权正在崛起。

    从公元534年(东魏天平元年、梁中大通六年)开始到577年(北齐武平元年、北周建德六年、陈太建九年)结束的三国鼎峙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534年到547年(东魏武定五年、西魏大统十三年、梁太清元年)。这是北方二国即西魏东魏战争,南朝萧梁多静观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二国战争,实际上是北魏末年大乱引起的战争的延伸和继续。

    第二阶段,从547年到557年(北齐天保八年、北周闵帝元年、明帝元年、陈永定元年)。这是因侯景和东魏闹翻后三国自身及其相互关系剧烈变化的时期。这种变化使东魏高氏代元氏而建北齐,使萧梁灭亡而陈朝继起,而最具意义的,则是使西魏由最为贫弱的国家一跃而为最具优势的国家,宇文氏也终能废元氏而建北周,北周承继西魏的优势继续发展。

    第三阶段,从557年到577年。这是三国——陈、齐、周——关系相对和缓的阶段。和缓的标志是:首先,三国之间虽有战争,但几乎都是在既定疆界内发生和结束的,没有造成三国疆域的大变动,而且战争也不频繁了。其次,三国之间频繁地通使。但是,在此阶段,三国都仍在各自寻找机会,所以,和缓的表面之下有着更微妙的争斗的暗流。终于陈得周怂恿、默许而取淮南(即江淮之地),继之,周灭北齐并逐陈人出淮南,历史又回复到南北对峙状态。但这与534年以前的南北对峙根本不同了。因为534年以前的南北对峙,是有均势存在的,而在577年以后的南北对峙,已经全无均势可言,北绝对地强于南。如果说陈、齐、周鼎峙时,南朝还有改变其恶劣处境的某种可能的话,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在577年后,这种可能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北并南的趋势已经完全不可逆转了。

    所以,从宏观上注意侯景革命,有着很大意义,这不仅因为侯景对东魏与梁的革命有一定因果关系,而且因为侯景对东魏和梁的革命是对534年后形成的三国鼎峙格局的第一次带有根本性的破坏和冲击,是促使三国关系发生新的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开端。

    侯景对梁发动的革命在梁方面来说,首先是造成了其后宗室的内斗,进而实质上造成南梁的分裂,南梁从此形成两个政治中心,江陵集团被被宇文泰成功吞并而沦落为西魏的附庸。而建康集团则被由镇压侯景革命出身的陈霸先篡夺。这以后的历史大势表面上看起来仍然是南北朝对峙的局面,然而其实质内容却已经大大的不同。没有了江陵,也没有了淮南淮北的陈朝只能是一个等待着被人统一的王朝。

    侯景革命与北方政局的关系。北方政局的发展与侯景革命也有着极大的关系。侯景由东魏败逃入梁后,三国疆域几乎又恢复到陈庆之北伐以后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梁与东魏恢复和好关系,也好像恢复了二国的和好局面。然而随着侯景在南梁的长大4年的战事。先是淮北,再是淮南的大片地区(南朝在长江以北的支柱地区)都相继或者被东魏攻取,或者主动投降东魏了。

    说到占便宜最大的,其实还是西魏。东魏北齐受内忧外患的牵制,不能全力侵夺梁土,而侯景破台城后又在江北之地建立起强有力的防线,对东魏北齐进行抵御,这样就相对方便了西魏的侵梁夺地。

    总结。侯景革命直接导致了南梁的衰落和分裂。东晋以来长大200多年的南北对峙局面被打破。由于这一事件,三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西魏——北周乘机崛起,为结束长大数百年的大分裂局面,开创空前繁荣的隋唐统一帝国创造了条件。因此,侯景同志实在是历史的大功臣啊!!!


分享按钮>>姓氏渊源
>>南北朝侯景江北防线确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