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北京大学党校副校长、原办公室主任侯学忠

    中华侯氏网 2012年7月27日 党委组织部


    【编者按】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党校成立于1991年,至今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20年来,北大党校始终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本要求,始终遵循“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弘扬主旋律”的根本原则,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党员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累计培训干部1800余人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6万5千余人次,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北大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组织保障。为总结党校办学经验,展现党校20年教学成果,党委组织部、党校办公室和北大新闻网联合推出“北京大学党校成立二十周年”专题。

    侯学忠老师于1994年初担任北大党校办公室主任兼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负责党校办公室的工作,直至2001年。之后又连续陪同四任党校办公室主任开展工作。作为一个拥有56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侯学忠老师整整在北大党校服务了17年,亲身感受着党校教育事业的一点一滴,目睹着党校的发展与进步。

    党校历程 曲折发展


    侯老师谈到对党校工作的认识时说道,中国共产党一向注重骨干培养,不论是开展革命还是搞建设,都必须有一批骨干发挥作用。侯老师介绍到,过去大革命时期湖南江西的农民运动,井冈山时期创办的红军学校,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创办抗日军政大学,均是为了培养骨干,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挥他们在各个时期的骨干作用。建国以后,党校逐渐普遍地发展起来,省级县级都设有党校,并在培训骨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也存在培养骨干的需要,于是有些高校仿照地方党校的培训模式,自发地成立了业余党校,主要任务是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到1990年,根据当时的形势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央认为高校党的建设比较薄弱,于是发出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高校党建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高等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创立党校,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均要通过党校进行系统学习,并且形成制度、固定下来。之后各高校根据文件精神纷纷建立党校。

    北大也在1991年9月根据文件指示创办了党校,白手起家,逐渐发展壮大,承担着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各项培训任务。整整二十年过去了,在党委的直接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党校的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党校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通过学习探索与经验积累,党校的班次设计、授课形式也不断得到改善,教材编写都在不断改进。党校教育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管理措施。党校成立之初,只有地方党校经验可以借鉴,开始时寄希望于模仿地方党校干部实行全部集中培训的做法,包括自学文件、分组讨论、集中授课等。后来发现工学矛盾突出,完全集中参加党校培训有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党校逐渐采取分散自学与集中授课、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模式。

    文件规定,高校党校负责培训党员、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虽然看似仅这三项任务,但实际工作起来,需要根据学校的形势与工作需要建立各种各样的班次,如预备党员培训班、后备干部培训班、在职新上岗干部培训班、党员博士生导师培训班等等。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为例,当时不论教师、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包括本科新生党员在内,都在同一班接受教育。后来为了因材施教,更加突出重点,党校商议将其发展为不同班次。将教工入党积极分子分出来单独举办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让本科新生党员提前到校集中进行培训等。同时结合学生特点,又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分为两个班次——即党的知识培训班与党性教育读书班,进行分层次的教育培训。党的知识培训班就是根据党章要求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党性教育读书班是在党性修养方面进行培养,只有接受过党的知识教育并取得结业证书后,表现良好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方可进入这个班进行学习,接受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方面的教育。侯老师在介绍本科新生党员培训班时说,首先,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学生在高中入党的时候受到的教育可能不系统,所以对他们培训也有一定的补课性质。另一方面北京大学作为五四运动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之一,我们拥有较丰厚的党的教育资源,可以让他们在进入北大学习之前更好地了解北大传统,学习如何在大学里当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作用。

    此外学习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在干部培训中,除了授课、讨论等传统方式外,还逐渐增加了国情国策教育,包括社会实践活动、现场教学等形式。


   
躬体力行 感触良多

    十七年的党校工作经历,三尺讲台,四季晴雨,侯学忠老师事事躬体力行,感触良多,向我们介绍了他多年工作经历总结出的认识与看法。

    领导重视是搞好党校工作的前提。在此侯老师回忆自党校成立以来的发展经历。中央发布文件后,经过北大党委慎重考虑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于1991年成立党校,成为党委直接领导下的重要部门,与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并列,列入正式序列,下设党校办公室,负责日常开展工作。办公室主任为正处级。接下来的发展中,党委从各方面对党校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1999-2000年期间历经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求高校正处级干部不得超过规定的数量。由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认识到党校存在的重要意义,所以精简规模,党校办公室首当其冲。1999年在江西举办的全国高校党校工作研讨会上,就反映出那时高校党校面临挑战,被削弱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大,甚至有的高校党校陷入了形同虚设、名存实亡的境地。北大党校怎么发展?党校负责人向党委提出建议,说明高校办学有它自身的规律,希望北大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党校不要被削弱,保持党校办公室相对的独立性,拥有专门的办公室、专职的工作人员、单独的账户和专项的经费。在党委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采纳了这个提议,采取党校“挂靠”于党委组织部的形式,与党委组织部的工作更加协调。这样党校实力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实现了“坚守阵地,逐步提高”的目标。而这一切的实现,均得益于党委领导对党校重视和支持。

    服务中心,把党校工作做实。只有将党校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党校才会具有生命力。1990年文件要求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故北大党校的每一项工作都致力于优秀骨干的培养。一方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直接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培养大量入党积极分子,为学校发展党员打下坚实基础。再引申一步,北大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各级领导班子、骨干干部队伍,大批的学生骨干的带领与参与,党校的培训工作实际上也就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骨干支持,也就是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弘扬主旋律。党校被视为“三个阵地,一个熔炉”。三个阵地是指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培养党员干部的重要阵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阵地。一个熔炉是指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而党校的培训教育活动要围绕这个主题,用俗话说就是“党校姓党”,即党校教育要紧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政治生活准则,把党性教育放在突出地位。胡锦涛总书记也说过,“坚持把用马克思理论教育领导干部作为党校教学的首要任务,把党性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侯老师说,当前中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上出现了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与弘扬文化的多样性,内容丰富但又复杂,需要我们冷静地看待这些问题,一定要主动弘扬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所以党校在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方面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在重要的地位。

    加强学习,强化内功,增强办好党校的自身本领。这实际上是党校队伍自身建设的问题。侯老师说,在实际形势背景下,作为一个党校工作者,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与水平。侯老师主张一定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生态,在最原始的名著中寻求马克思主义最根本核心的价值理念。侯老师还表示对现实中有些根本不知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却在那里批判马克思主义的轻浮态度非常反感。此外,侯老师主张在打好理论功底的基础上,还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要学习当前具有时代精神的相关内容,丰富头脑,创新思维,获得新的工作思路,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前提下使党校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增加吸引力与凝聚力、时效性和针对性。

    感动满怀 真挚祝愿

    整个采访过程中,提起党校的种种,侯老师总是津津乐道,无不流露出对这份事业的感慨和热爱。侯老师提到2003年“非典”紧张时期,党校无法集中上大课,但党校与学员合作,在那段特殊时期克服种种困难,借助网络等渠道,将课程进行到底,并通过结业考试圆满结束。侯老师还提到许多让他感动的人和事。比如说各院系的领队辅导员,按照党校要求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不打折扣,出色完成任务。还有参训干部为了能够保证实践活动,克服工作上的困难,不顾身体生病还赶去参加,都表现出他们对党校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在北京大学党校建校20周年之际,党校计划开展纪念活动,并借此机会总结经验教训,扩大党校的影响力,争取到更多的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党校工作一定能发展的更好。侯老师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表现出他对党校工作深厚的感情,满怀深情地祝愿北京大学党校今后一定会越办越好!(北大校刊记者 刘镇杰)


分享按钮>>台北大学前任校长侯崇文访问西南政法大学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侯宝川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