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空間:明末一代名臣袁崇煥
- 中华侯氏网 2012年8月17日 文匯网副刊
袁崇煥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目前為止,仍有不少爭議。不過,以筆者之見,暫且撇開忠奸二字不論,稱袁崇煥為一代名臣應該是不過分的。
袁崇煥出生於廣東東莞,年十四隨祖袁世祥,父袁子鵬遷至廣西藤縣。袁崇煥35歲當上福建邵武知縣,新官上任三把火。在當知縣不到三年裡,他做了五件大事,引起朝廷關注,受到百姓讚揚並傳頌至今。這五件大事是:救民水火;處理冤獄;關心遼事;聚會奎英;題辭高塔。如今,由他所題「聚奎塔」三個字,仍完好無損,保存在邵武市,是至今袁崇煥留下唯一可信的極為珍貴的墨跡與文物。
史書上載,天啟二年(1622),袁崇煥奉命上京朝覲,接受朝廷的政績考核。天啟二年正月,朝廷破格任用他為兵部職方主事,相當於辦公室主幹事之類。廣寧師潰,山海關告急,朝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單槍匹馬闖關外去察看軍情,回來後當即向朝廷請命「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此時,朝廷正需用人之際,不但沒有怪罪他擅離職守,還再次破格提拔他為僉事(按察司裡的科長),到山海關去當監軍,並發帑金二十萬,主他招募兵勇。御史侯恂慧眼識人,不泥成規,題請破格擢用袁崇煥,具疏奏言:「見在朝覲邵武縣知縣袁崇煥,英風偉略,不妨破格留用。」就這樣成全了袁崇煥。
袁崇煥連夜趕路,不畏叢林荒野,虎豹出沒,第二天一早就抵達山海關,上任後,奉行「主守而後戰」,勤於練兵選將,整械造船,固守山海,遠圖恢復。他疏言:「不但鞏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將復之。」當時山海關外廣大地域,為漠南蒙古哈剌慎等部佔據,袁崇煥便駐守關內。事實證明,他奉命駐守關內期間,不但顯示出了他不凡的軍事才能,還幫助遼東經略王在晉制服潰逃士兵,使邊關安定下來,從而獲得王在晉賞識,題請升其為寧前兵備僉事,士兵們對他也是敬佩有加。然而,袁崇煥治軍之嚴也令士兵們膽寒。袁崇煥因私斬小校,導致軍營幾乎嘩變,差點被革職。所幸其功大於過,勇於認錯,知錯能改,獲得了諒解。天啟四年九月,袁崇煥榮升至右參政。天啟四年(1624年)袁崇煥父親病故,兩次上疏請辭,沒有得到批准。天啟五年(1625年)十二月,他又升任按察使。次年,努爾哈赤自稱率軍三十萬,要破寧遠城,令袁崇煥投降。袁崇煥答曰:「來兵稱三十萬虛也,約有十三萬。吾修治寧遠決守以死豈肯降耳。」雙方就這樣苦戰,最後,努爾哈赤不得不表示,「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征討諸處,戰無不捷,攻無不可,惟寧遠一城不下。」而當時,正足寧遠守將周守廉逃,松山等處守將左輔亦燒燬糧儲廬舍而退之時,袁崇煥集將士誓守寧遠。
努爾哈赤死後,袁崇煥遣使者弔唁。後金皇太極趁機遣使回覆,謀求議和。皇太極一面遣使與袁崇煥議和,一面派阿敏出軍征朝。朝鮮和毛文龍告急,朝廷命袁崇煥發兵援助,並揀輕兵搗巢。此時後金總兵力約有七八萬,加上皇太極留守瀋陽的兵力至少還有四五萬之多,總計十二、三萬,而袁崇煥此時身為遼東巡撫,所轄僅有寧錦七萬兵,即使傾巢而出取瀋陽,也無勝算。再加上毛文龍虛報敵情,讓朝廷誤判敵情,沒有給袁崇煥配備能夠威脅後金的軍力。後雖展開激烈的攻守戰,正當戰況正激之時,薊遼總督閻鳴泰上奏折,稱頌魏忠賢的功德,並要求在寧遠、前屯兩地為魏忠賢修建生祠,作為下屬的袁崇煥也只得聯名上奏。《大明熹宗實錄》記載:「薊遼總督閻鳴泰巡撫袁崇煥疏送魏忠賢生祠」。這就是當時的情況。之後,寧錦之戰,袁崇煥親臨城堞指揮,「憑堞大呼」,激勵將士,齊力攻打。終於取得「寧錦大捷」,從而載入中國戰爭史冊。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袁崇煥計斬毛文龍之事。根據史書上記載,袁崇煥後來就是因為斬毛文龍和己巳之變護衛不力以及擅自與後金議和等而被崇禎帝罪名正法,並被判為奸臣的。而關於毛文龍,史書上他的命運其實也和袁崇煥一樣,都是備受爭議之人。有人說袁崇煥是忠臣,也有人說他是奸臣。同樣,有人認為,毛文龍是國之棟樑,也有人認為,毛文龍是叛賊,因為裡通外敵,而被袁崇煥誅殺,實乃罪有應得。然而,歷史真相到底如何,又有誰能講不清楚呢?譬如,袁崇煥案,在崇禎年間被定成鐵案,不得翻身,崇禎認定袁崇煥是個奸臣,可到了清乾隆時期,卻發生了變故。根據乾隆欽定的《明史》裡記載,袁崇煥是中了「反間計」才冤死的。這樣一來,袁崇煥由誤國的罪臣變成了蒙冤的忠良,而崇禎皇帝因中了「反間計」而成了誤殺忠良的昏君。更為荒謬的是,竟然也有傳說,崇禎皇帝殺袁崇煥是因為祖墳風水太好的緣故,說什麼祖墳風水是「飛鳳含珠」之穴,「凡雞地者必出王。」還說他的名字「崇煥」是要把崇禎皇帝「換」掉。這樣的歷史傳說和記載,真是讓人啼笑皆非。而這恰好印證中國人受傳統糟粕文化影響太深了。時移物換,誰也無法回到過去,歷史真相無法還原,也只能徒乎奈何。
我不是歷史學家,也沒對歷史做過很深入的研究,袁崇煥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我無法給出一個「標準答案」。同樣的道理,我也無法給毛文龍一個準確的評價。也許,任何人也無法做到,因為歷史已無法還原,而記載下來的文字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得到證明。崇禎皇帝說袁崇煥是罪臣「死有餘辜」,可乾隆皇帝為其「平反」,說是中了「反間計」,同樣的,也有人認為,毛文龍之死,是後金方面提出的議和條件,如同秦檜殺死岳飛一樣。如此說法,誰的話更靠近歷史真相?按理,袁崇煥和毛文龍都是崇禎皇帝的大臣,是忠是奸崇禎皇帝應該最為清楚,但有時候越接近歷史真相可能越不真實,因為身為皇帝無法直接了解事實,容易偏聽則信,受到蒙蔽,也容易因一葉障目,而造成誤解。還有可能因種種原因,或僅僅是為了維護那點可憐的自尊心,或者真是出於某種需要,將錯就錯,冤屈了忠臣。這樣的歷史事件俯拾即是,不必多舉,反倒遠離事件本身,到了一定歷史時期,歷史真相「解密」後,反而更加清楚。這種事情古今皆然,孰是孰非,實在一言難盡。那麼,袁崇煥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呢?我想,歷史也用不著再糾結了,能還原則好,若無法界定,不管是忠是奸,袁崇煥都是一代名臣,這應該是無疑的。何況,袁崇煥本熱血將領,愛國之心,日月可鑒。 (盧一心)
分享按钮>>“东道人家”传奇故事
>>熊--道家思想含义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