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举行侯树栋从教60周年座谈会
- 中华侯氏网 2012年9月1日 光明日报摘
“精神的支柱在信仰”——侯树栋从教60周年座谈会侧记
阳光洒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百望山脚下的国防大学校园色彩绚烂,一片金辉。
“如果有来世,我还愿意当教员”
“如果有来世,我还愿意当教员!”已届耄耋之年的著名哲学家、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侯树栋衣着简朴,说出的话更是朴实得令人感动。
侯树栋简单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谦虚地说:“没有上过大学,更没有系统地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只是新中国成立初入伍的一个兵,是历史的需要把我推到了军队政治理论教学岗位上。”
从教60年,侯树栋对“教员”这个职业仍极其敬畏。他说:“我最深的一点体会,就是‘教员是个没有星期天的职业’,‘在八小时内成不了一个好教员’。要有一种自觉,这种自觉的自学习惯,伴随了我的一生,终生都在自学中。”
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侯树栋的教员生涯并未终止,甚至在得了癌症之后,他仍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继续工作着——编写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纲”,参加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侯树栋深情地说:“我这个教员还没有当够,在生命的余年,我还要继续马克思主义的伟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继续奋进!”
60年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教化雨露播四方,桃浓李郁满天下。侯树栋这个献身理论研究和教育的“老兵”,受到了与会者的极大敬重。
中宣部副部长王晓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祝贺侯树栋从教60周年,并深情地回忆起与侯树栋的多次交往,盛赞其信念坚定、品德高尚,努力将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与会代表热烈鼓掌赞许他的观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专门为此次座谈会发来了贺信。座谈会上,总政治部副主任杜金才宣读了贺信。
徐才厚在贺信中指出,侯树栋同志是我军杰出的理论家、教育家,是全军理论工作者的楷模。他60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传播党的理论,精心培育我军军事人才,为党的理论创新发展,为我军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侯树栋同志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坚定信念,勤政务实、尊重科学的良好作风,忘我工作、追求卓越的崇高精神,正派谦和、严于律己的人格魅力,广受赞誉,值得学习。
“十二点之前没有资格睡觉”
提起侯树栋对自己的教益,国防大学原副校长许志功感慨颇多。
1976年,许志功从基层被调来当教员,由于不是科班出身,又长期在基层工作,理论积累不厚,但他幸运地遇到了侯树栋。侯树栋对许志功要求非常严格,为他做了一个学习计划,甚至一段一段地为其辅导。
“《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等马列基本著作,侯副校长不知为我领读了、辅导了多少遍。侯副校长不仅手把手地教我学习经典作家的原著,而且教我怎么学习、怎么备课、怎么进行科研,从方法论上为我传授经验。那些年,侯副校长星期天、节假日大都在办公室学习工作,每天晚上休息都在十二点前后。他也要求我这样做,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像咱们这些并非科班出身的教员,星期天、节假日是没有资格休息的;十二点之前是没有资格睡觉的。”
侯树栋常说:“工作比什么都重要。”1977年,北大还招工农兵学员,许志功想去学。侯树栋对他说:“还是好好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好。要想学点本事,就在教学的过程中跟着我们学。”1984年,许志功通过全国自学考试,获得了专科学历。当时的政策是再考几门难度较大的科目,就可以专升本,他想接着考。侯树栋对他说:“不要再去应付考试了,要把时间、心思、精力用在工作上。”如今已是理论大家的许志功由衷地说:“他不仅是领导,是兄长,更是老师。他那种关心后人、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一辈子都学不完,一辈子都受教益。”
感悟侯树栋60年来展现的人生境界,与会者心驰神往。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毕京京表示一定效而仿之,把侯树栋精神作为教研部建设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重大精神动力。
毕京京说:“侯副校长的人生高度,表现在他达到的理论高度。他从1952年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起,整整60年。无论理论工作生涯是怎样寂寞和艰辛,无论个人成长进步遇到什么样的机遇和挫折,无论身体状况出现哪些折磨人的病症,侯副校长都从容淡定、执著前行,坚守阵地、无怨无悔,表现出令人景仰的人生哲学和哲学人生。”
刚刚从外地赶到会场的南京政治学院院长蒋乾麟,刚刚坐定,便深情谈起他所仰慕的侯树栋。
蒋乾麟说,上世纪80年代初,他还是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部的干事,到空军政治学校进修,读了侯老《永不凋谢的哲学之花》等文章,受到哲学启蒙。2009年他主持编写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军队政治工作学》,曾两次登门请教侯老,得到首肯和指导,其中“军队与人民”这一对基本范畴还是侯老提议增加的,集中反映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由此联想到,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等20多本“马工程”重点教材都经过侯老的手。侯老不顾年高体弱,有时边吸氧边拿着放大镜审稿,作了几十万字的修改批注,让他感受到理论大家的学识风范,令人感动和敬仰。
蒋乾麟说:“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须为一件大事而来,须了一件大事而去。’侯老从教60年,一生只干了一件事,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大事,那就是一辈子真心学习真理、真情传播真理、真诚践行真理。体味这样一位理论战线老战士的真理人生,给我们不少启迪。”
“奋斗的起点在信仰、战斗的动力在信仰”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张彬,20多年前还是南京海军指挥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员,他写了一本书,请侯树栋为其作序。侯树栋不仅欣然应允,还十分热情地为他审读修改书稿。从那以后,张彬追随侯树栋20余年。说起年届八十、身患癌症,且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和多个心脏支架的老师,每天仍工作10个小时以上,从领导岗位退下近10年编写论著超过100万字,张彬动容地说:“当下学界盛行浮燥之风。对一些学人来说,激情和理想已经远去,正义和诚信只是说说而已。我想,这正是侯老崇高事业道德的外溢价值之所在。”
解放军后勤学院一级教授邵维正说:“2004年侯老突发心脏病,做了支架手术。就在这年的9月,中宣部组织国情考察团,10天里连走深圳、贵州、重庆三地,我俩在一个团,考察安排丰富紧凑,也很劳累。一些中年同志都觉得疲劳,大家出于关心他的健康劝他少参加一些项目,而侯树栋仍然一步不落坚持到底。他是一位动过两次大手术的老人呀!”
会场气氛热烈,主持会议的国防大学校长王喜斌上将激情难抑。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在其发言中引用一段毛泽东当年在抗大的讲演来概括侯树栋精神,一同参加座谈的本报总编辑何东平、解放军报总编辑谭健等点头赞同。
刘亚洲说:“毛泽东同志当年在抗大讲课时曾说,为什么《西游记》中唐僧可以取得真经?就是他一心一意,遭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方向坚定不移,是值得我们共产党人效法的。侯树栋同志从教60年,孜孜不倦坚守在党的理论阵地上,即使身患癌症也不曾一刻放弃过。他奋斗的起点在信仰、战斗的动力在信仰、精神的支柱在信仰!”(记者温庆生特约记者褚振江)
分享按钮>>庆祝侯树栋同志从教6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何氏活动】世界何氏书画院首次组织书画家在河源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