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以父执事”侯延爽

    中华侯氏网 2012年9月19日 大众日报摘


    [提要] 山东东平龙山书院始建于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历经元、明、清三代,计600余载,可谓名师汇聚地,桃李满天下。1899年,傅旭安出任龙山书院山长时,便让侯延爽随自己到龙山书院读书,一切费用代为解决。 


    □徐玉营

  山东东平龙山书院始建于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历经元、明、清三代,计600余载,可谓名师汇聚地,桃李满天下。著名学者傅斯年之父曾任东平龙山书院山长,与东平有不解之缘,特别是傅斯年父子与龙山书院生员、曾任中华民国参议员的东平人侯延爽的交往被传为佳话。

  著名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的傅斯年是山东聊城人。他曾在蒋介石面前弹劾过孔祥熙、宋子文,被人称为“傅大炮”。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治学观点影响深远。

  傅斯年出身于山东聊城东昌府的一个名门望族家庭,其七世祖傅以渐是清代开国第一状元,其曾祖傅继勋曾任安徽布政使,是清朝名臣李鸿章、丁宝桢的老师。他出生不久,就赶上废科举、办学堂的“清末新政”。但由于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所谓新式学堂仍然是以传统的读经为主。正在这时,一个名叫侯延爽的东平人改变了傅斯年的命运,而侯延爽是傅斯年父亲——东平龙山书院山长傅旭安的学生。

  傅旭安生于1866年,自幼勤学好学,仁慈宽厚,光绪甲午年乡试中举,但一直没有入仕,长期做教书先生。1899年傅斯年4岁时,傅旭安离家到东平出任龙山书院山长。傅旭安不仅知识渊博,对学生教诲有方,而且爱生如子,尤能极力扶掖生活困难的学生,使其不因家贫而辍学,得到学生们的普遍尊敬,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不幸的是,傅旭安中年病殁,1904年死于任所,是年傅斯年仅九岁,其弟傅斯岩仅出生七个月。可以说傅斯年父亲对其一生影响甚微,但傅斯年父亲生前结成的一段特殊的师生缘,却对傅斯年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傅旭安出任龙山书院山长以前,有一次在东昌府街上闲逛,步入一家商店,此店顾客不多,冷冷清清,一位青年学徒正在那里专心读书。傅旭安与之闲聊了一会,感觉青年眉清目秀,谈吐文雅。知此侯姓青年,因家境贫寒,奉后母之命来这里当学徒。侯延爽酷爱读书,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刻苦自学,学问已有一定功底。傅旭安对侯延爽的境遇深表同情,对他矢志苦学的精神颇为钦佩,从此二人开始来往。

  1899年,傅旭安出任龙山书院山长时,便让侯延爽随自己到龙山书院读书,一切费用代为解决。侯延爽意外得到这样一个读书的机会,自然更加刻苦自励。苦读3年,参加光绪壬寅年乡试,得中举人;次年赴京会试,又中进士;经过朝考,被清廷授于刑部主事。清廷选派留学生去日本留学,他又被选中,在日本他参加了同盟会。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就任哈尔滨中国银行行长兼海关总督。

  侯延爽是重情义之人,对恩师的提携诱掖之恩铭记在心。他第一次回乡省亲,专去龙山书院拜望恩师,才得知傅旭安先生已经去世,于是他又奔赴聊城看望师母,并亲到恩师墓祭拜。他在傅旭安墓前发誓,以培养恩师的两位公子为己任,决心把斯年、斯岩兄弟二人培养成才,以报恩师当年知遇之情。

  侯延爽长傅斯年25岁,视傅斯年为子弟。经与傅斯年交谈,发现傅斯年不仅天资甚高,而且已经读了许多书,国学已有了功底,是可造就的少年。侯延爽意识到,当时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学兴起,并且代表着时代的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方向,聊城地处偏僻,傅斯年如长期呆在家乡,接触不到新事物,学不到新知识,便有可能耽误学业,影响前程。因此,只资助他一些钱物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于是他产生了带傅斯年去大城市读书的念头。

  他返京路过天津,同天津《大公报》经理英敛之等几位朋友谈到傅斯年的情况,并把傅斯年写的几篇文章拿出来让几位朋友传阅。大家都很赏识傅斯年的才华,力劝侯延爽把这孩子带到天津来,让他接受新式教育,并愿意提供方便。

  侯延爽又从天津返回聊城,向傅斯年的祖父和母亲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几位朋友的意见。傅斯年家人经过考虑和商议,同意了侯延爽的意见。1908年冬,傅斯年离别了故乡,随侯延爽到了天津,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转折。这次转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人生发展的方向。

  侯延爽不仅在经济上全力支持傅斯年,而且在政治、教育等多方面一直关心着他。侯延爽虽然是清末进士和官僚,但思想并不保守。他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思想,不断追求进步,曾积极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1月,他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议员,出任哈尔滨中国银行行长兼海关总督。他对国家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向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傅斯年在天津求学期间,侯延爽经常写信给傅斯年,有机会路过天津一定停留,教诲傅斯年要多学新知识,关心国家与社会。傅斯年对侯延爽经济上的支持和政治上的关心终生感念不已,“我家非侯公无以有今日”。

  辛亥革命以后侯延爽回山东工作,长期担任山东省议会议员,从事教育和慈善事业,他对傅斯年兄弟一直视为子侄和学生,斯年兄弟则“以父执事之”。傅斯年留学期间致信何思源、罗家伦时曾说:“连接家信及雪舫先生信,大加责言。”说明他与侯延爽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傅斯年的同学、同事毛子水在为傅斯年写传时也特别指出:“傅先生幼时文史的根柢,除他的祖父外,受到侯先生培养的益处很多。就是他生平乐于帮助故人的子弟,恐怕侯先生的榜样亦不会没有几分影响的。”

 


分享按钮>>华南群组织参加江西寻乌祭祖活动
>>侯延爽撰书碑在我县罗庄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