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毓秀、十步芳草》的河南商丘

    中华侯氏网 2012年9月22日 河南商丘网


    古城代有名人出

    商丘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上古时期,仓颉在此造字。历朝历代,商丘一直重文尊教,因此名人辈出。早在五帝时期,有虞氏(生活在虞城一带的古部族)的学校叫“庠”,并分为“上庠”和“下庠”,即大学和小学。到商代,文化更加丰富,许多资料证明商代已有较完备的学校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都城有“国学”,地方有“庠”、“序”等学校,为周朝的文化教育重地。是时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产生了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的庄周、名家学派代表人物惠施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继承人孟子等人也曾在此讲学,而且均有著作传世,影响至深。所以商丘是墨、道、名3个学派的发祥地,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基地。及至汉代,这里的经学研究,再次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梁孝王修建梁园,枚乘、邹阳、司马相如和名臣大儒贾谊都先后在梁国留下许多瑰丽篇章。

    唐朝安史之乱时,著名爱国将领张巡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安禄山军。至德二年(757年),移守睢阳,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以其爱国的赤诚、英雄的胆略与闪耀着光辉的智谋,坚守孤城近一年,大小战斗400余次,杀敌12万人,以弱制强,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惊人奇迹。最后,城破被俘,英勇就义。文天祥在其大气磅礴的《正气歌》中,热情讴歌了12位古代英雄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张巡便是这12位英雄之一。

    明清之际,商丘教育事业尤为兴盛。各县均设立书院、社学、义学和私塾,人才济济,名宦辈出。据不完全统计,归德府全境当时登进士科者近400人。商丘涌现出了沈鲤、侯恪、吕坤、杨东明、汤斌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官宦人物,以致明代有“文武百官半江西,小小商丘四尚书”的俗谚。正是这些历史名人和不朽著作,进一步丰富了商丘的历史文化。

    商丘女婿范仲淹

    说起范仲淹,都会想到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范仲淹与商丘有着很深的渊源。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改嫁到长山县的朱家,他就跟着改姓朱,名叫说。他小时便很有志气,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十分伤感,哭着告别母亲,前往应天书院读书。

    5年应天书院的苦读生活,范仲淹的情操与学业无不受商丘历来圣贤的影响,其中尤以老子、庄子、墨子等人的哲学思想对他影响较大。“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以动其心”,而慷然有志于天下,常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曾写《陶唐氏》抒怀,诗云:“纯衣黄冕历星辰,白马彤车一百春。莫道茅茨无复见,古今时有致尧人。”这便是他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的明证。可以说,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孕育于应天书院的教育。公元1015年,他进士及第后,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后调任集庆军(今亳州)节度推官,重新改姓范,并改名仲淹。

    公元1026年,范仲淹为给母亲守丧,长居应天府3年。这时,另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晏殊由宣州知府改任应天知府,并决心振兴应天书院。在他的邀请下,范仲淹“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毅然带丧主持应天书院。

    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苦读5年,又在守丧期间主持应天书院3年,自然同应天府关系非同一般。在他进士及第后的第9个年头(公元1024年),便与应天府名门望族李昌言家的长女喜结良缘。

    在范仲淹主持下,应天书院的学生相继登科,成为北宋一大学府。由于范仲淹对应天书院的非凡贡献及巨大的政治影响,宋、元、明、清诸代直至中华民国初年,商丘一直保留他在书院的讲堂,明代归德知府郑三俊还继承先贤遗志,办起了“范文正公讲院”(位于今商丘古城内),后人并立有《宋范文正公讲院碑记》,建藏书楼,以资纪念。

    三代帝王师沈阁老

    沈鲤,字仲化,号龙江,公元1531年生于河南商丘,是明朝的三代帝王师,也是万历年间的高官。沈鲤为人方鲠,为官清正,不仅是位卓越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朝野敬畏,为万历年间首推两“文端”之一。他因忠心报国,铮铮铁骨,又受到权贵们的怨恨,在受到排挤的困境下,他辞官归故里。死后,万历皇帝亲笔赐额“责难陈善”、“肖德世臣”。他的美德,至今在商丘仍被人们传颂。

    沈鲤于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后由翰林院检讨升为讲官,进编修。先后任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在吏部他摒绝私交好友,“推荐贤士不使知”。

    沈鲤曾教了嘉靖、隆庆、万历3个皇帝,是三代帝王师,又被称为“沈阁老”。

    在吏部时,秦王请封其弟为郡王将军,万历皇帝本已恩准,但沈鲤却坚持不可。万历皇帝说:“这是特恩,下不为例。”沈鲤说:“特恩便是私恩,不为例即成一例。臣只知守祖宗之法,‘特恩’二字臣没听说过。”万历皇帝无法说服他,只好罢休。

    沈鲤赤心报国,一身正气,纳忠论奏又无所避。因此遭到了权贵们的怨恨,纷纷告沈鲤的黑状。久而久之,万历皇帝开始对沈鲤不信任,并累加诘责且夺其俸。于是沈鲤决定辞官归里,首铺申时行本来就嫉妒沈鲤,见沈鲤乞归志坚,遂请旨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将其放归,沈鲤这一去就是14年。

    沈鲤告老返回商丘后,仍忧国忧民,上疏规劝万历皇帝勤政爱民,振兴朝纲。沈鲤去后,万历皇帝深感失去肱股之痛,对沈鲤颇为眷念,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特遣尚宝司蔡毅中来商丘慰问沈鲤,文中称赞他“八十者,丈于朝,尚须辅弼,朕将咨于黄发,卿益端其丹衷”。并赐银五十两,大红蟒衣一身,彩缎四表里。沈鲤谢恩后,又给万历皇帝复陈时政要务,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公元1615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三年,时年85岁的沈鲤病逝。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闻讯,颇为悲伤,赠沈鲤太子太师,谥文端,谕祭谕葬,祭文中称赞他“乾坤正气,伊洛真儒”,并御书“责难陈善”、“肖德世臣”二匾以赐之。并且先后累赠沈鲤之父沈杜、祖沈瀚、曾祖沈忠为柱国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四世褒封,同列一品”,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雪苑社主盟侯方域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商丘侯氏可谓“家门鼎盛,世籍华庑”。侯方域的祖父侯执蒲是太常寺卿,是个负责皇帝祭祀的三品大官。父亲侯恂,为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侯方域的二叔侯格,与侯恂同榜中进士,在朝里当史官,负责皇帝和文武大臣言行录,父子3人都是东林党党魁。

    侯方域少年成名,才华横溢。16岁就开始著书立说,22岁到金陵去应试,名气很大,他与陈贞慧、冒辟疆、方以智被誉为“南明四公子”。 1640年,侯方域南京落第,回到归德城。此时,侯方域的名声和才情已今非昔比,他成为归德府著名的社团雪苑社主盟者,成为清初大家。其成员皆非等闲之辈:宋荦虽说官居吏部尚书,但诗文创作也成绩卓然,尤其诗歌创作名气很大,曾与号称“清代第一诗人”的王士祯齐名。贾开宗则是雪苑社元老级人物,早年落拓不羁,是归德府“三狂士”之一,曾效仿阮籍大醉60日。徐邻唐古文功力深厚,对太极图说、皇极经世、先儒语录皆深究其奥,笃志躬行。这些雪苑人物,与侯方域一起重现往昔梁苑风雅,也构成侯方域卓越文学成就的重要背景。

    侯方域留给后人的文学作品固然很出众,但真正让他闻名于世的,还是他和李香君的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崇祯十二年,侯方域南京应试,结识了“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二人志趣相投,侯方域被李香君的凛凛风骨及忧国忧民的民族气节所感动,遂定情结亲。一剧《桃花扇》,一举成为千古绝唱,风骚独领。

    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侯方域流落江南,不肯投清,清顺治二年,回乡隐居,在此整理旧籍,编写新著。35岁时,回想起自己流离半生无所作为,侯方域悔恨万千,便将书房更名为“壮悔堂”,表示后悔之意。侯方域文采出众,诗文佳作名噪一时,为清初三大家之一。他37岁去世,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等。

    商丘网 文\晚报首席记者 郭跃旗 图\晚报记者 张辉


分享按钮>>明末著名诗人侯恪吟咏商丘阏伯台
>>中华诗词论坛:七律.商丘古迹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