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著名诗人侯树涛先生

    中华侯氏网 2012年10月22日 侯金全博客


    一、侯树涛生平简历

    侯树涛,(1864-1933),字沧帆,号素园归鹤,出生于书香门第。少时就读于家塾,考为贡生。侯树涛1933年累死于赤水任上,享年69岁。

    清朝末年,土匪攻破了桐梓城,全城被掳掠一空,杀人放火不知其数,书香鼎食的侯家也在劫难逃。为生计所迫,侯树涛当起了家塾的先生。侯家的“素园书馆”原来是为自己家子女所设,后来扩大了招生范围,收费极低,很多穷亲戚都来就读,侯树涛后来又到桐梓县“明德小学”任教。

    侯树涛在贵州文人中是最早接受“三民主义”思想的人之一,教学活动中,他向同事和学子传授新思想、新文化;他积极支持以周西成、侯之珪为首的一群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在众多的学子中,沧帆先生不乏引以为荣的门生,后来驰骋于云贵川三省的战将周西成、王家烈、侯之珪等皆出自其门下。这些人都曾经参加过“北伐”、“护国护法”、“讨袁反蒋”、“联桂反蒋、“援滇”等历史事件,为稳定贵州做过事。

    周西成在黔主政后,荐侯树涛当县任。他便离开了桐梓,结束了他的教书生涯。先后在绥阳、赤水当过县长。侯树涛在任期间,“先生爱民治匪,办团兴学,诸善政。至今邑人称颂”(贵筑聂延祐叙)他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乃至于向儿女们拿钱到任上用,被当时的人们引为笑谈。

    二、侯树涛的诗词创作

    沧帆先生与犹海龙、赵元隽共撰民国《桐梓县志》,这三大均系清末民初桐梓宿儒,学识渊博,著述有成,享誉甚高,使桐梓成为民国一纪黔省修志的“先路之导”。兹志流传历60余载,影响深远,深受各界好评。经桐梓县地方编纂委员会于1987年校点,内部印行1500册,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方志编纂的主要资料参考。侯树涛著有《素园诗草》,一扫当时颓废的八股文风,对黔北文坛有一定的影响。

    清廷废除科举后,候树涛遂弃文而专研诗词歌赋,学有所成。他的诗作,得一方文人墨客赞赏,直至鼎立黔北一代诗坛。“自子尹先生之后,黔北以诗鸣者,杨次典、赵友于外,殊少概见.沧帆能嗣其诸统,发挥而光大之,挽末吐之颓风,为后进之表率,庶几好学之士,闻风而起,此固区区之道也(牟琳识)。”

    侯树涛一生写了大量的诗篇,从各个 方面展开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游记、吊古、纪实、写景状物、抒怀,可谓情真意切。《太白亭》、《饯春行》、《金鼎山游记》、《大雪吟》、《吊故人唐君灿南》等,为经典传世佳作。其文学艺术价值,前人之述尽矣:“……余切谓沧帆之诗,于沧帆之自写真也。其家庭亲故哀感赠答诸篇,可以见天性之纯厚;其吊古论今,可以见挟持之远大;其写景赋物,叮以见胸怀之淡定。若论其宗派,则香山、栗里、白石、板桥, 庶几近之。总之根乎性,发乎情,其人其言,一‘言以蔽之口:真,惟真也。故不苟为同异,而泰然神与古游,谨以质沧帆何故也。”(黄泽书识)。

    “辛亥革命”前后是沧帆先生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社会的动荡,人民的流离失所,使他有感而发于笔端,写出了《拉肥猪》、《抬观音》、《哀饥民》等反映土匪穷凶极恶,乡民饱受蹂躏;百姓极端贫苦,统治阶级尽兴鱼肉人民的现实。《哀饥民》再现了桐梓的悲惨情景:“……大军之后年必荒,閒者数岁不登场,野无青草概荒凉,室如悬磐乏储藏。米珠薪桂人心惶,有叟唏嘘诉道旁。人民饥馑菜色黄,行如鹤立走且僵,流离饿殍道相望。嗷嗷鸿雁哀如伤;安见仁者施义浆,穷黎得以充饥肠。” 沧帆先生这一历史的纪实描写,再现了桐梓当年老百姓的悲苦情景,他将自己的同情与感受真实地发于笔端。

    这一时期。沧帆先生随其子侯之珪,其婿周西成到了广州,他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上得到了开拓,他由一个封塞的乡村教书先生变成了民主人士,写出了《题黄花岗殉难七十二烈士》等同情革命、歌颂革命的诗篇,发出了“匹夫各尽兴亡责,赢得姓名万古香……”声援革命真实的内心感受。

    沧帆先生在诗词创作上的成就如前人所叙:“吾黔侯沧帆先生,溱州旧名士也。天性纯朴,酝酿浓厚,故发而为诗,不假雕琢,而真气浑沦,自在流出,有非人所可及者。观其《碧霄洞》、《大雪吟》诸作,则盹诚恻坦,蔼然仁人之言也。《恩滩洞》、《忆砚》及《登亥破城行营污秽篁宫片刘邑宰治河告成》。《丁祭》、《开明河》诸作,则言皆有物,寓史于涛,隐然少陵之意也。《拉肥猪》、《种烟歌》等作则是清新晨钟,唤醒世人而痛下针贬也。《悼广》、《哭子》、《哭女》、悲唐灿南,余永升,刘伯帧诸作,则是骨肉朋友,至性至情,悱恻缠绵,泪丝成血,痛及而不自知者也。其他为游览、记事、怀古、名作林立,则又各绘其景,各写其情,传神如妙,亦绝非泛乎言之者也。至如《赏梅》与《素园赏梅暨钱春》、《松秋》、《吊介子推》、《屈灵均》、《春柳》数作,则于寻常题界忽着异样风流,真如神龙天马,不可捉摸,更令人不得不叹为奇观。又句中如“时有诗人坐绿荫”,“林下凉生六月秋”及叫“一亩梅花半亩竹”,“斜阳半落挂鱼竿”等语,毫不精心而信手拈来,神妙不可思议,若欧阳公谓“柳塘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宛有天然之致,倘非真气蟠结安能得比!盥读一过,意境赫然。”(袁振鳞谨识)

    解放后,侯树涛的文学著作得到省市县有关部门的肯定。2005年遵义市文化局出版《文苑》3期载“民国时期夜郎诗潮方兴未艾”,名人诗词典范,侯树涛名列其中。

    桐梓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的《桐梓历代诗集成》从侯树涛《素树诗草》150首中选录了123首。

    1983年1月22日贵州日报登了石常华“贵州清末明初的一首体育诗”,评侯树涛写的《丙寅三月初七赤水开运动会纪盛》诗一首。赞美全诗有感情,有意境,结构 紧密,真切动人。读后令人振奋,使读者仿佛看见了当天比赛的热烈、紧张的场面。这首诗真切的描写了清末民初这一时期赤水召开运动会的盛况,是一首难道的体育纪盛诗。它对研究贵州体育史亦是一份珍贵的资料。

    侯金全 抄录于《遵义历史文化》(2008/第二期/总第14期)


分享按钮>>单晓天-篆刻家
>>单不庵-家族继承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