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侯姓(一)

    中华侯氏网 2012年11月10日 河南商丘网


 

侯方域故居


侯 府

    【阅读提示】商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曾有不少姓氏中的英雄豪杰在这片土地上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为世代津津乐道,侯姓便是其一。我们谈起商丘历史时,常谈到明、清时期的八大家——“沈宋侯,叶余刘,高杨二家在后头”,商丘侯家在那段历史上的辉煌是十分耀目的。

    侯姓渊源

    历史资料显示,侯姓在我国姓氏中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来源大抵有以下几个方面:

    1.源于仓颉。有资料显示,侯姓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仓颉的后代。据《汉上谷长史侯相碑》记载:“侯氏,出自仓颉之后。”仓颉,即苍颉,是远古时期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始者。《周地记》说:“仓颉姓侯冈氏,名颉。”其后代有一支住在冯翊衙县(今陕西白水县),简称为侯氏。《关内侯姓溯源》称:“仓颉,因造字而成就不世之功德,被赐予姓侯,字纲。仓颉历代位居高官,其爵位是史皇大共禄,死后葬于河南密县。春秋时期,孔门弟子郢公(字炎宋)因葬于仓祖坟旁而被追封为侍圣公爵。当郢祖拜学孔门时,孔子对其曰:侯氏世家有不世功德于民,大都是因为郢祖的先人发明了汉字,以字记录代替了结绳记事。”由此也可看出仓颉是侯姓之源祖。

    2.出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晋国哀侯及其弟侯皆被晋武公所杀,子孙逃奔他国,以原封爵位“侯”为氏,魏国侯嬴即为其后裔。《史记·晋世家》载,晋国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历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晋侯缗,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杀死,其子孙逃难到其他诸侯国,以祖上原来的爵号“侯”为姓氏。

    3.出自姒姓。《姓氏考略》云:夏后氏之裔,受封于侯国,子孙以为氏。《姓氏考略》载:“侯氏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因以为氏。”“夏后氏”是远古部落名,大禹是其首领。夏后氏部落的后裔被封在一个叫“侯”的地方,其后人便以封地“侯”作为姓氏。

    4.来自叔段。据《金乡长侯成碑》记载,春秋初期,郑庄公的弟弟叔段谋反,为郑庄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河南辉县),故又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他的儿子共仲姓侯。

    5.鲜卑族一复姓改为侯姓。《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侯奴氏、侯伏氏,进入中原后被汉族同化,皆改为汉字单姓“侯”。《通志·氏族略》记载,鲜卑族中有一支部落,原为复姓“侯莫陈氏”,北魏孝文帝时迁都洛阳后,由于其后裔逐渐被汉族同化,将姓氏省略为单姓“侯”。

    商丘侯姓

    至于商丘侯姓,自古有之,其来源也不外于上述。由于历史风云变幻,在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事情多次发生,再加上其他政治变故不时出现和自然灾害的原因,各地的人口播迁频仍。在历史上的多次播迁中,有商丘的侯姓迁往外地,也有外地的侯姓迁入商丘。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洪武年间,从祥符(今开封县)迁来的一支侯姓在商丘的历史上大放异彩。这支侯姓“有始祖曰成者奉诏隶归德卫,戍籍,遂为商丘人。成生英,英生滑,滑生显,显生和,和生进”,之后渐渐迈向望族的行列。

    著名作家高阳先生在《明末四公子》中说:“侯家先世是‘戍籍’。所谓‘戍籍’即是有罪充军至某地所记的户籍,被视为贱民之一,至方域的祖父始贵。”此说值得商榷。戍籍为戍边吏卒的户籍,即军户,其所驻之防地营寨称为戍。据《明史》记载,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卫下有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士兵),千户所下设百户所(一百一十二士兵)。各府县卫所归各指挥使司都指挥使管辖,各都指挥使又归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明初归德的户籍主要是由民户和军户构成,民户和军户分别属于州县与卫所两个系统。卫所军户不同于里甲户籍,作为国家军队体系中的一员,不用负担里甲正役和杂泛差役,只需承担军役,由直接隶属的各卫所进行管理。军户一旦被编入军籍之后,子孙便世袭其业,不得改籍。从祥符迁来商丘的这支侯姓是“奉诏隶归德卫”,看来不是“有罪充军”而来,可能是由政府调动、迁移的缘故而来。

    当时因为经历了由元到明的朝代更迭而发生战争,商丘一带的人口流失严重。又因为水患,归德城被没于地下,水患过后则一片荒芜。明初为了重新开发中原地区,采取了迁民垦荒和设置卫所屯田等一系列措施,使归德府地区成为军民杂处的移民社会。有学者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说,“商丘八大家”中至少有四家的户籍在明初是军籍,如沈氏、侯氏、叶氏、刘氏,“睢州四大户”之中又有一半来自卫所系统,如汤氏、袁氏。有学者进行实地调查时发现,明代归德府的世家大族大多出自明初的卫所军户与军事权贵。有不少墓志铭上刻有“归德卫百户”、“睢阳卫指挥史”、“昭勇将军”等身份,有些寺庙的碑刻上刻有“陈州卫指挥”、“千户”等名称,在各姓家谱中也记载了历代祖先的“千户”、“百户”、“镇抚使”、“将军’”、“戍籍”等身世。由此可见,“戍籍”与犯罪充军不可等同,似乎不会有那么多犯罪充军的。

    为了使卫所军户能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明朝自初年便开始分配固定比例的军士屯田。《续文献通考》载:自兵兴以来,民无宁居,连年饥馑,田地荒芜。若兵食尽资于民,则民力重困。故令尔将士屯田……以三分守城,七分开屯耕种;内地卫所军,以二分守城,八分开屯耕种。这支戍籍侯姓初时也以开屯耕种为主,所以《侯氏家乘》中说是务农。后来不但重武,而且重文,竟出了一个太常寺卿,一个户部尚书,一个国子监祭酒,一个享誉华夏的文学家,成了商丘的名门望族。


分享按钮>>商丘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侯姓(二)
>>游侯方域故居题名《壮悔堂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