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网新闻】齐白石为我父亲所画的《南瓜红豆篱虫图》
- 中华侯氏网 2014年1月6日 侯伯文空间
纪念艺术大师齐白石诞辰150周年(二)侯伯文
为了纪念艺术大师齐白石诞辰150周年,一周前我写了一篇日志,介绍了这位国画大师特意为我母亲所作的画《多子》(见本博客的上一篇日志)。
在这篇日志中,我向大家介绍另一幅齐白石的艺术极品,齐白石特意为我父亲侯镜如所画的画(下图《图1》):画中,白石画了三支篱竹上,下部瓜藤上空悬着一个色彩鲜艳的大南瓜,而在篱笆上攀缠的藤叶中闪现出簇簇艳红的豆荚,在整个画面的最上部的竹篱顶部,还画了一支蚂蚱独立高处……。我们可以称此画为《南瓜红豆篱虫图》,但由于中国人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故我喜欢把这一赠给我父亲的作品,简称为“瓜豆丰收节节攀高”。
款识:(百石老人极其流畅的草书)“镜如先生雅属白石老人作”
鈴印:(全副画只此一个印)白石
下图展现了这幅作品的全貌(图左),图中为白石在画上草书(款识),而图右部为画中南瓜的局部放大。
《图1》左图为整幅,中图为白石草书和铃印,右图为画中南瓜的局部放大。
白石此画上特别抢眼的是画下部,用红、橙、黄、绿色画了一个成熟的“金色”的大南瓜,以及白石国画独特风格的瓜藤瓜叶。在此画的中、上部分,白石再画下了红色的豆荚豆藤,以及三支篱笆“节节高”,最后,在画中的三支篱笆中间一支的最高处,也是画面的最上部的中央,改换了工笔画,画小了一支抬头向上的草虫蚂蚱。
如上,我们已经注意到,齐白石大师在作这幅画中,是以典型的国画风格为主,为本:百石在画篇幅最大的豆荚、南瓜藤和瓜、豆叶上,采用了他一贯的,成熟的国画大师的运墨画法,笔笔有力,流畅,神韵。作品的画面整体布局上自然而均衡,特别是最后在左上部所提笔草书题词在整体布局上不可少缺,令全画整体上站得稳,立得定,造型完整完美。而下部的南瓜和中部的红色豆荚,色彩鲜艳突出,对整个作品的整体性、完整性,贡献极大,更突出了作画的思维主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国人因果内涵下的丰收喜悦。
极不寻常的是齐白石大师在此作品中,尝试了国画中结合西洋画法的中西美术结合。作品中没有留下日期,据我所知,是齐白石1947年所作。在那一年,齐白石在此作品中留下了难得一见的“仿西洋画法”的尝试。齐白石在此作品中使用西洋画技的集中表现,是在他所画的“南瓜”上,其画法,明显是齐白石艺术作画实践上的一次新突破。我查看过白石所画的其它“南瓜”作品,所画的南瓜都是用画笔勾画出较粗的墨线构图,或者在墨线南瓜造型中加入黄色红色(见下图《图2》中右边的6幅作品所截的“南瓜”局部)。
在齐白石到北京定居后,他较多地接触了西洋美术作品和西洋画师们,在齐白石的这一晚期作品中,齐百石大胆地,率先地尝试把西洋绘画的表现画法,洋为中用地用到国画的宣纸上面,对中西画法作了有机的结合:此画中,在典型国画抽象艺术风格的墨色、绿色的深色南瓜叶欉的深色衬托下,用红、黄、绿为主的鲜艳色彩,深浅,透视,明暗,立体地突出了一个美丽的南瓜。而且,齐白石还在瓜皮上留下“高光点”,表现出瓜皮的“光蜡”质地。而在画南瓜弯弯的瓜蒂时,齐白石更是阴阳立体过渡,还细腻地点画出瓜蒂上的绒毛瓜叶和瓜叶留下的阴影,使其突显出南瓜的立体和透视感。
下图,是齐白石在本画中所画的南瓜(左图),和白石的其他作品中所画过的南瓜(右图)的对比。
《图2》左图:白石在本画中的南瓜(局部)右图:白石在其他6幅画作中所画的南瓜(局部)
国人皆知,在宣纸上国画和书法一样,都是“考功底”的,所以,在中西结合上,很少看到西方画家作品中引入国画,而多为国画家在作品中引入西画画法,这在解放后的我国的画家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可是,在1949年前则十分罕见。齐白石在此画作中所画,可以算作是一新的突破。
还应该注意到的是,齐白石在此所画的豆荚上,大胆地采用了艳红色。这一特殊的色彩,不仅给人以中国文化中的瓜豆丰收喜庆寓意。而且,由于在中国文化中有人人皆知的“红豆”诗句,更加重了此作品的传递情感。特别是传递对农村,对田园的深情。我母亲98岁时,背诵和用颤抖的手写下她所熟悉的“红豆”词(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下图《图3》的左图,是我母亲写下的《红豆》诗句。而《图3》中,还把本画中的“红豆”和齐白石在其他2幅作品中的“非红色”豆荚(图中右面)作了色彩的对比,更显现了齐白石在此画中画意红色豆荚的用寓。当然,王维所写的“红豆”,是南国一种树上所结,并非草本的豆荚。
《图3》左图,我妈妈侯李嵩芸98岁时所背诵写下的“红豆”词,和此画的红豆荚。
右图,系齐白石所画的其它2幅豆荚的局部。
有人说,白石画此作品赠给我父亲,和我父亲在1938年驻防在湘北近一年期间,照顾过白石家人有关。对此传说,我不以为然。其实1945年秋抗战胜利后,我父亲帅军从日伪手上接受北平,单任胜利后首届北平警备司令。在我父亲率军进京的第一天,就发表了向全体北平同胞的以“致歉”语开头的胜利佈告“八年来民众饱受敌人压迫与凌辱,苦不堪言,本人未能早日抵平负起保民之责,甚为歉疚。……(刊1945.10.21北平《新平日报》等各报)”。不久,齐百石也定居北平,这才有了齐白石为我父亲画下这幅“雅属”作品的契机。
至于为什么齐白石画下“篱上瓜豆”这一传世作品,当然是事出有因的。齐白石作画时,在先获知了我父亲是在贫苦豫东农村出生的,而且从小就随家人下田务农,……直到十二、三岁才在农村私塾读书识字,……直到瞒着家人趴火车南下广州,考上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才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我妈妈对我说过,“为了家中积肥,你爸从小就养成习惯,一泡尿都要忍到家里才撒,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妈妈说的对,解放后,我从小就听我父亲教诲“种花不如种菜养鸟不如喂鸡”,随父亲在北京四合院中种扁豆、南瓜、东瓜、丝瓜等,和多种果树……在我的印响中,父亲种过的瓜豆,就和齐白石的这幅作品一样。最让我忘不了的是,我跟随父亲在北京四合院里收获南瓜和豆角的往事,特别是随他一起把瓜豆送到厨房时,父亲脸上流露出的那种老农秋收时的表情,永记心内。齐白石画下这幅作品送给我的父亲,是因为他从我父亲的副官那里,在先得知我父亲从小务农的经历,以及和齐白石对农村同样的深深的旧念,心比心,心连心地,特别落力地画出了这幅传世杰作,这就是齐白石齐在思考“为镜如画什么?”,一不画山水,二不画花鸟,三不画鱼虾,……而是画下我国农村中瓜豆藤篱上……,“雅属”赠我父亲的正是白石自己,也是我父亲最难忘的,最怀念的那种平和务农的生活的不朽的写照啊。这就使齐白石老人这幅作品背后的故事,解读出齐白石的创作绘画的深层次的思考,为我国数亿农民,城市化的务工极其后人们,留下了这一永远的传世珍品。
难得齐白石当年为我的父亲和母亲都作画赠送,实在少有,做为晚辈,特此向大师致以感谢。今天是元月一日,百石老人的诞辰纪念日,我写下了这篇文章,以此纪念齐白石大师。
侯伯文 2014年元月1日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侯氏网新闻】齐白石为我妈妈作画“多子”和印章“君子之量容人”
>>【侯氏网新闻】侯伯文:我向大家推荐一本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