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文化古迹】出自王树林先生笔下的三种侯方域诗文校笺著作
- 中华侯氏网 2014年2月7日 中华侯氏网
2013年春季的陕西,本来就因为近14年来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而“闷闷不乐”。可是,这样的问题还没有见到改善的转机,携带H7N9的变异病毒又在华东、华南一带“强势登陆”了,使十年前即因SARS感到“人人自危”的古城西安也“如临大敌”,而一年一度的商业旅游淡季仍“一如既往”地到来了,即使十七届西洽会的投资和签约热潮也未能对其有所扭转。凡此种种,至少已把本人的心情和干劲破坏了不少。
于是,“百无聊赖”的状态已持续了数日的我只好在2013年4月12日下午这一适逢周末的时候,到书店这块文化乐土中再努力寻觅一点慰藉,但与商业旅游淡季同步的书业淡季又直接以新书品种太少的结果回复了我。这时,蹒跚于西安南郊小寨十字以南嘉汇汉唐书城三楼已为时不短的我,只好做抽身走人的准备,但无意间瞥见的《侯方域全集校笺》这本书还是最终停滞了我“撤退”的步伐,而短暂的翻阅也随即使我从上述诸多不利的“百感交集”中临时得以解脱,同时图书封面上署名“王树林校笺”的寥寥五个字更使我的心中平添了些许的意外和惊喜。以下,即为本人迄今为止对王树林先生校读侯方域著作的所见所闻(为了文字叙述的方便,仓促动笔的我也就临时选择了以出版时间为序的老办法):
1992年9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王树林《侯方域集校笺》,在《中州名家集》内。据正文所列文字,并参以《侯方域集校笺》之相关文字,可知全书编校体例大致如下:
1、本书校勘,以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壮悔堂文集》为底本,用下列诸本主校:(1)顺治十三年《壮悔堂文集》之商丘侯氏初刻本;(2)康熙三十三年宋荦、许汝霖编《三家文抄·侯朝宗文抄》;(3)乾隆十五年侯朝宗外孙陈履中、陈履平编校《壮悔堂文集》之彊善堂本;(4)乾隆二十五年侯朝宗玄孙必昌及五世孙訒、强、畏、改等共五人重订《壮悔堂文集》之力轩藏本。
2、除上述底本、主校本外,以下列全集、选本辅校,凡存一字之真、一得之见者,辄予采录:(1)不详实际年代的《壮悔堂文集》退斋藏版本;(2)后世通行的《壮悔堂文集》本衙藏版本;(3)嘉庆二十二年据家刻本重刊本《壮悔堂文集》彊忍堂本;(4)日本万延二年(清咸丰十一年)刊行《壮悔堂文集》;(5)同治、光绪年间金谿赵承恩校刊《壮悔堂文集》红杏山房本;(6)宣统元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壮悔堂全集》诗文合刊本;(7)民国二十六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之《壮悔堂全集》诗文合刊本;(8)乾隆六十年徐斐然选辑《国朝二十四家文抄·雪苑文抄》;(9)道光十九年李祖陶选辑、瑞州凤仪书院刊《国朝文录·壮悔堂文录》;(10)民国四年王文濡选辑、上海进步书局刊《侯魏汪三家文合抄·侯朝宗文抄》;(11)民国十九年朱凤起《侯方域文选》。
3、校勘原则:(1)底本原文,一律不作改动;主校本异文,除明显误字外,悉据行文前后,列于校记之中,并略考其得失正误;参校本只取其可取者,不备列异文;(2)通假字、古今字、俗体字,不改不校。
4、笺注要点:(1)本书笺注,重在笺明文中本事及有关人名、地名、官职与主要典实故事,以明题旨;除特别生僻者外,一般不作词语之疏解;(2)每篇文章,均略考其写作之年代背景,列于笺注之首;其年代不能确指者,亦注明写作的大致时期;(3)笺注引文,均详为标举出处,惟引证底本中贾开宗、徐作肃、宋荦、徐邻唐之评语,只注“贾开宗曰”、“徐作肃曰”等。
5、编排说明:(1)旧本之序跋、传记,精选编入附录;正文部分,除删去贾、徐、宋等人之评语、圈点之外,悉依底本原貌;所辑佚文,另辟一目,置于文集卷末;(2)底本原附作者《年谱》一篇,事迹疏漏甚多,且有舛误,今重编《侯方域年谱》一卷,置于集后,原谱不录;(3)本书附录有四:传、志、轶事;年谱;序跋、题记;悼祭诗文。按:鉴于《侯方域集校笺》所据底本,基本以侯氏专收文作的《壮悔堂文集》为主,故为方便区分起见,当视为《侯方域文集校笺》。
2000年3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王树林《侯方域诗集校笺》,在《中州名家集》内。据书前所列《编例》,可知全书编校体例大致如下:
1、本书校勘,以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四忆堂诗集》为底本,用下列诸本主校:(1)顺治十三年《四忆堂诗集》之商丘侯氏初刻本;(2)乾隆十五年侯朝宗外孙陈履中、陈履平编校《四忆堂诗集》之彊善堂本;(4)乾隆二十五年侯朝宗玄孙必昌及五世孙訒、强、畏、改等共五人重订《四忆堂诗集》之力轩藏本。
2、除上述底本、主校本外,以下列全集、选本辅校,凡存一字之真、一得之见者,辄予采录:(1)后世通行的《四忆堂诗集》本衙藏版本;(2)宣统元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壮悔堂全集》诗文合刊本;(3)民国二十六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之《壮悔堂全集》诗文合刊本;(4)顺治《归德府志》、康熙《商丘县志》艺文志所载侯方域诗文。
3、校勘原则:(1)底本原文,一律不作改动;主校本异文,除明显误字外,悉据行文前后,列于校记之中,并略考其得失正误;参校本只取其可取者,不备列异文;(2)通假字、古今字、俗体字,不改不校。
4、笺注要点:(1)本书笺注,重在笺明文中本事及有关人名、地名、官职与主要典实故事,以明题旨;除特别生僻者外,一般不作词语之疏解;(2)每篇文章,均略考其写作之年代背景,列于笺注之首;其年代不能确指者,亦注明写作的大致时期;(3)笺注引文,均详为标举出处,惟引证底本中贾开宗、徐作肃、宋荦、徐邻唐之评语,只注“贾开宗曰”、“徐作肃曰”等。
5、编排说明:(1)旧本之序跋、传记,精选编入附录;正文部分,除删去贾、徐、宋等人之评语、圈点之外,悉依底本原貌;所辑佚文,另辟一目,置于文集卷末;(2)底本原附作者《年谱》一篇,事迹疏漏甚多,且有舛误,今重编《侯方域年谱》一卷,置于集后,原谱不录;(3)本书附录有二:一为“旧刻诗集序文”,共收入贾开宗、宋荦、练贞吉、彭宾所撰《四忆堂诗集序》各一篇以及陈履中所撰《重刻四忆堂诗集序》一篇;一为“侯方域著作版本源流考”,共述及“《壮悔堂文集》之成书经过及其付梓刊行年代”、“《四忆堂诗集》之成书经过及其付梓刊行年代”、“《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的版本流变”、“侯方域著作的散佚问题”等四方面问题,其详备前所未有。按:鉴于《侯方域诗集校笺》所据底本,基本以侯氏专收诗作的《四忆堂诗集》为主,故其以《侯方域诗集校笺》名之当名符其实。
2013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树林《侯方域全集校笺》,在《明清别集丛刊》内。据书前所列《凡例》,可知全书编校体例大致如下:
1、本书以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壮悔堂全集》为底本,以下列诸本主校:(1)顺治十三年《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之商丘侯氏家刻本;(2)康熙三十三年宋荦、许汝霖编《三家文抄·侯朝宗文抄》;(3)乾隆十五年侯朝宗外孙陈履中、陈履平编校《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之彊善堂本;(4)乾隆二十五年侯朝宗玄孙必昌及五世孙共五人重订《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之力轩藏本。
2、除上述底本、主校本外,以下列诸本辅校:(1)后世通行的乾隆间《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本衙藏版本;(2)嘉庆二十二年据家刻本重刊本《壮悔堂文集》彊忍堂本;(3)嘉庆二十四年侯资灿辑《大梁侯氏诗集》之《四忆堂诗集》;(4)日本万延二年(清咸丰十一年)刊行《壮悔堂文集》十一卷本;(5)同治十三年商丘侯氏《壮悔堂文集》修补、《四忆堂诗集》重刊本;(6)同治、光绪年间金谿赵承恩校刊《壮悔堂文集》红杏山房本;(7)宣统元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壮悔堂全集》诗文合刊本;(7)民国二十六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之《壮悔堂全集》诗文合刊本;上述诸本之外,另参校有:(1)乾隆六十年徐斐然选辑《国朝二十四家文抄·雪苑文抄》;(2)道光十九年李祖陶选辑、瑞州凤仪书院刊《国朝文录·壮悔堂文录》;(3)民国四年王文濡选辑、上海进步书局刊《侯魏汪三家文合抄·侯朝宗文抄》;(4)顺治《归德府志》、康熙《商丘县志》艺文志所载侯方域诗文。凡存一字之真、一得之见者,辄予采录。
3、底本原文除明显错讹外,一律不作改动。凡经校改及主校本异文,悉据行文前后,斟酌取舍,列于校记之中,并略考其得失正误;参校本异文,只取其可取者,不备列异文;通假字、古今字、俗体字,不出校。
4、本书笺注,重在笺明文中本事及有关人名、地名、官职与主要典实故事,除特别生僻字词及隐曲文意外,一般不作词语疏解。
5、每篇诗文,均略考其写作之年代背景,列于笺注之首;其年代无法确指者,亦注明写作的大致时期。
6、征典引文,取其先者,然诗文写作,异于考据,作者每多称心运用,而不必追溯其源。此所征引,务酌其宜,并标举出处,注文务求简括,然以明义为准。
7、诗文全集,向无注本,然个别诗文题后有自注,而《壮悔堂文集》初刻时贾开宗、徐作肃、徐邻唐曾多有点评,《四忆堂诗集》亦有贾开宗、徐作肃、宋荦、练贞吉四人就诗中史实简括注疏,但个别注文与正史多有抵牾。此次整理,自注以底本例随原文以小字载于文中,注文仅择其要者采录于笺注中,而评论文字,置于“笺注”之后,另列“集评”之目,以“贾开宗曰”、“徐作肃曰”、“宋荦曰”、“练贞吉曰”等标明之,不能确指其人者,则以“贾开宗等曰”概之。
8、凡一典屡用、人名地名复见者,复见处但注见文、某诗注;或为免读者翻检之劳,间有重出者,则必详略不同。
9、正文部分,除删去贾、徐、宋等人之评语、圈点之外,悉依底本原貌。原诗集、文集分行于世,今统为一例编之:《壮悔堂文集》十卷,列为前十卷;《遗稿》一卷与辑佚文,编为第十一卷;原《四忆堂诗集》六卷列于本书卷十二至卷十七,而乾隆力轩刊本、本衙刊本所辑《遗诗》八首,附《四忆堂诗集》卷六之后,入卷十七。
10、旧本序、跋及所辑题记,编为附录一;辑侯方域传志、轶事、悼祭诗文及底本原附侯洵撰《年谱》编为附录二;新编《侯方域年谱》一卷,置于附录三;其父侯恂于明亡后所著《南园诗》一卷,以顺治刻本为底本校点整理,并掇拾侯恂生平事迹统为一编,置于附录四。按:鉴于《侯方域全集校笺》所涉文字,基本已将专收侯氏文作之《壮悔堂文集》与专收诗作之《四忆堂诗集》全部收入,故其以《全集》为名当名符其实。
以上三书,均出于王树林先生之手,而时间的跨度已恍惚间越过二十余年矣!非但如此,若非先生之有心研治,则侯方域诗文之整理、发明或至今仍呈空白之势也!有鉴于此,特为文以记之,时在2013年4月12日,农历癸巳年三月初三!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侯氏文化古迹】侯之担第25军教导师
>>每日一读:马年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