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网新闻】上谷松夫侯说二:二松家乘字派注解
- 中华侯氏网 2014年6月19日 上谷松夫
松冈侯从唐未侯晓开基以来,历世45世。字辈排行为:
衡州大守裔,建业盛冈林。文武多俊杰,历朝列缙绅。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恕泽宏广,清廉德茂光。
英华辉上国,贤达显荣昌。宗唐勋烈继,绍晋典型彰。
培植钟名士,修齐兆福祥。
一、为什么叫“二松”?
因四世祖彦真,迁居衡山鹤岭永平松林,子二,长元、字达甫,迁居安仁平乡松冈为始祖,称松冈侯,分衍安茶永耒等地,现十万之众。次宣公,字通甫,居衡山鹤岭永平松林,称松林侯,分峙衡山、湘潭、株洲、邵阳等地,兄弟俩并称二松,有松冈房、松林房之分。(注1:现在有地方修谱,讲四世祖生松冈、松林二子是不对的,以地名代替的。)松冈侯世居安仁本地,于十世分为六大房,其他五房外迁居多,本地主要为十世万亿公后代,在十世时为六大房共管,子二秀、宏二人分松、竹两房。因万亿公葬于井塘,外迁者因怀祖多选“塘”名而居。于二十一世即道字辈在安仁分为十四大房,其他在周边的永兴、桂阳、郴州、耒阳、攸县、衡东、宝庆、常德、湘西等地可寻。
二、为什么叫“家乘”?
湖南松冈侯始修谱在宋代,命名不知从何开始。据明永乐五年翰林学士兼春坊大学士 制诰兼修国史总裁解缙作序:“但他族称谱,此称家乘,侯本晋出也,讵漫无所本”所以,沿袭称为家乘。(见老谱照片)
三、二松字辈来源考
二松字辈可见是元至元六年辛巳春月十三世春卿公作序,元至元六年刘基字伯温(元末进士,明朝封诚意伯)作序文,明洪武十八年文渊阁备顾问大学士刘三吾作记的家谱,这是一次比较完整的合二松家族所修的家乘。此修(手录本)明确,前代有排行是翁、立、道,为十九、二十、二十一世的字派(注2:这三代即现谱的列缙绅三字,也就是说“衡州大守裔、建业盛冈林,文武多俊杰、历朝列缙绅”这二十字是后人为纪念先祖侯晓公。再前面的字辈失传了。)老谱记明:翁、立、道三字,继之为仁义礼智信。此后明万历四十六年侯爵作“温良恭俭让”五个字,(注3:现在湖南侯氏家谱多没有这13个字,原因在于这是老谱与新谱处于衔接重合之时)。再请蔡槐庭作“忠”字到“显”字二十字。后二十字为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刻版本第一修(至今八修),叔和公再制。(注4:这次修谱还是二松合修,这四十字得到了湖南各地侯氏认可,但前十字有的地方没有传下来,这样就少了十三代人。)至今没有重新制字辈。从现在族人来看,主要以德、茂、光、英四个字辈为主,大的字辈是宏,小的是国,相差十二代人了。整谱昭穆有考,排行有序,篇幅完整。现已从老谱(四修)记查到,侯晓远祖为侯喜(谱记为元孙),侯喜高祖历侯恕、侯成、、、、为侯霸。侯霸再上六代为汉代侯公(即平国君,侯公曾孙为侯辅,封统明侯。元孙侯霸封为陵侯)。再上为郑国的侯宣多,再上则为侯氏得姓始祖缗为晋侯。
四、排行的起始
排行起始应该是侯晓公为第一代,即“衡”字辈。但因二松是起自四世彦真公,所以在二松家谱中有的以四世祖为始祖,这样与整个排行相差了三个字,引起了误会,也有的如上所述,把翁、立、道三个字加进来,但整个排行不严整了。因本地人员发达,在十世时分为六大房,在二十一世时分为十四房及支脉。有的地方在修谱时,虽以晓公为始祖,但排行搞混了,造成汇总谱时,排行无法对得上,也有这个原因。(注:外迁的因不考,没有记录在本支谱上。待有关家门提供资料续增。)
五、与排行有关的名字号及官职之说明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 (一)什么是名、字?“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人社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二)表字和名在意义上有何联系?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三)号的意思?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四)富爵、地望 。交往中,除了称名、字、号以外,还要称“官爵”、称“地望”。古人认为这是最能表示尊敬的。如称“官爵”: 杜工部、杜拾遗(杜甫)王右丞(王维) 。称“地望”: 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 柳河东(柳宗元)这样一来,“官爵”和“地望”又成了名、字、号以外的又一别称。 由此可以看出,建议家门在介绍始祖或外迁祖地时,请尽可能把始祖或外迁祖的名字号和祖居地介绍,这样才好联系。
分享按钮>>福建福州、莆田钱氏简介
>>【侯氏网新闻】附马侯氏源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