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网新闻】探访侯安都纪念馆(上司庙)

    中华侯氏网 2014年12月26日 侯亚群撰写


    侯安都,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开国元勋,生为人,死为神,英雄事迹励着后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相传为侯安都诞辰日,韶关市乳源、乐昌、曲江等县(市)周边的侯氏家族和附近众多的瑶、汉群众,云集上司庙(又称侯司空庙、三司庙等)举行隆重的庙会。群众都是来朝拜侯安都的,均项系红布条,敲锣打鼓、灯香秉烛舞醒狮、放鞭炮、对山歌,通宵达旦,热闹非凡。而平时的初一、十五,当地群众也前去拜祭,祈求平安吉祥。侯安都的事迹由民众口口相传,代代播扬,年长日久,以致上升为人们心中的神灵,并专门修建庙宇来祭奠,加以纪念,可见侯安都在当地民众心中的地位,也说明了侯安都在民间的巨大影响。

    2013年5月2日,在乳源县桂头镇凰村侯书伟的带引下,我们去探访了侯安都纪念馆,群众俗称为上司庙。上司庙,又称侯司空庙、三司庙、三公庙、上狮庙,位于韶关市乳源县桂头镇新陂村桂山下。关于上司庙的来历,最早有人认为是因侯安都的官职司空而来,同时有人认为因侯安都曾任兵部尚书,故取名尚书庙,后人将尚书说成上司;又有人认为侯安都官为开府仪同三司,故称三司庙,三司包括司空、司马、司徒,亦称三公,故称三公庙,同时也有人认为侯安都有三兄弟,信众为免侯安都孤独,就把他们三兄弟都供上神位,故称三公庙;更有一说,庙背后的大山称为狮山,整个形状就是一头狮子,狮身有千里之长,狮尾在湖南,牙口则在上司庙,所以也叫上狮庙,现在的电站名称用的就是上狮庙电站。

    沿省道250线从韶关市乳源县城往桂头镇新陂村委会新街路口,路口有一指引牌坊,上书上祠庙及侯安都纪念馆(上祠庙,群众俗称上司庙,据说修建时是写上司庙及侯安都纪念馆,后有人把司改为祠),往左边走2公里的乡道,便到达著名的上司庙(侯安都纪念馆)。上司庙遗址面积2500多平方米,庙坐落在连绵高耸的桂山沙湖岭下,远远望去,庙宇坐北向南,沿山边而建,后面是高高耸立的桂山,庙前一条清澈溪水由西北向东南流淌,风景颇佳。我们将车停放在上祠庙免费停车场,停车场旁边是一条上坡路,路中间有一牌坊,上书:上祠庙(修建时原系上司庙,有明显的将司改为祠痕迹),左右有一副对联:“开国元勋 定策元勋 伟绩千秋;垂史精神 不死名威 名壮乾坤”,而修建说的原对联是:“开国元勋,定策元勋,伟绩千秋垂史乘;精神不死,名誉不死,威名万古壮乾坤”。字是按照现代的写法,从左读向有,可见设计者没有什么文化底蕴,还比上昨天我们去凰村看的上忠烈祠呢。牌坊正门左边有一石刻,侯安都生平简介及功德榜。落款是:上司庙筹建小组 二00二年十二月初五谨立。

    过了牌坊,沿山路望上走,经过一条小溪,溪水是从庙方向流出来的,去之前曾听老人说,上司庙建筑方位与众不同,按照古代修建屋庙有“顺水屋场逆水庙”习惯,上司庙门前的河水应向庙方流的,但这上司庙前的溪水却是相反而流,果真如此。

    继续沿山路望前走,路两边种满了树,庙内翠柏挺拨,榕树掩映,环境十分幽静。左边便是庙宇,右边是侯安都墓。庙正门上写着:上庙岷山三公,门左右有一副对联:尊从(应该是崇的别字吧)泰岱,爵重台衡,正门的门柱上楹联上写着“上祠庙人杰地灵万代兴隆,侯安都丰功伟绩千古流芳”, 原修建庙时悬挂于门楣刻着“南天一人”的大字匾已不存在啦。门板上有张飞、尉迟公这2个门神。进了庙门后,两边是一个好象是戏台用的,再进去就是一快空地,左边有一来者在看电视,应该是此庙的看护,再望前就是拾级而上,上面供奉着侯安都的神位。在正庙门前的圆型水泥柱上书写一副对联:岷山铜皮千载竹,安都铁骨万年松”。沿台阶进入庙宇,只见殿堂里供奉着几个大小不一的佛像,其中3个魁梧的佛像居中,而正中那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南朝大将军侯安都,像上面红布书有:威灵显应,两边红布书:国泰民安 风调雨顺。像前圆柱上有一副对联:俊杰安都贤圣降凡邦有道 圣德威灵永续千秋  仁君 世良臣决策长乾坤 国泰民安流传万古。中间2条圆柱对联书:岷谷起云烟香火重 兴赫赫威灵千古在  山岚腾秀气钟声再 振勋勋功德万事存。进庙门前面的2条圆柱对联:日升月恒万事威灵如在 山清水秀千祭祀常新。而原庙内的对联“只手奠金瓯,最难忘仗剑登朝,当年事业;孤忠铭汉简,尤想见定仇戡乱,盖世威名”也不知几时被换了。庙的正门楹联上写着“岷山铜皮千载竹,安都铁骨万年松”。庙内住有一姓冯的护庙人。据记载,上司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为纪念侯安都这位军事奇才,后人在他家乡建起一座“岷山三公庙”,至于建庙的具体时间,没有资料可考。最早的记载是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神宗皇帝赵顼命朝奉郎之白州李渤亲自朝拜,并作《司空侯安都庙记》,其中有“自衡山南走千余里至于桂山……山下之庙则司空侯公故家也”。还慷慨而歌:“天作高山兮去天几何?翠岫巉巉兮与天相摩。紫桂千寻兮上拂金波,飞瀑万丈兮倒倾银河。宅灵气兮郁嵯峨,降生司空兮此山之阿。入拔台城兮亲提义戈,百射百中兮战功居多……”。该庙历史上曾经过多次修缮,康熙五十七年 (1718年),把原来长方形庙改修为方形,用石阶砌上下两层登堂。乾隆年间(1776年、1779年)地方官曾两次拨专款重修,并把“三公庙”改作“上司庙”。道光四年(1824年)建庙门一座。1824年上司庙毁于寇。1861年和1867年又重修庙堂,使之容貌一新。解放后的大跃进年代,上司庙被毁,为破除迷信,附近村群众把庙内的木板、屋梁拆去建猪舍或厕所,到了“文革”期间红卫兵破“四旧”,庙内文物更不知所踪,威武的大将军神位等都不复存在。后来在修上司(狮)庙电站的时候,更是将该庙的砖块和石头全部挖尽用作基础材料。面对这一座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千年古庙被破坏贻尽,当地的群众都很心痛,纷纷要求重建这一古庙。直到1986年,当地群众自发集资,在仅遗留一棵古老的大榕树的侯司空庙遗址按原屋基重建了简易的庙舍。后在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原乳源县政协副主席侯礼杨的多方呼吁奔走,2003年得到韶关市委统战部的支持,广泛发动海内外信众捐款,把庙宇扩大到现在的300多平方米,修建起侯安都纪念馆,并装饰得焕然一新,使上司庙得以重见光日。  

    在上司庙门口右边约20米的地方,有一座后人重修的墓冢,这是1986年当地民众为纪念侯安都重建的。据历史记载,侯安都死后,归葬故里,其墓安葬在现在的乳源县游溪镇江背村背夫山,坐西朝东,墓面曾经重修,墓地后多古树。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督办粤赣湘边防军务总司令兼江西省省长李根源重修侯安都墓,墓两侧有两个高大的石狮子,威武雄壮,非常壮观。相传古代在修侯安都墓时并没有现在的江背村,因后人见此地修有名人的墓,认定风水一定很好,于是纷纷在墓的旁边建造房子,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村落,反而把侯安都的墓包围在中间了。1966年,该村有人建房,在文革破四旧的那个年代,侯安都墓被毁,挖墓人将其墓内文物砸碎填塘平地,用来修建房屋,墓碑用来做水渠的桥粱。1986年,当地乡民集资,在侯司空庙遗址按原屋基修建侯安都纪念馆,并在遗址左侧重新修建一座侯安都墓冢,墓是用青砖砌成,墓碑是从江背村一桥梁找到并搬移过来,是民国八年李根源重修侯安都墓时的原墓碑,墓面刻篆书:稻略流芳,中间刻篆书字体:“陈司空征北将军侯公安都墓”,记得看以前人们照的相片是青石底,而现在却油上了青漆,显得不伦不类,没有一点古迹的痕迹。右边镶嵌:民国八年三月(公元1919年3月),左边落款:督办粤赣湘兼江西省长李根源重修立碑,碑高1.5米、宽0.75米。墓两旁有一副对联,上书“英雄名誉留千古,豪杰志昂壮万年”。除了碑石为旧墓的原物,整座墓给人的感觉是新的,且墓前的祭坛地方不大、不够气派,与侯安都大将军、开国元勋身份规格不相称。墓前满是烧过鞭炮的纸屑,可见前往拜祭的人之多。李根源重修墓时两侧有两个高大的石狮子,因丢失找不到,修墓人就在墓地两边各修有一个像古罗马的兵,都头戴鸡冠、左有握拳,右手持长矛、赤着双脚站立,听说以前没有此2个外来东西,现在变成了不伦不类的看护兵。

    据书伟介绍,纪念侯安都的庙宇在韶关的附近还有乳源县桂头凰村的忠烈祠、曲江区大塘镇新桥和溪大庙、曲江区大塘镇左村将军庙等。

    游完侯安都纪念馆(上司庙),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当初如果修建庙宇时能多点仿古就好啦,对于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庙、古墓,现在给人的印象却没有任何古的特色,几乎所有建筑都是现代的水泥钢筋结构,连地板铺的也是现代的瓷砖,重新嵌刻的楹联不仅缺少美工,有些甚至缺字少对联,显得不新不古又不工整,而修建的墓冢也显得不协调,但它毕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可以纪念“南天一人”——侯安都的地方。英勇善战、忠烈爱国的南朝大将军、开国元勋侯安都的精神永远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史册。

(侯亚群)

 


分享按钮>>【侯氏网新闻】“南天一人”——侯安都
>>【侯氏网新闻】世侯总会2015年元旦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