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文化古迹】写到洒脱皆成诗

    中华侯氏网 2015年2月11日 院长侯庆桥


——读侯庆桥诗集《兮辞》

    我不是诗人,自然不会写诗,但不妨碍我读诗,诵诗,甚至欣赏诗。正如不会唱歌的人,也喜欢听歌、哼歌一样。在我结交的诗友中,喜好不同,风格迥异。有的婉约细腻,有的朦胧隐晦,有的豪迈奔放,有的明朗疏淡。而诗友侯庆桥的诗,则是纯朴中透着清新,直白中不乏深邃。这可能与他爽朗的个性修养,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无关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也有它自己的语言或者艺术表现行为。自古以来,文以言志,诗以抒情。就诗歌来说,本无定势,往往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从国内诗坛而言,也是如此。远的不说,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伤痕诗,愤懑诗,朦胧诗等等意向诗派诗歌次递出现,而目前又逐步向贴近生活,回归大众进发。曾经辉煌一时的精雕细琢、繁华艳丽的书面词语渐渐退色,平民化、口语化之风迅速蔓延,并呈势不可挡之势。我觉得侯庆桥就是这类诗风的作者之一。

    在侯庆桥看来,生活不仅有崇高、美好,也有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无处不在。诸如吃饭、闲逛、喝酒、聊天,甚至指导孩子学习等等,都是平凡而直接的生活艺术,都构成了他创作的源泉与动力,甚至成为抒发情感的课体。正因如此,他认为,不必把深奥、费解的意象、概念通过诗歌强加于生活。也许正是这种观念或者说理念的浸透,他的诗风,明快欢唱,画感、乐感极强。有些诗篇真的很精彩。例如,在《乡游》中,他写道“携儿带女乡村行,王庄桃园去一通,棉花长得白生生,白菜爬车轰隆隆,秋风飞至落叶飘,装点一片金黄情。”乡村行、去一通、白生生、轰隆隆、金黄情,简洁、明了、通俗易通的语言,把一家人快乐旅游的心情与秋季喜获丰收的景象,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赏秋图,让人目不暇接。在《学叙》一诗中,他写道“同学饮酒非一般,你来我往枉偷闲,叙尽儿时无猜事,聊得古今尽开颜。”几十年前的小伙伴们难得一聚,自然酒非一般,感情更非一般,所以,把酒言欢心无阻隔,交杯换盏自非偷机耍巧。最难忘兮童年往事,即便是聊到天亮也言犹未尽。短短四句,同学之情深意切,跃然纸上。

    触景生情,情随境生,是诗人创作的“燃”点,侯庆桥亦是如此。他没有“为赋新诗强说愁”,而是潜心地融入生活之中,一个人,一件事,轻轻地一碰,便激起灵感的火花,继而痛快淋漓地把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他的好多诗作都是发乎于心,倾乎于情。如《槐花香》,“难得清心一晚上,无酒无词无花样。清风送来槐花香,瞬时挠得心花放。”明月皎洁,杂事皆除,远离灯红酒绿,你高我低,彻底地享受夜晚带来的清净与美好。也许只有此时此刻,才能感到风清气爽。更意不可思议的是,清风还送来了槐花的幽香。一个“挠”字,将诗人的激情展露无遗。在《怨·幻》一首中,诗人写道“去泰饮酒返家中,顽儿机前兴正浓。气掌一下拍过去,不解心中怒气生。”生动地描述了孩儿的顽皮可爱,及对孩子上网游戏的厌恶与无奈。透过诗行,我看到一个父亲的慈爱,一个诗人的希望,一颗颤动不已的心。事实上,气掌不是拍在孩子身上,而是拍在网络游戏的流弊上,拍在了高高在上、疏于管理的有关官员的身上。诗如警钟,时时提醒人们,对危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恶行,不能小觑,更不能置之不理。

    每一位优秀的作家、诗人都是真善美的讴歌者,践行者。侯庆桥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满怀深情,对家乡的发展给予极大关切,甚至捐款捐物。这样的诗篇,在诗集中占了较大篇幅。《白云·野彩虹》“风钻和着蛐蛐叫”可成为描写城市建设的经典佳句。《桃乡物华天宝》中“莺歌燕舞颂桃乡”,是对家乡的真情流露。而《桃都颂》中千言万语熔铸成“踏遍五岳与三山,桃都胜景映天边”呈现的是对家乡的痴心一片。当然,诗人对家乡的桃花、宝塔、河流、山川,风土人情也每每涉猎,让人不由自主地被那种直抒胸臆的情绪所感染。

    我很赞赏侯庆桥的“快乐写写,写写快乐”的创作理念。但就一般人看来,快乐并非那么简简单单,一学就会。此二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则是相当的难。需要细细地品味,像品久藏的老窖一样,越品越感受到它的香气醇厚幽远。掩卷沉思,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看到的、面对的、经历的、回想的大多数是拼搏时的艰辛,失败时的痛苦。而成功时的快乐则是奋斗过后的一个界碑,那只能是一瞬间的感受,进取的人在快乐瞬间过后,便会越过这个界碑,朝下一个目标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又将会面对新的艰辛和痛苦。写诗亦是如此。大多数人,创作之时都是绞尽脑汁,眉头紧锁,想快乐起来还真的不易。但也有很多人,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侯庆桥就是其中的一位。正像他在自序中所阐述的“写文章但求随心随性,当你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感情,一种感动,一丝温暖,当你的眼前展现一处美景,或者是温馨的场景,在你的心里会自然流淌着文字的痕迹……”而要达到这一种境界,没有多年的积累,沉淀,打磨,是很难达到的,这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侯庆桥不是专业诗人,他还有许许多多的本职工作和兼职工作要做。但他对诗歌的追求可以说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正是有如此的天赋与恒心,也造就了他在文史、书画、收藏、摄影诸多领域成就斐然。我坚信,诗坛是块田,勤奋耕耘,必有收获。愿他有更多的“快乐写写,写写快乐”的力作奉献给大家。我们期待着。

                             李明国

                          2014年3月14日

 

 


分享按钮>>【侯氏网新闻】侯庆桥院长《兮辞》感悟
>>【侯氏文化古迹】侯庆桥先生《兮辞》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