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网新闻】侯畐:家族人文奠基者

    中华侯氏网 2015年12月21日 下侯宅侯氏


缑山侯氏名人多

侯畐:家族人文奠基者     

    江苏明隆庆刻本《海州志》里的李枝《重建旌忠庙记》、乐清蒲岐下侯宅村旌忠庙 (下侯宅侯氏后人提供)     

  陈瑞赞  

    在蒲岐,在乐清,乃至在整个温州,缑山侯氏按人口来说虽然算不上大姓,但绝对有资格跻身名门望族的行列。  

    侯氏原居福州,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因黄巢入闽,航海至乐清避难,选中了缑山这块风水宝地。由于侯氏迁入较早,所以在乐清向来就有“千年侯”的雅号。缑山侯氏后来分为上侯宅和下侯宅,明清时期从这两个村走出了诸多名人,在光绪《乐清县志·人物志》中列有专传的就不下十位。其中侯廷训、侯一元、侯傅邦、侯应宾祖孙四代,在明正德至万历年间相继登第,可谓是温州古代科举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  

    侯畐守土殉难  纵观侯氏家族的人文发展史,唐代是滥觞期,明代是鼎盛期,而宋代则为重要的承接期,其中宋末的侯畐有关键性的影响。侯氏后人走上科举仕宦之路,由乡族的地域性视野进入国家的政治文化生活,侯畐可以说是一个起点。  

    侯畐(1204―1258),字道子,号霜厓。为人“聪敏特达,气节方正”,曾先后五次参加发解试,经常考第一,但在礼部试(省试)中却屡战屡败,无奈之下弃文就武,由武学生员参加武举考试,名列第一,被授予合浦(今广西)县尉,据崇祯《廉州府志·名宦志》记载,“有才猷,爱民恤士”,所以获得了升迁,被任命为柳城县(今广西)县令。  

    宝祐五年(1257),两淮制置使贾似道征召侯畐为海州通判兼河南府计议官。海州即今天的江苏连云港,连接北面的山东和南面的江淮地区,也是宋朝与蒙古对峙的前线战略要地。在侯畐到任的次年十一月,山东有一个由金朝投降蒙古的将领李璮(即李松寿),对宋朝管辖下的涟水、泗州一带发动攻势,在海州城下进行过一场激战,结果,由海州通判侯畐率领的宋军几乎全军覆没,侯畐及其家室全部遇害。 

     朝廷赐庙旌忠  

    侯畐生当宋元交替前夕,又在宋军与蒙古军对峙的边疆地区任官,他的命运是个人的偶然,却是历史的必然。难能可贵的是,侯畐并没有像他的举主贾似道一样为了保全个人而逃避守土之责。侯畐殉难之后,31位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朝廷给予赐谥立庙的恤典。结果,朝廷下令“即海州赐庙‘旌忠’,谥‘节毅’,仍立庙其乡”(《宋史·忠义传》)。也就是说,当时在海州和乐清两地都建有旌忠庙,用以祭祀侯畐。  

    海州的旌忠庙在明代已被废弃。嘉靖初,侯氏后人侯廷训由南京礼部主事谪为泗州判官,曾到海州寻求旌忠庙的遗址,发现“祠久圮,徒墟莽”,于是“力请当路为新祠”,得到了巡按御史刘隅、海州知州蔡绍科、海州同知李枝、海州学正陈迁等人的支持。嘉靖七年(1528),旌忠庙重建落成,侯廷训请李枝撰写了《重建旌忠庙记》,刻石立碑,祭献而归。不过,到了隆庆年间,旌忠庙又被并到了名宦祠中。从此以后,侯畐在海州不再有专祠,但其神主仍被摆在海州州学的名宦祠中接受祭祀。  

    与海州的旌忠庙不同,乐清的旌忠庙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还存在。1964年,因国防建设需要才被拆除。永乐《乐清县志·祠庙志》载:“旌忠庙,去县东三十五里,在瑞应乡山门头。”蒲岐在明代属于瑞应乡,山门头就在蒲岐城北门外。另据光绪《乐清县志·庙祠志》记载,由元至清,乐清的旌忠庙曾经过几次比较重要的重建或重修。第一次在元大德八年(1304),乐清县尹冯福京重建旌忠庙;第二次是侯廷训的重建,其时间应在明嘉靖间;最后一次是清代光绪年间侯爵封的重修。其中,元大德的重建尤为关键。冯福京在为新庙所撰的《记》文里称旌忠庙为“节毅侯庙”,且说:“侯以忠贞遗烈,贻福乡民,旱涝疾疫,靡祷弗应。”考虑到这时处于元朝统治已有三十年的时间,冯福京又是元朝的命官,他将一个因抗击元军而捐躯的英灵改造成乡族保护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人文传统延续  

    侯畐生有五子,但都在海州死于国难。所以,在今天的《侯氏宗谱》中,侯畐名下并无后嗣信息。但有趣的是,侯氏后人在追溯祖源时,往往会提到侯畐。比如元明之交的乐清诗人朱希晦曾与一位叫侯本之的隐士相唱和,他的《次本之侯先生》诗题下有一个注,曰:“侯居缑山,宋节毅公侯畐之孙。”(《云松巢集》卷三)这位侯本之显然颇为身为侯畐族裔而感到自豪。同样,嘉靖末年官至江西左布政使的侯一元在为他父亲侯廷训所作的《先佥事公行略》里也提到“上世祖讳畐”。然而按照《侯氏宗谱》的记载,侯廷训实际上属于侯畐之弟侯万的支派。  

    侯本之和侯一元不会不清楚自己家族的谱系,他们宣称是侯畐的后人,显然更多的是精神或心理上的认同。侯本之是一个不求荣利的高士,而侯廷训在官场上更是以耿直倔强著称,他们的秉性与侯畐的“霜洁厓峻”何其相似!家族人文传统对于个人精神品质的塑造,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也是实实在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侯畐作为家族人文奠基者的角色得到了侯氏后人的普遍认同,他的“香火”其实从未断绝。下侯宅村内的侯氏祠堂与村口的旌忠庙遥相呼应,分别对应了家族的血缘传承和人文演化的历史,这样的景观多么富有象征意味啊!    

 

 


分享按钮>>【毛氏网新闻】世界毛氏宗亲联谊总会即将成立
>>【侯氏网新闻】侯宅:一个名门望族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