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网新闻】东林书院山长蛟河散人侯晸传略

    中华侯氏网 2016年5月24日 无锡侯开明


书香世家名门望族

    侯晸字紀之,号蛟河散人(1 7 9 7.1 1-1 8 7 7.9)。无锡錫山东里人氏,世居无锡城内八箭河畔。后称驳岸上,河填沒后成为今天的人民中路。世祖友泉公侯德宗為元高士,世有隐德,六世祖企竹公侯祖德由貢生禮部觀政升浙江江山令,行取太僕寺丞,巡察山東馬政,崇祀名宦鄉賢。八世祖少芝公侯先春萬暦己卯(1 5 7 9年)庚辰(1 5 8 0年)連捷進士,厯任禮兵吏户等科都給事中,钦差阅视辽东,贈資治尹太僕寺卿,崇祀郡邑鄉賢錫山專祠。高祖霓峯公順治戊子(1 6 4 8年)己丑(1 6 4 9年)連捷進士,厯任刑部郎中,钦差九江闗鈔。曾祖父逸季公侯文燈歲貢生,候選復设敎谕。祖父雲峯公侯可仪中乾隆庚午(1 7 5 0年)顺天副榜(举人)厯任湖南龙阳县,新化县,安徽五河縣知縣,崇祀名宦。父序廷公侯大镛廩生。三叔父補齋公侯鈐中嘉庆辛酉(1801年)举人,登戊辰(1808年)榜进士選授湖南江华县知县,调任安仁衡山县知县。充道光辛巳(1821年),壬午(1822年)二科同考官。长兄平山公侯昕由方略舘供事议叙,道光辛卯(1831年)選授廣东(海南)廉州府经厯,甲午(1834年)署定安县事,乙未(1835年)補授昌江县知县兼署感恩县事。
    侯晸自幼多病,十歲而孤,慈父见背。母過淑人督課甚嚴,十四岁开始跟從长兄平山公學习举业,资性穎悟知自課,只用一年时间就經傳通曉,學為詩文。十九岁时遭家難,益自勵。二十一岁隨叔父補齋公到湖南安仁县任所,贊襄一切事务,叔父倚如左右手。逾年冬母訃旋至,以不克奔喪,抱終身之痛。二十七岁进京,入宛平邑庠,偕弟季方公刻苦学習舉子業,一同受業於族姪少宰葉唐師侯桐,俱蒙器重。(侯晸.侯桐同为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后人,且同属一大房。侯晸年纪少于侯桐,在辈份上却长侯桐一辈,故称族姪。)当时侯桐已官居吏部侍郎,侯桐虽在朝为大臣,但乐于教授育人,在京師学业界名望极高。所敎学生大都能成为出人头地的举人进士。崇尚学业的达官贵人纷纷把子孙送到侯桐家学习,以期日后发达,当时门庭若市,通衢路塞。侯晸于乙酉(1 8 2 5年)中式順天鄉榜(举人),乙未(1 8 3 5年)  大挑得二等。十年寒窗,考个功名确实不易。 


    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壬寅(1 8 4 2年)侯晸選授为沭陽县教諭,自幼熟讀漢循吏傳,心竊慕之。他以為士生一世不為循吏,斷不可為俗吏。當今風俗败壞,實由吏治廢弛,世風日趨日下,不大亂不止,顧乃得廣文無所措施。育人先整学风,斥一劣生。有一生被縣役折辱,詣縣立將該役拁責,學校风气肅然翕然。課士之暇脩學宫,置祭器,添學田。学校面貌一新。在任七年,沭阳遭遇二次灾荒,教谕奉檄发赈,侯晸亲历亲为,不假他人之手,亲自走遍各乡,亲自核实各家各户的受灾窘况,遍询疾苦,实在窘迫者尽量多给一口。必定等到身边无人乞赈方才离去。
    俸满因政绩卓异保升知县,癸丑(1853年)二月分發浙西,七月到省,八月即檄署建德。建德地屬嚴州首邑,南通金衢,西逹徽江,兵差絡繹,匪徒出沒,昔為衝簡,今為劇區。甲寅祁門,乙卯徽州相繼失守。闔邑驚惶,侯晸周厯四鄉安輯撫綏。與協鎮吉祥料選兵勇,為守禦計,郡城貼然。
    治獄平恕,每逢發審,多所出脫。当时一些官吏谎报冒功,如威平防堵委員以湖北黄梅販木耳客二十二人為奸細,千秋關委員以江西彭澤難民十一人為搶匪,实为冤案,俱為昭雪釋放。不受请托,察狱以情,一堂审结,无敢干以私者。以往羁押班房狱卒,常有私上刑具的恶习,侯晸每日晩间带一家人持灯跟随,亲到班房察看,如有私上刑具,或刁难者,立将该管狱卒斥责。此弊端从此绝迹。对百姓抚字为重,随时隨事凡有益百姓的事,都留心讲求。认为断狱为大节,速结不留。平心静气,务得其情。一旦案情有宜和而不宜断者,劝令和息。如建德王姓控奴欺主命一案和东乡李氏控浦江山蛮抢案,俱系上控至省院案件,侯晸详察案由,劝令和息,双方息讼,以后再无上控案件。   
    约束家丁,初到建德月余,四更时有报假案者,家丁周某在五更时私自将原呈取出,次日侯晸即查知。随即喚周某至,面责之曰:"衙门中事无巨细,须稟命而行,今日起就削去你自行处置的权力。"嗣后家人中不敢肆意妄为者。
    急事立办,咸丰五年(1855年)建德大水,六年又大旱。乡民赴县报灾者,往往百十为群,动辄滋闹。等各乡聚集大堂,再坐堂晓谕,常至哄堂。侯晸预先写好准灾详勘的批文,遇有乡民百十人到县衙,立刻便服到大堂收其呈状,立即把准灾详勘的批文给他们,并令他们且囬。无不欢欣而去。然后择其灾之轻重,分为详办。故无擁挤闹衙之事。而灾情相同的桐庐,龙游两县因处置失当,闹成巨案。
    缉捕为要,淳安剧盗夏午,拿获后发配湖北逃回。恐他再次作案,每有案情都把他审讯一番,坚不承认。正好他妻子来探视他,就把他的妻子安置在别的捕役家居住,令他缉盗自赎。又有贵州军犯楊顺林,在外犯罪被遣回。侯晸叫他留在衙门教习兵勇。咸丰四年(1854年)拏获邻境行船被刼案犯八名,解往兰溪县归案審办,将首恶就地正法。夏午,楊顺林两人之力居多。便将夏午改名夏忠,作为捕役,弃邪归正。可见侯晸用人不拘常格。
     按例供给,上司或过往办理公务,或视察团练,地方官员按例供给,侯晸不格外馈送,不作逢迎。甚至有一次在乡下办案,未曾亲到迎送,但汇总考绩,还是建德为最优。可见自有公论。
    亲民之官,不妄自尊大。侯晸命家人如有生监绅耆登求见,随到随报,立即请见。经常只穿随常便服接见,询问利弊,故四乡民情洽如一家。去现场相验踏看,轻骑减从,只带跟班两人,以省地保供应。即使是命案,也在屍体现场喚左右邻问供明白,票上除名,以省到县传喚。自己随身带有点心,以为充饥之物。不劳地方供应。為治不阿不倚,不畏不侮,心中謹守吾祖之宦浙而祠名宦者,如六世袓江山公之任江山,高祖霓峯公之任宣平。不墜官箴家訓。
    丙辰(1856年)春以助餉米捐,議叙加同知升銜,並加一級。八月卸篆。丁巳(1857年)三月奉札委署湖州之安吉。原任知县阮範書,因鄉民索賑滋事,被关闭在大堂中一日,次日才放还。带头闹事的人叫李毛狗,拿到知县答应为民请赈的批书后,才开始解散。阮知县上书知府請兵彈壓。当時東鄉有四凶,西鄉有五虎,如李毛狗,朱祥雲,及增生趙某某等,係首恶,上峰悬赏查拏。侯晸四月初四抵任,即撤兵單騎赴鄉曉諭。刚欲动身理事,十一日夜闻得西乡人约东乡人又要进城闹事,十二日一早轻骑只带茶房二人往西乡离城四十里之东嶽庙晓谕,沿途欲进城的乡民纷纷攘攘,侯晸劝谕乡民折回,到乡里对话。当地聚集的乡民有二千多人。请出乡里監生和年高有德之耆民十人,苦口婆心晓以利害,众人唯唯听命。都称乡愚无知,从未听得此言,老父母若早到一两个月,亦不至闹此巨案矣。当即有两人当众下跪,怀中掏出两张赏格,写拿获朱祥云赏银五十两,拿获李毛狗赏银一百两。侯晸当面说道:看这两人光景,不过一村农,不知法网,若肯悔过自新,当从宽不責,不肯不教而杀。免興大獄,鄉人德之,咸叩头感谢。至傍晩,衙役来报说东乡人进城大闹,鸣锣放炮,将金姓房屋拆烧。侯晸即喚李毛狗说:东乡人在城闹事,你能去叫他们解散,即算你悔过第一功。李毛狗答应而去。等到第二天拂晓时,衙役回话:东乡人己全部散去。侯晸回城后去实地勘察属实。当时城隍庙中有百余名北乡人,带有火器枪械,欲为金姓报仇。侯晸立即赶到现场禁止并押回。十四日往东乡,途中有老贡生赵某某来谒,自称本乡无一人进城闹事。再到离城五十里的观音菴,有老生赵某,增生趙某某等十余人迎接,侯晸晓以利害:聚众烧房闹事已经酿成巨案了,正好当时我在西乡不在城里,尚可略宽一线。以后须听我晓谕悔过自新,便设法从宽。众人感激悔罪。次日又去南乡晓谕。各地乡民素闻侯晸为官清廉,为治宽严得中,无不悦服。城中金姓房屋被烧案,化大为小,以挾嫌缉凶案上报,虽奉批查饬,亦不再追诘。宁愿自已承担缉捕不获的责任而官品降一级,从此阖邑安静。七月蝗灾,僅食竹叶不害庄稼。故民间有"自阮朔牟荒旱久,好官戴得好天來"之謡。开征时乡民输纳国课争先恐后,到次年春,先前所亏摊捐款项四千余两,全部釐清。當時建德以閙考閙荒屢屢不靖,历換知县,俱不能治晏。知府以侯晸曾在建德任职三年,十分安協,不如仍令侯晸去。知州慶方伯亷以侯晸始將安吉辦理妥貼,恐難遽易生手,迺議另委。先前慶方伯廉任運使,時因查辦金衢嚴團練過建徳,司阍索供應不遂,嚴札申飭,至是反有許可之言,足見大憲自有公心,為屬員者不在逢迎也。戊午(1858年)夏有調仁和县(今钱江县)的消息传来,侯晸以左耳失聰辭。七月卸任。安吉乡民颂声载道,焚香十里而送侯晸。
    十月担任戊午科浙江乡试同考官,得士十人。回顾十六年的宦蹟侯晸不由感慨道:什宦由廣文而縣令,而司馬,而分校,向所自命為良吏者,驗之兩邑,士民無怨言而有歌,思抱負略見一斑,差堪自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盍歸休乎。

    重整祖业旧貌新颜

    映山河古名蛟河。長不過百尺,其水清甘澄澈,旱不涸,潦不溢。天氣朗晴,九龍山諸峯參差隐映。識小錄所載:兩岸有芙蓉。王耐軒有絶句云:荷銷萍斷水逾清,兩岸芙蓉綺繡成,花映岸頭山映水,誰知城市有蓬瀛。余髙祖霓峯公以順治戊子己丑連捷進士,厯禮刑二部正郎,督九江關鈔。搆園於河之西偏,彷彿寄暢園形勝,取名亦園。河之西首有龍頭,古楊巷底有玉泉,淺澈可愛,作溝之引之。今雖廢古址猶存倉廳。親仁堂適居其中,西有閣樓與園通。侯晸曾祖父时家中落,改倉廳為住宅,徙居之。侯晸的祖父,父亲及兄弟昆季俱生長於斯。侯晸祖父侯可仪中举人,历任湖南安徽知县。叔父侯钤中进士,作宰湖南。长兄侯昕亦宰海南昌江。四弟季方公侯晟以乙榜教習出宰滇南,厯署道府,特授江西袁州府以道員在任候選,改補湖南鳳凰廳,卓卓有治績表现。是映山河之毓秀鍾英,三代於兹,賢喆挺生,有靈氣焉。河上之宅自前明已歸侯氏,映山河亦在侯氏宅園之内,侯晸对映山河情有独钟十分喜爱珍惜,自号蛟河散人。咸丰之乱城陷兵燹後堂室園林僅存殘垣廢址,侯晸与弟侯晟商议:祖基不可廢棄,。亦可为養老偕隐之所。己巳春(1 8 6 9年),弟季方公侯晟在云南迤南兵备道任上寄歸清俸,侯晸照親仁堂舊址,重為改造,加髙宏敞,樸質無華。河亦挑而浚之,俾掩映澄澈,依然如昨。竣工时侯晸欢欣鼓舞,曰:是散人有功於河也,散人名是河,謂散人之辱是河也,可謂河之生散人,即以自辱也亦無不可。

    淡泊明利教书育人

    侯晸于壬寅(1 8 4 2年)選授为沭陽县教諭,在任七年育人无数。乙丑(1865年)夏赴浙銷差,即改教。回籍。被东林书院聘为山长,后任经董。侯氏驳岸上离东林书院近在咫尺,只有一里路程。并世有缘源。侯晸自幼熟读经史,后又受业于吏部侍郎叶唐公侯桐,侯桐进士出身,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国子监学正,殿试读卷官,学行文章多好,最工制举文字。侯晸受益靡浅。他认为山长的文章品行直接影响学子的一生,关系重大。因此他的行止为人师表,讲学认真严谨,一丝不拘,深入浅出,极受学子称道。後厯署溧陽長洲教缺,己巳(1869年)委署太倉州學正,因書院有經董未完事件未赴。辛未(1 8 7 1年)又部選为山陽教缺冷官,在山陽教谕任上,侯晸已七十五岁高令,时常为学子亲自讲课,诲人不倦。心里还挂念着东林书院,觅得1873年夏写给书院一文,特录于下:
     重整東林書院膏火記  晸紀之

    東林書院遭兵燹後,存典膏火蕩然無存,總辦錫金釐捐候補道倪,稟奉宮保爵閣督部堂,今任中堂李,批撥捐書院經費每月二成,核計膏火每月支用二百五千外,所餘不少,應飭經管之。侯晸等及早置造棧房公産以圖經久。至山長為士習人材之所係,侯晸既為經董,未便復作山長。此外有無文行兼優之宿儒,不必拘定會榜鄉科也。嗣以軍需緊急,奉批停止,每月止酌提三百千文,除膏火二百五千外,止餘九十五千,不敷置造棧房。公議抵借,公議定利每月二分五釐生息。自五年八月起至九年十二月止,利上生利,足彀一萬二千串。因即稟請停止。又於十年春,將書院原存修理項下餘欵,起造三公祠四間。晸年邁無能,皆龔仲芬,楊鶴秋,楊壽芝諸公,秉公任事不避勞怨之實蹟也。是年四月,晸有山陽之行,更請吳菊青學博,趙伯仁廣文,公同經理,發典生息,更臻妥善。今晸於淮安學宫内見  至聖周流列國圖三十八幅,倩工搨好,捐入書院張掛,俾月課生童得以瞻仰。因將晸在院與諸公經理始末附錄於後。時同治十二年仲夏
    侯晸在山陽教谕任上六年,到光绪丁丑1977年二月忽患中风才解职回乡。自1842年至1977年的为官三十五年间,除在建德安吉作宰知县和同考官的十二年外,二十三年都在敎书育人,甘坐敎谕冷署。奉薄俭常足,官卑亷自尊。一生爱好读书不止,诲人不倦。在亲仁堂映山草堂辟一侧厢房,上书"知足轩"三字。谓:学问之道宜知不足,知不足则学日起。而大有功五经子史百家,俱在可存。足之见哉,處境则宜知足,知足其陋巷簞瓢,自有至樂,可以寡欲养心。况轩外馀地蔬菓桑蔴,生機勃發。日坐轩中讀書養性,怡然渙然,無適而不自得。
    高祖纪之公侯晸因有此理念,故有其一生之作为。


四世孙侯开明 
一九一六年一月八日记

    上文就是发表在今年第一期总期第十一期"无锡东林文化研究"杂志上的东林山長侯晸传略。

 


分享按钮>>江西宜春何氏宗亲总会筹委会于5月28~29日前往庐江、潜山寻根问祖邀请函
>>好事实事|世界何氏根亲文化馆内资料欠缺敬请无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