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网新闻】侯方域的不平凡一生
- 中华侯氏网 2018年11月16日 商丘新闻网
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号雪苑,家住睢阳古城北门里刘隅首东一街。其曾祖侯玑明,曾官居明太长寺卿,兵部右侍郎。其父侯恂,曾官居明山西道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太长寺卿,户部尚书。其季父侯恪,与其父是同榜双进士,曾官居明太长寺卿,国子监祭酒。
侯方域自幼聪明过人,读书刻苦认真。四书五经一览便通,观看诗文过目不忘。七八岁时作诗便出口成章,而且诗句精美,构思巧妙,寓意深远,耐人寻味。当地文人只要见到他,都拦住让他作诗。侯方域11岁随父进京师,拜国子监司业倪元璐为师。15岁回乡应童子试,在县、府、道考试中全考第一。17岁在京代父草拟《屯田奏议》,洋洋近万言。
1639年,侯方域22岁时赴南京应举,在应举时,考试时间虽然都在白天,侯方域仍天天打着灯笼进考场,考官上前问道:“光天化日,为何打灯笼?”侯方域答:“只因留都少光明。”考官心想:这不是在讽刺朝廷黑暗腐败吗?因此报告了明朝监国。考试结束后,主考官判定,在所有考生中,侯方域文章数第一,但监国因侯方域策语触犯时讳,坚决不同意点侯方域。主考官当即跪下奏道:“侯方域是高才,的确不愧是天下闻名的才子,若不点他,实在太可惜。”监国不耐烦的说:“不就是那个白天打灯笼的人吗?他是才子,就让他当他的才子去吧……”随手将侯方域的卷子丢在了地上,不再录用。
落第后,侯方域在当地结识了复社领袖张溥,和几社主盟夏允彝等一批文坛明流,参加了进步文学团体复社,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与陈贞慧、冒襄、方以智共同被誉为南明四公子。奋勇投入六朝古都驱逐明未阉党余孽阮大铖的巨大风波,与进步团体协力展开为国除奸的政治斗争。
同时,侯方域风月有缘,结识了秦淮河畔名歌妓李香君。二人一见钟情,以诗歌会友,顿觉情投意合,志同道合,遂定终身。婚后,与侯方域协力为反清复明事业赴汤蹈火,奔命呼号。平时常以大忠大义的道理和典故,来影响、鼓励侯方域的爱国主义热情。如劝导侯方域亲忠疏奸,勿同明未阉党余孽阮大铖交往;劝导侯方域忧国忧民,重视大节,勿学三国时期蔡邕,因亲呢董卓以致失名节等。后来,为躲避阮大铖的政治迫害,侯方域将李香君带回归德府,住进侯府西园的翡翠楼。当侯方域再去南方参加复社活动时,另一阉党余孽故开府巡抚田仰,久慕李香君人贤貌美,送重金欲求见李香君一面,李香君心底愤恨明末阉党余孽,且宁死不负侯方域,遂退还重礼,拒与田仰相见。田仰脑羞成怒,欲强行伤害李香君,李香君手持纸扇,撞头而死,血溅扇面染成桃花一支。康熙年间,孔子六十四世孙孔尚任具此写出了哀艳动人的《桃花扇》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1645年,南明朝成立后,阮大铖因拥立福王有功,被封为兵部侍郎,借机大肆搜捕反对他的东林党和复社人士,侯方域名列其中。当时清军大兵压境,代表着明朝和汉族最后希望的南明朝危在旦夕。侯方域为保家卫国,不计个人恩怨,抛弃儿女情长,奋不顾身的投笔从戎,亲自到最前线去参军打仗。先投靠杨洲巡抚史可法,参加高杰领导的南明部队,北上抗清。但因高杰手下将领许定国临阵叛变,乘高杰不备,突然将高杰杀死,致南明军大败。清军步步进逼,侯方域被迫退回江南,但在宜兴陈贞慧家被阮大铖抓捕,囚于南京。出狱后,侯方域救国之心不死,再去杨州投靠史可法,要求继续投军,但因杨州、南京等江南之地很快被清兵占领,侯方域投军无路、报国无门,回天无术,无可奈何,被迫返回故里,在侯府杂庸堂重建雪苑社,坚持以古文、诗歌形式,伤时哀世,抒发胸中对明朝的怀念之情,并借此呼吁国人莫忘国耻,勿忘复国,且拒不受高官厚禄诱惑,拒不为清政府服务。
1651年,李敏修《侯方域传》中记载:河南巡抚吴景道得知侯方域豪横,准备将侯方域连带其父侯恂一并抓捕。当时清朝内阁国史院大学士宋权在商丘老家养病,对吴景道说:“你可知唐朝李太白和宋朝苏东坡吗?侯方域就是当今的李苏。”吴景道闻言虽暂停抓捕,但要求侯方域必须参加乡试。侯方域担心父亲侯恂年老多病,经不起牢狱之灾,在万般无奈之下,便用一计来应付吴景道,违心参加乡试,但只考半卷,不打算中功名。让侯方域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虽考半卷,也中了副榜。对此,侯方域非常后悔,感觉因此损害了自己爱国家、爱民族的形象,影响了自己的名节,对不起李香君对自己的谆谆告诫,更对不起还在边地与清军浴血奋战的明军将士。因此,他将书房杂庸堂改名为壮悔堂。
侯方域一生所作古文、诗歌、书法、绘画无数,仅现存古文就有140多篇,诗歌380多首。书法、绘画留存略少。侯方域以古文名世,《清史稿》本传说:“方域健于文,与魏禧、汪琬齐名。”其古文包括序、书、传、论、策、表、说、奏议、墓志、祭文、杂著等,体裁多样,内容广泛。议论而斥权贵的如《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答田中丞书》等。抒情而写怀抱的如《与方密之书》《祭吴次尾文》,评论说而论功罪的如《朋党论》《王猛论》《太子丹论》《额吏胥》《宦官论》等,或义正词严,酣畅饱满,或缠绵悱恻,声情并茂。或雄辩汪洋、纵横奔放,有唐宋八大家的遗风。郑板桥在《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中赞曰:朝宗古文标新立异,指画当时,绝不受古人羁绁。
侯方域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而且也是著名的书画家。
侯方域的诗歌,主旨深刻,佳作甚多,他作诗多以《诗经》风雅正道为宗旨,以杜甫诗歌为典范,关注社会兴亡,反映民生疾苦。
他早期所作诗歌,多抒对明朝前途和命运的忧愁以及对明末政治腐败、权奸当道、忠良失意、百姓受苦的愤恨心情。如《恶木》暗取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诗意,以“恶木”喻庸碌而得势的权臣,以“良苗”喻才德之士,指斥了当世权臣;《蓬蒿行》写灾年饥民以涩苦的蓬蒿籽为食的悲惨生活。另如《金陵赠范公司马》《赠给事何公谪金陵》《闻乱》《禁旅》等,多表达对明末国事的无限担忧和深情关注。
他后期所作诗歌,主要抒明清易代后的愁情和凭吊亡国的哀怨,多忧悄之思、雄郁之气。1645年,南明弘光王朝垮台不旧,写有《过凤阳陵园》,面对“故宫交鼠迹,深夜出蛇神”的凄凉景象,流下“禾黍”之泪,为后半生定下“固矣采薇人”的基调。在《后春兴八首》中高歌“狂于阮籍何劳哭,醉似陶潜漫着巾”,在《君山》中哀叹“自古南风嗟不竟,几时西狩泪还干”。在《章皇帝御笔歌》中怨刺权奸“甲申长安勋贵人,不忆列宗与二祖”的投降行径。
侯方域晚年因政治报复无法实现,长期忧郁,最终得了忧郁症,于1654年12月英年早逝,享年37岁。
侯方域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却是不平凡的。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而且还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对于侯方域文学成就的评价,历史上始终一致认可。而对于侯方域在政治方面的表现,则褒贬不一。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明清换代时期的历史长河中,其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清朝统治时期,而清朝对于侯方域这么一位反清复明的坚强斗士、努力维护以汉族为核心的统治阶级权威的民族英雄,不可能给予公正评价。【来源:商丘新闻网】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