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网新闻】读风景诗心得慢谈
- 中华侯氏网 2023年6月12日 侯尚培
读风景诗心得慢谈
文/侯尚培
为什么题目是“读风景诗心得慢谈”呢?这是与我们的职业有很大的关系的,因为每遇到一处好风景都要题几句,就成了我的习惯,于是就学古典诗词。学些基础格律常识,学起承转合的章法概念等。
我们写诗的时候,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比喻。用最贴近生活的例子,来比喻诗词写作的道理。换句话说,写诗,就是有话不直说,拐个弯来表达。但这弯别拐大了,拐大了拐远了,人家就不知道你说啥了,自然地拐而无痕,言其景而托其情。诗写的美不美,并不在诗里的哪一句写的好,最重要的是,句子和句子间的配合。句句扣合紧密,前后诗脉相连,才能编织成一幅美奂美仑诗之画境。再用通俗点的话说,不能“前言不搭后语”。不依赖去借句和偷句,我们自己怎么写出那好诗呢?在写作实践中,我们最常遇到的是这诗里的景物怎么去表达?怎么借物以言志呢?怎么托景以言情呢?
这里要提起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成语“触景生情”!实际上,写诗的过程,以及诗中所表达的,归纳起来大都是这触景生情的过程。不论你想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喜怒哀乐,忧伤闲思,都有相对应的景物及环境可匹配起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出这种“匹配”,让自己的情感有对应的环境氛围来衬托;让笔下的景物,透露出并汇聚成它所能寓意或象征的情感旋律。能达到这个目的,你写的诗就一定是个好诗。而诗的本质就是言情达志抒发情感的载体,我们要写“爱”写“恨”,就要写出缘故来。否则从天而降的爱和恨,那是突兀的,是不得人心的。要写出那种缘故,才是属于这个世界上的“真切”。诗,只有有了真切之感,才能具有感染力,有了感染的力的诗,能不是好诗吗?而诗中的景物、环境、用事以及引典等这类性质的描写,实际上就等于这“缘”这“故”。
写景如作画,远山近水,浓墨淡笔,要有层次感,要有空间的虚实感。写诗还不能完全等于作画,季节特征,时空错落,还要有时间的变化感。成为一个好的画家难不?难!但成为一个好的诗人,比画家更难!因为诗人的想象宽度和深度以及对艺术感的把握,要远远超越画家。写诗如作曲,写诗,还要有那种对音乐感的把握。音乐的特点是什么?当然主要还是节奏和旋律。
写诗,要把这种音乐感,旋动起景物的画面,使笔下的景物生动起来。具体的表现,就是那景物之间的错落和交织,虚实浓淡的渲染与点缀。同时,还要用这音乐感,去落实在诗中的平仄变换上,以及押韵的韵色之上。这些,确实需要一定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底蕴。这里要说明的是,学诗本身,就是对这样能力的修炼和提升的过程。学写诗,不是只在那玩玩文字游戏,不是只会堆词码字就可以了,文字,只是我们展开艺术创作所需要的颜料笔砚或者音符,这些工具性的材料性的东西,只有在创造性的艺术思维导引下,才能让它们具有生命的活力。所以,学诗,真正学的其实是思维模式,学的是看待世界之视角的变换途径,而非仅限制在那些平仄规矩的束缚之中。
诗歌是追求美感的载体。那什么是美呢?至少具有,是我们多数人都认可的熟悉的具有通感的要素。美是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不同的审美习惯,就有不同的美感结论。有的外域民族,以满脸涂彩或刀刻为美,我们中国人就不接受。不合乎我们习惯常识的,我们也不接受。习惯认识上不接受的,当然不算美,当然也不能入诗。事物发展的过程,也是这样,有因才有果,这是客观世界的常识。只有果而没有因,或者只有结果而不说明原因,我们也不接受。写诗,同样因应了这样的道理。句句都写情,实际上等于淡化了情的表达。
写诗填词,就是情景二字。学诗人的初步体会都是情易写,景难描。情感之语,感什么就说什么,似乎没什么困难可言。而景色描写,就比较难了。写景,首先就要选景,而去选景,大家习惯上,不是在自然的真实环境里去找,而多数是在耳熟能详的前人的诗句里去选。动辄风花雪月,动辄亭台楼阁,曲水流觞啊,春燕秋雁啊,实际上多是前人句里摘来的。所以,所谓选景,其实都是在借句。
实际上,景色宜真而不宜杂。写景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景而去写景,那么,总想选最好看的景,常常会挑花了眼而成了乱景。写景的目的别忘了---是为了情,是要为了“情”而去配景。故有前人云“景语即情语”。这里我说的“情”,就是指着“情调”,或者说是想表达的诗意的情感基调。比如说忧伤,那么,忧伤时的环境至少不能全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花开烂漫的。这是最基本的审美常识。我们谈情说爱,还喜欢去那花前月下呢,有了这样的心情,就需要这样的景色来搭配。景色影响心情,写诗概如此,景色同样影响诗境。道理并不深奥。
一首诗是否精美,其实,不在于诗里写的景色多么神奇美妙,而在于诗里的景色和你想表达的意思是否贴合。
写景,实际上是谋篇的一部分。它是参与到诗之结构的起承转合里的。我们把意味含蓄些的情感,不想直接说出来的意思,常常就借景物的表现表达出来了。或者,我们想表达一定的情感,但,直直地说出,又太缺乏感染力,太苍白。那么,我们就先渲染一下语境氛围,在氛围达到一定的火候时,再说出来,会使人感受更深。那么,这时景物的作用就是潜在的“意”,由暗而明地表达,则是一种易于感染人,容易被人接受的“说法”。再细看上面这二种情况,我们知道,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比”和“兴”。而诗意表达的顺序或过程,我们又把它称为“章法”或结构。
再从虚实的角度说一下景和情的关系。景物是客观的实在,我们可以看成是“实”,思想情感是主观的无形态的东西,我们称之为“虚”。一首诗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这虚虚实实的变化过程。写写景色,给人以客观真切的感觉。再写写情,则是由客观上升到主观的升华。通常我们说的“触景生情”其实就是诗词写作的要旨。所谓诗词写作的技巧,就是对这虚实的关系如何把握的要求和规律。如写诗讲究起承转合---谓之“章法”,那么,这几个字其实就对应了“触景生情”这几个字。
写诗是一个表现过程,其实是很“唯心”的---颇有那“我思故我在”的意思。我们写诗的要旨,也就是需要“很唯心”,即是一切为自己的情绪服务。诗言志,即如此。那么,如何让景物为我服务呢?不必去翻阅典籍,也不用去那唐宋诗词的故纸堆里寻辞找句来设计景色。只需要从我们最熟悉的景物开始写起,就足够了。
我们最常面对的,可能没这么清爽宜人的景象。也许,我们在想写诗的时候,一抬头,看到的就是眼前一扇简简单单的窗户。那怎么办?是不是就写不出前面那些“荷花诗”那么美的诗句了?不是的!心中若有诗情在,入眼皆是画中诗。试看几个前人关于窗的诗句: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他们写窗时所处的环境,未必比我们浪漫多少,可是他们含“窗”的诗语,却写的这么好。我们也可以写出自己的:
“二十五弦弹破窗,流音一抹暗青缸”。
“酣余瑞雪前窗挂,方觉流年一岁除”。
“十二轮回辰又至,隔窗疏影自嗟呀”。
“吟过平水笔轻衔,窗外晨风犹自喃”。
景物,结合到我们最熟悉的环境里,就能表现出真切二字。从最熟悉的景物出发,尽可以去做你最丰富的联想了。比如杜甫的这联“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他写了窗,写了门,这是生活起居中最熟悉的景物了。看他的窗,他当时的窗外,真的会是那“西岭千秋雪”吗?当时他的门外,真的有“东吴万里船”吗?不一定,实际上也不需要真的是那样的。也许他的窗外,当时就是一个秃岭,也许他的门外,就是一个小泥沟。
还是那道理,从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出发,那叫贴切,不拘泥环境而富于想象,那叫诗意。最最关键的,是有个出发点!如我自己写的这个“吟过平水笔轻衔,窗外晨风犹自喃”,在写完平水三十韵的习作后,轻咬笔端,算是自然态了。轻松之余,向窗外看去,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夜吟诗句不晓晚,蓦然已是晨风吹也。这个“窗”也是离我最近最熟悉的景物了,我完全没必要这时去写荷花翠碧兰舟荡,呵,因为那景与我隔的太远。若我这时真的再去写那个荷花景,当然大家都会看的出---假!从最熟悉的景物出发,很重要,这并不限制你想象力的发挥。
选取设计自己诗里景色,其实不难,关键的要点,还是贴近自己所熟悉的。所熟悉的,其实也不一定就是自己真实所处的环境景物,经过的但属于回忆中的也是。没经过的,只是读过的,但是和自己的感觉很贴近的,也算。这上面没有严格的条条框框。忌讳的就是,并不熟悉这景色意味着什么情调,只是觉得好看,就塞进自己的诗里。非常容易景隔,也就容易破坏了你的诗境。
诗歌,是一切美学艺术中的最高端的最极致的美学形式。它承载的内容和表现的效果是思想情感,而它的表现形式就是艺术塑造。没有这样“形式”上的严酷追求,就没有所谓诗之意义的精彩动人。
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古文基础都会很好,这些话也不难懂的。这里主要关注的是这几句“感物而动,乃呼为志。志之所适,外物感焉”。说白了就是“景”与“情”的关系。如果没有景物的表现,如何能“感物而动”呢?又如何能“乃呼为志”呢?套用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存在决定意识”,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我们引申到诗词写作的艺术规律上,可以说,景物是第一性的,情感是第二性的,景物决定情感。写诗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言志,但没有“物”的表现,即使好象言了“志”那也是空洞无物的浮夸之志。算不上诗,更谈不上艺术可言。
前面说这么多,主要强调二点:一是写诗要注重形式。这形式包括诗形,如平仄、格律、押韵、对仗等,以及词语、辞格、句法等的特点要求。二是注重景物对情感的“决定”作用。景物包括诗中景物、用事、引典等等。注重形式表现,注重景物刻画,其实,最终的目的和效果追求,还是诗意的浮现与畅达。仅仅作为读者,那要求很简单,不管你采用什么形式,让我感受到诗意,领略到美的感受就可以了。而作为作者,则不能按这么简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必须从艺术乃至技术层面具体地实现这样的美感。所有的所谓“意为先”“以词害意”一类的说法,都是自欺欺人的,不管是哪个名人说过这类的话。
诗歌诗歌,诗词还具有“歌咏”的特点。也就是具有音乐艺术的特点。比如,格律诗里的平仄要求,其实就是相当于音乐中的节拍特性。而诗之押韵的特点,又相当于旋律的感觉。诗语句子的长短,实际上也有音乐节拍意义的。一首诗如果缺乏音乐要素,绝不能称为一首好诗。但写诗是否就是做音乐呢?也绝不是,这也只是在其艺术特点上与音乐具有通感而已。诗里的音乐感,其实还要配合诗里景物的分布转换以及推移等节奏。
似画不是画,似乐不是乐,似文不是文,又都要求具有这些艺术形式的通感,呵。怪不得古人云“学诗浑似学参禅”呢。就艺术的高难度来说,绝不亚于那些音乐或绘画等方面。所以,只是单说诗里如何写景,任何人是说不清的。即使有人给你列出了几种或几十种的模式和套路,也是毫无价值的。他列出来的只是标,而不是本。而我们可以从诗的本质的认识上入手,宏观地综合地看待其艺术特性,再去细化具体的写作途径,则具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方向,也可以找到只属于我们自己风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诗词中的景境,不是完全由画面决定的。而是具有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作用,而且,是围着“事件”本身而演绎的。也就是事件的影响贯穿始终。我们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结论,由空泛的抽象的感觉而设计环境景物是不确定的,但是由事件而确定环境,则是有迹可寻,是容易的。并且,那感觉也是此事件的情感影响。所以,由事件而确定环境景物,就可以写出这样对应的情感所需要的环境氛围。
诗词创作是文学艺术,而艺术(或者精彩)的前提首先是“合理”!要想做到合理,就要找准并守住自己写作的基点---事件本身。所有诗里的景描,都是要围绕着“事件”来写的。艺术允许夸张,允许联想和跳跃,但是,不许随机地无序地去夸张和跳跃,也不许没来由的联想。
诗乃言情言志之文,而谓情谓志者,不可空言也,须以景物事例相托,方得情之真切,方有诗之真味。诗之表现,即,情与景互动互生互映之过程。故,写诗实际上是离不开景物描写的。写景时勿孤立看待景物,而须依诗之块垒所趋,应时应景也。
前者说了,诗之景似画而非画,却又如何去描去写呢?诗中景即诗中境,境随心生也,又如何去随去生呢?这个话题其实是个综合诗学的问题,但,本人试着能在尽量短的篇幅里,把它说清楚吧。若有只言片语对初学者有益,也算不枉打字之辛苦也,呵呵。空讲道理,不仅读者容易迷糊,实际上容易把自己也绕进去。不若,就举若干例子来说明吧。所举之例,有前人的名作,也有诗友之习作,然后,也可以就某题,现写现说。读通古人诗法,化为笔下神味。
读风景诗词是该重视,但真正需要注重的是炼思路。同样是登山写景,我们每人也几乎都登过山,我们也都写过诗,我们可有这样艺术地将自己的登山所见之景,如此用心地刻画过?我们可以有在写颔联景物的时候,去回顾一下起联,看看是否保持那种诗脉存在?
写诗则离不开言景,写景则有如许的诸多讲究。这就是今天题目的目的所在。
癸卯年写景诗文集
文/水西居士
三岔土观景
登临三岔把山观,无限风光展眼前。
九脑梅花开朵朵,案头文鼎马鞍贤。
六冲河水前身绕,龙虎环城有夙缘。
中道琼枝结金地,有缘福主万千年。
两岔河观景
两岔河边把景观,入堂九曲右山环。
下山猛虎消寒气,穴处平畴收气关。
乾道乾方水来到,高才智慧不偷闲。
有缘福主得斯地,世代王孙状首还。
同德举等沙厂坡观内庄景
登临沙厂观村庄,无限风光尽眼量。
庚向甲山收全境,文峰笔架两边?。
太阳金屋知多少,转案青龙煞已藏。
世上福人居福地,佑其子代世绵长。
高家井后坡观景
登眺山头着意观,一堂好景展山前。
双沙护卫多精彩,作案青龙笔阵连。
远望沙岗城堞好,近观内苑尽良田。
帐中贵族那儿找,等待福人迁此缘。
清明时节余庆老埝河吟
千里乌江春意拂,桃红柳绿伴山田。
风清余庆无穷好,龙虎旗旌挂两边。
江水涛涛环绕去,青峰幽鸟碧崖前。
强身健体心情好,歌赋诗词侃大川。
癸卯春游白猫河吟
春意春风十里香,白猫河畔好游浪。
千山朝拜真佳景,百里南来束气行。
谁个识才莲座宝,儿孙世代强中梁。
先生怪易一挥手,奇瑞山峰斗志昂。
清明前高家井后山游
清明前夕天光和,山水内庄游玩坡。
放眼众山收眼里,伸开指出事机多。
云盘下脉太阳位,层叠金台左右过。
若问奇方在那里,内庄田坝去寻摩。
癸卯仲春与小陈等游六广
站台高处侃南山,无限风光任眼观。
六广江河环绕过,千山朝见气雄冠。
三山乐乐帮身手,一案平平辅助欢。
放眼云山收眼里,大江滂薄碧波宽。
癸卯春游白猫河吟
春日春风十里间,踏青游玩侃青山。
大江滂溥山川秀,悠久岁华如鼎关。
谷底河神拼劲涌,岸边峰恋翠云环。
乾坤一定风烟丽,水笑山欢乐意还。
正月寻访织金康家河
天逢正月正温和,游玩登山好处多。
空界清新除肺热,身家锻炼健康歌。
云开大帐神情爽,左右包围四野摩。
西北天门高树起,万能春意鼓云和。
壬寅立秋时办公室吟
节后立秋天气凉,秋来伏后又争强。
办公室里观乾象,电脑奇门视学香。
五十五经知识点,数卷文档觅寻章。
三余春晚莫虚渡,留下书香万代扬。
立秋时游黔西化屋基吟
(一)
刚入清秋就变天,更深还得拉被单。
秋高气爽登山去,一眼千寻白日端。
化屋景区风景好,观音坐镇留缘观。
有缘之者明师引,没缘空劳力气看。
(二)
人语都传化屋基,风光奇丽让人追。
两河汇聚名三岔,展翅大鹏为一奇。
耸立竹峰如华表,画廊岩石壁山诗。
山奇水绿都交会,难怪网红打卡齐。
三岔河边上观景
夏季风光让人羡,河边三岔惹君欢。
千山献瑞添风彩,潮涌银河瑞气丹。
原认此间天上有,那知风景下江安。
自然莲朵罗星象,风景风光一起看。
松林铁厂花箐林观景
冬来十月小阳春,朋友相携花箐巡。
天朗气清风景好,仙山进士景宜人。
水朝九曲当年象,父子满门科举民。
若问山间是那里,松林铁厂燕岩邻。
黔西南部龙场村观景
世间奇景那当巡,南部龙场有易珍。
菁翠坡冈风景好,百禽朝凤景观新。
学生努力中科举,上百志人闻里民。
九十九山当靠背,午阶子向市城邻。
织金猫场马中岭观景
高原云贵好山多,处处风林任观摩。
来到金门眼神亮,千山聚讲势滂沱。
手机摄影现场景,分享君家感慨何。
登眺环观众山小,身康体健乐呵呵。
参观中国山西宰相村
山西裴柏宰官村,五九宰衡同一门。
家事读书严谨守,秀才方始上祠垣。
汉朝至此两千载,勤奋为民数百元。
历史风云多少事,都传相似至如言。
参观元帅纪念馆
未元重庆开县行,侯氏联宗文化情。
参观元戎追忆念,考征环境故居行。
丁山癸向堂山好,左水到来环绕成。
人杰地灵将帅第,豪情革命为民生。
观六广沙坡风景
站台高阁侃云山,无限风光任眼观。
六广长河绕穴过,千山朝谒气雄端。
三峰乐乐帮扶手,一案平平辅助宽。
放眼云山收眼里,滂沱大气百家冠。
2023.5.24.
侯尚培,号水西居士,贵州黔西人,大学文化。文史专家、姓氏研究专家、职业易学家。一道诗艺社全球总社副社长,华人文艺联盟文学顾问,上海39大诗群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华姓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华侯氏世界联谊总会创会会长,中国地名姓氏学会专家组成员。现为中华侯氏世界联谊总会名誉会长、世侯总会文化总顾问。收集整理侯氏历史文献、联络全国侯氏族人数十年,为侯氏文化发展与全国侯氏宗族团结做出了突出贡献。侯氏一家亲公众平台特约专栏作家。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