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姓氏企业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壮悔堂文集》----清侯方域著 第 11 楼

古文三大家的散文创作 【我来说两句】

    写作文学散文的有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注:《清史稿》卷四九一《侯方域传》,末云:“方域健于文,与魏禧、汪琬齐名,号‘国初三家’。”)。魏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则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推为第一。“三家”是桐城派的嚆矢。
  侯方域(1618~1654)少有才名(注: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父为明末兵部尚书。他早年有才名,游南京,流连秦淮间,与复社名流相契合,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并称“四公子”。入清居家,曾应乡试,中副榜。《清史稿》卷四九一有传。),入清未仕。早期为文流于华藻,功力欠深,自述“仆少年溺于声伎,未尝刻意读书,以此文章浅薄,不能发明古人之旨”,有“春花烂漫,柔脆飘扬,转目便萧索可怜”之弊,后学八大家,转益多师,臻于成熟。《壮悔堂文集》10卷,体裁多样,内容广泛,议论而指斥权贵的如《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答田中丞书》等,抒情而掳写怀抱的如《与方密之书》、《祭吴次尾文》等,评说而论功罪的如《朋党论》、《王猛论》、《太子丹论》等,或义正词严,酣畅饱满,或缠绵悱恻,声情并茂,或雄辩汪洋,纵横奔放,有唐宋八大家的遗风。敢于打破文体壁垒,以小说为文,则是写掾吏、伶人、名伎、军校等下层人物的作品,如《赠丁掾序》,歌颂丁掾廉洁正直,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马伶传》用艺人马伶为求演技精进,投身为仆三年艺成的事迹;《任源传》赞扬平民出身的任源邃抗清被捕,宁死不屈的高贵精神;《李姬传》再现风尘女子李香识大义、辨是非的品德和节操,都“以小说为古文辞”,提炼细节,揣摩说话,刻画神情,像《李姬传》所选的三个典型事件,精择李香对话组成,切合身份与心境,曲折生动,使人物个性鲜明,堪称性格化的语言,突破陈规,具有短篇小说的特点。
   魏禧(1624~1680)论文以有用于世为目的(注:魏禧字冰叔,号叔子,江西宁都人。终生未仕。与兄际瑞、弟礼等人讲学易堂,有文名,号“宁都三魏”。康熙十七年(1678),荐举博学鸿词科,以病辞。有《魏叔子集》。《清史稿)卷四九一有传。),要“关系天下国家之政”,反对模拟,不“依傍古人作活”,自谓“少好《左传》、苏老泉,中年稍涉他氏,然文无专嗜,唯择吾所雅爱赏者”,博学多闻,身际易代,怀抱遗民思想,关心天下时务。人物传记表彰抗清殉国和坚守志节之士,如《许秀才传》、《哭莱阳麦公昆山归君文》等,感慨激昂,低回往复,既有淋漓尽致的描摹,也有纡徐动荡的抒情,兼有欧、苏之长。《大铁椎传》是其名篇,叙事如状,写身怀绝技的剑侠遭际和愤懑,神情毕现,豪爽照人,篇末寄意不为世用的感慨,耐人寻味。政论散文则识见超人,精义迭现,《蔡京论》、《续朋党论》等独出己见,议论风生,《答南丰李作谋书》,谈教育人才应“恢宏其志气,砥砺其实用”,观点正确,方法可取,《宗子发文集序》提出积理练识,纠正模拟剽古之弊,识见精当,行文酣畅,凌厉雄杰,表现出善于议论的个性和明理致用的文章风格。
  汪琬(1624~1690)散文力主纯正(注:汪埦字苕文,号钝翁,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为部曹,辞归尧峰山,闭户著述,学者称尧峰先生。康熙十七年(1678)应博学鸿词试,授编修。有《钝翁类稿》。《清史稿》卷四九一有传。),对侯方域《马伶传》、王猷定《汤琵琶传》等小说写法颇示不满,偏于保守。所作原本六经,叙事有法,碑传尤为擅长,“公卿志状皆得琬文为重”,受到后世正统文上的推崇。《陈处士墓表》、《申甫传》、《书沈通明事》等记事简当不繁,代表碑传文的水平。《答陈霭公书》。《陶渊明像赞并序》、《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等清晰简要,自然流畅,与唐顺之、归有光等文风相近。记叙苏州市民反暴政的《周忠介公遗事》,为世称道,文以周顺昌事迹为主线,写东林党人与阉党的斗争,突出周被逮时苏州市民仗义执言和群情激愤的热烈场面,有些描写如“众益怒,将夺刀刃(毛)一鹭”,魏忠贤爪牙被打而“升木登屋”,抱头鼠窜,真实生动,称得上散文中的优秀作品。
    文章来源:《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8编第1章第2节)


作者:220.172.214.* (2007/8/17 0:18:2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1 每页5条 当前3/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3)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2,023.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