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沉痛悼念新华社记者侯少华 已阅:6891 / 回复:10(楼主)

侯少华同志生平


  2008年11月22日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侯少华同志,河南省内乡县人,1961年4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200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新华社贵州分社高级记者、图片总监。

    1984年7月,侯少华同志从贵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分配至新华社贵州分社工作至今。历任贵州分社记者、摄影采访室主任(其中2000年3月至2002年4月,被总社派驻新华社伦敦分社任记者)、办公室副主任、图片总监等职务。

    侯少华同志政治坚定,为人正直,团结同志,做事负责。24年来,侯少华同志长期战斗在边远地区分社,无怨无悔,始终孜孜以求,对新闻工作充满热情,对新华社的事业满怀忠诚。他的猝然离世,对新华社,对贵州新闻界,都是巨大的损失,令人无比痛惜。

    在新华社贵州分社工作24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侯少华同志都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刻苦钻研业务,深入基层,不辞辛苦,一生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照片,记录下无数值得珍藏的历史瞬间,给我们留下一笔弥足珍贵的新闻财富;

    派驻伦敦分社工作期间,侯少华同志克服种种困难,很快适应了国外的工作和生活,短短两年时间,拍摄了大批精彩照片,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分社办公室担任副主任,侯少华同志视分社为家,原则性强,不管多么繁琐复杂的事务,他都亲力亲为,认真周到,对待同志,他宽厚真诚,细致服务,热情待人;

    担任贵州分社图片总监职务,侯少华同志面对新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从无到有,构建起一支签约摄影师队伍,日夜劬劳,组织指挥报道,编辑签发照片,多年来,贵州分社签约摄影师发稿量始终名列各分社前茅,得到总社的高度评价,这与侯少华同志付出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

    作为同事、朋友,侯少华同志开朗坦率,古道热肠,亲切友善,他乐于助人,手把手教会新来的年轻记者拍照片、传稿子,真心实意为大家办事,是同志们心目中不折不扣的"老大哥"、热心人……

    今年11月,侯少华同志参加新华社组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报道"小分队,在前往桂北农村采访途中,他突发大面积前后壁高侧位心肌梗塞,经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无效,于2008年11月21日17时35分在南宁因公殉职,年仅47岁。

    侯少华同志的去世,让我们痛失一位好同志、好战友、好兄弟,噩耗传来,悲痛难抑。我们难以相信,这样一位好同志、好战友、好兄弟,就这么与世长辞,就这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侯哥,一路走好!

    




作者:侯尚锫 (2009/1/28 2:00:13)   回复此贴
  回复:侯少华同志生平 第 1 楼

广西贵州各界沉痛悼念新华社记者侯少华


  2008年11月23日 15:31:12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新华网广西频道11月23日电(记者 王立芳)惊闻新华社贵州分社高级记者侯少华同志在广西采访途中突发急病,在南宁因公殉职,广西、贵州各界人士纷纷发来唁电、敬献花篮,表达对侯少华的哀思与不舍。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22日发来唁电:惊悉新华社贵州分社摄影记者侯少华同志在广西采访时,因突发急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我们深表悲痛!谨对侯少华同志逝世致以沉痛的哀悼,并通过新华社对侯少华亲属表示深切的慰问。

    惊悉侯少华逝世的噩耗,贵州省摄影界人士深感震惊和悲痛,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专门发来唁电,对侯少华的去世表示沉重哀悼,并向侯少华的家人表示深切的慰问。

    侯少华母校贵州大学的同学和友人惊悉侯少华因公不幸逝世,原贵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80届全体同学和友人不胜悲痛。

    贵州省体育局、贵州省体育记者协会发来唁电表示,侯少华是一名德才皆备的优秀记者,二十年来长期深入贵州省体育界采访,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拍下很多珍贵的照片,记录了贵州省体育事业发展的足迹,他的作品进入了贵州省体育史册。他英年早逝既是新闻界、也是体育界的重大损失!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人民日报驻广西记者站、广西电视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等,也纷纷向侯少华表示沉痛哀悼,向他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完)

    



作者:侯尚锫 (2009/1/28 2:02:10)   回复此贴
  回复:侯少华同志生平 第 2 楼

新华社记者侯少华同志告别仪式南宁举行


  2008年11月23日 15:30:22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新华网广西频道11月23日电(记者向志强 王勉)乌云低沉,细雨呜咽。南宁市殡仪馆内,缤纷的鲜花丛中,鲜红的党旗下,已经离世的新华社高级记者侯少华面容安详。11月23日上午10时,侯少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南宁市殡仪馆举行。

    灵堂内的三面墙壁摆满了社会各界送来的花圈。遗体前面的两个花圈上书,"爱夫少华安息"、"亲爱的爸爸安息"。简单而深情的字句,来自他最最亲爱的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和视如珍宝的女儿。

    前来悼念的人挤满了灵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务委员沈明,新华社贵州分社党组书记、社长房方,新华社广西分社副社长、总编辑龙松林,新华社总社和分社的其他同事,中央驻桂和广西新闻单位代表,他生前采访过的单位代表,他的亲属,以及慕名前来悼念的社会各界人士。 

    哀乐声起,众人默哀,伴随着窗外细雨,浓重的哀思在整个灵堂内蔓延开来。

    赠送花圈以及发来唁电的单位和个人名单念了整整5分钟,然后是一封封唁电上饱含深情的悼词。

    当新华社贵州分社常务副总编辑何天文用因哀伤而颤抖的贵州方言宣读侯少华的一位老领导的唁电时,所有人不禁为之动容。

    新华社国际部高级编辑徐勇曾在贵州工作过一段时间,期间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受到了侯少华同志的热情帮助,与其接下了深厚的友谊。"家人和分社同事23日向侯哥告别那一刻,我会在北京,站立而低头,朝向南方,遥想侯哥音容笑貌。"虽然不能前来参加告别仪式,但他不仅委托河南分社记者秦亚洲宣读了唁电,打电话慰问侯少华家属,还偷偷托人送去了慰问金。

    "手机内存有侯哥的电话号码,我有一种冲动,想给他发出短信:我们今生努力争取不孤独,再求来世接续友情""我知道,你会一路走好,在那边等我。我不害怕,因为有你,我不孤独"……在宣读唁电的过程中,秦亚洲数次哽咽、无法继续,声音几不可闻。

    哀乐再起,送别逝者。众人的情绪再也无法抑制,眼泪如决堤的洪水夺眶而出,哭泣声响透灵堂。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让我们最后一次仔细端详这位好亲人、好同事、好大哥!

    侯少华虽然走了,但他忘我工作、乐于助人的精神仍然会激励着我们。正如徐勇在唁电中说的那样,"侯哥必须知道,我们心中有他,一直会有他",也正如广西电视台在唁电中说的那样,"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以出色的成绩告慰侯少华同志的英灵。"(完)

    



作者:侯尚锫 (2009/1/28 2:03:19)   回复此贴
  回复:侯少华同志生平 第 3 楼

新华社记者侯少华同志追思会2日贵阳举行


  2008年12月01日 15:49:47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天堂有你,瞬间成为永恒

——“新华社高级记者侯少华同志追思会”将于明天在筑举行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1日电 《天堂有你,瞬间成为永恒--新华社高级记者侯少华同志追思会》将于12月2日下午15时在贵阳举行。

    侯少华同志是新华社贵州分社摄影记者,11月10日至21日,他随新华社组织报道小分队采访"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活动,先后奔波数地,拍摄播发了大量图片新闻。21日下午,侯少华同志在前往桂北农村采访途中,突发大面积前后壁高侧位心肌梗塞,经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17时35分在南宁去世,年仅47岁。

    侯少华同志1984年7月从贵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分配至新华社贵州分社工作,历任记者、摄影采访室主任(其中2000年3月至2002年4月,被总社派驻新华社伦敦分社任记者)、办公室副主任、图片总监等职。

    侯少华同志因公殉职的消息经新华网播发后,迅速被新浪、搜狐、腾讯等多家门户网站转载,全国各地的许多新闻工作者纷纷留言,表示对侯少华同志的沉重哀悼。

    《天堂有你,瞬间成为永恒--新华社高级记者侯少华同志追思会》将邀请相关领导、摄影界人士以及侯少华同志生前友好等出席。



作者:侯尚锫 (2009/1/28 2:04:17)   回复此贴
  回复:侯少华同志生平 第 4 楼

新华社.广西有关领导关注侯少华殉职事件


  2008年11月23日 15:39:39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新华网广西频道11月22日电(记者王勉)新华社高级记者候少华21日在广西采访途中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在南宁因公殉职。这一事件引起新华通讯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领导高度重视。

    现年47岁的侯少华为新华社贵州分社摄影记者,此次是来广西参加新华社组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报道。从10日至21日上午,侯少华随报道小分队先后奔波于广西东兰、巴马、凤山、凭祥、大新等地采访,拍摄播发了大量图片新闻。

    21日下午,侯少华再次随报道小分队前往桂北农村采访途中,突发大面积前后壁高侧位心肌梗塞。病发后,候少华在第一时间被送往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紧急抢救。医院派出了全院最好专家,三名副院长亲自坐镇组织抢救。

    新华社广西分社第一时间将候少华患病的消息通报给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新华社办公厅。整个抢救期间,分社主要负责人一直陪伴在候少华同志身边。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批示:速告贵州、广西分社,请医院尽一切可能抢救。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长沈北海同志关注,并请医院全力抢救。新华社总编辑何平批示:请按从军同志批示尽力抢救,并转达总社领导关切。新华社副社长崔济哲批示:请贵州分社妥善处理好候少华同志的后事,请广西分社作好配合,并把总社总编室、办公厅、人事局的慰问转告候少华同志的家属。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沈北海获悉后立即打电话给医院领导,要求医院不惜一切代价,尽最大努力抢救病人,并派出宣传部部务委员沈明前往医院探望、协调抢救。(完)

    



作者:侯尚锫 (2009/1/28 2:05:12)   回复此贴
  回复:侯少华同志生平 第 5 楼

贵州都市报:侯哥,你从来不曾离开我们

( 2008年11月25日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  

    2008年11月21日,广西南宁。
    当日下午,当再次随报道小分队前往桂北农村采访途中时,47岁的新华社贵州分社高级记者侯少华在车上突发大面积前后壁高侧位心肌梗塞,经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17时35分在南宁因公殉职。

    24日上午9时,被同事和朋友们亲昵地称为侯哥的侯少华被同事们接回贵阳。在位于贵阳北京路19号新华社贵州分社大楼的一楼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13个鲜红的大字跃入眼帘:

    “侯哥,分社的兄弟姐妹等你回家……”

今年10月,兴义。这是侯少华最后一次在贵州采访。吴蔚 摄

    从外语系第一名到高级记者

    1984年,前新华社贵州分社副社长李贵森还是分管人事的领导。这一年,分社党组决定改变以往从新闻和中文专业挑选记者的传统做法,他们决定从外语和经济专业的毕业生中挑选一些学生加盟分社的采编团队。李贵森和社长走进了贵州大学外语系。

    “校方提供一份按照成绩排名的名单中,只有第七名、第十二名是男生,其余都是女生。我们尽量不引起女教师的不悦,又要坚持挑选成绩好的男生。校方解释说:第一名是个男生,已经决定留校当教师,所以不在名单上。经过多次做工作,少华本人也表示愿意从事新闻工作,校方才忍痛割爱。全班第一的毕业生就此改变了人生轨迹,走出了这样一条人生之路:新华社摄影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贵州分社摄影采访室主任、图片总监。”李贵森在悼文里写道。

    2000年,侯哥被总社派往英国伦敦做驻地记者。除了摄影水平被总社看中外,侯哥当年第一名的外语水平也成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分社同事杨俊江回忆,侯哥经常会跟他们分享他在伦敦期间拍摄王储查尔斯的故事:2000年11月8日,侯哥不知道从哪个渠道获知,英国王储查尔斯要到伦敦市的一个露天农家市场参观,了解蔬菜和副食品情况。而此前,王储的新闻官并未通知媒体。他迅速冲出门,以很快的速度往这个农家市场飞奔。

    这个举动,让伦敦市民感到很惊讶,“这个东方小子是不是疯了?”后来,侯哥自己都很惊讶自己当时怎么会有那么快的速度,这是他做摄影记者以来从未有过的经历。这个“疯狂”的举动,让他拍得了查尔斯王储在一家农户的摊位前品尝果子酒的照片。

    分社前社长刘子富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侯哥是一个很勤奋好学的新闻记者,“他经常为寻找一个好的角度和用好一束光,而花不少心思去思考和钻研,他从不喜欢搞摆拍。”

    刘子富回忆,侯哥在伦敦驻地的两年时间里,发稿量很大,“他的照片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被刊载得很多,”而在这一生的报道领域也非常广泛,涉及经济、工业、农业、文化、民族、科技、军工和外事等。

    “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朋友、同事和同行,乐于助人,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喊到他,随喊随到。他是一个热心、乐观、谦和和厚道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刘子富说。

    有一次,李贵森和侯哥去拍雪景,同行的两位签约摄影师都是省内的高手,其中一位多次获得全国摄影大赛金奖。他们中的一个说,是侯哥帮助他加深了对新华社的了解,增加了发稿量。另一个说是少华兄弟带他走进了摄影的大门,在共同采访中认识到贵州民族文化风情的宝贵。

    “他作为图片总监,为组织、编辑、签发图片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贵州分社签约摄影师发稿量始终名列各分社前茅。他评高级记者的业务文章就是关于签约摄影师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作者:侯尚锫 (2009/1/28 2:07:07)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0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394.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