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晚清进士侯起龙 已阅:9225 / 回复:13(楼主)



    晚清进士侯起龙

 来源:周口晚报 时间:2004年12月17日
 
  侯起龙(1856-1895)原名侯朝阳,后改名侯起龙。淮阳县侯楼村(今属郸城县钱店镇侯楼村)人,后被皇封为山东镇台(总兵的俗称)之职。他的一生功德显著,有“降龙入海”的美名,其事迹在家乡广为传颂。

  勤学苦练

  侯起龙5岁时就拜侯三元为师学武,当时他能骑在马上挥动70公斤的洋刀,自如地举动70公斤重的掷石。但他并不满足,想更上一层楼。他就又制了三块掷石,一块90公斤,另两块各70公斤(三块掷石存于侯楼村),并在其村西修起了约7米宽、长1000米的跑马埂子。他用的弓箭,需有90公斤的力气才能拉开。他用了三年的苦功,能骑马射箭,能把90公斤重的掷石搬到他那马步姿势的两腿上。由于他勤学苦练,武艺超群,于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了会试及殿试,考取丙子科进士。

  挖河风波

  光绪十四年,安徽龙山侯氏、董氏两族因挖河发生矛盾。董家将河道挖在侯家坟后,侯家不让,于是就大打出手,告状打官司,两姓视若仇敌。当时董家户大人多,且有秀才练总撑腰,而侯家则力所不及,但不甘于受压。涡阳县衙立案调解,因两家互不相让,案件悬而未决。侯家看官司不占上风,忧虑万分,无奈派员来河南淮阳的侯集、侯楼、侯寨向侯姓爷们求助。因地处两省隔州隔县难于如愿,当时侯起龙、侯立本、侯三元、侯廷珍等名人劝说来人:“回去对当事人说,不要声张惹事,这里虽有功名在身之人,但出任当官者无几,出面过问无能为力,暂且忍耐,以后再说。”来人返回后,董家看侯家求援无助,就更加嚣张。侯家一忍再忍,无奈就又派人前来求援:若不去人,宁死也不回。侯起龙等人见来人心切,推辞不了,便与几位名人商量议定:以去涡阳游览观赏为名前去调解。遂出车四乘,去者全是文武生员、举人、进士(侯起龙)和受过皇封的十余人。当天住宿龙山,一早进城观光,观察动静。这引起董家的关注,消息传出惊动全城。涡阳县司衙原在鹿邑任职,久与侯立本相识。侯立本、侯起龙等人便登门拜访,涡阳司衙见到侯立本,知其来意后便说:“侯年兄你暂且回乡下,今晚我传董练总进城议事,劝说董家将河道改挖,一为侯家解气,二为侯家争光,两家和好岂不乐哉。”董练总进城见到涡阳司衙后说:“侯董两家挖河一案,已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西乡(指河南)来人有功名前程者甚多,若县堂调解不了,非进京打官司不可!”涡阳司衙说:“依我之见,不如将河道改挖,两家和好。”董练总听后一一应允。于是侯家率人把已挖好的河平了,在光绪十五年正月立碑以作纪念。从此侯董两家和好如初,亲如一家。

  筑堤堵口

  光绪十八年(1892年),黄河在郑州段决口,淹没几十个州县。光绪皇帝得知后,拨黄金、白银,派遣国卿,修堤堵口,拯救灾民。当时官吏昏庸,见财弃义,大批钱财被官吏私吞,黄河决口一连三年未能堵住。皇上闻之怒极,将河道总督斩首示众,其余官吏依法处置。之后选派山东巡抚杨某任河道总督,侯起龙任河标。

  侯起龙遵从皇上旨意,率众筑堤,大小官吏各负其责,粮钱按指定分派,任何人不得私占。民众日夜赶工,无人敢违,工程进展较快。

  就在大堤将要合龙时,突然河水猛涨,水流甚急,无人敢下水打桩橛,眼看就要前功尽弃。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侯起龙不顾个人安危,把生死置之度外,拿起一根绳,一头拴在岸边树上,一头系在腰间,扛着木桩,掂起油锤,一个飞步跳下水去抡锤打桩。众人见此情景,一拥而上,大堤迅速合龙,堵住了决口。

  筑堤堵口完成之后,河道总督进京交旨,皇上问道:在筑堤堵口中,何人贡献最大?河道总督将侯起龙领众治水之事,一一陈述于皇上。为赏赐功德,皇上遂封侯起龙为山东镇台之职,并拨银两,在其家乡侯楼树起了高14米,粗约0.7米的旗杆(毁于1946年)以示贺之。侯起龙筑堤竣工返乡探亲时,由于其长期战斗在工地,劳累过度,到家后不久患病,不幸去世。(李四端:郸城县政协)




作者:220.172.214.* (2007/8/14 10:25:59)   回复此贴
  回复:晚清进士侯起龙 第 1 楼

名人:
  侯嬴(?-前257),战国魏隐士。一称侯生。家贫,年七十为大梁夷门监者。信陵君遗以厚币,不受。信陵君置酒大会宾客,亲乘车从骑往迎赢,引之上座。秦围赵,赵求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晋鄙将兵救赵,既而畏秦强,使人止之,留军观望。嬴为信陵君划策,使如姬窃兵符于魏王卧内,又举屠者朱亥从入魏军,击杀魏将晋鄙,信陵君因得夺晋鄙军以却秦救赵。初侯嬴谓信陵君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至期,果自刭死。
  侯霸(?-37),东汉臣。河南密县(今属河南)人,字君房。曾师事九江太守房凤,治《穀梁春秋》。新莽时,任淮平(临淮)大尹(太守)。东汉初,为尚书令。他熟知日制,收录遗文,条奏前代法令制度,多被采行。后为大司徒,封关内侯。
  侯览(?-),东汉宦官。山阳防东(今山东单县东北)人。桓帝初,为中常侍,后封高乡侯。受贿以巨,前后夺人田地一百十八顷、房屋三百八十一所;自建住宅十六区,皆有高楼池苑,模仿皇宫制度;并放纵仆从、宾客侵凌人民。后被劾,自杀。
  侯景(?-552),北朝梁叛乱者。字万景,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人,羯族。先属北魏尔朱荣,后归高欢,官至司徒、河南道大行台,将兵十万,专制河南达十四年之久。西魏大统十三年(547)高欢死,侯景因与高欢子澄有隙,恐被害,先以河南叛降西魏,旋又降梁,受封为河南王,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次年,与梁宗室萧正德(萧衍侄)勾结,举兵反叛,攻破建康(今江苏南京)。太清三年(549)攻破台城(宫城,中央台省与宫殿所在地),梁武帝愤恨而死。景立太子萧纲为帝(简文帝),自居相国、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派兵攻占三吴等地。所到之处,专以焚掠为事,都城建康几成废墟,长江下游地区受到极大破坏。大宝二年(551),景废简文帝,立萧栋为梁帝,旋废梁帝自立,国号汉,建元太始。次年,建康被梁将王僧辩与陈霸先所破,景东逃时为部下杀死。
  侯安都(520-563),南朝陈臣。字成师,始兴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家世为乡里豪族,初辟郡主簿。侯景之乱,聚兵三千人,随陈霸先入援建康,梁元帝授通直散骑常侍。敬帝时迁至南徐州刺史。陈武帝卒,定议立文帝,进爵清远郡公,迁司空。自以功安社稷,骄纵不法,多聚文武之士,为文帝所忌,被杀。
  侯君集(?-643),唐初将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君集少年时以武勇称。隋末战乱中,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西战,功勋卓著,在拥立李世民称帝时起了重要作用。贞观四年(630),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参议朝政。君集出自行伍,素无学术,及被任用,方始读书。他出为将领,入参朝政,获得当时称誉。贞观十二年至十四年,侯君集负责对吐蕃、高昌的征伐,取得平定高昌的大捷。但他入高昌时,私取宝物;将士也竞相盗窃,君集自身不正,不敢禁制。还朝后,被人揭发,下狱,虽得免罪,却没有奖赏,他心怀不满。十七年,有人告发太子承乾策划政变,结果承乾被废黜,党附于承乾的君集也被杀。
  侯希逸(720-781),唐将领。营州(治辽宁朝阳)人。《新唐书》称其“丰下锐上”,“治军务农有状”。天宝末,为州裨将,守保定城。拒绝参加安史叛乱。宝应元年(762),为平卢淄青节度使。后入朝为检校尚书右仆射,知省事。大历末,封淮阳郡王。迁司空,未及拜,卒。

作者:220.172.214.* (2007/8/14 10:40:35)   回复此贴
  回复:晚清进士侯起龙 第 2 楼

侯叔献(1023-1076),北宋水利家。字景仁。抚州宜黄(属江西)人。庆历进士。累官两浙常平使。长于治水。公元1070年权都水监丞,征发民工,在伏秋大汛期间,引用流入汴水的黄河矾山水淤溉田地。经营数年,淤溉田40万顷。汴水曾暴涨,睢阳河堤危急,乃引水入上游数十里的古城中,临时滞洪,使下游水量减少,以抢修堤防。此后,还主持引汴入蔡工程,改善南北水运。
  侯蒙,北宋臣。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属山东)人。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徙襄邑。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崇宁间上疏论十事,迁侍御史,改户部尚书。大观四年,除同知枢密院事,进尚书左丞。政和六年,为中书侍郎。次年十月,罢知毫州,徙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谥文穆。侯蒙年过三十始登第,有轻薄子画其形于纸鸢以戏之,蒙赋《临江仙》词以答。
  侯显,明宦官、航海家。为司礼少监。永乐元年(1403)被派往乌思藏(今西藏)延聘僧人,四年冬回南京。继又参加郑和的第二和第三次航行。十一年出使八剌(今尼泊尔)、地涌塔两国。十三年和十八年单独出使,到榜葛刺(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受到当地人民热情接待。宣德二年(1427)入藏访问。当时名望仅次于郑和。
  侯大苟(?-1465),明农民起义首领。广西浔州(今桂平)人。瑶族。正统七年(1442)与蓝受贰领导大藤峡瑶、壮各族人民起义。不久,受贰遇害,他继续坚持斗争。曾进攻桂平附近州县,发展至万余人。景泰中,一度攻入高(今广东茂名)、廉(今广西合浦)、雷(今广东海康)等州境内。成化元年(1465),被佥都御史韩雍击败,兵败被执杀。
  侯恂,明臣。河南商丘人,字若谷,号六真。万历进士。曾任御史,官至户部尚书。为温体仁所排斥,下狱论死。李自成围攻开封,明政府因他对大将左良玉有恩,从狱中起为督师。不久朝议中变,,又下狱。李自成入北京,对三品以上明官,仅用他一人,授工政府(一说兵政府)尚书衔。后逃回家乡,十余年而死。
  侯峒曾(1591-1645),明末抗清义军领袖。字豫瞻。苏州嘉定(属上海市)人。天启进士。曾任浙江参政。1645年,清军南下,派张维熙为知县,遭到嘉定人民反抗。他与黄淳耀被推为领袖,高悬“嘉定恢剿义师”旗帜,坚守城垣十余天,终因寡不敌众,为清军所败。城破后,与二子投水未死,被杀。
  侯方域(1618-1654),明末清初文学家。字朝宗。商丘(今属河南)人。明末诸生。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侯方域少年时即有才名,参加复社,与东南名士交游,时人以他和方以智、冒襄、陈贞慧为四公子。曾为史可法幕府于扬州。入清后,于顺治八年(1651)应河南乡试,为副贡生。侯方域擅长散文,以写作古文雄视当世。他早期所作文章较浅薄,功力不深;后期日趋成熟。时人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国初三大家。他的作品有人物传记,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均有唐代传奇笔法,具有短篇小说特点。其论文书信,或痛斥权贵,或直抒怀抱,都能显示出他的散文具有流畅恣肆的特色。也能诗。著作有《壮晦堂文集》十卷,《四忆堂诗集》六卷。
  侯芝(约1768-1830),清女文学家。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字香叶,号香叶阁主人、修月阁主人。梅曾亮之母晚年专改弹词。经其改编加序刻印的有《再生缘》(系改陈端生原作)、《玉钏缘》、《再造天》(《再生缘》续集)和《锦上花》(系合并《锦笺缘》、《金冠记》而成)。又编写《再生缘》的洁本,题名《金闺杰》。
  其他侯姓名人有秦方士侯公;东汉文人侯讽,学者侯瑾;北朝陈大臣侯瑱,北周将领侯植;隋滑稽艺术家侯白;唐大臣侯固,诗人侯喜;五代时将领侯益;明大臣侯钺、侯琎;清学者侯康、侯度等。近当代侯姓名人有爱国民主人士侯镜如,国民党官员侯畅,数学家侯自,化工专家侯德榜,化学工程学家侯祥麟,光学家侯洵,地质学家侯德封,土壤学家侯光炯,生态学家侯学煜,病理学家侯宝璋,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历史学家侯外庐,相声演员侯宝林、侯耀文、侯耀华,电影导演侯曜、侯孝贤,剧作家侯枫,京剧演员侯喜瑞,北昆演员侯玉山,河北梆子演员侯俊山等。

作者:220.172.214.* (2007/8/14 10:41:36)   回复此贴
  回复:晚清进士侯起龙 第 3 楼

侯夫人

    隋炀帝在位期间广造高楼,并网罗天下美女数千名纳于迷楼中幽闭,侯夫人就是这几千名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隋炀帝的宫女之一,最后自缢而死,臂悬锦囊,左右取进,得自感诗三首。
    其一曰:

   “庭绝玉辇迹,芳草渐成窠。隐隐闻箫鼓,君恩何处多。”

    其二曰:

   “欲泣不成泪,悲来翻强歌。庭花方烂熳,无计奈春何。”

    其三曰:

   “春阴正无际,独步意如何。不及闲花草,翻承雨露多。”

    又妆成诗云:

   “妆成多自恨,梦好却成悲。不及杨花意,春来到处飞。”

    又遣意云:

   “秘洞遍仙卉,雕房锁玉人。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


    又有咏物寄意的空灵飘逸的小诗《春日看梅》

    砌雪无消日, 卷帘时自颦。

    庭梅对我有怜意, 先露枝头一点春。

    又自伤云:

   “初入承明日,深深报未央。长门七八载,无复见君王。
    寒春入骨清,独卧愁空房。跚履步庭下,幽怀空感伤。
    平日所爱惜,自待却非常。色美反成弃,命薄何可量。
    君恩实疏远,妾意徒彷徨。家岂无骨肉,偏亲老北堂。
    此身无羽翼,何计出高墙。性命诚所重,弃割亦可伤。
    悬帛朱栋上,肚肠如沸汤。引颈又自惜,有若丝牵肠。
    毅然就死地,从此归冥乡。”

    帝见其诗,反复感伤。往视其尸,曰:“此已死,颜色犹美如桃花。”乃急召中使许廷辅曰:“朕面遣汝择后宫女入迷楼,汝何故独弃此人也!”乃令廷辅下狱,赐自尽.
    正所谓:自古深宫红颜冢,哪闻诸侯偕老情?


作者:222.87.71.* (2007/9/8 12:46:10)   回复此贴
  回复:晚清进士侯起龙 第 4 楼

泉州“百家姓”编撰工作 侯姓已完成初稿并送审  



http://www.qzwb.com  2007年06月21日  来源:东南早报  

  
  早报讯(实习生傅仰哲记者朱彩云)《泉州姓氏·侯姓》已抢先第一,最先完成十几万字初稿并送审,昨日,记者从泉州市方志委获悉,泉州“百家姓”编撰工程浩大,要全部汇总还有待时日。

  据介绍,从宋代以来的700多年,泉州侯姓由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变故及宗族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出现人口迁徙,其具体原因有如避战乱、逃灾荒,或出外谋生、开拓,或做官、讲学,或随军转移定居,或入赘,或隐居而于异地繁衍发展。而泉州侯姓迁往台湾的人数不少。

  目前,泉州市方志委建立的“泉州姓氏志丛书”总编室正组织专家审定书稿,争取该书能够尽早付梓。泉州市方志委有关人士称,除了侯姓外,泉州姓氏中的詹、黄、彭、卢、曾姓,也有望陆续完成初稿并送审。

 


作者:220.172.208.* (2007/9/19 12:47:25)   回复此贴
  回复:晚清进士侯起龙 第 5 楼

寻访泉州稀有姓氏:侯姓刘姓有过生死情谊  



http://www.qzwb.com  2006年02月17日
 
来源: 东南早报  



  
泉州稀有姓氏
  

   □早报记者曹燮

  在泉州一带,历史上曾有“刘侯同宗”之称,据说,两姓曾经演绎过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生死情谊,并在坊间传为佳话。近日,记者采访了南安几位侯姓后人,验证了“刘侯同宗”这一说法。

  晋江刘炳火所写的《晋江刘姓源流》一文对“刘侯同宗”的说法解释称,刘氏世祖刘至敏的先辈与原浙江安抚使王钅奇镒因朝内斗争,祸延宗亲。当时朝廷派林将军包围刘家,林将军怜悯刘至敏年幼,将其藏于战袍之内,飞骑冲出重围后把至敏交托在朝的一位侯氏官员。为保刘、林后裔不受株连,林将军自杀,侯家以一孙顶替抵命,救了刘至敏,至敏遂改姓侯。宋景炎年间,元兵入侵,宋太常寺正卿侯宗贵及夫人杜端慈携九子扶幼主端宗入闽,先住泉州古榕境旧馆驿,后卜居南安十八都侯乡,随后把至敏和林将军的后裔也安置于侯乡,至敏恢复原姓刘。至敏后裔为纪念这段生死情谊,大门灯写上“刘侯”,祠堂门匾也写上“刘侯宗祠”。

  侯耿东先生告诉记者,南安侯姓主要分布在:南安康美,梅山镇明新村,罗东镇维新村。南安洪濑刘氏宗亲会负责人刘佳水介绍,刘姓是与侯姓同宗的。据他了解,南安的康美镇有侯姓约500多人,洪濑有侯姓后人100多人,在南安梅山镇的明新村有侯姓3000多人,罗东镇维新村有侯姓1400多人,在仑苍、英都、金淘三个镇共有侯姓人口1000多人;在惠安洛阳桥附近,也有少数侯姓后人;其余侯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晋江深沪。

  侯姓源流与迁徙

  侯姓来源的四种版本:一是出自姒姓。是夏禹的后代,相传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氏。二是直接传自黄帝至轩辕氏姬姓的后代。我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晋武公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而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是为侯姓。三是来自叔段。春秋时,郑国的叔段因要谋反的动机被哥哥庄公发觉而讨伐他,他逃到共这个地方,被称做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孙共仲为侯氏。另一种说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将复姓改为侯姓。北魏北鲜卑族复阳的少数民族中,有侯莫陈氏改为单姓侯氏。

  大体上,侯姓发源于山西境内,秦汉之际已遍布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宁夏等省。其中,以河北的发展最为旺盛。西晋末年,侯氏和其他姓氏一样因为战乱迁到南方,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唐代的时候,侯氏开始移居福建、广东等地。

  

  



作者:220.172.208.* (2007/9/19 12:50:3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3 每页5条 当前1/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2,423.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