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谁知道全馀良的出处记载?知道请与我联系!

    中华全氏网 2011年7月10日 平南县全叙兴


 

     首先热烈祝贺<2010首届全国全氏聚会>于7月25号在广州举行并圆满成功!
     然国有史族有谱,自古已然.以钢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不忘木本根源, 追宗溯源,感念祖德.更甚是为了激励全氏后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也.
窃喜全姓有光辉的过去,亦有灿烂的今天.正道是:
东吴当大将,清代列文豪,京兆英贤光史册;
殷世始高宗,周朝蒙赦命,先泉俊杰启鸿图.------(引用族谱)
       然个人窃查平南全姓始祖馀良公(1379-1441),自柳城迁来,居于武林.以耕读好善自励,执亲丧尽所礼.善营祖业,家道日盛.传至忠公,亦以好善载誉.厥后因避乱迁居史村(今改为水村)、潭龙、沙冲、上官塘、都厚、坡塘等处,都能绍馨香于勿替,衍瓜瓞以锦长,至今已有五
千余众,辈分已经排列到二十七世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但是本人自石碑记载看到---端州经府全君,乃柳城故家,上世传为吴好施名士全崇公之后,因播迁于此,遂为浔人。窃想:到底是哪个地方柳城?不得而知。但看到碑文后面记载:忠由胄监授今官,以好善清白著名。娶同邑临淮县县丞石崖女……,我就想,既然提及了全忠娶的是同邑的县丞的女儿,见字思义,当时他娶的夫人肯定是同一个城市或者是同一个县的(临淮县是今安徽凤阳、定远一带).
另外---柳城,历史上有汉柳城、燕柳城和隋唐柳城。汉代柳城在今辽宁省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村。燕柳城则在今凌源县凌源镇,隋唐柳城即指现在的朝阳市双塔区境内的旧城。
《后汉书•乌桓传》记载,建安十二年,曹操亲征乌桓,大破塌顿于柳城。《春秋十六国》记载,西汉时置柳城县,治所在柳城,属辽西郡。东汉末,黄初元年(220年)废置。这便是汉柳城。
《晋书》记载,东晋初(341年),鲜卑首领慕容皝派阳裕、唐柱监工,在柳城之北,龙山之西,“筑龙城,构宫庙”,改柳城为龙城县。这仍是指汉柳城。
据旧志记载,燕柳城已非汉时柳城。前燕、北燕、东魏时所设柳城为同一地,即在今凌源县凌源镇。
《十六国疆域志•前燕》中载:“冀阳郡领县二:平冈、柳城”。冀阳郡始设于东晋建武初年(公元317年),其治所在“汉右北平郡平冈县界”。据考,平冈在今凌源县安杖子,位于“大凌河南岸”,而柳城位于“大凌河北岸”,与平冈相距十八里,当为今凌源县凌源镇。
北燕时复设柳城县,仍为冀阳郡所辖。《十六国疆域志•北燕》载:“平州冀阳郡领县二:平冈、柳城”。
北魏初,将柳城划入龙城县。《魏书•地形志》:“昌黎、棘城属焉。”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又分昌黎郡西部置冀阳郡,《魏书•地形志》:“冀阳郡,真君八年并入昌黎,武定五年复置,领县二:平冈、柳城”。据此可见,前燕、北燕、东魏时的柳城均指今凌源县凌源镇一地。
《辽史•地理志》载,隋置营州,唐废州置柳城,唐武德初改营州,唐开元四年复置柳城。八年迁至渔阳,十年又迁回柳城,后为奚所据。
《塔子沟纪略》卷三记,三座塔城,在吐默特贝子府境内,即契丹柳城兴中府,左披凤凰山,右披狼山,前履大凌河,筑土为城。
种地民人于东塔前掘得石碑,两面碑文,前系辽,后系元,首载兴中名目,并有柳城人之语,因以知三座塔城即为古之柳城兴中府。可见,自隋唐至以后的柳城,皆指隋唐时置、唐开元四年时复置的柳城,故址在今朝阳市双塔区旧城区内。
“柳城”之名的来历,史书上并无记载,只是在民间流传着“柳仙”变“柳姑”,植柳树,叫柳城的故事。不管“柳姑”的传说是真是假,“柳城”的名字还是和柳树有关,即盛长柳树之城。

---------依照上述<柳城>之说就已众说纷纭,由此看来,寻宗之源,尚须慎重起见. 然据个人以当时的年号及全氏起源考证,馀良公可能是出自朝阳的柳城或者安徽凤阳县,至于正确与否?还有待各位全氏子孙进一步考证!

                                                                   ===== 全叙兴联系QQ:262642533

 

 


分享按钮>>第二届全国全氏聚会活动方案
>>全洁琼—全氏最美女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