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氏古代名人】南宋名臣全子才兵败流寓灵川稽考
- 中华全氏网 2015年6月8日 全学贤
兵败流寓灵川而后鲜为人知的南宋名臣全子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考究的人。1999年问世的图鉴版巨著《中国通史》(梁隆炜主编,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第五卷有载:“公元1234年6月,理宗赵昀命全子才等出兵汴京,汴京蒙古守将杀长官崔立降宋。宋将赵葵自滁州(今安徽滁县)取泗州(今江苏盱眙北),至汴京会师。7月,宋兵入洛阳,洛阳近乎一座空城。宋兵军饷无着,蒙古闻讯后派兵南下,包围洛阳。双方交战后宋军虽然未败,却因严重缺粮,只好弃城而归。在汴京的宋军,也因朝廷不供应粮饷,无法坚守,在蒙古军决黄河水淹城后,也只好退走了。”由此可见,全子才是名垂青史的南宋名臣。
籍贯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东都里南宅村的全子才,身为名臣,为什么离乡背井,千里迢迢迁徙西粤灵阳(今广西灵川三街镇)生息繁衍呢?《灵川县志》把全子才作为“流寓”记载。此事在全氏旧谱上有一首题为《全氏源流行》的诗回答最透彻,诗曰:“旧籍本山东,避祸来西粤。益都是故邱,鼻祖知庐州。会兵勤国难,失利贻君羞。不独罢祠禄,积毁堪销骨。遂怀微子心,顿挈荀 族。伍子出昭关,范蠡游湖山。非敢营三窟,只图无后艰。残豆何心恋?决意奔荒甸。南窜到灵阳,邑里询堪羡。民淳俗不漓,舍此更何之?遂解征鞍苦,聿舆胥宇思。”这首诗是全子才第六代孙全邦直于立灵川全氏宗族时写的,它是灵川全氏的传世之作,它把灵川全氏鼻祖全子才奉诏出兵汴京前后的情况以及全子才当年的情怀、心态用诗句告诉了后人。该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它以古人微子、荀 、伍子胥、范蠡等比喻为全子才,细读慢嚼诗句,全子才是怎样到灵川定居的,答案尽在其中。上述《中国通史》那段记载,是全子才奉诏出兵汴京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一个提示。出兵汴京战况如何?为了让今人对全子才本人和出兵汴京战况有所了解,本人试将自己历经多年探索获得的相关史料整理成文,以此与同仁商榷、共勉。
端平元年(1234年)一月,宋、蒙结盟攻克蔡州(今河南汝阳),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金亡后,蒙古背信弃义,不但没有兑现此前同宋签订的灭金后将河南的土地归还给宋的承诺,还将宋之陈州(今河南淮南)、蔡州西北大片土地划归蒙古占有。金亡后,元军主力北还,河南境内元军兵力因此空虚。此时,宋将赵范、赵葵上疏,提出要趁机收复“三京”(汴京、洛阳、商丘),抚定中原。对此,廷臣多认为不可,就是赵范手下的参议官邱岳亦以为不可败盟。史嵩之、村杲等大臣均言宜守不宜战。偏右丞相郑清之力主赵议,劝理宗立即采纳二赵的主张。理宗好大喜功,遂批准了二赵的奏疏,且命二赵移师黄州(今湖北黄冈),刻日进兵。六月,又“下诏知庐州全子才合淮西兵万人赴汴(摘自《资治通鉴续编》第四卷)。
全子才奉诏出兵,抵汴。汴京由崔立居守,立横行霸道、仗势欺人,都尉李伯渊、李绮素为立所轻侮,密图报怨,闻子才军至,通书约降。全子才将计就计,同意可与其里应外合除掉立。按照预谋,伯渊佯装与立会面商议如何守城,立未曾戒备,骑马赴会。伯渊趁其不备,就马上拔出匕首朝立胸刺去,立倒撞下马,仆地即亡。立亡,伯渊等出迎宋军,宋军凯旋入城。
屯留旬余,淮西兵元帅赵葵率兵五万自滁州取泗州抵汴。葵问子才:“我们开始是谋划占据潼关(今陕西潼关县北),坚守黄河,你到达汴京已半月了,怎么还不进攻洛阳,占领潼关?”对曰:“粮饷未集。”葵忿然作色曰:“现元军未至,正好乘虚进击,若等粮饷到来,恐元军早南下了。”全子才听赵葵这么一说,不知如何是好:进攻么?粮草未备;不进攻么?机会就要错过了。怎么办?此时此刻,他还估计到自己若不同意出兵,赵葵肯定要自行出兵,倘如此,垂手可得的战功就要被赵葵夺去,于是不得已答应出兵。如何出兵?恐大功旁落,全子才只派遣自己的非主力军,而把赵葵率领的主力军淮西兵置之度外。他派徐敏子等提兵一万三千人,先行西进;又命杨谊率庐州强弩军一万五千人作为后应,两军只各给五日粮。
敏子率军抵洛,洛阳无兵把守,只有居民三百余家,敏子轻而易举占领了洛阳。洛阳到手,理宗下诏“以赵范为京河关陕宣抚使开封府东京留守,赵葵为京河制置使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全子才关陕制置使(朝廷委任的负责当地防务的军事长官)知河南西京留守”(摘自《宋史》“理宗记”一章)。入洛后,入城之师吃完了原配发的五日粮,就没米下锅了,只好挖蒿草充饥。此时,屋漏又遇雨,汴水堤坝决口,大水泛滥,道路中断,宋军送粮受阻。得知这一情况,蒙古国王塔斯急命元军火速南下。
杨谊率强弩军行至洛阳东三十里,刚散开坐下来准备煮饭、吃饭,一声胡哨,忽见蹙盖突现,元军前锋刘享安率一彪军突然杀到,宋军毫无准备,乱作一团。杨谊见势不妙,仓促逃跑,部众随溃。元军乘胜追击,追至洛水,蹙溺宋军无数。消息传至洛阳,城内官兵闻讯,士气大落。元军抵洛,敏子出城迎战,不分胜负。虽不分胜负,可宋军因没饭吃,徐敏子无计可施,被迫退兵。
全子才、赵葵在汴京,屡催史嵩之解粮,始终不至。元军逼近汴京,决黄河寸金堤之水淹城。面对洪水淹城,为保护士兵的生命,全子才索性丢弃前功引军南还。南还时,刘子澄参谋失算,赵葵指挥不力,宋军大败。
兵败后,赵范无颜面君。为推卸责任,他上表劾全子才轻遣偏师,用兵不当。刘子澄参谋失算,赵葵指挥不力,招致后军覆没。理宗遂下诏:“赵葵降官一级,处置河南东京营田边备;全子才降官一级,处置唐州、邓州、息州营田边备;徐敏子撤职罢官;杨谊降官四级,勒令停职,军中效力,以观后效;史嵩之亦上疏求去,准令免职。”其他责任人也都受到了惩处。
端平二年,全子才居守唐州,元军将领温不花率军侵犯。大敌当前,全子才弃军夜遁。时任军器监的刘子澄当晚也丢弃锱重夜遁。幸赵范往援,击退元军。此次兵败,全子才被削二秩,谪居衡州(今湖南衡阳)。为查清是否真有此事,本人两次专程前往衡阳考查。在衡阳,通过翻阅《清泉县志》,悉该志“卷三十五”有这样的记载:“理宗端平二年七月丁亥坐唐州之役,弃兵宵遁,全子才削二秩,谪居衡州。”由此可见,全子才被贬后,即居于衡州,直到宝三年才从衡州迁徙灵川。
话说宝三年(1255年),理宗念全子才是母后外家的人,为顾及母后,他拟再起用他(据全氏旧谱载:“守宗皇后全氏,为理宗母后之女侄,全氏之盛于宋也。彼时,全炜封侯,为将十余人,子才为河南太守”)。闻全子才又要东山再起,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违失”的大臣)王别有用心煽动皇上说:“我们大宋和蒙古本来没有深仇,可战争却连绵不断,灾祸接踵而来,根源在哪里?在于进攻洛阳的军队轻率挑起军事争端。两三个狂妄之徒,如赵葵、全子才、刘子澄等人,浅薄、轻率又无谋略,以致全军覆没。现在,皇上不但不能再用他,还应免去他的祠禄,以此作为‘丧师误国’的惩戒。”理宗见王说得有理,于是取消了拟对全子才的任命,免了他的祠禄,且“怒犹未已”
闻皇上“怒犹未已”,知灾祸未了,全子才忙与时任职军司尉的儿子志超(号升枝)和精通儒业而不仕的孙少甫商讨如何面对。一致认为“不急去,巩全氏无噍类矣!”于是决定一家大小马上逃离。往南逃到灵阳,见“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民淳俗厚,祸乱不侵”,乃喟然叹曰:“舍此不居安往哉?”于是落户灵阳。此后,全子才即被称为全氏迁粤之始祖。
中华全氏网--弘扬全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江西何氏召开筹备会议 总会成立日期决定
>>【师氏网新闻】《中华百家姓·起源故事》将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