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氏文化古迹】洞桥镇沙港村:挡不住的寻根脚步
- 中华全氏网 2015年10月23日 洞桥镇农办
今年是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清初“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全祖望诞辰310周年。近日,洞桥镇沙港村举行了全祖望故居落成典礼暨《桓溪全氏宗谱》圆谱庆典仪式。
这是桓溪全氏第13次圆谱,距离上一次续修,相隔84年。此次续修的《桓溪全氏宗谱》共14本,不仅续上了桓溪全氏33代~37代繁衍发展的家史,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日前,参与修谱的沙港村全氏后人全荣昌、全永祯等老人,向记者讲述了自2012年以来的修谱历程。
天一阁拍摄民国时期宗谱
盛世修谱。近年来的鄞州,各地兴起修谱、修宗祠,涌动着寻根认祖的热潮。
全荣昌说,早在2005年,村里就有人提过续修宗谱的建议,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搁置。到了2012年,各方面条件成熟,村里成立了 《桓溪全氏宗谱》重修理事会,并组建了具体操作此事的工作班子。
“资金上,我们发动全氏后人和热心人士捐款;人力上,村里一些了解情况又通晓写作、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组成队伍。”担任顾问工作的全永祯说。主要参与者四五人,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修谱期间,忙得几乎连双休日都没有。
上一轮修谱完成,在1931年,共6本,但这套民国时期的《桓溪全氏宗谱》失落已久。
几年前,有后人在天一阁博物馆寻觅到了这套宗谱,在修谱工作启动后,专门到天一阁用数码相机把那6本《桓溪全氏宗谱》都拍摄下来。全荣昌等人将这些照片打印出来,共有六七百页,花了半个月时间整理,最后发现遗漏了十余页。
在修谱期间,全荣昌等人获得线索,东吴镇三塘村有全氏保留了一套民国时期的宗谱,和打印稿相互印证之后,缺页只剩三四页。于是,全氏后人于去年再次到天一阁翻阅,终于把上一轮的宗谱完整补齐。
寻根认祖的热情涌动
桓溪全氏要续修宗谱的消息,通过网络等各种方式传了出去,四散各地的后人们开始有了动静。
全荣昌说起其中的一个故事:“有个来自玉环的后人,获悉信息后,三次开着车到我们村里联系,但其太公辈和宗谱的记载有些接不上。”究竟是不是桓溪全氏之后,一时无法判定。但双方都不放弃,终于有一次,对方忽然提到,曾经听老人说起过,100多年前在临海生活过。经过查寻,迁到临海的那一支和桓溪全氏接上了。玉环的后人为终于找到了祖宗而兴奋不已。
2013年夏天,全荣昌等人听说奉化竺家也有几家全姓,于是他和村里另一位老人全惠能,顶着高温,骑着自行车前往奉化。经过几次上门拜访、交流,奉化竺家的全氏也找到了自己的根脉。
在安徽,在舟山……全氏后人陆续有信息传来。其中,定海的全氏后人,在沙港全氏几次登门后,终于从“翼”“世”“永”等相连的辈分排名中获得了印证。
“在宗谱的续修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其维系宗族脉络,继承宗族精神,凝聚宗族亲情,弘扬宗族文化,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全荣昌说。
破解岁月深处的谜团
新一轮修谱,除了让桓溪全氏的谱系记录更加全面完整外,还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比如和家族文化息息相关的宗祠。
全荣昌说,沙港村全氏宗祠原来有4个,现在只剩下1个;13座堂沿,现在只剩3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这些已经消失的人文风景,不仅在宗谱中进行了记载,还通过航拍图,将其旧址一一进行标示,让后人记住这些曾经祭祀祖宗的重要场所。
同时,根据上一轮宗谱中的相关记录,重新整理了几位对家族做出过贡献的女性的资料,其中3个为配偶,1个为女儿,这4个女性的故事,在此轮宗谱中也获得了完整记录。
全氏宗祠前有一座石桥,叫继仙桥,有三四百年历史,新的宗谱里记录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个全氏后人在洪水冲垮桥墩时,为了保桥而献出生命的故事。宗谱里也有1967年大旱等各类大事件的记录。
此外,以前的一些历史谜团,在这次整理资料、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也获得破解。比如村里有座东津桥,一直以为“津”就是渡口的意思,此次经过查证,才发现这是为了纪念造桥人而以他的名字命名。
村里曾有一座庵,叫宝积庵,庵里的美月师父做过不少布施行善之事。此次修宗谱,经过两三个月的查寻,为美月师父出自全氏的哪一支找到了答案。
千百年来,全氏始终流传着一些家范祖训,让后人记住家族精神。此次修谱,再次更新了全氏家范,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祭之厚,不如养之薄”“父母在,常回家看看;父母过,想尽孝也难”“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为人子者,不可数典忘祖”等。
家风绵延,与时俱进。重修宗谱,让全氏后人记得住乡愁,也能传承下祖德。
中华全氏网--弘扬全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全氏名人楷模】鄞州区沙港村党支部书记全华钧
>>【鲍氏网新闻】济钢总经理李涛在第16次鲍氏文苑座谈会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