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氏姓氏渊源
- 中华郗氏网 2012年12月10日 万家姓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武王属下大司寇苏忿生的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根据史籍《元和姓纂》的记载,郗氏是高阳氏的后代,出自黄帝之子玄嚣。
玄嚣有个后代有个叫苏忿生,为人公正无私,在周武王姬发执政时期官至司寇,专门负责诉讼事宜,有清正之声。苏忿生有庶子受封于郗邑(今河南沁阳),其后人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郗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xī(ㄒㄧ)。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郄縠之后,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史书记载:晋国有大夫郄献子(姬叔虎),食邑于郄(今河南沁阳贺村),因氏。通作郄,与卩部?别。其后代称郄氏,亦称郤氏,古代“郤”、“郄”二字通用。
春秋时期,晋文公姬重耳创建三军,谋求各军的领军元帅,找大夫赵衰商量。赵衰说:“郤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説《礼》、《乐》而敦《诗》、《书》……君其试之!”晋文公非常信任赵衰,虽然郤縠是一名文士,仍任命郤縠将中军(中军元帅),以郤溱佐之。
在后世的赋、诗、文中,常用“郤縠”来比喻儒将。唐朝著名大文豪韩愈在《酬别留后侍郎》一诗中:“为文无出相如右,谋帅难居郤縠先。”宋朝张耒在《送刘季孙赴浙东》一诗中说:“将军好书如郤縠,文中随船三万轴。”都是说郤縠。
在郤縠的后裔子孙中,有称郗氏者。至于为何由“郤”改“郗”,是因为人们在书写过程中字讹的缘故。在古代,“郤”与“郄”字同,后来人们又将“郄”误写为“郗”,遂以讹为正,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xì(ㄒㄧ),今音读作xī(ㄒㄧ)亦可。
著名宋朝学者黄长睿对此分析到:“郄诜,晋大夫郄縠之后。郗鉴,汉御史大夫郗虑之后。姓源旣异,音读各殊,后世因俗书相混,不复分郄、郗为二。陆龟蒙诗曰‘一段淸光染郗郞’,亦误写也。”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锡克德氏,亦称希克特氏、锡赫特氏,满语为Sikde Hala,世居卦尔察(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郗氏、线氏、奚氏等。
⑵.满族锡克特哩氏,亦称西克忒里氏、石克特立氏、锡得胡立氏,是锡克德氏的早期分支,满语为Sikteri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乌喇(今吉林永吉)、松花江与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郗氏、西氏、胡氏、石氏、奚氏、邵氏等。
满族郗氏正确读音皆作xī(ㄒㄧ)。
今有郗氏族人将自己的姓氏读音为qiē(ㄑㄧㄝ),例如著名航天工业热环境专家郄殿福,就如此读自己的姓氏,这是历史形成的“客音”现象,即在迁播过程中按客居地的方言读音随俗而形成的,非原始正读,按照入乡随俗的惯例也不算太大的过错。
不过,作为姓氏读音,还是应当遵循源音为上,并非所有的汉字读音皆可约定成俗的,特别是姓氏。在传统姓氏学上,随意更改姓氏读音,就等于宣告自己脱离本源,切记。
得姓始祖:苏忿生、郤縠(郄縠)。
迁徙分布
郗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三位门阀。
郗氏族人是在两千年前由苏氏分支出来的。根据史籍《元和姓纂》的记载,郗氏出姬姓,是高阳氏的后代,苏忿生的支子被封于郗邑,后代因而以此为氏,望族出于高平。而根据史籍《路氏》上说,苏氏的儿子因被封于郗(今河南沁阳),所以以郗为姓,称为郗氏。
汉族郗氏族人的最早发祥地就在沁阳,后来他们却在山东的高平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留在河南老家的子孙反而比较少。
满族郗氏族人主要出自卦尔察女真的锡克德部落,原世代居住在卦尔察,即被沙俄无耻侵占后称作乌苏里斯克的地区,后取原姓氏的谐音汉字为郗氏,成为郗氏大家族的一员。
分享按钮>>郗鉴及郗氏家族
>>郗氏的骄傲——郗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