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班超部分班氏后裔的迁徙和分布
- 中华班氏网 2012年12月11日 万家姓
近赴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散兵镇隆泉村班家巷寻根,受到班飞舞的父亲班先伟及诸多本家的热情招待,有幸得阅了巢湖班姓家谱,收获很大。首先是中华班姓一家亲的感觉油然而生。在短短一天的交往中,我们交流了情况、畅叙了亲情、浏览了班家巷的美景、参观了村里的企业。什么语言上的障碍、地理上的差异,都被融化在亲情之中;其次是感到他们的《家谱》从班壹至巢湖班姓八十多代,一代不缺,可谓中华班姓《家谱》中的至宝。在全国班姓《家谱》中也算十分罕见的。三是《家谱》提供了班姓部分祖先迁徙分布的足迹,对于了解历史上班姓人员的迁徙和分布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这对于现代班姓人员的寻根问祖是个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
当然,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古代交通不便,信息的闭塞,《家谱》中对于外迁人员世系和继续的迁徙,就不能再作记载了,所以它还不能满足所有的班姓本家的寻根要求,这还有待于各个支脉的本家继续作出努力。
我现在把《班固班超后裔的迁徙和分布》整理发表出来,就是希望能满足部分本家寻根问祖的迫切愿望。可能在文字和理解上都不可避免的出现错误,望本家和专家学者给予指正。
一、班固、班超祖先的迁徙和分布
班壹避地楼烦。班固在《汉书》叙传中说:“班氏之初与楚同姓------始皇之末,班壹避地楼烦。”这就是说班姓发端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是楚国第十三代国君若敖的后裔,若敖生斗伯比,若敖死后,斗伯比还不满周岁,随母亲寄居其舅父(郧国国君)的家中,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和其年轻的表妹私定终身,后来由于其舅母坚决反对,斗伯比不得不割爱回国,第二年,其表妹生下一子,被其外祖母丢弃到荒草湖中,恰逢斗伯比的舅父(这时已是郧国国君)出外打猎,在荒草湖中见一母虎正在为婴儿喂奶,便抱回家中,夫人告之实情,郧君便成全了这门婚事,给婴儿取名斗谷於菟,字子文,这就是后来楚国有名的令尹——子文的出身。后来子文生一子,因老虎有斑纹所以取名斗班,斗班生斗克黄(斗生),斗克黄生斗弃疾,斗弃疾生斗韦龟,斗韦龟生斗子旗(斗成然),斗成然生斗辛、斗怀、斗巢,其后人不见历史记载。直到《汉书》班固“序传”中才说“秦末班壹避地楼烦,”班壹是班姓见于历史记载的第一人,也是斗班的后人,为躲避秦国对楚国王族的追杀,而采取的以斗班的名字为姓的避祸行为。故班壹及其后人班儒、班长皆居楼烦。楼烦《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楼烦春秋时北狄之国,今山西旧保德州、宁武府---等地”;“楼烦县,古楼烦国和汉所置楼烦县,具在今雁门关北。”似在今雁门县。
班回迁居平陵。巢湖班姓〈家谱〉记载:“回公生于汉武帝年间,性喜文章,举为茂材。官至长子县令,迁居于扶风之平陵。”平陵,《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汉昭帝陵也,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十三里。”
班况迁居昌陵。《汉书》续传中又说:班况“致仕就地资累千斤,徙昌陵。”《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昌陵县:汉置,寻废,故治在今陕西临潼县北。”
班彪迁居扶风安陵。《后汉书》班彪传中说“班彪扶风安陵人。”可见班彪已迁居扶风安陵。《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安陵县,汉置安陵县,以惠帝安陵所在,故名。晋废,故城在今咸阳市东。”可见班固、班超当初也是随父居住在扶风安陵。后班固、班超因入朝为官,迁居洛阳或洛阳的附近。
二、班固后裔的迁徙和分布
班壹十四世孙、班固六世孙班授公迁于番阳。《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番阳县,秦置,即今江西鄱阳县也。”
班壹十八世孙,班固十世孙班河公迁入吴江。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吴江县,汉吴县地,唐松陵镇,五代吴越置吴江县,元升为州,明仍降为县,清属江苏常州府,今属江苏苏常道。”
班壹二十一世孙、班固十三世孙班楼公迁居山东。
班壹二十二世孙、班固十四世孙班博公迁入河南。
班壹二十二世孙、班固十四世孙伯班温公迁入润浦。《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润浦,在江苏镇江县东一里,(元和志)东浦亦谓之润浦,北流入江,隋置润州,取此为名。”
班壹二十三世孙、班固十五世孙班崖公迁入泗安。《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泗安镇即四安镇。又说:“四安镇,在浙江长兴县西南七里四安山下,与安徽省广德县接界,濒临四安溪,为浙皖两省通道,其地以保障吴兴、宜兴、广德、安吉四处,故名。
班壹二十三世孙、班固十五世孙班新公以官籍迁居陕西。
班壹二十五世孙、班固十七世孙班惠公迁福建。
班壹二十九世孙、班固二十一世孙班函公迁严州。《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严州,唐於桐卢县置严州,寻废,宋改睦州为严州,今浙江省建德县是其旧治也,民国废;”还说:“唐置,宋废,故治即广西来宾县。”又说:“辽置严州安南军,金废,故治在辽宁兴城县南”
班壹三十世孙、班固二十二世孙班择公做官广东,为某县县丞。
班壹三十一世孙、班固二十三世孙班伸公迁入金华。
班壹三十四世孙、班固二十六世孙班汶公迁入泗州。《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北周置,随废,唐复置,在今江苏省宿迁县东南。”
班壹三十四世孙、班固二十六世孙班井公迁入乐安。《辞海》中说:“1、郡、国名。东汉永元七年(公元95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齐(今高清县高苑镇西北),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高清、桓台、广饶、寿光等县地。三国改为郡,移治高苑(今博兴西南),南朝宋末移治千乘(今广饶北)。隋初废。2、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山东博兴,晋废入博昌;北齐改乐陵县置。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南,隋改名为博昌;金改千乘县置,治所在今山东广饶。1914年改名广饶。县名。在江西省中部,赣江支流乌江上游,宋末置县。
班壹三十四世孙、班固二十六世孙班斗公迁入太瑚。太瑚恐是太湖之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太湖县,南朝宋初置,县在龙山太湖水之侧,元嘉末以县居山险,移就平原,即今治。民国属安徽安庆道。”
班壹三十五世孙、班固二十七世孙班楫公迁入卫汲州郡。公为人醇厚,和平后世。兴者此公积德之所致也;宋公业儒;士公唐初名士,能文章;以礼字思简,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以儒学起家,历任州郡官,官至春官员外郎,以寿终于家,生子一人,名景倩;景倩 生于唐高宗末年,历任州郡有贤名,后拜扬州采访使,开元四年入为大理寺少卿,道过大梁,刺史倪若水为之饯行,叹曰:“班公此行何异登仙,恨不得为其驺仆”,其景羡如此,寻迁国之祭酒,后拜为秘书监,卒于官所;宏公生于唐元宗开元初年,通书史,精笔札,天宝初年进士及第,贞元初改任户部侍郎,度支副使,迁尚书,寻晋封为萧国公,公八年三月专任度支使,寻称疾致仕,公之任职勤恪官署,晨入夕归,下吏劳而未尝厌苦,清白勤干称之于时,七月薨,享寿七十有三,废朝加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敬;《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卫州,北周置,治朝歌。在今河南淇县东北。隋废为汲郡,唐复置卫州,治汲县。即今日河南汲县。班楫公则是班以礼(即班思简)的曾祖父、班宏的高祖父。
班壹三十六世孙、班固二十八世孙班册公做官广东,任某县县丞。
班壹三十九世孙、班固三十一世孙班崇素迁入太平。《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记载颇多,笔者认为,应以太平县较为准确。太平县,后卫置泰平县,在今山西汾城县东北二十七里。北周改为太平。隋时移治今县东北三十里。唐移于今治东北二十七里。明清皆属山西平阳府,民国改为汾城。
班壹三十九世孙、班固三十一世孙班怀公迁入广西。
班壹三十九世孙、班固三十一世孙班佐公迁入东川,官至西川节度副使,配相国冯翊王严震之女,生一子名肃。《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记载颇多,笔者认为有两条可供参考:一是东川条:“东川今四川之东境也,唐肃宗于梓潼置剑南东川节度。宋因之,今有东川道。”二是东川州条:唐置羁縻州,宋因之,今四川旧雒州府地。
班壹四十五世孙、班固三十七世孙班登公少登科第,官拜殿中丞,出为筠州太守,广修桥梁,人民诵之。《辞海》中说:“筠州,州名,唐武德七年(公元642年)改米州置,治所在高安(今属江西),旋废,五代南唐保大十年复置,辖境相当今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清江五县地。
班壹四十七世孙、班固三十九世孙班 麒公才学优裕,任常德学政。《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常德府,宋置,元朝为常德路,明复曰常德府。清因之,属湖南省。”
班壹四十八世孙、班固四十世孙班祥寿公任常州训导。《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唐复置常州,元为常州路,明初改为常春府,后又改为常州府,清因之。属江苏省,故治即江苏武进县。”
班壹四十七世孙、班固三十九世孙班鸾公迁入建德。《辞海》中说:“建德:府、路名,宋咸亨元年(公元1265年)升严州置府,治所在建德(今县东北),辖统相当今浙江省新安江、桐江流域,元改为路,1358年朱元璋改为建安府。”又说:“县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部,钱塘江及其支流新安江在其境内汇合。三国时吴国直县。”
班壹四十七世孙、班固三十九世孙班宇公迁入洪都。《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洪都,今江西南昌县。隋置洪州,故称洪都。”
班壹五十世孙、班固四十二世孙班太义公迁居绍兴。《辞海》中说:“绍兴:府、路名。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升越州置府,以年号为名,治所在会嵇、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辖境相当逝江诸暨以北的浦江、曹娥江流域,及余姚以北地区。”
班壹五十三世孙、班固四十五世孙班富公、班灵公、班隆公具迁居抚州。《辞海》中说:“抚州:州、府、路名,隋开皇初置州,治所在临川,(今抚州市西)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路,属境相当于今抚州市及临川、东乡、金溪、资溪、崇仁、乐安、宜黄等县地。”又说:“市名 ,在江西省东北部,抚河中游,浙赣铁路支线经过境内。”
班壹五十九世孙、班固五十一世孙班恭二公迁居北京。
班壹六十三世孙、班固五十五世孙班养明公迁居临淄。《辞海》中说:“临淄:1、古邑名。2、旧县名,在山东省中部偏北,1969年撤消,并入临淄市。”
班壹六十七世孙、班固五十九世孙班神道公,明朝隐士,生于宣德年间,迁居江南巢湖,是中华班姓巢湖支脉的始祖。今天的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散兵镇龙泉村班家巷即是其故居。
班壹六十七世孙、班固五十九世孙班洪道公迁居无为县。《辞海》中说:“无为:3、县名,在安徽省长江北岸,汉为襄安等县地,宋置无为县,明为无为州,1912年改为无为县。”
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班固后人,中华班姓夏邑支脉的始祖班从善,由陕西省扶风县迁入河南省夏邑县县城以东45里班家集。但巢湖班姓的〈家谱〉中未见登录。
三、班超后裔的迁徙和分布
班壹十世孙、班超之孙班调公迁居望江。《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望江县,汉皖县地,东晋置新治县,随改县曰义乡,又改曰望江,今属安徽安庆道。”又说:“县名,唐置,今缺,当在贵州省。”《辞海》中说:“望江,县名。在安徽西南部,长江北岸,邻接江西省东晋置新治县、隋改义乡县,又改望江县。”
班壹十五世孙、班超七世孙班黄公迁居蓝田。《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蓝田县:秦置,故城在今蓝田县西三十里。
班壹十七世孙、班超九世孙班靠公先迁饶州后迁寿州。《辞海》中说:“饶州:州、路、府名。隋开皇九年置。治所在今江西波阳(鄱阳),唐时辖境相当于今江西鄱江、信江两流域(婺源、玉山除外),元至元中升为路,明初改为鄱阳府。不久又改为饶州。”又说:“寿州:州名。隋开皇九年改北周之扬州置。治所在寿春(今寿县),唐时辖境相当于今安徽寿县、六安、霍山、霍丘等地。五代移治下蔡(今安徽凤台),北宋政和年间升为寿春府,元改为安丰路,明复为寿州,清不辖县,1912年改为寿县。”
班壹二十世孙、班超十二世孙班叔公迁入京川。但没查到京川为何地。
班壹二十一世孙、班超十三世孙班登公迁居广东。
班壹二十三世孙、班超十五世孙班齐公迁居江阴。《辞海》中说:“江阴:1、郡名,南朝梁末置,治所在今江阴,辖境约当今江苏江阴县一带。隋平陈废,2、军,州名:五代南唐李升置军。治所在江阴。宋时屡有废置。元至元中升为路,不久降为州,明降为县。3、县名。在江苏省南部,北滨长江,南朝梁置县。”
班壹二十六世孙、班超十八世孙班晃公迁贵州。
班壹二十六世孙、班超十八世孙班表公迁常州。常州即今江苏常州。
班壹二十七世孙、班超十九世孙班?公迁霸州。《辞海》中说:“霸州:州名。1、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静戎军置,治所在四川茂汶西北,辖境相当于今茂汶一带。广德以后地入土蕃,北宋乾德时复置。2、五代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以益津关及分帱州、瀛州置。为世宗从契丹恢复地区之一。治所在河北永清(河北霸县)。”
班壹三十世孙、班超二十二世孙班豪公迁常州。即今江苏常州。
班壹三十世孙、班超二十二世孙班宵公迁堂邑。《辞海》中说:“堂邑:1、古县名。春秋楚棠邑,后属吴称堂邑,西汉初为侯国,后置堂邑县,治所在江苏六合北,东晋安帝时废,入侨置之尉氏县。南朝梁复置。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废六合县。2、郡名。西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分临淮郡置。治所在堂邑(今六合北)。辖境相当今江苏六合、安徽天长县西部地。东晋安帝时改为秦郡。3、旧县名。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置,治所在山东聊城西北)”
山东微山湖周围的班姓支脉称:他们是班超后裔,元朝至正二年从山西移民而来,巢湖班姓〈家谱〉中未见登录。
两广班姓亦称:他们是班超后裔,后来祖先做官山东,人称“呵鲁公”,再后来因随明朝军队参加平定瑶乱,随迁两广。巢湖班姓〈家谱〉中亦未见登录。
分享按钮>>巢湖班家巷班氏寻根记
>>班氏夏邑支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