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氏夏邑支脉
- 中华班氏网 2012年12月11日 万家姓
班姓夏邑支脉(以下称夏邑班姓)是中华班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该支始祖班从善从陕西省扶风县班家沟迁居夏邑。拉开了夏邑班姓的发展史。660多年来,已繁衍到29世,总人口已超过5万人。因此,我们把班从善称作是班姓夏邑支脉的始祖,也称作支脉之祖。
一、夏邑班姓的先世
(一)、夏邑班姓先世的始祖 。 春秋时期,斗伯比是楚国第十四代国君若敖的儿子,若敖死后,斗伯比寄居在陨国其舅父家中,和表妹私订终身,生下子文。子文初生,被遗弃在荒郊之中。后来陨国国君(子文外祖父)外出打猎,看到老虎给他喂奶,感到非同寻常,便抱回家中。后来子文官居楚国令尹。子文的儿子因老虎有斑纹,取名斗班,也官居楚国令尹。其后人为纪念他就以他的名字为姓而姓了班。因此,斗班就是中华班姓的共同始祖,当然也是夏邑班姓的始祖。(我们也叫称发源之祖)。
(二)、夏邑班姓的中兴之祖。秦朝初年,斗班的后裔班壹,被强迫迁居西北边陲,后于中途机智的逃脱,定居楼烦(今山西宁武、保德一带)。以牧起家,当汉孝惠高后时代,以财富称雄边塞。年百岁以寿终。他是班姓继斗班之后有史记载的又一先祖,实际上是我们的始祖。(我们叫他中兴之祖)。后来,班壹生班儒,为任侠,受到州郡人民的歌颂。班儒生班长,任上谷太守。班长生班回,以茂才为长子县令。班回生班况,初为上农都尉,后迁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生三子:班伯、班游、班稚,一女即班婕妤。班稚生班彪。班彪,字叔皮(公元3年-54年),汉代著名儒学大师、历史学家,初任徐令,官至望都长,著有《史记后传》60余篇。班彪生二子:班固、班超,一女名班昭。班固,字孟坚(公元32—92年),东汉史学家,曾任兰台令史、玄武司马、中护军、行中郎将。著有《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班孟坚集》。特别是《汉书》,首开中国断代史之先河,在中国史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就是夏邑班姓的直系先祖(八世祖);班超,字仲升(公元32-102年),东汉名将、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中国民族工作的先驱,曾任西域都护,出使西域30多年,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畅通丝绸之路,建立了不朽功勋。朝廷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他就是夏邑班姓的叔祖;班昭,字惠班,东汉女史学家,供职后宫,教导皇后及妃子读书,受到皇帝和后妃的尊重,称她为“曹大家(姑)”。班固去逝后,她又继承其兄的遗志,完成了《汉书》这部历史名著,她就是夏邑班姓的姑祖。起先,班姓世居陕西,隋末,班壹之三十五世孙班楫公迁居河南汲县,到宋朝,班壹之五十六世孙班奎公又迁居陕西扶风县班家沟,元朝至正元年,班壹之六十一世孙班从善从陕西幅风县再迁河南夏邑县,拉开了夏邑班姓的发展史。
(三)、夏邑班姓先世的氏前之祖 。再往上追朔,班姓也是中华始祖之一的黄帝的子孙,(因此我们称他为氏前祖)。
《史记?楚世家》记载,黄帝本姓孙,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五帝”之一,为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省新郑市)名曰轩辕。国于有熊(今新郑市),故号有熊氏。长于姬水(即岐水,在陕西省),遂以姬为姓。有土德之瑞,故曰黄帝,代神农为天子,在位100年(公元前2674-2574年)。娶西陵之女嫘祖为正妃,生六子,再娶蜀山之女昌仆,生二子,次子颛顼是黄帝时代的帝王,号高阳氏。长于若水,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在位78年(公元前2490-2413年),寿98岁,葬濮阳。颛顼娶二女,生十二子,其中第十子名称。称娶东城之女,生一子卷章。卷章娶根水之女娇福,生二子:重黎、吴回。次子吴回代为祝融,为高辛氏火正之官。吴回娶东稚之女女华,生一子陆终。陆终精忠报国,尧舜时代被封于陆,般县陆乡即陆终故地。陆终娶鬼方氏之女,生六子,第六子为季连。季连娶苍舒氏之女生附沮,被封于熊,生一子名穴熊。据〈史记〉记载,此后穴熊家道衰微,后人散居各地,其世系传人失考。
商朝末年,穴熊后人粥熊为周文王姬昌之师,有功于周王,后人以其名为氏称熊氏。粥熊的曾孙熊降以功臣之后被封于楚,为春秋时期楚国的开国之君。居丹阳(今湖北姊归县东南),在位21年(公元前1042年—前1021年)。
熊降第十一世孙,也就是楚国第十四代国君熊仪又名若敖。〈左传.宣公四年〉记载:若敖娶于郧,生斗伯比,斗伯比生子文,虎乳之,名斗谷於菟。子文后(公元前664年)为楚国令尹,在位27年。子文生斗班,子文卒,斗班为楚国令尹。其后代为纪念他,以其名为姓而姓班。
(四)、夏邑班姓先世中的历史名人
历史上,班姓为中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涌现了一批卓越的历史人物。他们有:
斗 班:字子扬,黄帝后裔,楚国第十三代国君若敖之曾孙,令尹子文之子。子文楚成王八年(公元前664年)出任楚国令尹,曾率师灭了弦、黄,公元前638年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境内)之战中战胜宋师,打破了宋国称霸的梦想。初任楚令尹时,曾捐出全部家产“毁家济国”,史书说他“喜怒不形物我无间,知有其国而不知有其身。”斗班曾任申(春秋时期楚国的属国,在今南阳县)令,后继任楚国令尹之职。后人为纪念他,以班为姓,他是我班氏的始祖。传一子名克黄,后改名斗生。
斗 生:原名克黄,斗班之子,是班姓的二世祖。曾任楚国箴尹(外交官)。楚国庄王时,发生了内乱。工政熟贾在楚庄王面前进搀言而杀了令尹斗班。斗班的堂兄弟越椒继斗班为令尹。后来,越椒杀了熟贾并率领族人,与楚庄王战于皋浒,越椒战败,若敖族被灭。此时克黄恰好出使齐国,返回时,经过宋国听到了这一噩耗,同行人员劝他不要回国。克黄说“背弃君王之命,谁肯接受我,君即天啊,天可逃吗?”坚持回国领罪,楚王念子文对楚国的贡献和克黄对楚国的忠诚,赦免了他,为他改名斗生。
班 壹:是继斗班、斗生以外,有史记载的班氏又一先祖。原系楚国人。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班壹躲避战乱迁居楼烦(今山西宁武),以畜牧起家,一致有牛、马、羊数千群,史称他当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俨然帝王景象,年百余岁,以寿终。
班 儒: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班壹之子。为任侠,受到州郡人民的歌颂。
班 长: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班儒之子。官至上谷太守。
班 回: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班长之子。以茂才为长子县令。
班 况: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班回之子。举孝廉,为郎官,官至上河农都卫,因连年课考第一,入为左曹越骑校卫,成帝之初,其女被封婕妤,史称他“致仕就地,资累千斤。”后迁长安。
班 伯: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班况之长子。通晓《诗》、《书》。大将军王凤推荐他为官,被皇帝召见于宴昵殿,史书说他“容貌甚丽,诵说有法”,官拜中常侍,迁奉车都卫。后来定襄大姓石、李等,杀死追捕官吏,犯上作乱,伯拜为定襄太守,受命平贼。初到定襄,吏民同惧,气氛紧张。伯遂访问与其父、祖有旧恩者,执子弟礼,迎延满堂,怀恩醉酒,暗中打探贼人藏身之处,连日如此。等到城中气氛平缓下来,突然下令照单抓捕,一网打尽。远近称颂,说他“收捕盗贼如同神明”。后回乡扫墓,皇上令太守、都尉以下同往迎接,甚是荣耀。伯途中中风,皇上命以 侍中光禄大夫养病,赏赐甚厚,数年未起。后迁为水衡都尉,食禄二千石,不幸以38岁病故。
班 游: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班况之二子,博学多才,好黄老之学,以议郎迁柬大夫、右曹中郎将。不幸早亡,有子名嗣,明显当时。
班 稚: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班况之三子、班彪之父。少为黄门郎中常侍,方直自守。成帝时,立定陶王为太子,数次谴人询问近臣,独班稚不答。哀帝即位,出稚为西河属国都尉,后迁广平相。王莽和班稚兄弟同列友善,位尊权重,下令采集风俗,粉饰太平,各官纷纷编造祥瑞。班稚拒绝为其歌功颂德,琅牙太守公孙闳在郡府公开陈说灾害。御史大夫甄丰鼓动下级官吏上书弹劾公孙闳和班稚痛恨朝廷的圣政。太后说,“不宣扬祥瑞应与伪造灾害的分开处罚”。公孙闳被捕死于狱中,班稚害怕,乃上书谢罪,归还相印。太后下诏,降职使用,入补延陵园郎,食故禄终身。自此班姓不显莽朝,也没有遭致祸患。
班婕妤:(公元前48-前6年)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左曹越骑校卫班况之女、班伯、班稚的之妹,班固的祖姑,真名不祥。是才华横溢的女文学家,少年即有才学,善于诗赋。公元前32年被选入宫,成帝授予她少侠名号,后封为婕妤,居未央宫第三区的增成宫,在众多妃子中居第十位。后赵飞燕得宠,骄妒日甚,为求自保,自请奉养太后于长信宫。成帝死后,她又伺奉园陵,死后亦葬园中。原有文集一卷,后散失,今仅存《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三篇, 表现了她在宫中的苦闷,文辞哀楚凄丽,千百年来,传诵不绝,不知赚取了多少痴男怨女的眼泪。
班 彪:(公元3-54年)字叔皮,陕西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人。东汉初期著名的儒学大师、史学家,广平相班稚之子。青年适逢王莽之乱,作《王命论》劝说据天水称霸一方的隗嚣支持光武帝刘秀的事业,隗不听,遂隐居于河西。后大将军窦融崇拜其美德,荐为徐令,官至望都长。后精研汉史,从事著作,作《史记后传》60余篇。后被其子班固整理成《汉书》。
班 固:(公元31—92年)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人,班彪长子。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九岁能写文章、诵诗赋,十六岁入洛阳太学读书。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受到当时学者的一致赞扬。班彪去世后,他继承其父遗志,继续完成《史记后传》的编写,被人告发,以私改国史罪蒙冤入狱。其弟班超上书明帝为其辩冤。获释后,召为兰台令史,转迁为郎,点校秘书,专搞著作。自公元58年至公元82年,历25年之久,基本完成了史学名著《汉书》的写作。《汉书》亦称《班史》,以断代为史,纪传为体,首开中国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建初三年(公元78年)升任玄武司马,负责玄武门的守卫。建初四年(公元79年)章帝在洛阳北宫白虎观召集诸儒讨论五经异同,班固出席会议并担任记录,后来他根据记录写成《白虎通义》(又名白虎通德论)一书,成为汉代经学的经典。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随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北匈奴,为中护军,参赞军务,随军出塞三千里,奉宪命作铭,刻石记功。后为中郎将事,食禄两千石。后来,窦宪因擅权获罪自杀,当时的洛阳令种竞,因受过班固家人的侮辱,乘机报复,将班固罗织入狱,不久死于狱中。其著作除《汉书》外还有《班孟坚集》、《班兰台集》、《白虎通义》等。《后汉书》评他: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死后葬于孟津彰阳村班冢(今已失考)。今扶风县太白乡浪店坡以东,西宝公路75—76公里之间,路南有其坟墓。过去记载有石碑三通、石羊一对、石案一条,今已无存。只有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56年建立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迎来朝霞,送走黄昏。
班 超:(公元32-102年)字仲升,班彪的次子,班固的弟弟,既是东汉名将,外交家,又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选驱。年少而孤,家庭贫穷,30岁迁入洛阳,靠为官家抄写文章补贴家用,宏图难展,感慨良多。一次,投笔在案说“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求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来,便成为“投笔从戎”这句成语的来源。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出任假司马,随大将军窦固北击匈奴,机智勇敢初立战功,受到窦固和朝廷的赏识。当时,匈奴作崇,横行西域,汉朝和西域的联系被迫中断,西域各国饱受其苦。朝廷先后封他为司马、将兵长使、都护等职,派他出使西域,以续前功。在出使西域31年中。他依靠汉朝和西域各族人民的支持,以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经过七年的浴血奋战,攻杀了匈奴使团,平息了部族叛乱,使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奴役和控制;打败了月氏人的入侵保卫了西域各国人民的利益;收服了西域诸国,畅通了丝绸之路,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汉和帝曾于公元95年下诏表彰他,封他为定远侯。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给陕北公学院教授兼中国问题研究室主任何干之的复信中,特别称赞“东汉班超的事业”,说它“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在民族联合和反抗侵略这两个基本点上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有很大的历史相似性”。死后葬于孟津彰阳村班冢,华阴市区25公里处的班庄村官道旁、新疆喀什也有人们的纪念墓。后人有诗赞他:投笔从戎胆气豪,积功才得换征袍。漫言生相原应贵,要仗胸中贵六韬。
班 昭:女,(公元49—120年)又名班姬,字惠班,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东汉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因丈夫姓曹,历史上又称曹大家(音姑)。丈夫死后,和帝赏识她的才华,让她供职宫中,教皇后和嫔妃们读书,很受和帝及后、妃们的尊重。班固去世之时,《汉书》中的《八表》及《天文志》并未完成,遗稿散乱,她奉命整修,得以完成。其作品还有“赋”、“颂”、“门”、“注”、“哀辞”、“书”、“论”、“遗令”等十六篇以及《女则》、《女范》、《女孝经》等,她在《女则》、《女范》、《女孝经》中提出了妇女应当遵守的封建伦理道德,为儒家和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敬重,也就被抬到“女圣人”的地位。其子曹成被封为关内侯,另一个儿子曹俗,也在陈留为官。死后,皇太后亦素服举哀,派人监护丧事,以示优礼。
班 勇:字宜僚,班超的次子。他长期住在西域,直到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才随乌孙国朝贡的使臣回到汉朝。他熟悉西域的风士人情,对西域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随其父班超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其父死后,他又继承父志,任西域长史,带领500人与龟兹合兵击走了匈奴北伊蠡王,公元126年团结西域各族人民大破北匈奴呼衍王,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著有《西域记》一书。
班 雄:班超长子。继承父志,安抚西域屡立战功,官至越骑校卫。
班思简: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班景倩之父。曾任春官员外郎。
班景倩: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班宏之父,曾任秘书监、国子祭酒,官至大理寺少卿。
班 宏: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生于公元719年,卒于公元792年,享年73岁。唐朝天宝进士,曾任司御胄曹、观察判官、大理司直、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封肖国公。以廉洁勤政称著。《新唐书》称他“清洁勤力,晨入官署夕而出,吏不堪其劳,而已益恭”。其后人现居原阳县齐街乡北黑石村和封丘县王村乡岳寨村,大约有2000多人。
班 肃:唐朝人。贞元年间擢贡举第一名,柳宗元等人均为之送行。
班鳞贵:贵州省贵阳市青石岩镇创始人,明清时期,善于经营,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古建筑群落,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
二、夏邑班姓的迁徙和分布
公元1341年,夏邑班姓的始祖班从善从陕西省扶风县班家沟迁居现在的夏邑县火店乡班集村。在历史的长河中,就以这里为基地,向外地迁徙发展,到了现在,其支脉已遍及全国各地。这种迁徙大概有六种情况:一是适应人口增长的自然迁徙;二是投亲靠友的有目的迁徙;三是躲避战乱、灾荒的被迫迁徙;四是解放后,工作调动带来的迁徙;五是政府组织的支边活动;六是改革开放以来打工、经商、办企业带来的迁徙,等等。
支脉始祖从善传一子二孙。三世长门让祖传一子名忠。大约在明朝永乐末年,为婿李门,迁居到今天夏邑县骆集乡大梨树村后班口。这便是夏邑班姓的第一次迁徙。忠祖传五子:志刚、仁美、士整、士贤、士原;三世二门谅祖传三子:仲祥、仲容、仲海。仲祥传三子:曾、通、貌。仲容传二子:镇、铉。仲海传一子名?。这就是本支世系中五世并列的十一门。
(一)、五世长门志刚祖后裔的迁徙和分布
五世长门志刚祖传一子五孙,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迁居夏邑县歧河乡班庄,因该村建有小有名气的青铜寺,故名青铜寺班庄。
志刚祖之长孙林祖后裔、二十世广田于清朝末年,从青同寺班庄迁居现在的夏邑县歧河乡张楼村臧楼。
志刚祖之二孙信祖的后人十世祖朱衣,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从青同寺班庄迁居夏邑县李集镇班搂村。因建有两座楼,故名为班楼。其后人十七世志智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从班楼迁居夏邑县刘店集乡刘店村。志智祖后人二十五世留义,因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乌鲁木齐部队副师长,于解放前从刘店村迁居新疆乌鲁木齐。一九七○年前后,朱衣祖后人二十三世兴进从李集镇班楼再迁山东掖县。
志刚祖之三孙顺祖的后人十世秉道,明末被乱兵掳去,一子流离宿州。十六世祖良彬、复志、震,十七世祖永泰、格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年),从青同寺班庄迁居夏邑县胡桥乡班杜庄。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1年),十九世百忍从班杜庄迁居曹集乡李半截楼。1950年以来,从青同寺班庄迁出的顺祖后人还有:二十三世兴龄迁居河南息县;金良迁居内蒙;信迁居贵州;苟迁居夏邑歧河乡段庄;二十四世宜振迁居新疆;宜勋迁居四川成都;字典、广东庄随母迁居北京;桥迁居夏邑胡桥乡北土庄;二十二世俊良迁居夏邑县北镇乡孙营;二十五世雷迁居贵州。
十六世祖师孟、维心和十七世祖书田、郎、雅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年),从青同寺班庄迁居夏邑县胡桥乡程楼村班楼。1950年年以来,从程楼村迁出的还有:二十二世俊襄迁居银川;二十三世勋迁居胡桥东南陈岗;二十三世大洪迁居该村班杜庄;二十二世俊训迁居安徽省龙山;二十三世根岭、东风兄弟二人随母迁居河南省淮阳县。二十二世庆云、二十三世兴海解放前从胡桥乡程楼村班楼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后,庆云转业到贵州省关岭县工作并定居,兴海转业到苏州市工作并定居。
十八世祖性善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从青同寺班庄迁居夏邑县胡桥乡程楼村王营。
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5年),志刚祖之四孙恕祖的后人九世祖佑,从青同寺班庄迁回中班口。十六世行敏、映雪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分别从中班口迁居夏邑县太平乡玉帝庙村玉帝庙和该村何庄。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74年),二十一世玉存从中班口迁居安徽梁寨。解放前,二十三世敬云又从梁寨迁居满洲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二十四世学宗从梁寨迁居安徽省石台县、二十三世兴仁从中班口迁居安徽龙山车站大孔家。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60—1820年),十七世祖九思从中班口迁居夏邑县骆集乡班土楼。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十八世德成迁居夏邑县刘店集乡刘店村;二十三世金生从班土楼迁居武汉市杨柳村。
十四世大学、二学兄弟二人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从中班口迁居安徽省亳州市大兴集附近。
志刚祖之五孙八世祖伦,于明朝嘉靖年间因遭受自然灾害,携二子出外逃荒,展转定居于今天的安徽省砀山县良梨镇前后班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二十二世宗付从砀山良梨镇迁居新乡师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二十四世良民从这里迁居深圳。
在志刚祖的世系中,因战乱、灾荒外出逃难而整门失考的人员有:十世:儒、川、道、清、周、渭、廷、斗、竹、登、撰、栋、拥、梯、摄、玺、?、棹;十二世:重辉、重耀、魁明、德明、重明、文度、文跃、文粹、文玉;十三世:宗周、振山、振江、蕴章、含文、蕴文、彩文、彬文、廷章、大生、云朋、云鹤、长民、三民;十四世:国周、国成、国贞、炎、小二,起升从军未归;十五世:公成、建成、斗成、自成、宪成、自起、桃、庄、孟振、孟禄、复圣、收、管;十六世:岸岭、峨岭、岩岭、嵩岭、昆岭、峰岭、海一、戊寅、长生;十七世:咸宁、宰度、庚龙、黑虎、天赐、小牛等。
(二)、五世二门仁美祖后裔的迁徙和分布
五世二门仁美祖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后班口南迁二千米另建新村取名中班口。他在夏邑共生五子:盛、整、全、四公、贵,后来从军去北京,死后葬于燕山。据说,北京市有班家胡同,所居是否他的后人,亦未可知。
仁美祖长子之长孙循祖居中班口,传至十世而失考;其长子之二孙清祖后人十七世祖四海,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从中班口迁居夏邑刘店集乡核桃园;其长子之三孙廷富居中班口,传至十世亦失考。
仁美祖长子之四孙宁祖的后人十二世祖儒,于明末清初从中班口迁居山东曹县东班庄。其后人因该村屡遭水灾再迁曹县郑庄乡班庄村。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7—1850年),十八世祖鸿记因遭水灾领二子从曹县东班庄外出逃荒,展转定居于宁陵县柳河镇后赵村。之后,二十世风雨之祖父从曹县东班庄迁居该县邵庄乡王黑楼。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1年),先后有:二十一世福阶从曹县东班庄迁居河南民权县北关李营村;二十一世凤先迁居山东定陶县马集村;二十世立俊迁居该县玉帝庙班庄。1949年以来,二十四世秋生、二十五世明安、二十六世魁领、魁元先后从曹县班庄迁居黑龙江;二十五世明纯从曹县班庄迁居山东济南;二十三世少青又从玉帝庙班庄迁居陕西渭南,。
二十一世玉盛,于清朝末年从中班口迁居江苏徐州以西十八里的小燕子村。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从中班口迁出的还有:二十一世二迁居广西柳州;学珍迁居新疆吐鲁番;二十二世学民迁居小杨庄;二十四世宜常迁居王油坊;二十五世孝成迁居孙杨墩。
清朝初年,十四世祖亚奎从中班口迁居安徽亳州市田家小街。十四世祖振远从中班口迁居夏邑骆集乡陈营村。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公元1821—1850年),十七世祖学礼、十九世科先后从中班口迁居夏邑太平集。后来,科的儿子昆,重回中班口,科的孙子印又从中班口迁居商丘县城。
仁美祖的二子整祖,传至八世而失考。其三子全祖,传至十世亦失考。
仁美祖的四子四公的后裔十六世祖丰纯,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从中班口迁居歧河乡青同寺以南班集。1949年以来,该门从中班口迁出的还有:二十一世明迁、二十二世献礼迁居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二十三世步连迁居夏邑太平乡小靳庄;二十四世宜章迁居砀山县关帝庙东南王庄。
在仁美祖世系中,由于遭受灾荒、战乱外出逃、荒逃难而失考的人员有:十世:贡、旺、一统、一朋、一阳、君、?、布、都、震生、云朋、宗尧;十二世:泽、养正、所允、大如;十六世:功、连、森、耿、儡 、原、长仁、四奇。
(三)、五世三门士整祖后裔的迁徙和分布
五世三门士整祖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后班口南迁四千米米另建新村,取名前班口。士整祖传一子、六孙:通、达、俊、秀、资、篾。
其长孙通祖无子。次孙达祖后人十六世祖起明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从前班口迁居夏邑县下马刘楼。二十世纪初期,二十二世永杰从前班口迁居南京。1950年以来,二十二世俊才、俊勤从前班口迁居吉林省延吉县;二十三世忠秀从前班口迁居江苏徐州市;二十五世羽从前班口迁居商丘市毛纺厂;二十六世公元从前班口迁居商丘市;
士整祖之三孙无子,四孙秀祖后裔十二世登魁于明末(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从前班口迁居安徽省砀山县汪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2—1909年),二十一世灿章从汪集迁居砀山县赵屯区张庄乡大王庄;二十一世灿光从汪集迁居砀山县姜高屯。之后,灿光之孙二十三世友才从姜高屯迁居砀山县张王庄。1949年以来,二十三世德义从汪集迁居砀山县以西薛楼;二十四世全胜从汪集迁居河南太康县窦岭桥;解放前后,二十二世克先从汪集迁居砀山县闫庄。
十六世朝仪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从前班口迁居夏邑李集镇后王楼村班庄。1930—1940年,二十一世娄先从后王楼班庄迁居永城市马桥乡刘楼;解放前其次子俊丁再迁刘楼东北四里的李楼。
清朝末年(公元1875—1911年),二十一世德林从前班口迁居安徽省萧县刘套镇冯安村,其弟德祥迁居萧县常楼村。
在士整祖世系中,因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外出逃荒、逃难而整门失考的人员有:十五世:自谅、自强、珠 ;十六世:兴南、杏宗、肃、振可、福、海、丙、如锡、如璧、如金、长安;十七世:连珂、兆先、举;十八世:鲁珍之子。
(四)、五世四门士贤祖后裔的迁徙和分布
五世四门士贤祖后裔则留居夏邑骆集乡后班口。其长孙聪祖后裔十六世朝升,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从后班口迁居商丘县南欧阳集;同时期,十六世立,从后班口迁居砀山县以南三里河;解放后,二十一世德仁、德义兄弟二人从后班口迁居新疆第四建设兵团,二十一世德文从后班口迁居陕西潼川。
在世贤祖世系中,因战乱、灾荒而出外逃荒、逃难而失考的人员有:十三世:宦、嗣、轮、滋玉;十四世:良英、良标;十五世:质、朴。
(五)、五世五门士原祖后裔的迁徙和分布
五世五门士原祖一传五子、再传十孙、三传有曾孙27人(老谱说28人),因遭受黄水,相继从后班口外出逃荒,不知流落到何处!他们是:廷玉、廷美、佐、佑、行、恺、世龙、万、电、闪、霓、霈、迁、臣 、世杰、世英、世纪、世江、世河、世湖、世肃、世经、世金、世仁、世才、世宝、世。
五世六门曾祖有玄孙一人,当兵外出,生死不知。
(六)、五世七门通祖后裔的迁徙和分布
五世七门通祖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夏邑火店乡班集迁居永城市保安山前十里班庙台。明朝末年(十七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十一世闹祖再迁永城市陈集以南三里徐庄前班家坑,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公元1723—1796年),十五世老大从班家坑迁居永城市窦常庄,老二迁居河南固始县。之后,十六世祖明理迁居于永城市顺和乡班庄。解放以后,二十二世美勋、二十三世兴乾从顺和班庄迁居湖北;二十四世永吉迁居北京;二十五世宜全迁居新疆。
五世八门貌祖无子。
(七)、五世九门镇祖后裔的迁徙和分布
五世九门镇祖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火店乡班集村迁居夏邑县城东南四里班庄。镇祖传四子:聪、明、睿、智。睿无子,智早亡。
镇祖长子聪祖后裔十五世祖裕元,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3年),从四里班庄迁居夏邑县太平乡罗楼;十五世祖俊标从四里班庄迁居山东枣庄;十六世路亭迁居山东郯城县小杨庄;十六世祖源滋公从四里班庄迁居夏邑太平乡瓦房庄。十九世河清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公元1821—1861年),从四里班庄迁居班集北刘坑黄庄。
1949年以来,二十一世明丁从瓦房庄迁居安徽省卢岭矿;二十三世雷锋从瓦房庄迁居安徽省李庄。
十七世凤来于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7—1821年)从四里班庄迁居夏邑歧河乡段庄。1949年以来,从段庄迁出的有:二十一世俊领迁居山西省降县勃村乡中跃村;二十四世孝坤迁居宁夏银川市;孝东迁居吉林省铁岭三叉河。
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十六世祖慎行、学成从四里班庄迁居夏邑王集乡班庄村。1949年以来从这里迁居外出的有:二十一世德元迁居杨庄;二十二世俊国迁居河南郑州市。
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十六世祖魁一、魁士从四里班庄迁居夏邑县胡桥乡丁路口班王庄。
1949年以来,从四里班庄迁出的聪祖后裔还有:二十世德纯迁居洛阳拖拉机厂;德强迁居内蒙;德显迁居湖北;二十一世俊启迁居新疆伊犁;俊波、二十二世自立和二十四世孝杰迁居商丘市;二十二世兴超迁居辽宁省抚顺市;兴礼迁居河南郑州市;兴标迁居北京市通州区;兴军迁居河北省张家口市;兴斌迁居陕西省西安市。解放前二十二世兴进迁居台湾。
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7—1821年),镇祖二子明祖后裔十七世祖朋翔、朋皋从四里班庄迁居夏邑县郭店乡支楼村。解放后,二十二世英、锋从这支楼迁居黑龙江。
1949年以来,从四里班庄迁出的明祖后裔还有:二十一世俊珍迁居商丘市;兴华迁居开封市;兴怀迁居新疆石河子;二十二世四、五迁居黑龙江。解放前夕,二十世三金迁居台湾。
五世十门铉祖一传七子,再传七孙,八世有曾孙十一人,因遭受黄水灾害,相继外出逃荒,不知流落何处了!他们是:高、简、厚祖两个儿子、威祖三个儿子、万和其弟、成教、从化。
(八)、五世十一门?祖后裔的迁徙和分布
五世十一门?祖传六子:政、清、聚、原、印、恩。其后裔在其他门人相继迁出以后,继续留驻班集老家。
?祖之长子政祖后裔十一世明秀之弟,于明末清初迁居永城市以北陈集;十二世祖至的次子名字不详,携一子外出逃荒,不知流落何处;十二世祖蛮子之弟流落南京;十六世祖炳勋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1年),从班集迁居河南永城市顺和乡万庙村;十六世祖平从班集迁居河南虞城县刘店乡丁庙村刘拖车庄。1949年以来,从刘拖车庄迁出的有:二十三世宜亮迁居大别山;宜成迁居新疆;宜怀迁居安徽省宿县东南大店北。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十六世祖恒从班集迁居安徽省涡阳县以南封集。1949年以来,二十三世兴华从班集迁居商丘。
?祖之次子清祖后裔十三世祖宜容,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公元1662—1735年),从班集迁居河南兰考县曲兴集;十五世祖闰六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从班集迁居班集以北刘坑。
?祖之三子聚祖后裔留居班集。
?祖之四子原祖后裔八世祖钟,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年),从班集迁居夏邑县孔庄乡班院。雍正乾隆年间(公元1724——1796年),十四世太东公从班院迁居江苏省沛县陈寨村;十五世祖卓如、立如、公如、敬如兄弟四人随父从班院迁居江苏沛县唐楼乡孙洼村李庄;十八世祖凤林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从沛县李庄迁居河南南阳黄龙庙。二十一世俊桥于解放前后,从沛县李庄迁居安徽砀山东南陈寨。十三世祖宽一、元一、天禄、天爵、天都,十七世安祖均由班集外出失考。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3年),十三世大喜从班集迁居河南泌阳县;二喜入赘河北金鸣;十六世祖立柱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从班集迁居今永城市新城中原路班庄。解放后,二十三世宜石从班集迁居陕西省西安市。
?祖之五子印祖,少年出家,班集无其住宅,还俗后居住班集以南花园中。后于明朝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7年),迁居前班庄。其后裔八世祖镐于明朝景泰、成化年间(公元1450—1488年),从前班庄迁居现在的永城市薛湖镇班寨村。1949年以来,从永城班寨迁出的有:二十世鱼、璧兄弟迁居新疆;二十世德军迁居湖南省安化;二十一世俊江迁居新疆夏野;俊廷迁居新疆沙弯县良种场;俊义迁居北京市;二十二世兴武迁居陕西省西安市;兴彩迁居甘肃兰州市,其长子义舟迁居商丘市;兴瑞迁居河南安阳市安彩厂;兴涛迁居北京市。
十五世玉祥、玉柱的祖父,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公元1723—1796年),从前班庄迁居楚寨。解放前,十八世自魁自楚寨迁居洛阳市;续有从楚寨迁居砀山县城西汪集。十二世祖梦虞、十四世祖三元,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公元1723—1796年),自班集迁居班集以北刘坑黄庄。解放后,二十世德纯从刘坑迁居夏邑县火店乡王大庄;二十二世兴勤从前班庄迁居新疆。
?祖之六子恩祖传四子: 琨、?、珍、珠。于明朝弘治、正德年间(公元1488—1522年),在夏邑县城做官,从班集迁居县城东门里。
琨、珍、无子。后来?祖之子、八世祖?、馕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年),从县城迁居班集以北西班庄。十四世祖宏士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1年)又从西班庄迁居班集。解放前,二十世长兴从西班庄迁居安徽亳州市闫集。解放后,二十二世兴论从从西班庄迁居夏邑县胡桥。二十三世宜军从班集迁居夏邑县田集西北卢杨庄。
九世祖之瑞和应甲、应举、应科兄弟三人,春耀、春化兄弟二人先后于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公元1573—1628年),从县城迁居县城以东一公里的班牌坊。清末十八祖世蓝田,又从班牌坊迁居县城南寨门外香山庙。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二十一世俊敏从香山庙迁居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农场;清末星瑞也从班牌坊迁居夏邑胡桥西南王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二十一世俊杰从王庄再迁夏邑县城东关司楼。九十年代,俊杰之孙通亚再从司楼迁居商丘市。
九世祖於稷于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公元1573—1628年),从县城迁居班集以北东班庄。解放后,二十世德言、德明分别从东班庄迁居新疆和宝鸡。
九世祖於夔于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公元1573—1628年),从县城迁居夏邑太平乡吕阁村。
九世祖於皋于明末、清初从县城迁回夏邑火店乡班集村,淡薄名利三十年不入县城传为佳话,载之《县志》。其孙十一世瑜祖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1年),从班集迁居现在的河南省虞城县闻集镇郭老家村班庄。十六世祖继曾又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从郭老家班庄往东南迁一公里另建新村,取名前班庄。二十世纪前期十九世昆峰、长路从郭老家班庄迁居夏邑县郭店乡支楼村。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二十一世进修又从支楼迁居河南沈丘县。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十八世新广从郭老家班庄迁居河南虞城县闻集以南刘庄。解放后,该门从郭老家班庄迁出的有:二十一世铁锋迁居夏邑中锋;铁营迁居何寨;俊星迁居商丘市;俊连迁居辽宁;二十二世兴伟迁居辽宁省金县。
十一世祖?于清朝康熙年间从班集迁居班集以西班庙口。1949年以来,二十世德成从庙口迁居夏邑县火店;民迁居新疆;二十二世兴福迁居新疆翟城。
十二世祖梦虞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1年),从班集迁居班集以北刘坑。1949年以来,从刘坑迁出的有:二十世德兴迁居龚庙;清真迁居杞县汤庄;二十一世俊明迁居青海格尔木。
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十四世祖明善、大学从班集迁居夏邑韩楼前官场;十五世祖大柱从班集迁居夏邑韩道口镇西邵楼。
由于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因外出逃荒、逃难而失考的人员有:十世:升、汉鼎、汉臣、汉勋,十一世铎、翠、卓、蔚昌、琚、酒;十二世:文理、小敏、蛮子、之贵、之圣、之吉之三弟、献言、汝善、文学、文全、文贡、大春、二春、三春、四春、尽臣、振亨、武臣、道远兄弟五人、宗圣、宗贤、伦、宗孔、回、士铣、士铎、士钧、信成、宗正、绍舜、绍尧;十三世大存、二存父子、三存、至祖之次子、富衣、晚立兄弟三人、动、振、黑、?、抱、柄、杰、栗、李、杜、祉、宏绪、宏道、宏基、宏成、宏范、宏信、宏礼、长茂、汝桐、汝兰、汝松、汝条、汝英、汝桥、桐岭、洪岭、多岭、永岭、彭岭、柏岭、山岭、遐岭、汝朴、汝栗、汝来、汝梁、汝楫、裕后、二西、心正,国用、国佐、国启、国祯;抚万、庆万;十四世:小陶、敢生、正儒、正学、正道、正民、天爵、天立、九赋、九数、九祖、九府、九服、三友、继宗、志良、富、奉安、贞、永福、永禄;十五世:二喜、大和尚、二和尚、三和尚、二振、怀兄弟二人、朴、欣、士、明、成、淮、汉、虎,铭岳、铭让、万龄、铭亮、居重、居礼、礼、体明、善、像、乾、普、鸣皋、汛、荣、臣、经、书典、守柱、芄勃、三义、焕章;十六世:如意、黑汗、从膜、中喜、法玉、汉、谨平、白狗、溪、良、允远、允登、允春、允堂、允法、允泰、允贯、允林、允谦、百宁、万春、合秋、杰、九思、品章、学万、学周、从起、中规、中成、兴林、中桂、如石、坤贞、坤化、坤仑、继泗、治、言明、言权 、允让、瘸、春灵、玉年、水、跃临、步丰、狼、虎、坤图、浚川、济川、联喜、连存。
三、夏邑班姓中的历史名人
班从善:班氏夏邑支脉的始祖,班固后裔,原籍陕西省扶风县。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迁入夏邑县,卜居县东45里班集村,开始了班氏在夏邑县的发展史。迄今经660多年,传30世,后人发展到3万多人,比较集中的居住在夏邑、永城、砀山、商丘、单县、曹县、睢县等县市,散居于全国各地。配刘氏,传一子名文鲁。仙逝后葬于班集西头三官庙前,柿园南头。二世祖文鲁、三世祖长让、次谅陪葬于前。后来黄水淹没,失其故址。族人揣其大势封墓四座,立碑纪念,现石碑尚存。其碑文
左为:大清河南归德府夏邑县张秋村班集西南百余步河西岸大路南夏邑班氏始祖三代墓碑排撮乘志
考从善公
中为:一世祖 之墓
妣刘氏儒
右为:乾隆五十年三月十二日十二世孙大松十三世孙玉长敬立,
班志刚:五世祖,行一,是三世老二门中长门让祖之长孙,也是本谱《世系篇》中并列十一门中的长门。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后班口迁居现在的青同寺班庄,配李氏、房氏、薛氏,传一子名敬。其墓在青同寺东约200米路北,其子敬随葬,现有石碑两座。
班仁美:五世祖,行二,是三世老二门中长门让祖之次孙,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二门。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后班口前迁2000米另建新村,取名中班口。配杨氏,传五子:盛、整、全、四公、贵。仁美祖,从军去北京,仙逝后葬于燕山。
班士整:五世祖,行三,是三世老二门中长门让祖之三孙,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三门。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后班口南迁3000米,创建了前班口村,配梁氏,传一子名文。
班士贤:五世祖,行四,是三世老二门中长门让祖之四孙,也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四门。传一子名仲兴。
班士原:五世祖,行五,是三世老二门中长门让祖之五孙,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五门。传五子:(虎、雄、宣、浩、良友)十孙,至曾孙27人,迁居外地,不知所往。
班 曾:五世祖,行一,是三世老二门中二门谅祖长子仲祥公的长子,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六门。传二子:德、端。
班 通:五世祖,行二,是三世老二门中二门谅祖长子仲祥公的次子,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七门。传二子:山、玉。
班 貌:五世祖,行三,是三世老二门中二门谅祖长子仲祥公的三子,也是家谱并列十一门中的第八门。无子。
班 镇:五世祖,行一,是三世老二门中二门谅祖次子仲容公的长子,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九门。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班集老家迁居县城东南,创建了“四里班庄”,配刘氏,传四子:聪、明、睿、智。长子聪曾任江西宁州府同知,功绩卓著,受到朝廷诰封。父因子贵,他和他的妻子均受到朝廷的诰封。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县志》记载诰封镇祖原文如下:敕曰:国家推使臣之礼,彖教子之功,命秩既厚,其躬褒封必及其父,典章具在,存没攸同。尔班镇,乃直隶大河卫经历司经历聪之父,善积乃躬,庆延厥子,既著贤劳之积,弗沾禄养之荣,宜有褒彰,以申追恤,兹特赠为徵仕郎,直隶大河卫经历司经历,庶其未泯之灵,歆此至优之渥。
记载褒封其妻刘孺人的诰封原文如下:敕曰:母德之成,义实关乎教育,国恩之锡,礼特重于褒宠,肆绿报德之情,诞示?封之命,尔刘氏,乃直隶大河卫经历司经历班聪之母,生有懿质,嫔于高门,相夫敦勤俭之风,教子著贤劳之绩,既违禄养,宜示锡恩,兹特赠为孺人,歆服宠光永照幽漠。镇祖墓在县南四里班庄东南路北20米,聪、明、睿、智四子随葬。
班 铉:五世祖,行二,是三世老二门中,二门谅祖长子仲祥公的次子,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十门。配刘氏,传七子:瑛、?、?、瑞、琏、瓒、环。
班 ?:五世祖,是三世老二门中二门谅祖三子仲海公之子,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十一门。配刘氏、陈氏、徐氏,传六子:政、清、聚、原、印、恩。其墓在胡桥集东北杜楼庄前,长子政、三子聚、四子原随葬于此。
班 聪:六世祖,九门镇祖之长子,字思白,五贡,曾任本县阴阳训术,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任江西宁州府同知,曾受诰封,《县志》、《归德府志》有载。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县志》(夏邑县 第一本《县志》)记载诰封原文如下:敕曰:国家设军卫以安生民,虽专武职,置幕僚,以领务剧,则用文职,寓意实深,任人宜慎。尔直隶大河卫经历司经历班聪,发身胄监,列职幕僚,综理唯勤,操持网懈,岁年既久,劳?良多,宜有渥恩,以示褒勤。兹持进尔阶徵仕郎,锡之敕命于戏官,不计宠卑,必求其称;事不论难易务底于成。勉副训词,以俟明陟,钦哉!
褒封其妻房氏原文如下:敕曰:人臣有劳于国,朝廷必宠其家。肆惟伉俪之良,亦被褒封之命,典章具在,伦理所关。直隶大河卫经历司经历班聪妻房氏,出至世家,归于良士,俭勤自厉,动协阃仪,宜媲夫阶,用颁恩命,光增纶?,宠耀闺门,兹持封为孺人,服此荣名,增华命服。
班 恩:六世祖,十一门?祖之第六子。大约生活于明朝成化至嘉靖年间(1465—1560年)。聪敏好学,学识渊博,正德元年,任本县阴阳学训术,告老后,其次子?继任此职。自公始,迁居县城东门里,街南、街北皆为府第。其墓在县城东关香山庙村(古相山显济王庙)东南约200米。次子?、四子珠列葬于前。《县志》有载。
班 ?:七世祖,十一门?祖之孙,恩祖之次子。曾继恩祖之后,任县阴阳学训术。
班 珠,七世祖,十一门?祖之孙,恩祖之第四子。大约生活于明朝弘治至隆庆年间(1488—1575年),博学多闻,为人正直,先为庠生,后援例为监生,曾任陕西省汉中府金州知州,致仕回籍后又任本县正堂。《县志》有载,其墓在恩祖墓前,原有石碑楼一座,损毁于1958年“大跃进”中,石碑现保存在四里班庄,其碑文见家谱《人文资料》章。
班世资:八世祖,五世长门志刚祖裔,字维祯,例官,明朝时,曾任浙江温州府照磨。《县志》有载。
班於皋,九世祖,五世十一门?祖裔,珠祖之孙,恩祖之曾孙。字念兹,行二,乡饮大宾。其父母早逝,少年而孤,原随其父所居县城东门里官宅被人夺去,只身而逃。后发奋读书,二十岁举庠生。正直端方,言动不苟,淡薄功名,清初,迁居老家班集,三十年不入城市,每逢歉收之年,都广于施舍,深服众望,在其感召下,所居一乡成为仁义之里。《县志.义行志》有传。寿八十六岁,葬于老家半里许。
班服休:九世祖,五世九门镇祖裔,庠生。堪为尊祖、敬宗、睦祖之典范。于明朝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主持接续家谱。有序一篇载家谱《文献篇》。
班 爵:九世祖,五世长门志刚祖裔,太学生,明朝时曾任直隶高邮尉经历。《县志》有载。
班申如:十世祖,五世十一门 ?祖裔,字善长,於皋祖之第六子,珠祖之曾孙。太学生,例官,乡饮大宾。《县志》有载。
班敷教:十世祖,五世二门仁美祖裔,贡生。曾任河北观化县教谕署、舒城县知事。
班 施:十世祖,五世长门志刚祖裔,贡元,传五子:彩衣、兖衣、澜衣、朱衣、绣衣。
班 璞:十一世祖,五世十一门?祖裔,字荆玉,谦祖之长子,於皋祖之孙。太学生,例官,《县志》有载。
班 ?:十一世祖,五世十一门 ?祖裔,字公野。恪如祖之长子,於皋祖之孙。为人质朴,乐善好施,曾为公益捐地三十八亩,于清朝康熙年间从班集迁居班集以西班庙口。
班 珩:十一世祖,五世十一门 ?祖裔,字楚珍,后选经历司。
班廷铭:十二世祖,五世十一门 ?祖裔,字慎淑,于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主持接续家谱,有序、记各一篇,载家谱《文献篇》。提出家谱三十年一序的要求,谆谆告戒后世子孙“勿羡人之富贵,勿惰已之志气”,不做“世俗卑污之辈”,要“秀者业儒,顽者力耕”,“积德不衰,力学不倦”,“守吾家寒素之风,绵先人忠厚之绪”,“设有显达者,当念先祖之业,无亏一已之天”,语重心长,令人感奋。后世子孙应作为祖训,牢记力行。
班勿二:十二世祖,五世长门志刚祖裔,行二,号抒忱,生员。《县志》称他:性孝友,慷慨有大节。明朝崇祯年间,闯王兵突然入村,众人皆惊惧外逃,公说“别怕。”便大开院 门,端坐室中诵读《汉书》。闯兵至,泰然自若,对答如流。闯军大为感动说“我见人多了,你真是人才。”逼他入伙,见他誓死不从。只好赠布两匹,长叹而去。父母去逝,丧葬尽礼,费用自己全包,不用兄弟负担。祖上遗留田地300余亩,全部让于兄弟,自己仅留林地4亩,并出资聘请教师供其侄读书。其事迹载入《县志.义行志》。配黄氏,传一子名见心。公生于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11月子时,卒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12月28日丑时,享年65岁。
班光远:十二世祖,五世长门志刚祖裔,荣封冠带荣身。
班见心:十三世祖,五世长门志刚祖裔,勿二祖之子,字升希,太学生,清康熙25年(公元1686年)岁贡。《县志》有载。
班 登:十四世祖,五世十一门?祖裔,字层上,为人至孝,赴县考试,头科榜列第一,忽闻父病复发,随不复试。父逝,哀痛几绝,丧葬尽礼。晚年课读,70而终。《县志》孝子篇有载。
班淑仪:十四世祖,五世长门 志刚祖裔,行一,字正夫,号孔彰,别号惠?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岁贡,廪生。生于清朝顺治六年(公元1648年)九月十日末时,卒于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十月十日寅时,享年71岁。十二世祖廷铭公在旧谱中记其行略,称他:“举止端方,持重老成,自少至老,好学不倦,生平多善行,亦多著作,重修家谱,费许多辛劳,其学其德,邑人咸重之,己亥之冬,将出责而遽卒,惜哉!”公尊祖敬宗为人表率,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历尽艰辛接续家谱,有序一篇、其他文章多篇载家谱《文献篇》。论述了我先祖文德武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临终还叮嘱其子接续家谱,其精神令人感动。传三子:继志、思直、思伟。
班履泰:十五世祖,五世长门志刚祖裔,字素履,医学训科。悬壶济世,救人无数。
班秀章:十五世祖,五世十一门?祖裔,字漪园,庠生,终生为家谱的存续而劳碌,曾分别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和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两次和驭遐公一起历尽艰辛续修家谱,为诸多家族名人撰写行略。
班岳氏:十五世统章公之妻。统章公乃五世十一门?祖裔,聪敏好学,能文工书,十三岁参加小考,县试高列,府试挑录,不幸二十四岁英年早逝。岳氏,为其守节,收养孤子,抚养双亲,辛勤荣碌,远近称颂,本县廪生姜相汤、增生孟传芳、附生曹稳山联合将其事迹奏报府县(原文载家谱《人文资料》章),荣获节孝旌表。《县志》有载。
班植楠:十六世人,五世九门镇祖裔,曾任德州府同知。
班植?:十六世人,五世九门镇祖裔,太学生,初任武定府参军,又任督粮厅、济南府总巡。
班嵩临:十六世人,五世十一门?祖裔,字冠山,从九品,县旌表节妇班岳氏之子。公三岁丧父,幼年即自强不息,十六岁即操持家务,勤俭持家,家产由田地不足二十亩,增至三顷多。咸丰甲寅,太平军攻陷县城,盗匪蜂起,公被推为寨长,率众守寨,勇谋兼备,保一方平安。周围群众皆迁入避难,誉满乡里。光绪十三年邑人孟传芳为其立传(全文载家谱《人文资料》章)。
班景贤:十七世人,五世九门 镇祖裔,字圣斋,急公好义,同治年间捐地180亩建书院。坐落在县城东北罗楼村。《县志.义行志》有载。
班 氏:十里村民张宗道之妻。性情至孝,婆婆病,汤药亲尝,病危,号天哀祷,割左腿之肉,和药喂之,病渐愈。县里奖曰“纯孝可风”。县志有载。
班万宁:十七世人,五世三门士整祖裔,字筑廷,庠生,例赠文林郎。
班端奎:十八世人,字荣薛,五世三门士整祖裔,班口南门外有一座桥,清嘉庆年间,河流决口被洪水冲垮,行人来往不便,公与其侄耀远招工募金,发石、伐木、架器,重新修建。数月造成,邑人李铭皖作《重修班口桥》以记之。其中说道:班家口石桥,明沈文端创修,因河水为患,石址荡没,班君荣薛创举重修。班君可谓乐善不倦。
班续绍:十八世人,五世十一门?祖裔,字尽美,号鹏展。毕业于高等学校,稍长从军,蒙冯玉祥器重,用为书记,不幸英年早逝,病逝于开封军旅之中,年仅28岁。
班续汉:十八世人,五世十一门?祖裔,立功公之次子。金陵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陆军步兵上校,获五等文虎勋章,民国18年后,出任陆军第二混成旅排长、连长、副营长,民国1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三师八团营副、团长等职,民国21年由河南省保安处宣部所毕业,出任保卫团训练专员,民国22年任夏邑县第二区区长。其后世失考。
班双奎:十八世人,五世三门士整祖裔,字星耀,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举人。生于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十一月二十日,卒于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二月四日,享年61岁。配汪氏,传三子:敏个、聪个、昂个。十五世祖秀章公在老谱中记其行略,说他:秀而能才冠吾族,多有孝行而举廉,历三朝仅一见,谓非其智之弗若,良由致功之有限,伫望垂勋于麟阁,遽而仙游夫阆苑,遭家不造,凭吊徒然。《县志》有载。
班仲恺:十八世人,五世三门士整祖裔。解放前,曾任夏邑县第二区区长。
班敏个:十九世人,五世三门 士整祖裔,字逊夫,例赠修职郎。
班驭遐:二十世人,五世三门 士整祖裔,字翼中,号圣辅,咸丰三年(公年1853年)岁贡。尊祖敬宗堪为表率,公不畏艰辛,克服诸多困难,分别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和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两次主持接续家谱。后一次修订家谱时,已近期颐之年,其精神诚为可贵。有序两篇载家谱《文献篇》。
班凤亭:二十世人,五世十一门?祖裔,字伯岐,号建三。清末虞城县郭老家班庄人,河南中等官立工业学校毕业,曾任河南省道台,亳州市知府(由于清朝政府倒台,未及上任)。民国初年,继任虞城县区长。
班维一:二十一世人,五世七门 通祖裔,字化初,优贡生,朝考一等京官,初任山西太原府二府,又任山东临漳县知事。
班登瀛:二十一世人,五世三门 士整祖裔,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贡生,曾于民国19年主持接续家谱。有序一篇载家谱 《文献篇》。提出了宗派(即字辈)排列二十字,对后世子孙寄予厚望
班寅勋:二十二世人,五世七门通祖裔,字显耀,又名明勋,曾在山西任团副官。
班彤勋:二十二世人,五世七门 通祖裔,字祥臣,陕西高等陆军学校毕业,曾任孙魁元部教导团副参谋长。
四、夏邑班姓中的现代名人
建国以来,夏邑班姓一族,继承祖先忠孝传家的寒素家风,发扬为国为民的优良传统,在建设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斗争中,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他们在不同战线上,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表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现分为“高级知识分子”、“县处级以上党政军干部”、“科级党政干部”、“副科级干部”、“经济界企业界知名人士”、“其他知名人士”、“英烈”等几个部分,分别作以简要介绍。
(一)高级知识分子
班兴彩:男,22世人,五世 十一门 ?祖17世孙。原籍永城市薛湖乡班寨村,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并留校工作,系兰大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退休,曾任现代汉语研究室主任、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西北修辞学会秘书长、甘肃省语言学会副秘书长等职。兴彩公,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受到党、政府和广大学子的尊重和爱戴。其主要著作有《语病总汇》、《语法修辞解》、《临夏方言》、《大乞大朴通事词语索引》、《老乞大朴通事语言研究》等。其妻赵氏、高氏,生二子:长子义舟,现任商丘市房产管理处处长,家谱“现代名人”有载;次子宜伟在兰州市工作。
班宗付:男二十二世人,五世长门志刚祖17世孙。原籍砀山县良梨镇后班庄,河南新乡师范学院教授。
班鑫:男,二十世人,五世 九门 镇祖15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1936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商丘地区物理学会理事、国家物理学会会员。1959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电机系,历任铁道部电气化铁道工程局技术员、夏邑高中物理教师、高中副校长等职,1988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1996年退休。曾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传三子:长河、东升、俊升。
班永吉:原名班永杰,男,24世人,五世 七门 通祖19世孙。原籍永城市顺和乡班庄村,1965年10月2日出生,硕士学位,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处级干部。曾任38集团军坦克六师宣传科新闻干事,北京军区总医院保卫科干事、副科长、科长,北京军区联勤部油料训练大队政治处主任等职。先后在石家庄陆军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和深造。1986年7月,小说《遗物》获北京军区文化部征文优秀作品奖,1996 年获“38集团军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一等奖。1999年荣获“北京军区政法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两次荣立三等功。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剧本》杂志、《中国青年报》、等近百家报刊上,发表新闻、文艺作品近百万字。作品集《心路弯弯》、《无悔的心情》分别于1999年和2003年出版,均被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收藏。有十余部书籍收录了他的著述。其妻谢雪梅,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幼儿园工作。生一女,正在小学读书。
班兴理:男,22世人,五世 九门 镇祖17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其父班学标系正科级干部,家谱名人。公1954年10月生,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专科毕业,中国档案学会会员,副研究馆员职称。曾任县政府机要科长、工会主席、档案局副局长、公路局纪检书记等职。他在工厂工作时研制了“可控硅多用途整流电源”,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埋头苦干,曾骑自行车指导乡镇档案工作,立卷归档3000多卷,打开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在管理县政府档案时,立卷归档上千卷,达到了省标一级水平。在县档案馆工作期间,编写参考资料20多种30多万字。任副局长后,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使93个单位达标升级。建成了1200平米档案楼,使县档案馆晋升为省二级标兵档案馆。撰写论文20多篇,出版《照片档案管理技术》一书,填补了全国照片档案系统化管理技术研究的空白,荣获省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和1994年度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他研制推广的“新型照片档案装具”获省档案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荣获国家档案局“企业档案工作突出贡献者”称号,1998年又荣获河南省“优秀兰台公仆”和“商丘市优秀中年科技专家”称号。在公路局工作期间,编辑出版了“局规制度汇编”和大型画册《夏邑公路》,为夏邑县公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妻孟兰云,生一男二女:子名宜晶;长女名晓丽,现任本县档案局管理股股长。次女宜晴系在校学生。
班玉环:女,22世人,五世 十一门 ?祖17世孙。原 籍夏邑县城关镇三义街村香山庙。家谱名人俊元公长长女。硕士学位,甘肃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处级干部 1967年5月9日出生,自幼聪敏好 学,自强不息,198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分配到兰州市某医院工作,1990年12月甘肃省组织部、人事厅公开选聘干部,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选入甘肃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历任厅法规处科长、劳动争议仲裁处副处长等职。在工作之余,努力攻读,2000年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获取律师执业资格证书,2004年以优异成绩获北师大首届MPA(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在工作中,她坚持原则,关心职工,深入细致的做好当事双方的工作,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当事双方和领导的拥护和赞扬。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其丈夫方宝华,为甘肃省农牧厅处级干部,传一女名方婕,年龄尚幼。
班青莲:女,23世人,五世长门志刚祖18世孙。原籍李集镇班楼村。1937年出生,南京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高级工程师,中国国家建筑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别津贴,1997年从西安第四建筑公司退休。
班宜章:男,23世人,五世 九门 镇祖18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1933年出生,1954年参加工作,历任城关镇梁园小学校长、桑固中心小学校长、县教研室主任、进修学校校长、县教委督导室主任等职。中学高级教师,1995年7月退休。40多年来,一直从事教育事业,团结同志,积极向上,特别是在担任进修学校校长期间,团结周围一班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培训了一大批体育、音乐、美术、理化、英语等薄弱学科的教师,为夏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87年夏邑县人民政府为他记了三等功,其所领导的进修学校督导室被河南省教委评为先进单位。传三子:长子孝杰现任商丘市人寿保险公司副总经理,被家谱列入“现代名人”,次子社,三子宝锡。
班宜福:男,24世人,五世长门志刚祖19世孙。原籍岐河乡青同寺班庄村,父亲班敏修系农民。1945年7月出生,1989年人党,大学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曾任青同寺中学、张集中学、县直初中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等职,并先后荣任河南省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会长,中国教育家协会副研究员等职。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工作者、模范校长、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河南省特级教师,2001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其爱人韩秀琴亦是中学高级教师,生二男、二女:长子班哓东,大学本科文化,在北京中国电力公司工作,兼任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主席,亦为家谱现代名人。次子班钦东,大学毕业,任王集工商所所长;长女班晓梅,大学本科文化,在新乡电力医院工作。次女班莹梅本科毕业,硕士 学位,在华北电力大学工作。
班兴华:男,22世人,原名班广印,五世 九门 镇祖17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其父俊彦公,系新疆农垦兵团职工。兴华公1939年出生,先后担任夏邑县、开封地区、开封市豫剧团音乐设计、乐队队长和开封市分团副团长。国家三级作曲家,河南省和开封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开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其生平事迹载入《开封市文艺家辞典》和《河南省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多年来,为70多个剧目设计唱腔和音乐,其中《女中魁》等四个剧目由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关灵凤祥符调唱腔集锦》《赵匡胤哭头》等分别由中国唱片社、黄河音像出版社制片发行全国;《台岛恩仇记》等四个剧目分别荣获开封市一、二届戏剧节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他参与研制的“葫芦琴”载入台湾出版的《中国音乐史.乐器篇》和文化部教科司汇编的《文化科技成果》等书,并分别荣获河南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科学进步奖。其妻靳凤英生育二子:长子班一,大学本科文化,现任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研室主任,长子妻黄惠惠系副教授;次子班凯,亦是大学毕业,次子妻高渊为高级工程师。
班念民:男,25世人,五世长门志刚祖20世孙。原籍李集镇班楼村,1940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先后任夏邑三中、杜集中学、李集一中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等职,1993年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忠于职守,团结奋进,教学、管理等方面成绩突出,先后多次被县市评为“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所领导的李集一中被商丘地区命名为“管理先进单位”。传三子:长子奎星现任商丘市睢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次子高旗在县农机局工作;三子高涛任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奎星、高涛均系家谱现代名人。
班俊山:男,21世人,五世 九门 镇祖16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1955年2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历任焦作市三中和夏邑县完全中学三年级理、化、生教研组长,1989年调入县教研室,负责实验教学仪器管理和实验教学的研究工作。1984年—86年兼任夏邑县农业广播学校教研组长。在教学中,严格履行教师职责,兢兢业业教书育人,连年担任高中三年级班主任。撰写了《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氧化性》、《氧化一还原反应》、《中学化学复习琐谈》等论文,其中《中学化学复习琐谈》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先后六次获全县普通高中化学平均成绩第一名,两次获全县化学竞赛一等奖。在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中,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他撰写的《搞好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专题材料,曾在地区交流;他主持研制的多种自制教具,在省地获奖;他编写的《普教实验教与学》在全省公开发行。两次被省地评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先进工作者。其妻王翠华传一子名班迪;三女:珂、次女、桃。
班兴运:男,22世人,五世 九门镇祖17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1940年9月15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59年参加教育工作,曾先后在城关、胡桥、任教,2001年退休,2002年又受聘于夏邑县育才学校继续任教。兴运公,40多年如一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多次被评为校、乡、县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1993年被评为商丘地区优质课教师,并被授予“十佳班主任”称号,1999年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传二子:卫东、卫华。
班 一:男,23世人,五世 九门镇祖18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是被家谱列入“高级知识分子”的广印公之长子。1968年生,大学本科文化,现任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班海群:男,21世人,五世 三门士整祖15世孙。其父班述民,为家谱经济、企业界名人。原籍韩镇乡前班口村,1979年出生,1998年县完中毕业,同年考入河南医科大学,2001年入党,2003年被河南郑州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目前,工作在国家疾病防治中心。
班懿莹:男,24世人,五世 三门 士整祖19世孙。原籍韩镇乡前班口村,1936年10月21日出生,1958年商丘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韩镇乡、骆集乡学校任教。恢复高考后,于1981年以45岁的年龄考入商丘师院,毕业后分配到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继续教书育人,1992年入党1996年退休后,依然为教育事业贡献余热,古稀之年不离讲台。他为人忠厚老诚,勤奋敬业,不甘人后,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多次出席县、乡召开的先进教师代表会。1993年辅导的两名学生,分别荣获省、市作文竞赛一等奖,他也因此荣获优秀作文辅导教师的光荣称号。他热心族人之事,以古稀高龄积极参与2005年家谱的整修工作。那种一丝不苟的作风,深为大家所赞扬。
班松梅:女24世人,五世 长门志刚祖19世孙。胡桥乡程楼村班楼人,其父班兴文为家谱现代名人,享受县处级待遇的离休干部。她1968年5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中文系,2000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曾任中国民航国际航空公司教育干事、报社编辑、教育科副科长、国航文化办公室副主任;2001年初,以公开招聘干部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办公室,担任副处级调研员的工作。松梅自幼聪敏好学,1985年参加高考,为商丘地区理科“探花”、夏邑县“状元”;1988年和89年分别获得北大学习奖和海外华侨设立的“光华奖学金”;1997年—1999年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市企业文化优秀研究成果奖。2002年和2003年,翻译出版了《走出心灵沼泽—我为什么老碰到这种事》(花城出版社出版)、《捕捉月光》、《在水一方》(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等作品。
班兴隆:男,22世人,五世 十一门 ?祖17世孙,原籍虞城县闻集镇班庄村,中学高级教师。
班留章:男,23世人,又名宜章,五世十一门?祖 1 8世孙,原籍虞城县闻集镇班庄村,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闻集镇郭老家中学校长。
班永利:男,24世人,五世二门仁美祖19世孙,1978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郑庄乡班庄村,其父班兴武系 曹县普连集工商所所长。他青岛大学毕业,分配到荷泽市开发区工作,后又赴西安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担任荷泽市南华商场副总经理,2004年秋调入荷泽市政法委工作。爱人门小春传一子名鹤。
班 勇:男,22世人,五世 十一门 ?祖17世孙。1964年生于火店乡班集村,大学本科学历, 副主任医师,夏邑中医院内科主任,商丘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卫生心理协会理事。曾在国家级刊物《中国中西医结合》、《中国针灸》、《中华临床医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爱人王培霞,传一子名鹏,一女名晶。
班文革:男,25世人,五世长门志刚祖20世孙,原籍安徽省砀山县良梨镇前班庄。1968年出生,硕士学位,现在苏州市一外资企业工作。
(二)处级以上党政军干部
班俊义:男21世人,五世十一门?祖16世孙。原籍永城市薛湖乡班寨村。1942年出生,1959年入伍,1961年入党,历任战士、排长、参谋、连长、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等职,现任全国政协老干部局局长。他立场坚定,公道正派,受到领导的器重和同志们的爱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八次受奖,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清正廉洁,生活简朴,热情接待进京办事的父老乡亲,慷慨解囊捐助希望工程;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政协报》、《社会主义学报》、《秘书》杂志、《中直党建》等多种报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多次获奖并被多种重要书籍收录;对子女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所生二男三女均已入党,有二人已走上处级领导岗位。
班留义:男,二十五世人,五世 长门 志刚祖20世孙。原籍刘店集乡刘店村。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乌鲁木齐部队副师长。
班敏华:女,21世人,五世 九门 镇祖16世孙。原籍夏邑县曹集乡班庄村。德好公之女。1946年12月生,1967年郑州大学毕业,曾任中学教师、商丘地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文化广播局局长、党委书记、商丘市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商丘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正处级。在党的宣传工作中,参与了省市许多重大宣传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参与了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参加了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写出了几十万字的心得体会和调查报告,分别发表在有关报刊上。《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遏制腐败的路子与对策》、《马克思建党学说的新发展》等文章分别入选大型理论文集《世界之光》第二卷、国家级大型图书《中华新纪元文典》,并分别获得一等奖。多次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党员教育先进工作者。其爱人乔正印,永城市芒山人,曾任商丘市劳动人事局副局长。生育二子:长子乔亚杰就业于市教育局,次子乔教伟就业于市政协。
班奎星:男,26世人,五世 长门志刚祖21世孙。原籍李集镇班楼村。家谱名人班念民之长子,1962年10月出生。大学学历。曾任夏邑县实验小学教导主任,中共夏邑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党员教育办公室主任、中共夏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夏邑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兼县财贸委员会主任、政协夏邑县五届委员会常委,虞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商丘市睢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1999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理论教育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优秀宣传部长和党员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多次受到省市委的表彰和奖励。其妻司风云传一女名源博。
班冠儒:男,原籍韩道口镇前班口村。曾任河南省公安厅交警处处长。
班兴标:男,22世人,五世 九门 镇祖17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中学学历,中共党员,副处级干部。1927年出生,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953年返回祖国。历任战士、排长、连指导员等职。1964年转业分配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地质部探矿机械厂任加工车间党支部书记,1978年调北京东郊地质矿产部设计院(现为经济开发研究中心)任后勤处副处长,1986年12月2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兴标公参军前曾任本村村长,1951年冲破种种阻力参军入伍,曾参加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一生大都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一贯终于职守,廉洁奉公,平易近人,德高望重。遗孀及三男一女仍住在北京燕郊。
班付国:又名班俊国,男,五 世九门镇祖裔,原籍王集乡班庄村,1964年生,现任河南省农牧厅药检所所长。
班义舟:男,23世人,,五世 十一门?祖18世孙。原籍永城市薛湖乡班寨村,是被家谱列入高级知识分子的兴彩公之长子。195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永城市顺和乡一中副校长、顺和乡党委秘书、城厢乡党委组织委员等职,现任商丘市房产交易管理处处长。其妻李念荣,生有一子、一女。女名淑瑜,在商丘市一中任教;子名子熹,现为在校学生。
班卓:男,祖籍夏邑县,先祖若干代以前迁居睢县。1933年出生于睢县刘店村。1949年5月参加工作,曾任,柘城县慈圣土改工作队队长、柘城县委农工部干事、大许乡乡长、官庄区副区长、柘城县经联社常务副主任、县统计局局长等职,1994年离休,享受处级待遇。2002年8月病逝,终年69岁。其妻李传荣,河南商丘县人,柘城县财政局离休干部,亦享受处级待遇。传二子、二女。长子光明,现为商丘卷烟厂厂长,次子学明,现为柘城县检察院渎侦局副局长,均为家谱名人。长女大华,现为柘城县烟草局干部;次女小华现为柘城县公疗医院干部。
班兴文:男,23世人,五世 长门志刚祖18世孙。胡桥乡程楼村班楼人,1929年元月生,1948年参军,先后任卫生员、助理军医,1959年转业到贵州省息烽县养龙区地段医院任院长,1959年调回夏邑县,先后担任县人民医院股长、县卫生科副科长、县医药公司经理、济阳公社党委副书记、马头公社党委副书记、县农业局副局长等职,1991年5月离休,享受处级干部待遇。1948年淮海战役,1951年进军西藏分别荣立二等功各一次,1953年、1954年荣立三等功各一次,1963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抢险救灾先进工作者。其妻姜秀琴,生四女:长女慧玲在洛阳市天诚集团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次女春颖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三女冬影在县农发行工作;四女松梅在北京市海淀区区委办公室工作,亦为家谱名人。
班庆云:男,22世人五世 长门志刚祖17世孙原籍胡桥乡程楼村班楼人,1926年11月出生,1944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县委工作队队员、县大队事务长、副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第二野战军随营学校二大队政治干事、西南军区军大分校政治部宣传干事、西藏军区青年部助理员、西藏军区司令部政治指导员、西藏军区警卫营二连指导员、西藏军区通信营政治教导员兼党委书记等职,1958年转业后历任贵州省关岭县坡贡区区长、贵州省通用机械厂车间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关岭县花江公社党委书记、关岭县医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关岭县标准计量所所长等职,1985年元月离休,享受县处级干部待遇。庆云公生有三女一男:长女秀丽、次女兴敏、三女兴丽、四女兴红;一子名兴武,系退伍军人,现经商。
班凤岗:男,23世人,五世长门志刚祖18世孙。原籍李集镇班楼村。1933年出生,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曾任河南扶沟县电影队队长、电视台台长、文化局局长等职,1993年离休,享受县处级待遇,一生坦荡做人,努力工作,曾多次受到县、地表彰,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其子卫强,亦系家谱现代名人。
(三)正科级党政干部
班学标:字俊彩,男,21世人,五世 九门 镇祖16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其父德刚公,字世海,是一个 忠厚淳朴的农民。公1929年3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历任城关区秘书、党委副书记、太平公社党委副书记、县 委政研室副组长、王集区司道口公社党委书记、县委组织员、火店公社党委副书记、书记等职。1968年6月7日逝世与于火店公社。安葬于四里班庄,终年39岁。在三十多年生涯中,他诚实为本,踏实工作,执政为民,忠于党、忠于人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团结同志,联系群众,生活简朴,孝敬老人。特别是在火店工作期间,经常访贫问苦,乐善好施,心系群众,带领农民战盐碱、斗灾荒,解决温饱问题,深受群众爱戴,多次被评为地县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感人,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怀念。其妻翟淑琴,生三子一女:长子兴立,次子兴理被列入家谱现代名人,三子兴珍;一女名素兰,嫁夏邑县城里冉氏。
班俊卿:男,21世人,五世 九门 镇祖16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1924年出生,高小文化程度,1950 年参加工作,曾任罗楼、吴庄寨、杨庄中心乡民兵队长、乡主任、党支部书记,先后担任城关、郭店、胡 桥、 张集四个区组织委员,公社社长,副书记,1979年任张集公社党委书记,1984年任县农委副主任。1990年退休。他为人忠厚,勤奋朴实,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党和人民做出了突出贡献,1958年曾出席河南省劳模大会,1984年出席商丘地区农业规划先进工作者表彰会,获科技成果一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传三子:兴彩、兴涛、志愿。
班俊元:男,21世人。五世 十一门 ?祖16世孙。原籍 城关镇香山庙村,文德公之长子。1943年10月出生。 四岁丧母,童年备尝艰辛。1964年参加“四清”工作 队,1965年在商丘“四清”工作中火线入党。先 后分别担任城关、李集、刘店集公社党委委员,县委党校教员,王集、车站镇党委书记、县委政研室副主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副书记等职。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他深入群众,艰苦朴素,关心群众,实事求是,带头实干,为农民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在王集乡工作期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现了田、林、水、路综合治理;狠抓农村政策的落实,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广实用技术,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辐度增长;在车站镇工作期间,狠抓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变一个石棉厂为五个厂,开创了该镇乡镇企业大发展的新时期。在县委工作期间,连续6年参与全县80多个先进村小康建设和130多个后进村组织整顿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为全县经济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撰写的《夏邑县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关于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几点设想》、《夏邑县会计服务公司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搞好农村财务管理》等被评为全市优秀调研文章,并被收入《改革的实践与探讨》一书。在劳动局工作期间,使局党组连年成为全县先进党组,党支部连年成为先进党支部。他为人正直、清正廉洁、善于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到那里,总能开拓出工作的新局面。多次荣获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两次出席全省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会并荣获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其妻孙秀绑生二男三女:长子玉祥,家谱“副科级干部”中有载。次子玉锋,大学本科文化,在县劳动保障局工作;长女玉环被家谱列入“现代名人”。次女玉兰在县城经商。三女玉梅大学本科学历,在县委办公室工作。
班兴乐:男,22世人,五世九门镇祖17世孙。原 籍曹集乡班庄村,俊海公之三子,1938年7月生, 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9年入党,参加了抗美援朝 的保卫“三八线”和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伟大斗争,1958年返回祖国。历任班长、排长、指导员、政治协理员、党支部书记、团机关党委书记等职,获得朝鲜人民政府颁发的“朝中亲善”纪念章一枚、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的一、二级技术能手各一次、沈阳军区授予的“五好干部”一次,十多次受到各级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1979年10月转业到地方,历任县造纸厂党支部书记、县委统战部干事、秘书、民族宗教局局长、党组书记、县政协第三届、四届常委、土地管理局调研员等职,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在部队工作期间撰写的《怎样做好连队思想政治工作》在军、师推广;在地方撰写的《正确落实党的右改政策》和《怎样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在地区召开的会议上交流。其妻杨淑文,系退休干部,传三女:长女玉红中专文化,系县公疗医院护士长,次女玉容大专文化,在县实验小学教学,三女玉英中专文化在县教研室工作。
班俊民:男,22世人,五世 长门志刚祖17世孙。原籍岐河乡青同寺班庄村。1943年6月11日出生,高中文化程度,1960年从夏邑一中应征入伍,后分配到驻杭州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三团司令部任通信兵,1964年提为正排级干部,1972年晋升为正连级通信参谋。1978年8月退伍分配到夏邑县人民政府地震办公室工作,1979年12月调到检察院工作,历任科长、正科级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等职。在部队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三次荣立三等功;转到地方,12次被评为县先进个人,3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书记,1次被评为商丘地区政法系统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班孝福:男,25世人,五世 长门志刚祖20世 孙原籍岐河乡青同寺班庄村。大专文化程度,1958年2月出生,1978年应征入伍,1981年入党,1983年复原后分配到夏邑县农业银行工作,多次被评为地、县金融 系统先进进工作者;1989年调任县民政局社会股副股长、股长。多次被评为地县先进工作者,1993年被河南省民政厅授予救灾救济先进工作者称号;1994年调任胡桥乡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连续四年年度考核优秀,晋升一级工资;1999年调任李集镇人大主席(正科级),2000年调任县市场管理局党组成员、纪检书记、副局长等职,多次被县纪检会评为先进工作者。爱人名张凤玲,传二子:长骞,次显。
班春丽:女,23世人,五世 长门志刚祖18世孙。原籍 胡桥乡程楼村。其父俊哲公曾任县计划生育指站 站长。春丽1970年1月出生,河南省九届、十届人大代表。曾任县计划生育调查队队长、县计划生育协会 会 长、太平乡党委书记等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任劳认怨,入村开展计划生育宣传、调查活动,全县731个行政村走遍了710个。工作起来,不知疲倦,不畏寒暑,不分节假日和星期天。两年间,下乡讲课20余次,培训乡村干部800多人,使他们都能够熟练掌握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用政策解开了群众心中的疙瘩。她刻苦学习妇科知识,掌握了B超操作技术,把育龄妇女当作亲人,为她们解除了无数难言之隐;她坚持原则,清正廉洁,认真负责,在省、地、县计划生育检查中,共退还被检查单位送礼款6次,拒绝宴请30多次。1996年在地区组织的计划生育半年调查中,经她检查的9个点,有4个不同程度的受到地区计生委的批评和处理。先后被省、地评为计划生育优秀调查员,连续三年被县计生委评为先进工作者,1997年、98年相继被评为县“三八红旗手”、“十大女杰”。
班自金:男,26世人,五世长门志刚祖21世孙。原籍岐河乡青同寺班庄村。1966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分配到县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1999年任经济一庭庭长,2000年任民事一庭庭长,2002年任审判委员会委员。爱人房月玲,传一子名佩。自金公,在工作中清正廉洁,依法办案,多次被县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审判长”、“办案能手”;获得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审判优胜杯”、“优秀审判长”、“指导基层工作先进个人”和学术论文二等奖。被省市两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维权先进个人”称号。
班志立:男,22世人,五世 九门 镇祖17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其父班俊英,系农民。公1966年出生,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现任商丘市人大常委会财务科长。其妻曹秋华,生育一子名班珂。
班兴海:男,23世人,五 世长门志刚祖18世孙,原籍胡桥乡程楼村班楼人,1930年5月出生,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5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助理经济师职称,历任无锡市鱼市场检查员、苏南水产公司浏河收购站副站长、苏州市水产公司人事科长、苏州市委财贸部干事、中共平江区委委员兼财贸科长、监委书记、平江区人委委员兼劳动科长、苏州市饮食服务公司党委委员兼组织科长、苏州市沧浪区商业科(局)长等职。在职期间,任劳任怨积极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被选为苏州市第二届、第三届党代会代表,苏州市平江区第一届、第二届党代会代表,也是平江区第一届人代会代表。
班学明:祖籍夏邑县人,1965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柘城县。1980年参加工作,1980年应征入伍,1986年调入柘城县检察院工作至今,中共党员,现任柘城县渎侦局副局长,其妻赵彩霞生育一子名豪。其父班卓系离干部,享受县处级待遇,亦被 列 入家谱现代名人。
班进修:男,21世人,五世 十一门?祖16世孙。曾任沈丘县粮食局局长。
班学宗:男,24世人,五 世长门志刚祖19世孙。原籍安徽梁寨村。曾任安徽省石台县公社书记,后调回石台县工作。
班俊使:男,原籍火店乡火店村,北京二建公司科长。
班德纯:男,20世人,五世 九门 镇祖15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洛阳轴承厂财务科长。传一子名彦明。
班兴亮:男,23世人,五世二门仁美祖18世孙,原籍骆集乡中班口村。1953年出生,1969年入伍,1977年调入中原油田工作,现任中原油田钻井一公司科长。
班兴林:男,23世人,五世三门士整祖裔,原籍韩道口镇前班口村。商丘市叶庄法庭庭长。
班俊民:男,22世人,五世二门仁美祖裔,原籍骆集乡中班口村。商丘师专科长。
班孝堂:男,原籍火店乡邵庄村。湖北二汽科长。
班和平:男,24世人,五世十一门?祖19世孙,原籍火店乡班集村。曾任陕西省司法厅劳改局办公室主任。
班兴伦:男,原籍火店乡,商丘市邮电局邮票公司经理。
班俊连:男,21世人,原籍河南虞城县文集镇郭老家村班庄,五世 十一门 ?祖16世孙。曾任辽宁曙光水电站指挥部科长。
班兴民:男,22世人,五世 十一门 ?祖17世孙,原籍虞城县闻集镇班庄村,现任虞城县房管局局长。
(四)副科级党政干部
班瑞亭:男,22世人,五 世长门志刚祖17世孙。1959年12月任水利副科长,后任水利局副局长。
班兴帮:男,22世人,中共党员,1925年出生于太平乡瓦房庄,1944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农会主任、区委委员等职,1964年4月任火店区副区长,1966年任火店公社副社长,1968年调任县石油煤炭公司经理直至离休。兴帮公出身贫寒,为人忠厚,工作努力,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在不同岗位上,都为党和人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奖励,在困难时期,为本家爷们解决了不少困难,受到党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爱人李氏,传六子、一女。六子:运升、运华、建华、新华、连华、仲华;一女名运兰,嫁太平黄庄。
班兴存:男,23世人,五 世长五门志刚祖18世孙。原籍胡桥乡程楼村班楼人。1935年5月出生,1949年月参加工作,1954年入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排长,1958 年转业到县粮食局工作,曾任粮食局副主任、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等职多次受到地县表彰。
班卫强:男,24世人,五世长门志刚祖19世孙。原籍李集镇班楼村。其父班凤岗系家谱名人,1957年12月24日出生,大专文化程度,助理经济师。1975年9月参加工 作,1990年7月入党,历任县运输队副队长、交通 局运管所副所长、县人民政府纠风办主任、县司法局纪检书记等职,2001—2004年均被评为全市纪检监察先进个人,受到市政府通报表扬,四次当选省政府纠风系统先进工作者,2003年赴京参加中纪委举办的市级纠风办主任培训班。
班玉祥:男,22世人,5世11门 ?祖17世孙,其父班俊元、姐班玉环均为家谱现代名人,大学本科文化,曾任县委党史办公室干事、李集镇纪委组书记等职,爱人许秀梅,大学本科文化,中学教员,传一子名舒畅。
班朝清,男,23世人,五 世九门镇祖18世孙。其父班兴杰大学本科文化,系国家干部。朝清公曾任县信访局接访科长、韩道口镇党委副书记、杨集镇党委副书记等职。其妻刘谜,系县实验小学教师,传一子名玄。
班 磊,男,五 世十一门?祖16世孙。原籍火店乡东班庄村,系德连公之三子,现任韩道口镇党委宣传委员,县政协委员,爱人,王云芳,在县公疗医院上班,传
一子名班威在实验小学读书。
班德民,男,20世人,五世11门?祖15世孙,祖籍夏邑县火店乡西班庄。1952年出生,1970年参加工作,曾任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多次荣获省、市、县先进工作者称号。爱人陈爱玲,传二子、一女:长子红杰、次子宝杰;一女名红勤,嫁郑州李门。
班俊桥,男,21世人,五 世九门镇祖16世孙。曾任县社工会主席。传二子:兴秀、兴涛。
班宜亭:男,24世人,五 世长门志刚祖19世孙。岐河乡青同寺班庄人。公安局副局级侦察员,1964年出生,1964年参加工作,1978年入党,曾分别担任岐河乡、胡桥乡、桑固乡派出所所长、党委委员,县拘留所教导员等职,曾荣获全省公安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退休。其妻韩月英,生二子:长子雪锋在县粮食系统工作;次子雪原在县公安局工作。
班兴银:男,永城市电视台副台长。
班桂香:女,而是二十三世人,五世七门 通祖18世孙。原籍永城市顺和乡班庄村,曾任夏邑县公商联副主席等职。1963年8月27日生,1985年参加工作,1991年由永城棉花厂调入夏邑县工商联工作,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任副主任科员,2003年被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爱人刘德坤现任岐河乡人大主席,传一子名刘方宇,现正在三中上学。
班高涛:男,五世长门 志刚祖21世孙。原籍李集镇班楼村,系家谱现代名人班念民之三子。大学文化,1995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共夏邑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其爱人王慧系县教体局教研室教研员。
班德超:男,21世人,五世 三门 士整祖16世孙,原籍郭庄乡后王楼村班庄,1921年出生,1948年参加工作,曾任班庄小学校长,县文化馆馆长,城关区文教区长,县粮食局油脂股股长等职,1981年离休,1984年病故。
(五)经济界企业界知名人士
班孝林:男,25世人,长门志刚祖20世孙,原籍骆集乡中班口村。1975年任济南市建设银行副主任、 济南市建设银行副行长、房地产开发 公司总经理等职。
班孝杰:男,24世人,五世 九门镇祖19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其父班宜章,被家谱列入现代名人。孝杰公1953年3月出生。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曾任解放军某部战士、排长、连长,夏邑县保险公司副经理,虞城县保险公司党组书记、经理,虞城县政协常委,商丘市人寿保险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等职。在夏邑县任职期间,主持开发了简易人身险,收取保费50多万元,首开全市新险种开发之先河,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记三等功两次并被选为县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在虞城工作期间,主持开发了红富士苹果成本保险和小麦“一喷三防”保险,收入保费220万元,获省公司新险种开发奖,虞城县公司连续四年被省公司评为先进单位,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在任商丘市人寿保险公司副总经理期间,主抓业务,积极开拓以养老保险、子女婚嫁为重点的险种,保费同比增长89%,在全省名列前茅。他撰写的《疏通生产渠道,加快发展进程》、《灿烂的政治之花,丰硕的思想之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保险业务发展》等论文,分别发表在、《黄淮日报》和《当代保险》等报刊上。《树先进典型,创一流业绩》获《当代保险》优秀论文奖。其妻刘氏,传一子一女。
班光明,男,祖籍夏邑县。1954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柘城县。其父班卓系离休干部,享受县处级待遇,被列入家谱现代名人。光明公,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1970年参加工作,曾任柘城县粮食局股长、粮管所长、粮店主任、县财委科长、乡党委副书记、柘城县烤烟厂厂长等职,1996年元月担任河南商丘卷烟厂厂长、厂党委书记至今。1995年获商丘地区优秀企业家称号,2000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被选为商丘市政协委员。其妻李素霞,生一子、一女。子名雨田,为中国科技大学学生,女净文亦为在校学生。
班俊珍:男,21世人,五世 九门 镇祖16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其父班世录终生务农。俊珍公1940年出生,1960年河南技工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应招到河南武警总队任战士,1968年转业到商丘市汽车运输公司作。历任车间主任、保卫科长、人事科长、商业科长、经理助理等职,2000年退休。其妻黄睿生育一子、一女:子名威、女名蕾。
班述民:男,20世人,五世 三门 士整祖15世孙,原籍韩道口镇前班口村。1950年生,1970年参加工作,1987年入党,大专文化程度,助理经济师、政工师。曾任砖瓦厂团支部书记、车间主任、柠檬酸厂副厂长兼工 会会 主 席、谷氨酸厂副厂长、草酸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味精厂副厂长兼副书记、工会主席等职。1989年他主持研究开发的微生物发酵技术,被授予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8年被评为商丘市工会工作先进工作者。其妻王凤云,传一子名海群,为郑大硕士研究生,被列入家谱现代名人;一女名海英在交通局运管所工作。
班兴祥:男23世人,五世二门仁美祖18世孙,原籍骆集乡中班口村,1962年10月8日生,大专文化程度,曾任本乡中学教师、村委主任、1995年起任夏邑县金龙电缆厂副厂长,2003年任亿路电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传二子:宜珍、宜珠。
班俊波:男,商丘市建筑公司经理。21世人原籍曹集乡班庄村,五世九门镇祖16世孙。1951年10月生,1968 年 参军入伍,1971年转业到农机厂任业务员,1986年任夏邑县建筑工程公司副经理,2005年退休。妻郭素琴,生一子名班玉锋,在睢阳区公安局工作;一女晓兰在商丘市血站工作。
班卫宪:男,23世人,五世十一门?祖18世孙,原籍虞城县闻集镇班庄村,曾任裕东发电公司领导班子成员。
班兴礼:男,22世人,五世十一门?祖17世孙,1946年出生于 曹集乡司楼村。俊杰公之三子。1964年入伍,1985年转业到商丘市粮食局,现任商求市饲料公司经理。其妻张氏生二子:长子通亚,被家谱列入现代名人;次子柳亚。
班宜勤:男,24世人,五 世长门志刚祖19世孙。原籍岐河乡青同寺班庄村。大专文化,1954年9月10日生,1972年12月参军入伍,197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历任战士、班长。1978年转业,历任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矿区基建大队工人、水电安张装队副指导员,川东钻探搬安公司党委办公室组织干事兼秘书、水电回收队党支部书记兼副队长、公司党委副书记、书记,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建安公司重庆分公司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等职,现任四川石油管理局蜀渝石油建安公司川南分公司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多次荣获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年度“双文明”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爱人杜秀芹,传一子名伟伟。
班晓东:男,25世人,五 世长门志刚祖20世孙。原籍岐河乡青同寺班庄村。家谱现代名人班宜福之长子,大学本科文化,在北京中国电力公司工作,兼任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主席。
班建业:男,1972年生,山东维坊装潢公司经理。
班俊民:男,21世人,五世11门?祖16世孙,祖籍火店乡班集村,1966年生,中铁四局二处桥梁厂党委书记。
班俊英,男,22世人,五 世长门志刚祖17世孙。1934年出生在李集镇班楼村,高中文化,1954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在县水利局、商业局燃料公司工作,1986年任石油公司业务股长,1988年任业务经理。他勤奋工作,积 极奉献,为夏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县政授予县“劳动模范”、“优秀党员”、河南省商业厅授予“河南省商业战线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传四子:兴军、玉夏、玉卿、东风。
班志强:男,24世人,五世三门士整祖18世孙,原籍李集镇后王楼村班庄,1967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济南工程监理公司总经理。
班良民:男,24世人,五世长门志刚祖19世孙,原籍安徽省砀山县良梨镇班庄村,现在深圳市一企业任总经理。
(六)其他知名人士
班兴进:男,22世人,五世 九门 镇祖17世孙。原籍曹集乡班庄村。在台湾曾任上校团长。他身在台湾,心系大陆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后,动员在台湾的家属,投资300多万元在深圳创建“深圳百益电子有限公司”并为我县建设孔子还乡祠损资3000元。其妻邱丝传二子:宜军、宜政。
班通亚:男,23世人,五世 十一门 ?祖18世孙。系被列入家谱“现代名人”的兴礼公之长子。1971年5月出生,1994年7月吉林市电气了化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历任豫东监狱技术员、二监区副分区长、十分厂二车 间主任、行政科副科长兼水电站站长等职。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身先士卒,埋头苦干,团结干警开创了监狱工作的新局面;在整修电力线路、改善家属和居民区给排水和生活条件等工作中忘我工作,带病实干,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被评为“优秀警官”“十佳干警”。2002年被授予商丘市劳动模范称号。
班周礼:字懿璋,男,24世人,五世 三门 士整祖19世孙,原籍韩道口镇前班口村。配李氏,传二子:孝良、孝合。1987年冲破重重困难,主持续修家谱,在登瀛公提出的宗派(字辈)20字的基础上,又续20字,撰写序和前言各一篇载家谱《文献篇》。
班懿勤:男,24世人,五世 三门 士整祖19世孙,原籍韩道口镇前班口村。尊祖敬宗,把接续家谱当作重要的事业,1987年和懿璋公一起顶着种种非难,克服诸多困难,续修家谱。当时公身体有病,让其妻用自行车驮着,入村调查,其精神感人至深。
班建良:男24世人,五 世长门志刚祖19世孙。原籍岐河乡青同寺班庄村。1962年出生,现任青同寺村村委主任。1998年自己创办青同寺初级中学(私立),现已拥 有资产100多万元,在校学生500多人。解决了边远地 区中学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在2000年和2001年全县语文、数学、外语单科统考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受到县教育局的通报表扬和社会上的一致称赞。爱人崔玉梅,传二子:艳峰、艳贺。
班懿君:男,24世人,五 世长门志刚祖19世孙,原籍骆集乡中班口村,1987年,曾和周礼、懿勤一起克服困难,接续家谱。
(七)英烈
经省政府批准的烈士共19位:
班怀珍:男,胡桥乡班王庄人,1895年生,1947年1月任村贫协会主任,为人民办实事,深得群众拥护。敌人对他恨之骨,怕得要命。同年8月,国民党新五军占领县城,胡桥区反动势力勾结保安团用阴谋手段将其诱捕,他坚贞不屈,敌人用菜刀割掉他一只耳朵,并用五牛分尸相威胁,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怒斥敌人“你们的末日快要到了,”“你们决不会有好下场,人民会给我报仇的”!敌人恼羞成怒,点燃挂在牛角上的鞭炮,五头牛惊恐万状,拼命向不同方向拉去,就这样怀珍公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时年52岁。
班段氏:女,歧河乡清桐寺村班庄人。1947年参加革命,先做交通联络工作,后任村农会会长,为解放军筹粮、筹款,给部队做军衣、军鞋,贡献突出。1948年6月,我县大队住在该村,被保安团和顽区队包围,寡不敌众,伤亡7人,情况十分危机。他勇敢地投入战斗,掩护我县大队突围,然后机智地摆脱敌人,躲进北镇王河村她女儿家中,后不幸被敌人捕获。面对敌人的威肋利诱和残酷毒打,她大义凛然,昂首挺胸,一言不发。1948年7月11日的惨遭杀害,时年34岁。
班兴仁:23世人,男,歧河乡庄村段庄人。1927年生,1944年2月入伍,1946年牺牲在本县立洼村,牺牲时任班长。
班兴聚:23世人,男,歧河乡蔡庄村段庄人。1918年生,1938年入伍,1950年病故,牺牲时任班长。
班兴宣:23世人,男,歧河乡青桐寺村班庄人,农会长会长,1918年生,1948年牺牲于县城东关。
班洪斌:男,曹集乡班庄村人,1925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解放军某部指导员,1949年牺牲于浙江省温州市。
班俊哲:21世人,男,住火店乡刘店村班庄,1903年生,1944年入伍,某部战士,1945年牺牲于江苏省洪泽湖。
班德运:20世人,男,住火店乡班集村,1921年生,1945年参加革命,任民兵队长,1947牺牲于本县棉花庄。
班述分:18世人,男,住火店乡班集村,1925年生,1946年参加革命,任乡长,1948年牺牲于砀山县南关。
班述礼:19世人,男,住火店乡班集村,1928年生,1945年入伍,某部战士,1946年牺牲在徐州。
班俊卿:21世人,男,住火店乡班集村,1914年生,1945年入伍,任战士,同年牺牲在本县高楼村。
班留娃:男,住韩镇乡班口村,1925年生,1944年入伍,任战士1946年牺牲在山东滕县。
班则永:男,住韩镇乡前顾厂村西班庄,1929年生,1944年入伍,任战士,1945年牺牲在安徽省亳县。
班德申:20世人,男,住韩镇乡前顾厂村东班庄,1919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任乡长,1946年牺牲在本县邵老家。
班述云:19世人,男,住孔庄乡黄庄村黄庄,1930年生,1947年入伍,任战士,1949年牺牲在淮海战场。
班永安:男,住太平乡西街村,1956年生,1977年入伍,任战士,1979年牺牲在中越边境。
班振云:男,住郭庄乡后王楼村后王楼,1924年生,1949年入伍,任排长,1952年10月牺牲在朝鲜战场。
班俊良:男,20世人,火店乡班集人,1920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任战士,,1945年牺牲在棉花庄。
班俊岐:20世人,火店乡班集人,1911年生,1947年1月参加革命,任战士,牺牲在本县高楼村。
五、夏邑班姓的字辈排行
夏邑班姓1930年以前,没有统一的字辈。1930年登瀛公在接续家谱的同时,提出了:“续述德俊兴,懿孝念高曾。恪慎知崇业,庆祥福禄升。”的二十字字辈排行,为家谱的完善做出了重大贡。但是,遗憾的是他没有说明要从哪一世开始使用。所以在后来使用的实践中,有的从十八世开始,有的从十九世开始。这就造成了混乱,本来是同一世人的兄弟,倒成了叔侄。2005年在整理家谱的同时,家谱整修委员会研究决定,凡是从十九世开始使用字辈的五世长门、二门、三门、四门、七门之后人,到 二十九世 时,舍去应当使用的恪字,而改用慎字。其他门派则按照字辈正常使用。到三十世时就可以使全族的字辈统一起来。一九八七年续家谱时,懿章公又提出“建勋继汉远,传贤振华东,爱国先安民,连贵世昌荣。”二十字,待到第一次提出的字辈用完后,将依次使用。
六、夏邑班姓主要聚居村庄简介
(一}、夏邑班姓的发祥地——火店乡班集村
班集村位于县城以东22公里,火店集以北5公里,火店、韩镇、孔庄三乡结合部,濒临两省(豫、皖)、三县(夏、永、砀)的边界,北枕老黄河,东临王引河,火店至韩镇的公路从村东穿过,是由一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
班集村建于元朝末年。当时,由于封建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压迫农民,导致战争不断,瘟疫流行,加之黄河泛滥,豫东大地出现了“野草丛生水茫茫,到处断烟火,百里无鸡鸣”的凄凉景象。老谱记载,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夏邑班姓的始祖从善公,奉命从陕西省扶风县班家沟迁入夏邑,在这块荒凉的土地上,结草为庐,披荆斩棘,垦荒种地,开始了班姓在夏邑的发展史。传一子、二孙,逐渐发展,形成村庄。周围的垦荒者都到这里进行集贸交易,故名班集。村庄西南约300米的小河西岸,有从善始祖的墓地,二世祖文鲁和三世祖长谅、次让也长眠在这里。墓前十二世祖大松公于清朝乾隆五十三年树立的石碑,默默的寄托着族人的敬仰与哀思。
村庄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一条大街贯穿东西。全村共有5个村民组,550户,2200人,1506亩耕地,班姓村民占总人口的97%。村民以务农为主,兼做旗穗、灯笼、布玩具、中国结等小工艺品,村民生活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该村有小学一所,公办教师10人,7个班级,在校学生380人;有卫生所三个,医务人员3人;代销点6个。过去,村中逢集、逢会,后来由于交通发达,距离火店集较近,集会自动停止。
班从善是夏邑班姓的始祖,班集是夏邑班姓的老家。660多年来,夏邑班姓由从善始祖孤身一人,发展到数万人之多。明朝建文年间,四世祖忠公,入赘巴清河北岸李门为婿,迁居现在的骆集乡后班口,传五子,成为本谱并列十一门中的1至5门,形成了班姓在夏邑的第二个发祥地;五世祖六门曾公,传至九世外出从军而失考;七门通祖后裔,三迁住址而定居于现在的永城市顺和乡班庄和窦常庄;八门貌祖无子;九门镇祖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迁居县城东南形成了夏邑班姓的另一个发展基地——四里班庄;十门铉祖传至八世而失考。因此,班集老家后来居住的,已是十一门?祖的后人了。
椐老谱记载:旧时班集有东西两宅,西宅从东至西依次居住着长门(政)、二门(清)、三门(聚);东宅从西至东依次居住的是四门(原)和六门(恩)。五门印祖早年出家,没有宅基,还俗后暂居集南花园内,后迁居南小庄。
十一门?祖后人,是夏邑班姓家族中最大的一支,其分布更为广泛。六世祖恩公明朝时出仕为官,定居县城,东城门内,街南街北,一度全为班家住宅。其后人,九世祖之瑞公又从县城迁居城东1公里的班牌坊。清朝末年,为躲避战乱,十八世祖蓝田公再迁县城东关香山庙,星瑞公迁居胡桥西南王庄;八世祖镐公从班集南小庄迁居现在的永城市班寨;十一世祖瑜公迁居虞城县郭老家班庄,珍公迁居班集北刘坑。此外,本县中锋、韩楼前官场、韩道口西邵楼和外地的涡阳县封集、沛县陈寨、李庄、南阳黄龙庙、砀山汪集、陈寨等地居住的班姓均为?祖的后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班姓后世子孙出于谋生的需要和种种原因,又逐步从老家或新家迁往外地,椐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班姓子孙迁往外地居住的约占10%以上,比较集中的分布于夏、永、虞、砀、商、亳、睢、等县市,散居于全国30多个省市。当今豫、皖、苏、鲁各地居住的班姓居民,多属夏邑一支。目前,夏邑县以班姓命名的村庄有24个,在其他村庄中,班姓群众人数较多的村有30多个。
历史上?祖后人,耕读传家,人文荟萃。明清民国时期,在夏邑班姓获得学位和官职的140多人中,有59位为?祖后人。六世祖恩公、七世祖?公先后担任本县阴阳训学术,七世祖珠公曾任陕西省汉中府金州知州、本县知县,九世祖於皋公,为乡饮大宾,20岁举庠生,淡薄名利,教化乡里,乐善好施,载之《县志》,十二世祖廷铭公、十五世祖秀章公续修家谱令人敬仰。
现代,也涌现了许多为国为民的知名人士。载入本谱“高级知识分子”中的班兴彩、班玉环、班兴隆、班留章:“县处级以上党政干部”中的班俊义、班义舟;“科级干部”中的班俊元、班进修、班和平、班俊连、班兴民、班玉祥、班德民;经济界人士班卫宪、班兴礼、班俊民;其他名人中的班通亚等都是?祖后人。
(二)、夏邑班姓的第二发祥地——后班口
后班口位于夏邑县城东北20公里,骆集乡政府东南6公里。二世祖文鲁公传二子:长子名让,次子名谅。让祖又传一子名忠。明朝建文年间,忠祖从班集逾巴清河北为婿李门,随以为家。传有五子:志刚、仁美、士整、士贤、士原。在当地另建新村名为班口。后来,长子志刚迁居现在的岐河乡青同寺东建村居住,名为班庄;次子士整南迁3000米,另建新村名为前班口,二子仁美也南迁2000米另建新村,因建有楼房,名为班口楼,后来干脆叫做中班口;五子士原,因黄河泛滥,遭受水灾,其曾孙27人全部外迁,不知所往。原来居住村,后来改名后班口,后来在此居住的只有四门士贤祖的后人了。
后班口,居住和发展了夏邑班姓中两大支脉中的一支、本谱并列十一门中的五门,对于夏邑班姓第二个发祥的地称谓,的确是当之无愧的。
后班口,隶属于骆集乡大梨树村,现有200人。村民以农为主,生活水平居当地中等水平。
后班口村西,现有忠祖墓。原来墓前有题名碑、后土碑,四围栽有四根石柱,林前门柱上有浙江沈宾题写的对联:祖德炳千秋,佳城郁郁钟人杰;孙谋贻四世,潜闼绵绵启地灵。
(三)、五世二门仁美祖的发祥地——中班口村
中班口是五世二门仁美祖的发祥地。五世二门仁美祖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后班口南迁二千米另建新村取名中班口。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5年),志刚祖之四孙恕祖的后人九世祖佑,又从青同寺班庄迁回中班口。夏邑县从1951年到1958年夏邑县设有班口乡,中班口即为乡政府所在地。1958年以来一直是独立的行政村,隶属于骆集乡。村中一条1500米的大街贯穿东西,近20年来,部分村民迁往村东南角居住,形成一条南北大街,与原来的东西大街形成“丁”字状。共有5个村民组,1800亩耕地,620户,2300名村民以农为主,皆为班姓。村中建有小学和卫生所,每逢农历三、六、九日为农贸交易大会,周围群众前来赶集、赶会,另有一番热闹景象。明、清、民国时期,仁美祖门中,获得功名和官职的共有17人。十世祖班敷教曾任河北观化县教谕署和山东舒城县知事。建国以来,培养大学生3人,本谱县处级干部班冠儒;科级干部班兴林、班俊民、现代名人班兴亮、班兴祥都是该村人。
(四)、五世三门士整祖的发祥地——前班口村
前班口隶属于韩道口镇,位于韩道口集西北8公里的巴清河北岸。五世三门士整祖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后班口南迁四千米米另建新村,取名前班口。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村。全村5个村民组,414户,1560人,除100来人的外姓外,全为班姓。有耕地1780亩,村民以农业为其主要生活来源。村中有小学一所,配备公办教师12人,6个班级,在校学生270名;卫生所一个,医务人员一人。建国以来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0人,现有在校大学生4人,科级以上国家干部5人。被本谱列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班懿莹、班海群;经济企业界知名人士班述民;其他知名人士班懿璋、班懿勤等都是该村人。
明、清、民国时期,士整祖门中获得功名和官职的共有18人。十七世祖万宁公为例赠文林郎,十八世祖双奎公是夏邑班姓中唯一“举人”;十八世祖仲恺公民国时期曾任夏邑县二区区长;十九世祖敏个公为例赠修职郎;光绪28年修续家谱的登瀛公、一生两次主持续修家谱的驭遐公都是士整祖的后人。《县志》记载:班口南门外有一座石桥,清朝嘉庆年间被洪水冲垮,来往行人无法通行,十八世祖端奎公,字荣薛,与其侄耀远公招工募金,伐木架器,重修之。数月造成,邑人李铭皖作《重修班口桥》以记之。其中说道:班家口石桥,明沈文端创修,因河水为患,石址荡没,班君荣薛创举重修。可谓乐善不倦。
解放前,村中有一座寺庙,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逢香火庙会,连续三天,周围群众都来进行农贸交易,热闹非凡,此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1970年寺庙被拆除,物交会延续至今。
(五)、五世长门志刚祖后裔的发祥地——青同寺村班庄
青同寺村班庄隶属于岐河乡,位于夏邑县城东南9公里,胡桥集西北6公里处。西北东南流向的响河从村东穿过。村中水坑将村庄一分为二,因此又名前班庄和后班庄。共有3个村民组,280户,1200口人,800多亩耕地。因村中有小有名气的寺庙青同寺,故名青同寺村。
该村建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当时,五世祖志刚公从现在的骆集乡后班口迁居于此。志刚祖85岁以寿终,葬于村西约500米。其子敬公随葬于前。墓前有题名碑和祭祀碑各一座。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后人,先后外迁,形成岐河乡班集、李集镇班楼、胡桥乡班楼、班杜庄等村庄。散居于胡桥乡王营、刘店集乡刘店、曹集乡李半截楼和县外、省外其他地区。
明、清、民国时期,志刚祖门中获得学位和官职的有32人。八世祖世资公,明朝时曾浙江任温州府照磨;九世祖爵公明朝时曾任直隶高邮卫经历;十二世祖勿二公,性孝友,慷慨有大节,其“从容读《汉书》,谈笑退闯兵”以及让遗产,济侄儿的事迹载之《县志》,十四世祖淑仪公,续修家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精神遗产。
该村富有革命传统,在建立新中国的革命斗争中,有班兴宣、班段氏两位烈士为之献身。建国以来,培养大学生十数名,科级以上国家干部7人。被本谱载入“高级知识分子”的班宜福、班松梅;享受处级干部待遇的离休干部班兴文、班庆云,“科级干部”中的班孝福、班俊民、班自金、班春丽、班兴海、班学宗、班宜亭、班兴存;经济界名人班宜勤、班晓东;其他知名人士班建良等皆为志刚门后人。
(六)、志刚祖后裔又一聚居地 ——李集镇班楼村班楼
李集镇班楼村,位于县城西北12公里,李集镇东南3公里。除班楼外还有另外三个外姓自然村。班楼是五世祖志刚公后裔聚居的村庄之一。志刚祖之二孙信祖的后人十世祖朱衣,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从青同寺班庄迁居此地,因二人每家建一栋小楼,故名班楼。
班楼自然村,有两个村民组,150户,600多人,有耕地487亩,农户多以务农为主,生活在当地属中等偏上水平,但特别注重子女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建国以来,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21人,科级以上国家干部10人,目前,还有在校大学生6人。被本谱列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班青莲、班念民、县处级党政干部的班魁星、享受处级干部待遇的离休干部班凤岗;副科级干部班卫强等都是该村人。
(七)、九门镇祖的发祥地——县南四里班庄村
四里班庄村,隶属于夏邑县曹集乡,位于县城东南两公里,县城南环路从村前通过,建设路(即孔祖大道)穿过村西和南环路相交于村前。交通十分便利。
四里班庄始建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九门镇祖从老家班集村迁居于此。因距离县衙门四里,故名四里班庄。镇祖传四子:聪、明、睿、智。数百年来,先后从该村迁出另居的有六支:长门中十三世祖朝栋公迁居县城东北罗楼,现有百人之多;十三世祖世仪公迁居胡桥乡丁路口班王庄,也有近百人;十六世祖源滋公迁居太平乡瓦房庄,现有人口600多人;十五世祖慎修公迁居夏邑县岐河乡后段庄发展到200多人;十五世祖武元公迁居王集乡东班庄现有130多人;十七世祖季水公迁居山东郯城县小杨庄也有50多人;二门中十五世祖梦珩公迁居郭店乡戴集南支楼,现有30多人。此外,散居全国各地的也为数众多。
该村寨外东南角路北20米,有镇祖墓。镇祖夫妇和其四个儿子聪、明、睿、智,五个孙子,皆长眠在这里。
椐1989年《夏邑县志?大事记》记载,咸丰元年(公元1857年),为安全起见,发动村民筑寨墙、挖海子,沟宽6米,深3米,建有东西寨门,形成长方型的村寨。抗日战争期间重修,解放后拆除。1945年9月,县总队配合军区骑兵团在该村痛击顽保安团张朝刚部,击溃其第一营,活捉连长张洪思以下数十人。
该村是由一个单独的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现有6个村民组,476户,1600多人,976亩耕地,村民全为班姓。一条1500米长的大街横贯东西,东西两端又各有一条大街向前伸出,和东西大街相交。村民以农为主,兼搞建筑、做生意、劳务输出等,生活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村中建有小学一所,6个班级,在校学生270名,配备公办教师13人。设有卫生所两个,代销点4个,医务人员4名。
历史上,镇祖门中,人才辈出。其明清时期获得秀才以上功名的有20多人,载入《夏邑县志》的有五人,载人《归德府志》的有一人。镇祖长子聪公,为贡生,弘治七年(公元1495年),任江西宁州府同知,官至直隶大河卫经历司经历,因功勋卓著,受到明朝孝宗皇帝的诰封,其夫人和镇祖夫妇也因此荣获诰封。诰封圣旨载入明朝嘉靖年间的《夏邑县志》,家谱《人文篇》亦有收录。十七世祖景贤公,乐善好施,捐地180亩给书院,其事迹载人《夏邑县志》。九世祖服休公,继八世祖崇峰公之后,不畏艰难接续家谱,令人尊崇。
建国以来,该村更是人才蔚起。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50人,研究生7人,现有在校大学生2人,科级以上国家干部13人。载入本谱“高级知识分子”中的班鑫、班兴理、班宜章、班俊山、班兴华、班一、班兴运;载入“县处级以上党政干部”中的班敏华、班兴标;载入“科级干部”中的班学标、班俊卿、班兴乐、班自立、班俊桥、班朝清;载入“经济界企业界知名人士”中的班孝杰、班俊珍、班俊波、和“其他知名人士”中的班兴进等都是该村人。
(八)七门通祖的发祥地——永城市顺和乡小班庄
顺和乡小班庄,位于永城市西北19公里,距顺和乡政府1公里处,属顺和乡夏楼村,有两个村民组,村民以农为主,经济条件居当地平均水平。
五世七门通祖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夏邑火店乡班集迁居永城市保安山前十里班庙台。旧谱记载,保安山西南有七世祖鼎公墓。明朝末年(十七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十一世闹祖再迁永城市陈集以南三里的徐庄前班家坑。十四世祖永志公有子三人,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公元1723—1796年),老大从班家坑迁居永城市窦常庄,老二迁居河南固始县。之后,老三万哲公再迁现在的顺和乡夏楼村小班庄。世代繁衍,形成今天的规模。
通祖后人在明清民国时期获得功名和官职的有4人,其中21世唯一公为清朝优贡生,朝考一等京官,初任山西太原府二府,后任河北临漳县知事;22世彤勋公,民国时期,毕业于山西高等陆军学校,曾任教导团副参谋长;寅勋公,曾任迫击炮团团副。现代,列入本谱“高级知识分子”的中央党史研究室处级干部班永吉,“科级干部”班宜庆、班桂香都是该村人。
(九)、八世祖镐公后裔聚居的永城市薛湖镇班寨村
班寨村位于永城市以北15公里,薛湖镇以南7.5公里。大约在明朝景泰、成化年间(公元1450—1488年),?祖五门印祖后裔八世祖镐公,从老家班集前的班小庄迁居这里,世代繁衍形成村庄,明末,为保村民安全,筑有寨墙,故名班寨。
班寨村,除班寨以外,还辖有另外三个外姓自然村。班寨自然村,有三个村民组,700余人,除数十名迁来居住的班姓亲戚外,全是班姓。建国前这里是新四军开辟的老区,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过应有的贡献。建国以来,培养了许多人才,全国政协老干部局局长班俊义、兰州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班兴彩、现任商丘市房管处处长的班义舟都是该村人。
村西南不远,有祖林一处,寨中班姓的先祖,长眠在这里,过去,古柏森森、墓草青青,寄托着族人的敬仰与哀思。现在,古柏虽毁,新柏犹存,仍然是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村中居民以种田为主,兼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其生活居于当地平均水平。
(十)、仁美祖后裔的又一聚居村——山东省曹县郑庄乡班庄村
山东省曹县郑庄乡班庄村,位于曹县西北九公里,郑庄乡西北六公里,王吕集西南一公里。辖一个自然村,1200多人,耕地2600多亩,村民以农为主,人均生活水平居当地中等水平。该村班姓村民约有700多人。明末青初,十二世祖儒公从班口迁居山东曹县东班庄,后来,十七世祖治科公再迁此地,村名班堂,1966年改名为班庄至今。现设有班庄村,主任班兴明,会计班连生,建有学校一所,有班级六个,其中初中班一个。
近年来,该村迁往外地的班姓人口约有500多人,分布在曹县的大集,定陶的马集、黑龙江等地。其中黑龙江的哈尔滨市南茶区居有班姓人口100多人。
联系地址:河南省夏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联 系 人:班俊元
邮 编:476400
电子邮箱:banxyldj@126.com
电 话:0370——6210561 15896958307
分享按钮>>班固班超部分班氏后裔的迁徙和分布
>>东汉班氏三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