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灵璧县、固镇县、五河县仲氏来源辨证

    中华仲氏网 2012年12月13日 万家姓


第一部分:五河县仲氏来源辨证

查吴江《仲氏统谱》:“卞里仲氏六十七世,仲子世家六十世讳枚迁凤阳”。

查建制,五河古属凤阳府。

令人遗憾的是,安徽五河族人在嘉庆二十年被仲家浅翰博收编,从此跟迁出地苏州府吴江盛泽镇失去了联系。56“仲聚”疑似仲家浅翰博伪造,专门用来收编散处各地的断线族人,尤其是江南族人。其颠末,本网另有帖子说明。

跟据现存五河县族谱:仲思录系南支仲子第58代孙仲通之子,仲通是仲子第57代孙仲盛之子,仲盛是仲子第56代孙仲聚之长子。仲聚是仲子第55代孙仲伯安之次子,是南支之始。

而原本迁自吴江盛泽镇的仲子第六十代孙枚,则被收编为仲思录之子,该谱认为仲思录迁苏州,又迁五河。这就彻底掩盖了五河县族人迁自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的事实,将五河县从江南大宗的谱系中剥离,强行与济宁北宗翰博支搭上了关系。

而根据元朝至正十二年仲家浅族谱(该谱是最早的仲家浅北谱,其权威性最高),55代“仲伯安”只有“仲椿”和“仲桂”两个儿子,压根就没有什么“仲聚”。56代“仲聚”极可能是仲家浅翰博在明清之际,为了收编族人而伪造出来的。

不过,仲家浅翰博还算不至于完全欺祖蔑宗,还保留了“五河县始迁祖迁自苏州”的事实和“五河县始迁祖仲枚属仲子世家第六十世”的事实。至少五河县的代数并没有发生紊乱,只是认错了祖宗而已。

下面将60代仲枚的世系做一展示:60代仲枚生仲传,仲传生仲应孟、仲应曾、仲应颜,分为三支。仲应孟生仲承韦、仲承章、仲承年,仲应曾生仲承然、仲承烈、仲承照,仲应颜生仲承法、仲承沂、仲承泽。

希望五河县仲氏族人早日认清族谱被纂改的事实,早日赴吴江盛泽镇寻得真正的根源,将仲枚以上的世系更正过来,如此方不失尊祖敬宗。

第二部分:安徽灵璧县、固镇县仲氏来源考辨

查明朝嘉靖年间编纂的《宿州志》,卷五载有灵璧人仲奇,永乐九年举人。查柳瑛《(成化)中都志》卷五灵璧县学“乡举”条有“仲奇”。《凤阳府志》也证实了这一点:“仲奇,灵璧人,谷城县教谕,永乐辛卯科举人”

也就是说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安徽灵璧县仲氏族人已经繁衍壮大,并且出现了读书种子仲奇,于永乐九年中了举人,赴湖北谷城县担任教谕,“教谕”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

而诡异的是,在现存的灵璧县族谱中,灵璧县族人被济宁仲家浅收编为五河县近支,将之作为了59代孙思宾(此人疑似仲家浅翰博虚构)的后人。

该谱认为:59代孙思宾系五河县始迁之祖思录胞弟,先流寓五河县,又迁灵壁县固镇桥,即现在的固镇县。

从仲家浅的繁衍速度看,这个59代思宾至少是明朝末年人,而灵璧县有仲氏族人生活远早于此,因为明朝初年的永乐九年就有举人“仲奇”。在现存灵璧县、固镇县族谱体系中,整整几百年的仲氏族人在灵璧县的生活痕迹全被抹去了,更是没有“仲奇”的名字。

好处是:跟济宁仲家浅的大树干接上了。坏处则显而易见:自己的祖先被抛弃,将别人的祖先接为了自己的祖先。

现存族谱的世系虽不准确,也聊胜于无,暂录于此吧:仲思宾生仲枪,仲枪生仲明选,仲明选生仲师孔,仲师孔生仲卢,仲卢生仲蕴渊、仲蕴劳、仲蕴翔、仲蕴富。这个世系有多少水分?估计不用多讲。

 


分享按钮>>河南襄城县仲氏来源考辨
>>仲家家族斗争与杭州仁和县仲氏、新疆库尔勒仲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