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冀鲁旅港同乡会理事长 宫瑞卿
- 中华宫氏网 2012年12月17日 万家姓
架起鲁港两地桥
——访香港冀鲁旅港同乡会理事长宫瑞卿
记者 王建
宫瑞卿是个忙人。2号他从香港赶到潍坊料理自己的项目,然后又马不停蹄从潍坊赶到济南,参加省政协会议。敲开他的房门的时候,他还行装未卸。面对记者,他连忙摆手:“我不善言词,不善言词。”可当记者问起冀鲁旅港同乡会的事情,他却烂熟于心、如数家珍。
2006年8月,宫瑞卿众望所归当选冀鲁旅港同乡会理事长。宫瑞卿已经是同乡会第30届的理事长,同乡会也已经走过60年的风雨路程了。
“同乡会是冀鲁乡亲在香港的家”宫瑞卿向记者简单介绍了同乡会的历史:上世纪三十年代,有近3000同胞旅居香港,主要从事贸易、餐馆,还有很多从事于海员、警察等职业。冀鲁同乡身处异乡,行单影孤,所遭遇的困难痛苦远比本地居民多,要度过难关,必须团结互助,成立一个同乡团体。到了1949年,当时旅港的同乡人数已达万人,这年2月,40名同乡召开筹备会,捐款逾万元,会上成立冀鲁旅港同乡会,以“同乡联谊互助、服务桑梓”为办会宗旨,这是冀鲁同乡第一次在香港有了自己的社团。并在同年7月召开了第一次会员大会。同乡会成立后,为乡亲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流落到香港衣食无着的人通过同乡会找到了工作。一次海难,同乡会聘请律师,为遇难的乡亲讨回了赔偿金。
同乡会成了老乡心中难忘的记忆。刘雅玲会员在文章中回忆说,“回想小学时,每逢国庆,都随姨父参加冀鲁同乡会的国庆联欢聚餐晚会。晚会除了有一顿丰富的筵席,还播出一段段的有关中国的新闻,这在殖民地时代极为难得,几乎是唯一认识祖国的机会。”
宫瑞卿先生还透露了一个小插曲,同乡会刚成立的时候,本来打算成立冀鲁豫同乡会,可由于当时港英当局的干预,只好去掉河南。
60年过去了,现在冀鲁旅港同乡会在香港已经成了一个叫得响的组织,有会员3000余人。“只要是冀鲁乡亲都可以入会,每人只需交200块的会费。”宫瑞卿说。“现在同乡会活动多吗?”记者问。“很多,每年同乡会都要搞两次旅游,会员8折,只要参加一次旅游,这会费就省出来了。”他笑着说,“此外每年的春节、妇女节、国庆节,同乡会都组织活动,每个月还要召开有40人参加的理事会。”
宫瑞卿祖籍烟台栖霞,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父亲宫培兰先生赴港。提起宫培兰先生,在鲁港可是名声在外,他曾是同乡会两届的会长,也曾任过省政协港澳委员。宫培兰先生对家乡的感情有目共睹,为了支持家乡的发展他先后投资上千万元,建起了10多个工厂,“父亲在家乡投资,一点也不求回报,很多工厂的大门朝向那里他都不知道。”宫瑞卿满怀深情地说。当时内地刚改革开放,很多人赴港招商,宫培兰老先生出面接待,两年时间,用在接待乡亲方面的钱,就有40万。和父亲一样,宫瑞卿也把钱投在了家乡,他投资500万元在潍坊建起的环保砖厂,明年就可以落成投产了。
“现在会长的担子又落到了我的肩上,有父亲成绩摆在前面,我感到压力很大。同乡会十年一大庆,父亲当会长的时候,正好是40年大庆,巧合的是,我又赶上了60年大庆。而且今年又是香港回归10周年。同乡会要搞百桌筵席来庆祝。”宫瑞卿说。现在最让他头疼的是场地问题。香港会展中心,今年8、9月份的场地,早在一年前就预定满了。看到这么多团体庆祝香港回归,对宫瑞卿来说,也是幸福的烦恼。
从当初的乡亲之间的互助组织,发展到现在,冀鲁旅港同乡会已经成了连接香港和冀鲁两省之间的桥梁。来自两省的访问团赴港招商,在进行联络接待方面,同乡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同乡会还向会员推荐两省好的投资项目,会员在投资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同乡会出面进行协调解决。
一次,一位省领导到香港举行招商会的时候,一位在内地投资遇到问题的乡亲准备在大会上“告御状”,宫瑞卿出面进行调解,把矛盾化解在无形之中。
面对同乡会的未来,宫瑞卿有自己的打算,他说现在的会员都在不惑之年了,而年轻人都热衷参加商会,他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年轻的、高学历的人参加到同乡会中来,而且不止局限于冀鲁两省籍,“他们参加同乡会,能带项目进来,招人的时候就可以在乡亲中优先选择。
分享按钮>>记全国人大代表/劳模 夏津县 宫福成
>>【何氏网新闻】台灣桃園縣何氏宗親會何幸一理事長於十一月十六日病逝享年七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