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氏文化古迹】南京甘家大院
- 中华甘氏网 2014年2月25日 网络
甘熙,字实庵,生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祖籍安徽歙县,出身江南望族,定居南京。甘熙祖上多名人,相传战国时秦国丞相甘茂之孙甘罗、三国时孙吴 名将甘宁,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大侠甘凤池与其兄甘凤泉,均为甘熙直系祖先。甘熙之父甘福,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著名藏书家,名扬东南的津逮楼即为他所建, 藏古典善本甚丰。道光初年,甘氏家族子孙颇多,于是在南京城南南捕厅一带修建住宅,这就是现辟为南京民俗博物馆的甘熙故居。
南京的甘熙故居是中国最大的平民住宅,被称为“九十九间半”,它历经了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保存完好。据了解,甘家后人直到甘贡三那代才 从甘家大院迁出,也就是上个世纪的50年代。近日,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动迁工作正式开始,预计到明年下半年被世人称为“九十九间半”的甘熙故居将彻底 恢复当年的旧貌。昨天上午,记者有幸在甘家大院见到了两位甘氏后人,听他们讲述了记忆中的甘家大院。
我在甘家大院生活了5年
绿树浓荫、古色古香的摆设、大得不得了的庭院、严肃的外公……这是出生后在甘家大院住了5年的汪小丹留下的童年印象。
今年60岁的汪小丹老师是南京昆曲社现任社长,退休后接手昆曲社,一直忙碌于昆曲事业。汪小丹的母亲叫甘长华,是甘贡三的三女儿。她自出生一 直到5岁(1947年-1952年),是在甘家大院度过的。因为当时她年纪很小,现在只记得家里人很多,又因为家里地方太大,家规也严格,小孩子不允许随 便乱跑,基本是各房在各房的范围内生活。“我们这一房住在现在的甘家大院15号,院子里的花园是我们童年的乐园。小时候最向往的地方就是外公的房间,也就 是现在的紫砂展厅。”
江西也有甘氏后人
目前在南京财经大学任职的甘苏是汪小丹的表弟,他的父亲甘南轩是甘贡三的长子。“我是1952年出生的,那一年正好是举家搬迁的时候,我还在母亲肚子里呢。”甘苏遗憾地说。
虽然没有能在甘家大院度过自己的童年,但是作为长房的子孙,甘苏现在已挑起了整个家族的担子。从1983年开始,他就在母亲的帮助下,开始 “寻根问祖”,修缮甘氏家谱。“我二叔甘涛当年是中央乐团的指挥,解放前夕,他随乐团迁往台湾,但爷爷甘贡三不同意去台湾。1952年,当时的南京军事学 院开始筹建,很多国民党将领留下任教官,教官和家属都在我家借住,考虑到家里人多不方便,甘家就举家迁出了甘家大院。”甘苏回忆说。
从甘家大院迁出后,甘氏成员开始散落到各地,家谱也分散在各房,那时候大家都把家谱看得很神圣,不愿意拿出来交流。自那以后家谱的修缮也中断 了。“按照甘家的传统,后人要给逝去的每位先人撰写类似于生平的‘行述’。平时我也忙于工作,家谱的修缮只能在业余的时候进行,经过20几年的努力,从祖 先甘国栋一直到现在的一些资料,我都收集得差不多了。”
让甘苏开心的是,前不久他通过网络与湖北、江西的甘氏后人取得了联系。“我们东晋时期的老祖宗甘卓曾任荆州刺史,在湖北去世后回到江苏安葬, 那一次家族大迁徙,途中年纪大或者生病的族人都留在当地生活。南昌的一位甘氏后人告诉我,他们祠堂里供的祖宗牌位就有‘甘卓’,他们家族里也有人在研究家 谱,我打算利用假期去和他们会合。”
大院历经两次战火洗劫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与清军大战,甘家藏书楼——津逮楼被大火烧毁,只剩破瓦残石,现如今保留下来的藏书,其实是当时散落在各房间供家人平时翻 阅的,后来保存下来的两三万册书籍又搬到了望月楼(南捕厅19号)。解放初期,甘贡三率领全家搬出了祖宅,当时的金陵图书馆(现南京图书馆)老馆长造访甘 家,建议他将藏书寄存在图书馆,并承诺辟出专区保存这些书籍。“上个世纪80年代,我是图书馆古籍部的常客,节假日带点干粮、水就能在图书馆坐一天,翻看 古书寻找祖辈的痕迹。”
1937年,日本鬼子闯进甘家大院烧杀抢掠,抢走了甘熙故居的“友恭堂”堂号匾,现在悬挂在展厅内的匾是后来请书法家尉天池写的。
甘熙遗嘱一直是个谜
1842年,甘熙奉诏为道光皇帝重选墓陵,甘熙深知历来为皇帝堪陵者无一生还,因而,太平军攻占南京前夕,甘熙告老还乡,及时对身后事作了安 排。他对家人说:“我的顶子红了,也快要大安了”。他临终叮嘱后人说的“千万不要忘记我那雁足镫(即‘灯’)”一句话,至今无人弄清其含义。而且当时正是 太平军攻打南京的紧要关头,曾有人看见7口红漆楠木棺材进了甘家大院再也没有出来。后来,有人传说甘熙当时将津逮楼里的秘藏进行了清理转移,安排几位可靠 的家丁将其装进棺材埋入院内地下。但是这些都只是传闻,甘家的后人至今也没有解开遗嘱之谜,也没有见到这些宝藏。
到了1948年,甘家人决定在津逮楼旧址上建造花园,辟出一块场地给孩子们嬉戏、玩耍。工人破土动工时,挖出了不少“大元宝”,他们不动声色 地悄悄运出大院。直至有一天,甘苏的姑奶奶看到箩筐异常沉重,命人上前看后,方知自家大院里还有一些“宝藏”。但是,当时工人从地下究竟挖出了多少银两, 后人已经不得而知了。
分享按钮>>【甘氏古代名人】甘文焜与吴三桂之乱
>>毛泽东定性评价爱将 周恩来费心解放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