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姓居住比较集中的省份为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南,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
在全国现存的厉氏宗谱中,浙江东阳宗谱是编纂最早的。据东阳厉姓宗谱记载,西晋永嘉年间(307-313年),厉雷甫公为避五王之乱,自河南新野迁至金华洞下,越五世,惟贤公迁至东阳砚山,遂居此地。由于种种原因,后世子孙有的离开东阳迁徙到他处谋生,故而后人遍及江浙。慈溪厉姓唐末从东阳迁居,清文学家樊榭先生厉鹗,钱塘(今杭州)人,祖籍慈溪。余姚厉姓北宋年间从东阳迁居,鄞县厉氏复从余姚迁居,均在东阳宗谱中有记载。永康厉氏可分郭段厉氏和道坦厉氏两支。据《郭段厉氏宗谱》记载,始祖厉子安约在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年)从东阳绍塔厉迁此。《永康县地名志》载:“原名麻塘头,村民姓郭,后来郭姓他迁,厉姓迁入,改称郭断厉(取郭断厉接之意),后演为郭段厉”。据《坦川厉氏宗谱》记载,南宋宝佑年间厉觉公,由吴宁迁居丽水缙云县五云代石访溪,约在元延佑年间(1314-1320年)厉仁永公从五云代石访溪迁此。温州厉姓主要分两支:一支是东阳市横店镇――青田县――永嘉县黄屿村,再繁衍至戈田、峙口等地;另一支是东阳市横店镇――永嘉县芦田村,再繁衍至乐清市的双庙、翁阳、鹿城区的杨府山涂等地。舟山厉氏从字辈前两句“得姓自齐始,家声著景阳”分析,为齐厉公之后,从山东迁至湖北景阳,再至舟山。
江苏丹阳厉氏的始祖为汉魏郡(河北省临漳西南)太守义阳侯厉温,温公的儿子名友,寄志于山林之间,坚辞汉帝所封的谏议大夫,高隐养志,放浪形骸。温公有两个孙子次宗和次元,其中次宗被授金吾右千户,子孙世居北地。至宋靖康年间(1126-1127年),北国尽陷金兵之手,厉温的裔孙厉介,字倬人,宋室南渡,扈跸而南。南渡后,先随驾浙江,定居余姚。后自余姚而东阳,转迁丹阳,为丹阳厉姓始祖。丹阳厉氏在繁衍发展中,由于天灾人祸,前谱荡然无存,先祖无从考证。后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厉介的裔孙厉国华,任至福建布政使。还乡后,致力于查询线索,征集资料,为辑谱做了大量工作。清乾隆年间,厉国华之后人厉靖,以国华搜集的资料为底本,辑成新谱,厉国华被尊为丹阳厉姓始迁祖。国华的曾孙永泰、永隆、永安、永志4人,辟为丹阳厉氏的4个分支。仪征厉氏族谱记载,宋南渡时,始祖浙公家余姚。逼近帝都。金人势炽,都城屡警,惟岳将军屯兵真州(今之仪征),金人不能撼。公来依焉。名浙,不忘本也!淮阴厉氏、海州厉氏自元末为避张士诚之乱由浙江迁江北。沭阳厉氏由山东日照岚山厉家庄迁入。徐州彭城厉氏,始祖讳志刚,明初从山西洪洞喜鹊窝迁到利国镇,以冶铁见长。
山东日照厉氏始祖于明朝初年大移民时,由江苏海州(今连云港灌云县一带)迁居日照中疃里(今五莲县洪凝镇境内),葬小凤塘村前。始祖生五子,长子迁河北省景州;次子迁回海州,世袭指挥;三子迁莒县陵阳镇,之后,一支迁莒南县厉家寨;四子留在当地;五子厉胜公迁日照城西之杏花村。居住在今日照的三支各修家乘。
湖南浏阳厉氏始祖温公,汉末为汉郡守,封义阳侯。宋天禧间,五十七世祖敦睦公,字学唐,号慕典,由江西抚州临川西门厉家街迁万载厉公陂。又十二世仲贵公,生四子:万钦、万铨、万松、万纯。万钦公之孙天和,天和之子薇芳,字文中,明万启间迁浏阳东乡上洪。万铨失传。万松、万纯明成化间迁浏阳北乡蕉溪岭余家铺。1997年湘赣厉氏合纂族谱。邵阳厉氏始祖紫孙公,始居新化龙溪,其子应塘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居邵阳永宁三都栗坪鹅塘湾,今属新邵县。蓝山厉氏始迁祖邦相公,宋嘉熙年间自江西新喻迁居蓝山,族人分布于永启、咸园、五嶷等乡。
天津静海厉氏始迁祖杜讷公,原名厉讷,祖籍浙江绍兴。15岁时父母俱殁,在京以卖字为生,被时任京官的静海人杜依中收养,过继给其弟为子,遂依杜姓,名杜讷,入静海籍。康熙年间曾任翰林院编修、刑部右侍郎,康熙帝对其学问、品行、做事深加赏识,特赐一“力”字附于“厉”右而成励姓,名励杜讷,是为励姓之始。蓟县厉姓,是明朝永乐三年由山西大槐树迁入。
厉姓的居住分布情况:
浙江省:金华东阳、永康、磐安;宁波慈溪、余姚、鄞县、象山;舟山岱山;丽水缙云、青田;温州永嘉、乐清、苍南;台州临海、天台;杭州市;上虞市。
江苏省:南京市;扬州仪征;镇江丹阳;淮安淮阴区、涟水;连云港灌云;宿迁沭阳;徐州利国镇。
山东省:日照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莒县;临沂莒南县;潍坊诸城市;青岛胶南市;烟台海阳市;枣庄市。
河南省:南阳市;信阳狮河区、罗山县;开封通许。
安徽省:芜湖县(由河南开封迁入)。
福建省:政和县(由山东日照厉家顶子迁入)。
湖南省:浏阳、邵阳、衡阳(由江西迁入)。
湖北省:孝感孝昌;丹江口市。
河北省:三河市(源自山东);玉田;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景州(由山东日照迁入)。
吉林省:沈阳市东南关(由山东日照于家丰台迁入)。
上海市:南汇区余姚村(源自浙江余姚)。
天津市:蓟县、静海(由浙江绍兴迁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