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网新闻】始祖武进原籍浅探
- 中华武氏网 2017年1月25日 武玉峰
大清同治五年山东沂水武氏族谱记载:“吾始祖讳进,字亦吾,号剑泉,山右世族也。前明洪武初,由晋东迁至沂水,见山水之胜,遂家焉。”据此,我始祖武进在明初大移民时由山西迁山东沂水,于今已六百余年,现已传承约三十代,人口几十万。数百年来,无数族人都在探寻祖宗的根脉,但都没有定论。这成为族人的一大心结。身为族人一分子,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做以粗浅的探讨,冀以抛砖引玉。
先从始祖的号谈起。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朱尹村十四代祖武成在我族同治谱《重修武氏族谱序》中说:“(始祖)晚岁自署‘绵山逸老’,不忘故居也。”从这句话来推测,始祖的原籍在绵山。逸,隐遁,指遁世隐居不做官。绵山逸老,意思是来自绵山的遁世隐居不做官的老人。始祖的号透出的隐居不仕,和后人的记载及传说是一致的。1943年冬我村续支谱,我十九代祖武继玶在谱中写有《初迁始祖墓考》,该文说:“(始祖)自号‘绵上遗民’。”绵,自然指绵山;遗民,指后裔、隐士、百姓。由始祖的两个自号,可以确知始祖原籍在绵山,从中也可以看出老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故乡太遥远了,再也不能回到情牵梦绕的文化名山了。
再说说绵山。绵山,位于晋中,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为太岳山的一条支脉,是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重耳还国为君后,介子推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重耳派人寻找让其出仕,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介子推坚拒不出,和母亲被烧死山中。晋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由此可见,介子推是中国古代隐居不仕的代表人物,绵山因此在中华文化中占据了重要一席,是文化大山,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更是一座神山、圣山。武进祖是有大学问的人,他自然知道生他育他的绵山的厚蕴文化,这是他至老不忘这座神山的原因,他的隐居不仕,也和这座山紧密相关吧。进祖美好的童年和青春年华应该是在这里度过的吧。
应该说说山西省武家洼村了。族人口耳相传,说老祖来到沂水稳居以后,为不忘所自,村名仍延用老家的村名——武家洼。从网上查寻,山西名为武家洼的村庄有数处,但在绵山的,只有灵石县段纯镇的武家洼村。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全县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6镇6乡3个社区,291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段纯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1.5万。武家洼村位于段纯镇西北方向, 距段纯镇10公里,民风淳朴,村容村貌整洁,干群团结,全村由武家洼、云家庄、后寨沟、中庄4个自然村组成,共396户,1017人,党员36人,土地总面积5900亩,其中耕地 4000亩,其他用地1900亩,主导产业为商业、种植业,主要资源以煤为主。灵石县正南约八九十公里即是洪洞县,老祖即由此集合,在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陌生的山东沂水,开创武氏基业。
最后谈下武乡县。因为事涉明朝大移民,还得以洪洞县为中心说此事。洪洞县、灵石县明朝时属平阳府,是移民最集中的地方。上面说了,由灵石县向正南行约八九十公里即到洪洞县,是难有的一片小平原,即便是五六百年前,道路还是比较畅通的,是正路。我祖由此路去集合外迁,从政府和地理的角度都是顺理成章的。也有族人传说,进祖是由山西武乡县去沂水的。对此说我持怀疑态度。一是,武乡县在太行山西麓,西距绵山170公里,不在绵山的范围,与我祖的两个自号不符。如果我祖是武乡县人,其自号应为“太行逸老”“太行遗民”。二是,武乡县在洪洞县的东北方向,相距约230公里,中间有千山万水,特别是有太岳山阻隔。而由武乡县向正东行一百公里,就到了河北的涉县,也就是到了河北平原。600多年前,在有近且直的道路可行的情况下,政府却让百姓跋山涉水逆行几百公里,其可能性不知有多大,有很多学者对这种情况也提出了疑义。
总之,我认为我始祖武进的原籍为山西省灵石县段纯镇武家洼村。
因没进行实地调查,仅凭一些文字材料做出的推论,多是管窥蠡测,为一家之言,敬请族人斧正,也请有能力、有兴趣的族人实地调查一番,以慰吾祖及广大族人。也恳请知悉有关情况的各界朋友给予支持。武玉峰邮箱:sdpywzh@126.com。
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东荆埠村22代孙 武玉峰
分享按钮>>贵州赤水市石堡乡何氏宗祠落成暨首次祭祖仪式隆重举行
>>河南周口扶沟县慈善家何超先生20万善款发放仪式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