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氏网新闻】符节——大公无私的符氏土官宗孙

    中华符氏网 2012年12月27日 中国宁波网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宗旨!

 

五百多年前,官居明代朝廷要职的海南才子丘濬应海南儋州土官家族宗孙符节的请求,为其家族祠堂命名“世引堂”,并为此作《世引堂记》(附后)记述其来龙去脉因果始末。

《世引堂记》简要介绍了“古儋大姓符氏”得授土官之源流和符节的身世,详细讲述了符节面见并恳请丘濬赐名的经过、以及丘濬为其家族祠堂命名“世引”的深刻含意。

在《世引堂记》里,丘濬为我们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宁愿为承继祖宗基业而不惜放弃个人远大前途的符氏土官宗孙——符节的光辉形象,其大公无私的舍己精神、深明大义的高尚情操、有识有为的鲜明个性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感动、令人敬佩、令人难忘。

一、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有识之士

符节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世引堂记》是这样描述符节的:“以俊选入昌化县庠为弟子员①。今有司以充贡上春官,既引赴奉天门试,中例,该升进太学②,循资出身③。”用现代文来说就是:符节是在昌化县县学读书的秀才;后又以贡生的身份赴京应试,“中例”,即榜上有名,本应该升入京师的太学,亦称国子监——国家的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读书,并可按官吏升迁的体例,逐级升迁,仕途无量。

符节恃才自信,抱负远大。在《世引堂记》里,他敢于在当朝名儒重宦丘濬面前称“自幼有志世用,潜心经史而专门于《春秋》”,即从小就有了“世用”即“为世所用”的志向,也就是登上仕途,为一方百姓服务的理想抱负。说明这位从天涯海角远道而来的土官子孙不但从小就有志,而且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一直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学习,积累所需的知识。“潜心”“专门”表明其掌握的知识广泛扎实,可见符节对自己的学识才气是非常自信的。

符节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熏陶。他请求丘濬为其家族祠堂赐名,就是希望用名宦的墨宝来装点门面,可以“上述祖德,下示子孙,以为不朽之托。非但符氏一族为幸,凡吾一方之山林草木亦与有光焉”。有丘濬的赐名,不但符氏一族百世留芳,就连山林草木也沾了莫大的光。他还努力扮演士大夫的角色, “恒念自先考无恙时,为屋数楹。中有黄堂,为祖宗栖托之地;旁有列馆,为会友读书之所”。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身为土舍的符节已经在“祖宗栖托之地”“黄堂”旁的“列馆”里,过着士大夫“会友读书”的生活方式,显示出土酋中幕儒的风气。

二、承继祖宗基业的有为之人

丘濬认为符节继承祖业是理所当然之事。在《世引堂记》里,他讲述了符氏之土官源流:“古儋大姓符氏,世居其乡之大里,里环其居。数十里间,皆山菁溪峒,其中居民咸依焉以居。符氏之先,系根紫贝④,在胜国时曾授符印,为守土官。国朝永乐⑤初,符添庆者,率其人朝阙庭。文皇帝嘉其功,授宜伦县令⑥,以抚其人,世袭其职。及宗孙符节,应世其官。”在丘濬的笔下,符氏在明以前已经有“授符印,为守土官”的历史,既点明了符姓的由来,又提到符氏先祖曾担任的官职。到了明永乐初,符氏先辈符添庆又得永乐皇帝的恩赐,嘉功授官为宜伦县(今海南省儋州市)知县即土官。而为了安抚符氏后人,这个土官是可以承袭的。这里,既说明了符氏土官的由来,又告之了当时土官的制度。到了符节祖父辈,其祖父符元春之兄长符应乾承袭了土官之职,因此,作为宗孙的符节继承祖业“应世其官”,是应该的,必然的。

符节本来的志向是学而优则仕,即通过科举考试到外地去做官,以此求得功名为符氏族群光宗耀祖。他对丘濬坦诚“初志固欲出,一奋以光大我宗祊也。”就是其上述思想的真实写照。但他又“叹曰:‘环我家村总总之人,恃吾家以有生。吾一旦名系仕籍,游宦中州,吾之身荣矣。而此数十百家,何所依乎?’”一旦到外地做官后,个人的夙愿是实现了,可生活在本地的数十百家之人谁来保护呢?他忧虑他这么一走,原来一直被他世袭土官家族庇护下生活的这些人,就从此失去了依靠。

怎么办?符节此时面临其人生道路上的重大抉择。“今幸朝廷有太学生不愿仕者,赐冠带,授散官⑦。之比,盍归乎哉,以终我父祖之惠。”幸好朝廷现今有这样一个政策,对不愿担任实职官员的太学生,可以给一个“散官”——虚职的官名。权衡比较之下,他觉得还是回去继承祖宗基业为好。一是自己既有了虚职的官名“循资出身”,二是又可以“终我父祖之惠”,两全之策,何乐而不为!

更为重要的是符节认为“但以祖父来世官乡土,节忝为宗子,当嗣其职,而为一方人所附。土俗,非其宗不属也。不得已舍己之所业,以缔先世之所基。”既然祖父是土官,作为嫡长子,他应当继承祖先官职,负起“缔先世之所基”,“而为一方人所附”的家族宗孙责任。符节清醒地认识到入朝为官可以“吾之身荣矣”和统率族人可以“终我父祖之惠”是不可兼得的两个方面,如果他不放弃其视为“己业”的出仕理想,就不能成就承继祖宗“大业”的重任。

为尽土官家族宗孙之责任,使所依之民有所依靠,在入朝为官与继承祖宗基业之间,在个人抱负与振兴地方责任之间,在个人利益与家族集体利益之间,本可以升进太学的符节为大我而牺牲小我,请求归还乡里,对个人的未来作了理智的选择。

对于符节的选择,丘濬以圣贤为例,表明了他是持赞同与欣赏的态度的。 “古来圣贤遭际,不出即处⑧,不仕即农。农者躬稼穑以为养,仕者膺爵禄以为荣。稽乃祖、乃父世袭其官,不出其土,荣矣,养矣。”丘濬认为,古来圣贤之人遭遇境况不好时,要么隐居起来,要么弃官务农。而符节不离故土,又能承袭其祖、其父之官职,两全其美,可庆可幸。丘濬将符节承袭其祖官职之行为与历代圣贤相提并论,高度评价和肯定了符节是一个有抱负、有作为、敢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土官子孙。

 三、肩负地方发展厚望的栋梁之才

 

丘濬深知,一个地方的发展进步须以教育为基础。他称赞符节“汝尚益懋乃德,延师儒以教汝之子弟,广圣化以率汝之毗庶”,对符节以高尚的道德垂范世人,开设各级学校,重视儒家的传统文化教育,注重行为规范之培养,使其属下一方民众得到教育、受到教化,进而促进其所治当地经济发展的做法深表赞赏,认为符节是一个可以担负振兴地方经济、文化重任的不可多得之人才。

应该说,丘濬对符节这个后起之秀是非常厚爱的。丘濬自言“予于节之大父元春有一面之雅”,知其家世为详”。他曾见过符节的祖父符元春,对其家世知跟知底非常了解。因此,他欣然答应符节为其符氏家祠赐名的请求。从丘濬对符节的请求乐于从命的态度可以看出,丘濬对其人品是满意的,对其才华是欣赏的。

丘濬解释他为符氏的家祠赐名“世引”的深刻含义,取 “父子相继为世,引之为言延也、长也,世世而引之,由一世而至千万世”之义。他又进一步阐述其义:“自义率祖,引而上之,往者日以过;自仁率亲,引而下之,来者日以续。往者如水之归海,愈积愈深;来者如泉之出山,愈出愈有。引之又引,曷有终穷哉!”他勉励符节要“敬承先志,丕⑨振家声,善而继之,光而大之,引而伸之,延而长之,永永勿替,以供汝祖宗之祀事。岂不伟欤!” 对丘濬的释义和期望,符节心悦诚服:“敢不服膺至训,以诒厥孙谋⑩”。

丘濬期望符氏家族作为守土之官当“由一世而至千万世”,“曷有终穷哉!”的衷心祝愿之语,表达了其对符氏家族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美好祝福。而“敬承先志,丕⑨振家声,善而继之,光而大之,引而伸之,延而长之”这些褒扬励志之辞,则充分流露了其对承袭符氏家族守土之官符节有所为、有所成的期冀心声,其谆谆嘱托溢于言表、殷切期盼表露无遗。

总之,符节是一个知书达理、抱负远大、舍己忘我、敢于承担地方责任和历史责任的符氏土官宗孙,是我辈符氏后人引以为傲,加以学习的光辉榜样。

 

 

说明:丘濬(1421—1495)字仲深,海南琼山人。景泰五年(1454)成进士,选入翰林,后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等要职,以《大学衍义补》等著述闻于世,为明代著名学者之一,卒于武英殿大学士任上。丘濬长期为官在外,但一直与其生长的故里保持着密切的人事关系,与诸多游宦中州的琼州籍官员和任职琼州的官员时有诗文往还。其友人符君请丘濬赠文时说:“凡吾同郡之士,出自学校,谒选天官者,拜命之官,吾子皆有文赠之。”《世引堂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注释】

①昌化县庠为弟子员:昌化县,即今海南省昌江县西北昌化镇。庠为弟子员,庠为古学校名,明清时,府、州、县学的学生称为生员,又称为博士弟子员、文学弟子员、庠生,诸生,俗称秀才。

②太学:明代太学初称国子学,后称国子监,习惯上称为太学,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负责培养文职人才,供国家选用。生员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由府、州、县学定期选送的岁贡生员,称为岁贡监生,简称贡监;二是科举会试下第举人入监,称为举人监生,简称举监;三是品官子弟荫叙入监读书,称为官生,亦称荫监。举监生和贡监生属于正途,习惯上经常以举贡 (或科贡 )连称,他们是太学生员的主要成分,尤其以贡生人数为最多。官生也属正途,但为少数。景泰以后,太学增加了一类生员,称援例监生,简称例监,亦称纳粟生或粟监。他们引援纳粟入监之成例,向国家输纳一定数量的粟、米、草、马、银等财物而获准入监读书,故称为“援例监生”。

③循资出身:官吏升迁,以在职年岁之久为准,即依资递迁、按资排辈,不能越级超升,谓之循资。

④紫贝:紫贝县,治所在今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设置,因境内有紫贝岭得名,辖区在今海南文昌,琼海,万宁境内。初元三年(前46年)废入朱卢县。

⑤公元1403年为永乐元年。

⑥宜伦县知县。宜伦县,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

⑦散官:没有到任就职。

⑧处:归隐。

⑨丕:大。

⑩诒厥孙谋: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意思是,遗传子孙,善于谋略。

 

附:世 引 堂 记

 

 

古儋⑴大姓符氏,世居其乡之大里,里环其居。数十里间,皆山菁溪洞,其中居民咸依焉以居。符氏之先,系根紫贝⑵,在胜国时,曾受符印,为守土官。国朝永乐⑶初,符添庆者,率其人朝阙廷⑷。文皇帝嘉其功,授宜伦县令⑸,以抚其人,世袭其职。及宗孙符节,应世其官。以俊选入昌化县庠为弟子员⑹。今有司以充贡上春官,既引赴奉天门试,中例,该升进太学⑺,循资出身⑻。节叹曰:“环我家村总总之人,恃吾家以有生。吾一旦名系仕籍,游宦中州⑼,吾之身荣矣。而此数十百家,何所依乎?今幸朝廷有太学生不愿仕者,赐冠带,授散官⑽。之比,盍归乎哉,以终⑾我父祖之惠。乃以其情言于天官,天官卿为请于朝,上曰:“如比”。节将归谒予而言曰:“节自幼有志世用,潜心经史而专门于《春秋》。初志固欲出,一奋以光大吾宗祊也。但以祖父来世官乡土,节忝⑿为宗子⒀,当嗣其职,而为一方人所附。土俗,非其宗不属也。不得已舍己之所业,以缔先世之所基。恒念自先考无恙时,为屋数楹。中有黄堂,为祖宗栖托之地;傍有列馆,为会友读书之所。他日仕归,将为终老之计。今幸蒙圣恩,未老而荣归故里,将终焉于其中。伏请大人先生赐以一名,上述祖德,下示子孙,以为不朽之托。非但符氏一族为幸,凡吾一方之山林草木亦与有光焉。”予于节之大父⒁元春有一面之雅,知其家世为详,乃名其堂曰:“世引”,盖有取尔也。既而,节请所以名之义。予曰:“父子相继为世,引之为言延也、长也,世世而引之,由一世而至千万世。自义率祖,引而上之,往者日以过;自仁率亲,引而下之,来者日以续。往者如水之归海,愈积愈深;来者如泉之出山,愈出愈有。引之又引,曷有终穷哉!且汝家岁时有事,于其先,亦曾闻工祝之蝦辞⒂乎。所谓承致多福无疆,使汝受禄于天,宜稼于田,勿替引之⒃者,是即予名“堂”之义也。夫古来圣贤遭际,不出即处⒄,不仕即农。农者躬稼穑以为养,仕者膺爵禄⒅以为荣。稽乃祖、乃父,世袭其官,不出其土,荣矣,养矣。汝今奉恩锦旋,则所以荣。而养者,不又引于无既耶。汝尚益懋乃德,延师儒以教汝之子弟,广圣化以率汝之毗庶,使汝子若孙、若曾、若玄、若云来,世世相引,敬承先志,丕⒆振家声,善而继之,光而大之,引而伸之,延而长之,永永勿替,以供汝祖宗之祀事。岂不伟欤!”节再拜曰:“敢不服膺至训,以诒厥孙谋⒇”。请持归,刻之石,置之家祠,以垂示久远。

 

内阁大学士琼山邱濬仲深题

 

【注释】

⑴              儋:即今海南省儋州市。

⑵              紫贝:紫贝县,治所在今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设置,因境内有紫贝岭得名,辖区在今海南文昌,琼海,万宁境内。初元三年(前46年)废入朱卢县。

⑶永乐: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公元1403年为永乐元年。

⑷阙廷:天子所居之通称。

⑸宜伦县令:宜伦县知县。宜伦县,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

⑹昌化县庠为弟子员:昌化县,即今海南省昌江县西北昌化镇。庠为弟子员,庠为古学校名,明清时,府、州、县学的学生称为生员,又称为博士弟子员、文学弟子员、庠生,诸生,俗称秀才。

⑺太学:明代太学初称国子学,后称国子监,习惯上称为太学,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负责培养文职人才,供国家选用。生员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由府、州、县学定期选送的岁贡生员,称为岁贡监生,简称贡监;二是科举会试下第举人入监,称为举人监生,简称举监;三是品官子弟荫叙入监读书,称为官生,亦称荫监。举监生和贡监生属于正途,习惯上经常以举贡 (或科贡 )连称,他们是太学生员的主要成分,尤其以贡生人数为最多。

⑻循资出身:官吏升迁,以在职年岁之久为准,即依资递迁、按资排辈,不能越级超升,谓之循资。

⑼中州:即今河南省地,古为豫州,处九州之中,故曰中州。

⑽散官:没有到任就职。

⑾终:完成。

⑿忝:辱没。

⒀宗子:嫡长子。

⒁大父:祖父。元春:符元春。符节祖父符元春之兄长符应乾曾任广东儋州昌化县土官县丞。见《明英宗实录》:“(正统六年四月)壬午……广东儋州昌化县土官县丞男符应乾等俱贡马及方物,赐钞币有差。”

⒂蝦辞:福辞。

⒃勿替引之:永不替代地牵引下去。

⒄处:归隐。

⒅膺爵禄:承受官爵俸禄。

⒆丕:大。

⒇诒厥孙谋: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意思是,遗传子孙,善于谋略。

(本文所据之丘濬《世引堂记》引自《丘海二公文集合编》卷5,台湾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406,第331-332页。由符海平整理、标注。不当之处,敬请垂正。)

                                                2012年11月11日

 

 


分享按钮>>【符氏网新闻】余姚符建庭入选"乡土文化风采榜"年度人物
>>【符氏文化古迹】宛洛符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