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詹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詹氏论坛 >> 芳 名 录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祖母王成清老孺人传略 已阅:2705 / 回复:0(楼主)

祖母王氏老孺人,土地改革时起名王成清,公元1893年11月27日生于奉节县安坪乡下花园贫农家庭,1962年1月8日病逝于新治乡外花园家中,享年68岁。葬于奉节县新治乡外花园小包山麓。有家父亲撰之碑记。生姑母先淑,家父先富。
祖母自幼勤劳善良聪慧,记忆力强。虽不识字,但博闻强志,听人诵读而不忘,能背三字经、百家姓,善讲圣谕(劝善故事),精干支记日和择吉,心算准确快捷,邻里求问疑难,常能准确解答,甚至能准确回答上、下、中、外花园几百男女老幼的生辰八字。祖母一生辛勤劳作,虽贫苦而德馨,37岁起即孀居,独力抚育姑母和家父成人成才,邻里从无一异辞,至今乡里长者咸称其善,赞其贞,歌其慧,颂其德。
祖父辞世时,姑母不到10岁,家父年仅8个月。家极贫,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祖母携幼小寄居于娘家兄弟家一间茅屋偏房内,靠手工纺线织布和亲戚接济艰难生活,还送家父读了两年私塾。共和国成立后,祖母又积极支持家父外出工作,为国家出力。处穷苦之境而重视教育,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子女安心为国家工作,这些,对后世影响深远。姑母和家父的子孙现已发展到近百人,都很重视子女德行学识教育,无论贫富穷通,均以教子读书为第一要,实源于祖母的影响。
笔者幼时,家父先后在外工作,母亲在农业合作社(后改为生产大队)劳动,全赖祖母悉心照料抚育。外花园原本地瘠民贫,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时,红苕洋芋包谷之类可保无饥,遇旱涝则大批人无法裹腹。1959年至1961年上半年全国性连续三年大旱,严重歉收,又兼公社强令所有农民必须“吃大食堂”,各家各户一律不得开伙,所有的锅灶和泡菜坛被强行毁掉,真可谓民不聊生。当时我和二弟每人每天的口粮定量为半斤生红苕,每顿红苕不足一口,终日嗷嗷待哺,祖母和在生产队从事繁重的田间劳动的母亲每人每天的口粮定量为一斤生红苕,根本不能满足最基本的营养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家还将自己的口粮让给我和二弟吃,她自己咽野菜树皮聊以填腹,粗略计算吃过的野菜树皮树叶36种,还不包括干黄豆叶、洋芋叶、霉烂苕渣苕片、粗糠、油枯之类。老人家营养严重不良,初骨瘦如柴,双脚浮肿至表皮发亮。1961年冬,祖母常觉腹部剧烈疼痛,当时当地无医无药,祖母又不愿让家父知道以免分心影响工作,故未能诊治,沉疴卧床七天病故。时家父远在外地,笔者上学,仅家母和二弟在祖母病床前。祖母逝世安葬后几个月家父才调回安坪。至今每言及此,家父亦每悲从衷来。  
祖母王成清老孺人之功之德,我奉节花园詹氏子孙将永志不忘。  
                                  
                                长孙绪河拜撰  
[B][/B]


作者:詹绪河 (2008/9/1 18:08:31)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詹氏论坛  执行时间:93.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詹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