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氏通鉴》总编目组稿细则(讨论稿)

    中华龙氏网 2010年11月29日 龙氏腾飞网


《中华龙氏通鉴》总编目组稿细则
 

(讨论稿)


第一篇 开篇


1、始祖像:
伯高公之前的始祖生平,所处的朝代及考证的依据。


2、先祖像:
伯高公之后,至辛亥革命年间有代表性的先祖像及先祖生平、业绩、所处朝代。始祖像先祖像各地可提供,收集整理由冬生、灿珠、海清负责。


3、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题词,主要收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讲话和题词。(各地可提供,主要由举高负责)


4、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要文件。主要收集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民政部、档案局的有关族谱、家谱等史集方面的文件和规定。(由举高负责整理)


5、前言:主要阐述中华龙氏通鉴编纂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和存史的价值。(由熙辑负责撰写,著名待定)。


6、龙氏宗亲开展活动的部分照片。"两会"开展活动的主要照片,要求各省市区县提供1-2个精彩照片。(由熙辑、举高收集整理)


7、龙氏文化研究成果和实物照片。各地提供1-2份。
 

8、龙氏宗祠风彩照片。有存史价值,具有代表性的宗祠,由各地提供,照片附文字简介。


9、龙氏宗亲家族、企业风彩照及文字简介。要求各省市区分会提供(每个彩版收费1万元)。

第二篇 中华民族古老传说


第一章 中华民族起源的神话


盘古开天地
"三皇"和"五氏"


第二章 中华民族发展初期的传说
 

(由专人撰稿)


第三篇 中华姓氏源流概述


第一章 姓氏的起源,发展及姓氏制度的确立


第二章 中华姓氏的分布


(由专人撰稿)


第三章 《百家姓》


当代三百家姓氏排列
中华一百大姓堂号表
百家姓图腾


第四篇 中华龙氏源流


第一章 上古时代、远古时代的龙氏祖先


第二章 古代(秦汉魏晋时期)的龙氏


(上述两章由冬生、灿珠、绪先、海清负责撰写)


第三章 唐宋元明清时代龙氏繁衍和迁徙


第四章 龙氏的旁族别支举要


第五章 少数民族龙氏姓别支系变迁


第六章 龙氏的郡望


第七章 现代龙氏在大陆的分布


第八章 龙氏在海外的发展


海外龙氏的分布
港澳台龙氏情况
东南亚龙氏的发展情况
 

第九章 龙氏名门望族举要


从第三章至第九章,要求各省市区县分会及各支系、派系、村寨都要提供资料,自有考证史或一修谱至今,写出初稿,统一汇编。具体要求是:各支系、派系撰写支(派)史考证或支(派)系图表,地县撰写概况,村(寨)撰写村(寨)史(还可附照片),省、市(区)撰写综况。确保每个支(派)、村寨史上有名,不遗漏不空白,不留历史遗憾。海外龙氏的发展资料重点由广东分会(龙绵伦负责)和吴川分会负责收集整理。
 

第五篇 伯高公陵墓
 

第一章 伯高公传记


第二章 伯高公墓地变迁及现况


上述两章由龙冬生、龙马负责撰写。


第三章 伯高公"德政园"陵墓筹建规划


由熙辑、举高负责撰写


第四章 各省、市、区、县、乡、村龙氏宗亲捐资修建伯高公陵墓情况。由各地提供材料。


第六篇 龙氏宗族文化


第一章 龙氏宗族文化的形式


1、堂号:形成及变迁
2、族谱:自一修(首修)以来修纂次数,主要内容及特点,特别近代修谱的情况。
3、宗联:收集各个时期各个朝代的著名的宗联。
4、辈字:各支系、宗祠、派系的辈字排列,当代龙氏的排辈定位情况。
5、龙氏宗族对生活习俗的规定
生活习俗、起住、行走、礼仪的要求,接人待物的规范等。
6、祭祖:祭文的内容
祭祖仪式和程序的要求
7、教育:龙氏的教育设施、书院建设情况,培养杰出人才。
上述内容由各地提供资料。
8、宗祠:宗祠修建情况,规模大小,建于那个朝代,现在保留情况,提供实物照片。
9、龙灯、龙船:龙氏舞龙灯,划龙船的时节,规模有何特色。
10、龙氏商业文化:龙氏传统产品、传统作坊,传统的经贸交流方式。现代商贸文化的特色。
 

第二章 龙氏家风


1、家法、家规、家训。各个主要时代的内涵及演变情况。
2、婚姻:家族对婚姻有何规定,举办结婚仪式场面及程序要求。可以举例记述。
3、家教:家族对子女教育方法及家教格言,家教法则。


第三章 龙氏宗族气节


各地以伯高公的八德为气节,总结和概括龙氏宗族的高尚气质。结合当地的实例进行记述。


第四章 研究性文章


每个省、市(区)分会撰写一篇,"吴川文化"、"涟源文化"专论由冬生、翊雯负责撰写。


第七篇 龙家大院


第一章 大院沿革及变迁(附照片)


第二章 当今价值和文化特征(要把大院的对联收集起来)


第三章 发展规划和前景 此篇由冬生负责写稿。


第八篇 当代龙氏宗亲组织活动情况


第一章 华夏龙氏文化研究会


第二章 中华龙氏宗亲联谊会


第三章 开展活动情况


1、湘粤龙氏代表团赴永州考察伯高公墓地。
2、广东虎门会议及文稿资料。
3、永州零陵会议
4、修建伯高公陵墓
5、开展文化研究
6、各省、市、区、县龙氏分会开展活动情况和举要。
7、大事记
各分会的组织情况,主要负责人及会员情况,开展那些主要活动。(各地提供资料)
上述三章由熙辑、举高负责整理。


第四章  会长

1、会长龙观生
2、会长龙庆棠


由广东分会:绵伦、龙文、世豪、国彬、桂荣负责写稿。
 

第九篇 中华龙氏名人


第一章 中华龙氏古代名人传记


主要记述,已经去世的龙氏著名的和有代表性的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事迹和主要贡献。入编字数一般控制在800字左右。


第二章 中华龙氏当代名人


收录各界各行业的优秀人士,时代精英,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要求入编的第一手资料来源的准确性和严肃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入编的合理性与全面性大统一。
主要记述入编名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籍贯、职务、主要业绩、专业特长、著作论文、学术水平、家族人员情况等。入编字数在1000字左右。


收录入编者的范围:


1、副县团级以上的党政军行政干部;
2、副高职称以上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
3、具有相应资产规模的国营和民营企业的经理、董事长、企业家;
4、有成就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专业户;
5、在民间设有技术职称的能工巧匠和有一技之长的知名人士。
6、体育界、文化娱乐界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明星;
7、本氏族各级组织中品德优良、热心族务,有奉献有影响的族胞(含寿星);
8、多代同堂、多子女就学(中专以上)的"全家福"照片和简介。


第十篇 龙氏族谱、家谱文献、书法、诗歌、著作、碑刻、牌坊


1、收录族谱、家谱文献。介绍其内容,列出书名每套送2册入篇(各支派系、村寨的族谱均需送查供考)。


2、书法、诗歌、著作、论文一般以公开发表为准,虽没有公开发表,但有存史价值可以收录,每套送样书2册入编。


3、碑刻、牌坊,送照片各2份入编。


4、缅怀先人的祭文、碑文、照片送样稿入编。


5、入编的名人、作品,有标准,不唯标准,前提是自愿不勉强,认祖归宗的原则是有证、自愿。

 

附录一 烈士英名录
收录各个时代的为祖国,为民族事业献身的英雄烈士,特别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记录烈士的姓名、年龄、籍贯、牺牲时间和地点,每人入编60字左右。


附录二 赞助捐款芳名录


附录三 各省、市、区、县编委会及编辑部名单、编后语

 

(来源:龙氏腾飞网)

 

附录:

中华龙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龙熙辑2009年10月17日、18日在《中华龙氏通鉴》编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在《中华龙氏通鉴》编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龙熙辑
(2009年10月17日)


各位宗亲:
为了完成《中华龙氏通鉴》的编辑出版工作,经二位会长同意,今天召开《中华龙氏通鉴》编辑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通鉴》编辑工作。可是,宗亲们都记得,二年前的10月13日,由二位会长主持的"中华龙氏文化研讨暨宗亲联谊代表会"在虎门隆重开幕,今天正值虎门会议两周年。因此,我的发言既谈谈《通鉴》编辑工作,也简要回顾一下虎门会议以来的情况。
一、两年来的简要回顾
1、两年前的虎门会议是开中华龙氏宗族历史先河的盛会,十几个省、市、区的350多名代表欢聚虎门龙泉国际星级大酒店,规模之宏大,情感之亲切,气氛之热烈,主题之鲜明,成果之丰硕,为海内外中华同胞所赞誉。她结束了几百万龙氏宗亲相亲不相识、同脉不相连的历史,成立了由龙观生、龙庆棠任会长的"二会"组织;她代表400万族人意志,做出了抢修始祖伯高公陵墓的决议,为海内外族胞的共同宝贵遗产永放光芒立了功德;她传承了始祖德训,弘扬了龙氏文化,正在并将永远对龙氏宗族的发展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她标志着龙氏宗族在几百个姓氏、14亿人口的中华民族之林中不落后、有希望、前途美好。
2、伯高公古墓既是龙氏宗族的财富和福祉,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抢修伯高公陵墓既非封建迷信,也非宗族活动,完全是依法抢救文物。在伯高公古墓面临毁灭之际,虎门会议做出举全族之力抢修伯高公陵墓的决议,既是当代龙氏族人历史责任所迫,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之举,合乎法理,深得人心。两年多来,经过宗亲们努力,抢修伯高公陵墓的所有法规和行政手续均已完善。2007年1月30日之前,佑云宗亲、建强宗亲办理了零陵区、永州市和湖南省文物局的批文;2008年8月,熙辑、举高、照辉、振清、文明等宗亲办理了零陵区发改委(2008)86号批文,批准用地10亩,并将伯高公陵墓正式命名为"德政园",同时明确了"中华龙氏宗亲联谊会"和"华夏龙氏文化研究会"建设零陵德政园的合法资格。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条和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为文物保护捐资。依据《文物保护法》和省、市、区政府的批文,我们广泛开展了修缮伯高公陵墓龙氏活动,在二位会长的带领下,虎门会议的代表纷纷捐款、认捐作表率,各省、市、区利用各种形式发动宗亲龙氏,许多宗亲积极行动出钱出力,为始祖尽孝心,为子孙做功德,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在发动龙氏的同时,湖南的宗亲面对历史留下的复杂因素和墓旁住户成员复杂、个性奇特的困难,大打拆迁攻坚仗,落实庆棠会长的指示,由熙辑、举高、冬生、严荣、志祥、天民、国荣、朴银、文明、显命、整平等宗亲组成拆迁指挥部于三月初三清明节前采取签合同、付款、搬家、拆房"四同时"的特殊措施平安拆除了墓前平房,购回了墓地,打开了前门,实现了修墓拆迁的大突破,改变了始祖有墓无地、无门见天的历史,洗刷了400万后裔无门见祖、无地祭拜的百年耻辱,迈开了落实虎门会议决议的第一步,显示了当代龙氏族人的意志和力量。
4、血脉相融,手足情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龙氏宗族的优良风尚。虎门会议像春风,像火焰,温暖着每个族人的心,无论是到会代表,还是未到会代表都争相传阅会议资料,争相了解宗亲的信息。各省、市、区都广泛开展了宗亲联谊活动。广西龙泽深去了很多村寨,开了很多会,与广大乡村宗亲打成一片,建立了很深的情谊。山东派代表千里迢迢赶到零陵寻祖,不但与南方省市建立了联系,还把安徽、江苏联成一片。贵州先绪等几位宗亲在江西族访期间打听到永州会议的消息,立马赶到永州参加会议,回家后大张旗鼓传达永州会议精神,把遵义周边地区联成一片,组建川南黔北分会,活动有声有色。江华龙志祥,不但把湘南桂北6个县连成一片成立了湘南桂北分会,而且做了江西几个县的发动工作,还积极参与零陵分会的筹建和拆迁指挥部的工作,经常发动湘南边区的宗亲到零陵祭祖。今年夏天,举高秘书长和汉才宗亲冒着酷暑,代表二位会长到广东、江西、贵州、重庆走访宗亲,参加宗亲座谈会,受到宗亲的好评。特别是观生、庆棠二位会长5月初亲自带领部分广东宗亲深入江西永新村庄走访宗亲,身体力行作表率。
5、宗族的兴旺,既需要弘扬传统的文化,也需要时代的文化创新。虎门代表会的召开,抢修伯高公陵墓,本身就是龙氏优秀文化的建设,它将培育和鼓舞我们的世世代代。我们的联谊活动也不断丰富和充实了文化内涵,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通过网站,使龙氏文化走向现代化,走向全球化。山东完成了新一轮修谱工作,贵州编印了第三期《龙氏通讯》,"龙伯高官道学术研究会"完成了《粤中龙氏族谱》和《龙氏精英辞典》的编印工程。贵州平坝78岁的龙超本和龙思贤、龙尚发、龙培海、龙修明、龙大瑞等六位宗亲,翻山越岭,走遍了贵州、云南交界山区的800多个龙姓村寨,查阅了无数史料,撰写了《考证纪要》,绘制了详细的支系、村寨分布图。广西桂平龙日辉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广西龙氏源流与分布初探》报告。特别可喜的是,作为中华龙氏文化伟大工程的《中华龙氏通鉴》的编辑工作今天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华龙氏文化建设正在上新台阶。
二、《中华龙氏通鉴》的编辑出版工作
1、它的由来和特性。春节前,四川建国老宗亲来信说他收到北京有关单位计划编辑出版《中华龙氏通鉴》的函件,认为这是一件大事,要求我了解此事,并明确建议"二会"必须参与。此后,还陆续接到几位宗亲的类似电话。春节后,我专程赴京,找了相关单位和相关人,了解到:挂靠教育部的一个单位挂名牵头,组织了几十个人,专门编辑出版姓氏通鉴,去年已出版了李、陈、周等20个姓氏通鉴,我逐一查看了样本;同时得知,今年还将出版一批,龙姓通鉴计划5月份出版,已组稿40多万字。我即与他们进行协商,表明态度:1、龙氏族人有权了解过问龙氏通鉴的全部内容;2、"二会"代表龙氏宗族参与《龙氏通鉴》的编辑出版,并冠名。经过协商,达成合作协议:1、"二会"参与,并冠名;2、"二会"成立总编委会,省、市、区成立分编委会组稿,全部稿件由"二会"总编委会汇审;3、出版时间延期一年。我将情况向二位会长作了汇报,并建议二位会长挂帅组建编委会,各省、市、区成立分编委会,由举高秘书长负责日常工作。二位会长同意了我的建议,在5月3日的永州会议上列入了工作安排。
首先要向族胞说明的是:通鉴是史,不是谱,从某种含义上说,这次编辑《中华龙氏通鉴》是修通史,不是修通谱。我讲这一点的意思是,现在修通谱条件还不具备,千万要防止在宗亲中产生我们要修通谱的错觉和误解。通史是通谱的基础,修通史就是为将来修通谱打基础。
和任何文史作品一样,通鉴具有其独特的特性。"通"的第一含义是连贯各个历史时代,第二含义是对某一学科或某一历史作全面论述,即连贯性和全面性。"鉴"的第一含义是审察、鉴定,第二含义是鉴赏,即真实性和欣赏性。"通"和"鉴"合起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对连贯各个时代史料的鉴别和记载。那么我们所要编辑出版的《中华龙氏通鉴》就是中华龙氏宗族有史以来的史料鉴别和记载。它的鲜明特性是:连贯性、全面性、真实性、欣赏性。
2、它与我们的关系。虽然已经明确"通鉴"不是"通谱",搞"通鉴"的工作量没有搞"通谱"的工作量大,但编"通鉴"也并非易事。它纵贯几千年历史,横系海内外无数支系和无数村寨,遍及大地,没有充分而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史料基础准备是不能言及此事的。特别是抢修始祖陵墓的艰难战斗正在关键时刻,我们又仓促上编鉴课题,真是难上加难。然而,大家知道,北京出姓氏通鉴已经不容我们左右,"二会"参与不参与,《中华龙氏通鉴》一、二年内都会面世,那怕拼拼凑凑,谬误百出,也必定出版,而且不容置疑地作为有史以来的第一本权威史影响世界影响后人,"二会"--当代龙氏族胞将成为"无为"或"失职"的史料永远遗憾!四川建国老宗亲对我说,他们(北京)的编委会20几个中人没有一个姓龙的,龙氏通鉴没有姓龙的宗亲参加编辑,怎么放心?怎么好意思?会长和我都赞成建国老宗亲的话,龙氏通鉴一定要由我们族胞来编,龙氏族胞一定有能力编好龙氏通鉴。所以,"二会"--当代龙氏族胞已经被逼上梁山,只有仓促应战,积极参与,尽最大的努力把《中华龙氏通鉴》编好,其他别无选择。我们是被逼的,我们没有作任何准备,但我们不能只当"客座",不能只站"门外"。我们是龙氏宗族的"真身",是中华龙氏历史的主人,是龙氏文化的主人,因此,也是《中华龙氏通鉴》的主人,我们有主人的资格,有主人的权力,同样行使主人的职责!那种认为"与我们无关"的看法是不对的。这就是我要讲的关系问题,这个关系不能模糊,不能颠倒。
3、它的重大意义。毫无疑问,修《通鉴》是外界因素逼我们上马的。但逼上马的事并非都是坏事,并非都无意义。我认为,修《通鉴》虽是被逼上马,虽然困难重重非常艰巨,但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a、这是了解、学习、研究族史的好机会。我们虽然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但我们对它的了解、学习、研究还是很不够的。只有不断的了解、学习、研究氏族历史的氏族才会兴旺恒昌,这次修《通鉴》就是全面深入了解、学习、研究龙氏几千年文明发展历史的好机会。
b、这是广泛动员和组织宗亲联谊交流的好机会。我们需要面向全体族胞征集资料,需要最大范围地动员广大族胞参与,宗亲的参与,就是宗亲的交流。通过宣传,通过征集资料,把信息网络扩大,把基层组织网络扩大,联谊活动和组织建设都会有更大的发展。
c、这是创新龙氏文化的好机会。这样大规模对氏族历史进行了解、学习、研究必然挖掘许多宝贵的史料,发现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产生许多宝贵的成果,将极大地充实和丰富我们龙氏优秀传统文化。只要我们眼光开放,立足时代,面向全球,放眼未来,龙氏文化将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独占中华龙文化鳌头。
d、这是为抢修伯高公陵墓增添力量的好机会。虽然眼前正值抢修伯高公陵墓的关键时期,但始祖伯高公必然是《通鉴》的重要内容,宣传修《通鉴》离不开宣传始祖伯高公,只要我们把《通鉴》和伯高公的宣传动员结合起来,龙氏工作将会更广泛、更深入、更有实效。
e、这是提高龙氏社会地位的好机会。《通鉴》作为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族史,它的出版必将在海内外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自己主持编辑出版了第一部《中华龙氏通鉴》,这是了不起的。它显示了龙氏宗族、龙氏文化的力量和形象,龙氏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都将有很大的提高。
f、这是教育鼓舞子孙后代的好教材。一部史书,就是一种文化,就是一部教材,就是世界上最永久最宝贵的传家宝。我们当代龙氏族胞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承担了修史责任,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万难完成了修史任务,对历史、对祖宗、对子孙后代尽了责任,向中华民族、向社会奉献了一部真实丰富精深的传世经典,谱写了龙氏宗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优秀文化新篇章,必将极大地教育鼓励龙氏子孙后代勤奋成才,为中华龙氏争光,为中华民族争光。
综上所述,我认为,编辑出版《中华龙氏通鉴》与抢修始祖伯高公陵墓的责任和意义同等重大,这两件事都是我们当代龙氏族人的大事,我们必须义不容辞地尽心尽责尽力把这两件大事办好,实现双丰收。
4、组织机构及职责。按照编辑工作的特点和需要,拟组建"二会"和省、市、区两级编委会,即"二会"成立《中华龙氏通鉴》编辑委员会(简称"总编委"),省、市、区成立分编委,总编委和分编委的名单均载入《通鉴》。总编委主任:龙观生、龙庆棠;副主任:龙熙辑、龙举高、龙宇文、龙学勤。
A、总编委负责制定规划、汇编、终审和竞赛评选。
B、分编委负责组稿、初审、发行和组织竞赛。
C、编委委员不挂空名,所有编委委员均需组稿和撰稿、审稿,只有参与了组稿、撰稿、审稿的宗亲才能担任编委委员。
每个省、市、区分编委推荐两人任总编委委员,省、市、区分编委委员名额不限。组稿、撰稿、审稿均实行稿酬制,具体办法请会议讨论,形成《总编目》的组稿细则。
编《通鉴》,举高秘书长是专家,技术性的东西,由他作《总编目》报告。我的发言是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宗亲们指正。
谢谢!
 

在《中华龙氏通鉴》编辑工作会总结讲话
龙熙辑
(2009年10月18日)


各位宗亲:
历时二天的《中华龙氏通鉴》编辑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虽然人数不多,但议题重大。《通鉴》是中华龙氏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史册,这次会议启动这个议题同样是开了中华龙氏历史先河。因此,到会宗亲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非常重大。
会议听取了举高秘书长关于《中华龙氏通鉴总编目》的报告,交流了情况,统一了认识,讨论了规划,形成了工作部署和安排,开得活跃,开得实在,开得成功。根据工作部署和讨论的情况,我就今后的工作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统一认识,广泛发动。启动《通鉴》工程,我们既没有物资准备,也没有思想准备,需要做大量统一认识的工作。我认为需要统一以下五个方面的认识。
1、统一对历史责任的认识;
2、统一对了解、学习、研究族史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3、统一对维护龙氏宗族形象和地位的认识;
4、统一对第一部族史的世代传家宝作用的认识;
5、统一对弘扬龙氏文化与促进龙氏宗族兴旺发达之关系的认识。
统一认识的过程,就是宣传发动的过程,要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把宣传发动工作做到龙氏村村寨寨,做到龙氏宗亲的心灵中,动员广大宗亲参与,面越大越好,人数越多越好。宣传发动是不能足不出户的,要深入村寨,深入家庭,要面对面。这一方面,广西龙泽深是好榜样,他走了不少的村寨,去年就绘了一个龙氏村寨联络图。这种精神,这种作风值得学习,值得发扬。
二、建立网络,培养骨干。宣传发动要与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宣传到那里,就把那里的基层组织建立起来,连成一片,形成网络,改变一盘散沙的状况。江华龙志祥跟龙泽深一样很热心族务,活动在湖南、广西交界的山区,到处串联,培养骨干,一个县两个县,现在发展到六个县,把湘南桂北分会越滚越大,理事队伍开始不上10人,现在100多人,理事名单的批复换了三个,分会经常开会,还上交了捐款。他还邀请附近省市的宗亲到他那里参加活动,有计划地安排理事骨干千里迢迢到伯高公墓前祭拜。
三、挖掘史料,广开稿源。"挖掘"是了解、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功,所有编辑人员都要练这个基本功。要顺藤摸瓜,追根溯源,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挖地三尺,一查到底。族谱、家书、地方志、报刊、古建筑、古碑、古墓、文物、照片等等都是稿源。龙氏族胞的所有书籍资料都是稿源,还可以安排插页广告。为宗亲提供刊载缅怀先人文稿、照片和当代"全家福"合影的机会。许多宗亲还要明白在这种最高规格的史册上占一席之地是最珍贵最荣耀的事(城市人可能尤为看重),所以组稿思路一定要放开。
四、组撰结合,开展"四赛"。汇集大量史料固然重要,但要有深度,要撰一批专题研究稿,比如对伯高公官德、家风以及龙家大院的研究,对龙氏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对龙氏少数民族发展史的研究,对现代龙氏文化建设方向的研究,对吴川文化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文章必将增加龙氏文化的含金量,必将提高《通鉴》的品位,必将对龙氏后代多一些启迪和引导。因此,要有撰稿计划,每个省市区分会撰一篇研究稿,这是个硬指标。搞这样大而系统的工程会战,不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要运用竞争机制,组织"四赛",即:组织赛、组稿赛、作品赛、发行赛,书、碟同时发行。每篇稿件署明供稿人、撰稿人、审稿人,按标准计酬,多劳多得,优质优奖,特别贡献特别奖。虎门代表会的文稿是重要的史料,需要组织力量修改,要完善什么,要改什么,要增加什么,提早向大家征询意见。为了集中精力保《通鉴》,《炎黄》龙氏专栏的计划不搞了,其他文化活动也都暂时不搞。
五、继续龙氏,确保双胜。抢修始祖伯高公陵墓,是当代龙氏族人坚定不移的意志,特别是出席虎门代表会的358名代表,那是等于向列祖列宗、向世人、向子孙后代宣了誓的,那是一份孝心一份功德,其他的事都可以动摇,可以不算数,唯独这份心愿这个誓言动摇不得反悔不得。庆棠会长语重心长对我说过:"我表了态修伯高公墓,如果不修,我的子孙后代怎么做人?"拆迁工作没有进展,他心里不安。他要求我清明节前把墓前平房拆掉,对我说:"只要签了合同,我就送钱去!"三月初三他闻讯拆房就叫国彬带10几个宗亲往永州赶,接着送40万捐款到永州。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抢修伯高公陵墓仍然是"二会"--当代龙氏族人头等的历史责任,必须兑现!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伯高公的后裔,因为我们表了态!这是天理!天理是天底下最大的理!不容冒犯!
这个会议给大家发了一个资料,介绍一位副市长弃官历尽千辛万苦乞捐建成知青博物馆,难道伯高公陵墓不如知青博物馆?难道我们族胞不如这位副市长吗?不会的!我相信不会!拆迁时,娄底龙天民看到对方坚持多要3万元而谈崩时,他拿3万元钱给我说:"我们做400万族胞的千秋伟业,3万元算不了什么,你答应吧!"这份孝心很感动人。的确,抢修伯高公陵墓是400万龙氏族胞的千秋伟业,不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少数人能做得到的事;是400万族胞的事,就需要大多数族胞共同的力量。劲,只能鼓,不能松。因此,龙氏工作必须继续,把修墓和编史结合起来,继续发动龙氏,要按永州会议的布置大力认真收"认捐款"。认捐款就是还愿款、孝心款、功德款、天理款,丝毫含糊不得,必须分文兑现,以慰始祖在天之灵,以造子孙安康之福!尽了力,捐了款,不是吃亏,是造福。第二阶段的龙氏目标是要确保购买压在墓室上的四层楼房的资金。如果龙氏资金不能及时保证,到时可能会把缺口资金数分到省市区分会,省市区分会采取什么措施,由省市区分会研究办法。
"认捐据"同虎门代表会的资料一样已经成为了龙氏宗族的宝贵历史资料,"认捐名单"和"实捐名单"都会如实载入《通鉴》史册,如实刻碑,供世人供子孙后代考察和研究。希望全体认捐宗亲给祖宗给族胞给子孙一份完美光彩的孝心和功德。
令人鼓舞的是,我们身边发生了许多动人的龙氏事迹。衡阳分会和湘南桂北分会没有参加虎门会,主动捐了款;山东分会没有参加虎门会也认了捐。重庆分会建立宗亲专门召开了企业界宗亲龙氏,也认了捐。江西宜春分会又一次主动捐了款。永州会议上,广东国彬等宗亲捐了现款。娄底分会继虎门会和拆迁捐款之后,这次会又第三次捐了款。所以,我们坚信,龙氏宗族是有力量的,有希望的,一定可以实现修墓、编史双胜利。如果目前完成全部工程能力有限,只要我们尽心尽力,第一步把老祖宗的墓保住(修墓冢和立碑),其他工程,子子孙孙会继续完成的。
六、零陵分会,重点突破。建立零陵分会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工作。远热近不热,远亲近不亲,怎么行?修伯高公陵墓要千里之外的宗亲去拆迁去建设,怎么行?伯高公眼皮底下冷冷清清,怎么行?冬生、志祥、天民,还有严荣、国荣,你们一定要把这个担子挑起来,不辜负二位会长和全体族胞的期望,把零陵分会办成龙氏文化的中心。志祥要把办湘南桂北分会的劲使到零陵分会去。当前,要狠抓以下几项工作:
1、组织发动。我在永州开了周边10几个村组负责人的会,请他们吃了饭,怎么现在毫无声息呢?永州有的是龙姓的矿老板,怎么不联系呢?老祖宗墓旁一位宗亲住家距老祖宗墓不上二、三十米,怎么就不上门?不总是说找不到落脚点吗?零陵有很多村庄是龙姓的,有不少干部是宗亲,一定要逐村逐户发动,一定要每个干部每个企业老板都联系上,把组织建立起来。抢修文物,建德政园,零陵政府有文件,怎么宣传不得?零陵对我们龙氏来说是个特殊的地方,其组织发动、组织建设也具有特殊作用和意义。三月初三那天拆迁,几十个当地宗亲一上,很有气势,对当地影响很大。零陵要逐村逐点把组织建立起来,经常有计划地安排宗亲去烧香祭拜,香火旺起来,老祖宗一拜就灵,这一点是应该做得到的。要尽快开分会成立会,各省市区宗亲都庆贺。
2、协调好关系。当地政府是主管,要协调好区政府的关系,协调好文化局、文物所的关系,协调好居委会、派出所的关系,利用他们的积极性,但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动,提高驾驭当地关系的能力。
3、继续拆迁。要总结第一次拆迁的经验教训,把购买压在墓冢上的四层楼房为重点,直接与房主协商。不要象 政府搞拆迁那样,大队人马,大张旗鼓,大摇大摆,大呼大喊,要直接、单独、私下、隐蔽去谈才会有效果,要有策略和技巧,要有耐心,要把握对方的心理。关于拆迁的事,今天宣布几条:一是坚决毫不动摇的完成,二是会长限定了价格和时间底线,要限价限时完成,三是由零陵分会保证完成。这是个硬任务,军令状。冬生、志祥、天民、严荣你们要给二位会长和全体宗亲争这个气。庆棠会长会给你们下价格和时间底线。
3、搞好外地宗亲的接待工作和联谊活动。零陵是龙氏宗亲的家,外地宗亲到零陵去就是回家,零陵分会义不容辞搞好接待。你们热情了,大家就感到老祖宗的热情了。分会的基础工作做好了,正常运转了,还可以组织宗亲联谊活动。
4、筹运好龙氏文化产业基地大规划。零陵有我们龙氏宗族的许多宝贵资源,老祖宗墓、龙家大院、文化公园等等 ,这些都是国家级的资产,叫做国宝、族宝,完全具有龙氏文化产业基地的条件。永州会议期间,二位会长和宗亲代表在龙家大院与新田县长商谈时,会长表示了意向。冬生也有一个宏愿。在这个会议上,再次明确,如何整合这些资源构造龙氏文化产业基地,都授命你龙冬生,拜托你龙冬生了! 冬生多次表态愿献身于这项事业,好,宗亲们都支持你,你去筹运吧!但有一条,分会的组织建设是基础,拆迁修墓是头等任务,必须保基础和头等任务,处理好远期规划与当前重点的关系。
七、增强信任,增强团结,增强力量。我从长沙筹备会议到现在担任秘书长已经两年多,两年多来修伯高公陵墓遇到许多特殊的困难和挫折,但我没有难过过,真正难过的是内部的团结和信任。内部的团结和信任主要是个了解问题。因为宗亲几千年相亲不相识无往来,当然不了解,有疑虑,很自然。所以,首先要增加了解。
 


分享按钮>>2010年11月27日年中华巢氏族群深圳聚会成员
>>巢元方-简介巢元方,隋代医学家《诸病源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