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遐迩的运河古镇,司氏始迁祖徙居地-南阳岛(一)

    中华司氏网 2008年11月6日 司氏龙云


                           南 阳 游 记

       “...三成云迁南阳,未知所终”,一则谱续简段短的记载,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腔炽热的同胞手足情,驱使我们在百花争艳的阳春季节里,踏上了西游南阳的征途。
  公元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下午,与长兄元伦一道驱车逾岗头镇,来到距滕州约四十公里的微山县两城乡的湖滨小镇--白山村。经询问当地人知,南阳不是我们想像的陆地村庄,而是距白山村约六公里的水中渔岛。南阳岛以其古今人才辈出、富庶美丽而在当地闻名,又似一颗明珠镶嵌在微山湖上。
  下午四时半,我俩搭乘当地的一艘水泥机动小船,在船夫娴熟的操作下,循河湾,进微湖直奔南阳而去。一路上,初生芦苇破水而出,似万倾碧波又覆绿色地毯。鸭肥荷壮、千帆竞流、湖光山影尽收眼底,好一派渔乡风光。
  半小时许,小船驶入南阳岛。离开主航道,南行不足一里,过一桥,折而向西驶去。只见南阳岛呈东南西北狭长约四公里。岛中一河宽约三十米,将岛一分为二。岛上宽地可横建两三家,狭地居室一家仍不显宽敞。居家高低错落,典雅别致,更有蜿蜒曲折的港湾,高耸的微波塔,身临此处使人有天下苏杭徙微湖之感。但见家家门口都可行船,真是“莫道南阳湖水远,此地处处通京杭”。此刻我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频频按动快门,把这水乡美景及长兄的尊容摄入相机。船夫问道:你们公干何处? 答曰:马家旗杆。须臾,小船停在一片座南朝北的古建筑四合院处,不用介绍,便知旗杆大院到也。
  大院占地约一亩半地,建于清代筑于高台之上,虽历经数百年,但高高的门头,深深的庭院,参天的古树,刻石雕椽,使人一见,便可想象出,当年三举人旗杆林立的雄风。进院后,首先拜见了旗杆家后裔,以及寄居大院的岛上驰名的马拐子。老马是离休干部,个头不高,倒挺爽快。他热情接待了我们。当告知我们来此了解旗杆家历史及马氏家族的来历后,老马随即拿出了马氏族谱。我们拍下了谱序、传记和跋。经查旗杆家述略及马拐子口述知:旗杆家自九世三英公任瑞安府职,生三子,奇英、汉英、千英,皆入贡。奇英无后,汉英瑞州袭父职。康熙南巡两次经南阳镇,千英接圣驾。帝赐御书诗扇、滚龙门毡系黄绸五瓜金龙匾额。著有天语顾问千英公于皇帝的对话,上面绘有御影。匾房尚存,其匾毁于十年动乱中。千英公二子,长子灏,庠生,后未访入谱;次子源,后入道光年间。源,二子,邦佑、邦任。邦任二子,毓丰、毓秀。丰之次子成功是清.嘉庆甲子科武举。功之三子国庆道光乙酉科武举。父子双方均武举立双旗杆,毓秀清乾隆辛亥科武举立单旗杆。祖孙三代科武举皆为千英公之后。旗杆家自九世至十六世,五十余人,三武举、六贡生、三增生,文武秀才都有。当我们问到有无司氏居住时,马介绍道:他族为正支马,旗杆家得了功名,要立旗杆,没有三世功名,旗杆立不起来。便靠上了朝内太监司马氏,即复姓司马。
  从马氏族谱记载看,“自民国修谱至今,三起三落,九死一生,世风日下,坏了教化。节外生枝,挑唆是非,恶言相讦,足生阻力,嫌疑造谤,胡猜乱想。”可知,旗杆家与当地马家素有争执。从旗杆家述略中知,旗杆家谱入马家最早是道光年间,纯系马家与旗杆家功名之争。马拐子称道:司马三十六世减十七世为马氏十九世。即该马这一世,这便是马家承认旗杆家为司马氏的口碑事实。我司氏族谱有成云祖在南阳的记载,旗杆家与我宗也多有联络的史实。是立旗杆时,需有前世功名,皇帝赐旗杆家为司马氏,还是如马拐子之所言,无有考证,实不敢妄加定论。总之,姓氏只是一个特殊的符号,黄帝廿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不为一姓,同为一宗,有志者成就于当世,何必去争先祖之功。旗杆家始祖为山西省洪洞县扶风里老官屋野樵卧,与我祖始出一地,倒也看出成云祖在南阳的踪迹。如是也,成祖后裔,功绩卓著昭示千秋,我们欣然产生一种自豪感。
  太阳就要落山,我们不得不返航,带着“未知所终”的遗憾和“不思其解”的困惑,我们离开了旗杆大院。泛舟湖上,望着渐渐远去的南阳岛,我们默默地祝愿,成云祖后裔们,世代生活的更加美好。

       山东省滕州市 廿世孙 元礼 谨识
          1997年4月28日


分享按钮>>明代贤臣翁萬達摘自明史卷198 列传
>>闻名遐迩的运河古镇,司氏始迁祖徙居地-南阳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