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姓新闻逸事:河南省夏邑县司氏寿星多

    中华司氏网 2008年12月19日 司姓网


夏邑缘何寿星多

       

  最近,河南省夏邑县对八旬以上老人进行了普查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底,在总人口113.22万人中,80岁以上老年人28348人,占总人口比例高达2.5%,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占9.9人;2008年4月底,100岁及以上老人120人,每10万人中有10.6个百岁老人。夏邑县人均预期寿命、百岁老人、80岁高龄以上人口等3个必指标及12项参照指标均超过“中国长寿之乡”评定标准。
  夏邑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是黄河文化最早发源地。境内清凉山,三里故堆,崇光寺等历史遗址,记录了先民们劳动和创造的豪情。夏代属虞地,秦置栗县,汉改为下邑,金改下邑为夏邑,延续至今。

  夏邑人长寿,已有多年。据《夏邑县志》记载,1982年人口普查时,夏邑最高年龄者达114岁。

  夏邑为何多寿星?长寿的奥秘在哪里?

  仁德境界可延年。夏邑是孔子祖籍,有着深厚的儒学文化积淀。孔子曰“仁者乐山”、“仁者不忧”、“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仁者的心态,安如泰山,静若止水,不为私欲所动,不为诱惑所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忧无虑,其乐陶陶。有了这平和的心态,就可淡泊名利,宠辱不惊,寝能安席,食能甘味……从而达到仁德的最高境界。

  自古以来,夏邑民风淳厚,仁德思想世代传承,长寿老人不断涌现。如司姓祖谱记载,司姓1--11世先祖(始于南宋)平均年龄达86岁,其中90岁以上3人,百岁以上2人(102岁1人,108岁1人)。孔祖文化的仁爱思想一直深入人心,滋育着一代又一代夏邑人。现年105岁高龄的北京罗有名中医骨伤医院原院长罗有名,原藉为夏邑县曹集乡罗楼村,她一生从事救死扶伤的中医正骨事业,常给中央领导看病,因医术高明,名气大,周恩来总理曾给她起名叫“罗有名”,她常说“我一辈子救过很多人,善有善报,我也落个好身体”。107岁高龄的骆集乡夏庄村的戚王氏,一生乐善好施,把帮助别人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109岁高龄的骆集乡溪北庄村的刘氏,从早年的农村接生婆到小商人,处处帮助救济别人,自得其乐。“爱人者人恒爱之”……宽仁厚德无疑是长寿的重要因素。

  大孝无边乐老人。夏邑是殷商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孔子文化的源泉。在孔学中,包含“养体”和“养志”两方面的“孝”占据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块孕育孔子祖先的圣地,使“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儿女孝顺,父母长寿”已成为夏邑人的“口头语”,也是夏邑人的深刻体验。孝敬老人在夏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自豪,一种荣耀。母子之间、婆媳之间、翁媳之间、岳婿之间相依为命、共享天伦之乐的百岁老人家庭比比皆是。在桑固乡代阁村百岁老人许氏家里,老人一生含辛茹苦抚养儿子,现儿子悉心照料着老人;北镇乡刘暗楼村的胡焦氏在孙媳的照料下寿登期颐;中峰乡的何先明老人在儿媳的照料下,于今年2月23日度过了104岁的生日;业庙乡何楼村的高氏,在女婿的长期孝敬下,今年已103岁;太平乡杨洼村百岁老人杨氏要求县电视台播放儿女如何孝敬老人、让老人长寿的新闻……。夏邑县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评选“好媳妇”活动,一直延续至今;2007年又开展了评选“十大孝子”活动。全县评选出的“十大孝子”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少年,有孝敬父母的儿、媳,有孝敬岳母的女婿,也有孝敬爷爷的孙女。在今年初的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进行了隆重表彰。在众多获奖的颁奖奖项中,唯有颁发“十大孝子”奖时,会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尊老敬亲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在夏邑不断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宜居环境助养生。夏邑属温带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762毫米;虬龙沟、巴清河、沱河、东沙河等河流自西向东横穿全境。夏邑素有“中原粮仓”和“蘑菇之乡”的美誉。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红薯、烟叶等。夏邑是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常年粮食总产量近10亿公斤,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夏邑土地肥沃,春华秋实。水质优良,生活饮用水达到国家GB/T5750—2005标准;空气清新,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26.69%。境内路成网,田成方,林成荫,大地如织,一望无际,享不尽一派田园风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优美亮丽的人居环境,十分有利于养生。

  生活和美健身心。社会进步的人际环境,使勤劳善良的夏邑人民和美生活,健康长寿。据统计,止于2008年4月底,全县金婚夫妇6386对,钻石婚夫妇871对。韩道口镇班则启、班胡氏夫妇年龄分别为103岁和102岁,婚龄达84年。大部分百岁老人操劳一生,含辛茹苦,锻炼出过硬的身板;有些百岁老人的直系、旁系血亲均为高龄人员,具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很多百岁老人性格直爽,爱说爱笑,快乐一生;百岁老人得到了家人的孝敬,生活环境舒适,心情愉快,美意延年;多数百岁老人以素食为主,盛产的红薯、苹果、食用菌等成为城乡居民合理膳食结构的主打食品,传统的砂(音)汤、豆粥、鲫鱼蒲菜、黄花菜、双孢菇、香菇等佳肴也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其中鲫鱼蒲菜早在明代就为朝廷贡品。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吃了夏邑人献上的鲫鱼蒲菜,竟忘了行期,直至江南,还让御厨烹制鲫鱼蒲菜。人们长吃的素食,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好,显现出良好的养生效果;有的百岁老人早睡早起,注重适量活动,身体免疫能力强……。

  辛勤的劳作、善良的性格、和谐的环境,加快形成了夏邑独特的长寿养生文化;健康养生已成为夏邑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每到休闲时间,公园里、小河边、树阴下、村头上,到处可见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在跑步、打太极拳、舞刀、耍剑、打腰鼓、做健美操等,给城乡增添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确保不断老人提高生活、生命质量。

  县老年书画院、老年体育协会、老年鼓乐队、老年文艺队等,经常开展活动,既锻炼身体,又愉悦了身心。全县24个乡镇均建有敬老院,县建有老年公寓、托老院,2100多名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120名百岁老人,每月都从民政部门按时领取100元敬老补助。

发展协调筑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夏邑人民大力弘扬孔祖文化,彰显礼仪之邦,以科学发展观打造孔祖文化品牌,推动了夏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8%、8%;全县财力收入7359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75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居民收入差距适中,基尼系数为0.2789。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2007年全县283517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占总人口的25.04%,135978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占总人口的12.01%。全县拥有卫生床位4.76张/1000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32人/1000人,作为2003年河南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县,2007年全县参合人员已占总人口的93.2%。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以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夏邑县重点高中为龙头的三所高级中学,每年都为全国重点大学输送一大批优秀学子,近十年来,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输送学生达35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建立健全,16个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使“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正顺利推进。全民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体育设施和健身人群遍布城乡,踩高跷、打腰鼓、魔术、杂技等民间体育深入人心。2001年我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

  在自然、社会和谐的夏邑大地上,这方水土养育了夏邑人民,使夏邑人民得以健康与长寿。


分享按钮>>中华司氏源流:山东广饶司氏续修族谱序
>>河南省濮阳市一带燕氏来源及其字辈排行